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5
蚌埠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A . ③①②④⑤⑥B . ④③②①⑤⑥C . ④①③②⑥⑤D . ③②①⑥⑤④2. (2分)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 .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 .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 . 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3. (24分) (2020高三下·海淀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的地平线——纪念古代重阳节“登高”王开岭有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也少有无视者,总要上去站一站,临风凭栏,意气一番,感慨几许。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古代好辞章,尤其时空激荡的豪迈与峭拔之文,多与“登高”有关。
王勃《滕王阁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望岳》、崔颢《登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飞《满江红》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蚌埠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20高一下·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未成年人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数字阅读的影响。
翻书点屏兼顾已多年,单就数字阅读而言,我也相当矛盾:既对技术帮助阅读 ______,又对破解“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的桎梏束手无策,()技术带给了我阅读空间的跃迁和时间便捷,但人工智能的______,各路闲杂信息______,一并涌进我的心口,错字连篇的资讯、______的“标题党”、20分钟读完一套经典、“投你所好式”的互联网推送…… “食”多了这些东西,使不愿接受创设稍微复杂点的理论,甚至早上听什么音乐、中午躺床上体息时看哪位斗鱼小姐姐、晚上先玩什么游戏,都让技术代替自己思考,甘愿时间被分割,同时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削弱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感激涕零锦上添花顾盼生辉夺人眼目B . 感恩戴德锦上添花顾盼生辉哗众取宠C . 感恩戴德推波助澜摇曳生姿哗众取宠D . 感激涕零推波助澜摇曳生姿夺人眼目(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更对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的事实有些懊恼B . 更对手机阅读导致思维逐渐苍白有些懊恼C . 也对手机阅读导致思维逐渐苍白有些懊恼D . 也对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的事实有些懊恼(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创设稍微复杂点的理论,B . “食”多了这些东西,更不愿稍微创设复杂点的理论,C . “食”多了这些东西,更不愿稍微接受复杂点的理论,D . 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接受稍微复杂点的理论,2. (2分) (2016高一下·南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蚌埠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注章事项:1.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性名和准考证号填涂在器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
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
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
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
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
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
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
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
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
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成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发展出七言诗。
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
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蚌埠铁中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1、D 试题分析A项,“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扩大范围,由原文可知,最能体现文化特质的是“价值取向”。
B项,“说明了崇古法古价值观已经被制度化”错误,原文说“朱熹通过编撰《四书集注》,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经典化,并获得公认”,故“制度化”应该是“经典化”;C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其”指代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不是“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
2、D 试题分析:D项“取而代之的已经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错误,原文说的是“取而代之的将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已经是”应为“将是”,选项把未然当做已然。
3、A 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
原文只提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崇古法古就已经是关于社会认知价值的一个主要倾向。
先秦诸子的先王观即为证明”,据此也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4.C 试题分析:C项,“中央高校的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随着中央高校不断强化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现一些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从本科教育转向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弱化本科教育的现象,从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中央高校本科教育出现弱化现象,不等于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另,“把学术工作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也是一些中央高校的做法。
5. A 分析:B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省高等教育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有了改变,高等学校总体满意度也随经济发展而提髙”错误,材料二显示,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高等学校总体满意度随人均GDP的增长而下降,该项的判断不恰当。
C项,“这反映了女生比较挑剔”分析错误,文中无此意。
D 项,“哲学和文学因就业率低而分别在上述两个方面满意度最低”有误,该信息于1。
蚌埠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卷相应栏目中作答,否则不予计分。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
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
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
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
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两元,“礼”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祭祀的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仪式;“乐”是以音乐歌舞为中心的各种艺术活动。
最早的艺术活动是在原始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而最早的礼也是有关祭祀的礼。
礼主要是政治、伦理之礼,乐与这种礼仍然有密切关系。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礼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之相应,中华文化中,善与美也就牢不可分。
善最早产生于礼之中,美最早产生于乐之中。
因而可以说,礼乐相亲是中华文化的最本质的特点,也是中华美学最本质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礼乐相亲传统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
《韩非子·十过》云,黄帝曾大合鬼神,在泰山举行过部落联盟大会,在会上,演奏了大型歌舞——《清角》。
《清角》集合了虎、豹、象、蛟、风、雨等,共同起舞,这众多的动物合舞,可能是在表演各部族共同的图腾——龙。
炎帝部族的乐舞《咸池》,是歌颂太阳的。
帝颛项的乐舞为《六茎》,是一种植物歌舞,可能是一种植物崇拜。
这些乐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用自然形象来起舞,是典型的自然图腾歌舞。
在原始舞中,帝舜的乐舞最为重要,《尚书·虞夏书》中有诸多记载,这些记载就礼乐的关系来说,礼与乐的关系相当明确,也相当完整了。
与前代的乐舞相比较,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不是全用动物、植物形象,而是主要用人的形象;第二,它用了许多的乐器;第三,它奏的乐是孔子极为崇拜的《韶乐》;第四,乐舞的价值乃在合礼、成礼。
帝舜还为乐作歌,其歌词日:“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意思是大臣们兴高采烈,国君奋发有为,百姓们安居乐业。
自远古帝王历代承继并在承继中有所创造的礼乐相亲体制,至帝舜可谓相对比较地完善了。
其后,这一体制为周公所继承。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②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那么终究会自食其果....的。
③李泽厚先生学贯中西,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研究造诣精深,见仁见智....,写出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美的历程》。
④这场比赛可谓波澜不惊....,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大满贯得主丁宁苦战七局,终于以四比三的比分击败对手,获得最后胜利。
⑤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⑥留学生身处海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面对社交场合中许多突发的情况,有时难免会手足无措....。
A. ①③④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 铁路总公司将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优先推进“互联网十铁路”特色,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贸易铁路网.B. 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C. 暑期来临,教育部门多次发文,要求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积极做好学生暑假安全防范工作,以预防学生不发生溺水事件.D. 潜龙洞景区位于贵州省松桃县境内,是武陵山脉海拔最高的亿年古溶洞群,更为神奇的是洞内石笋至今仍然在生长与繁育.3.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 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D. 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三)名篇名句默写。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1-2021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数儒学思想最大体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和展开。
王阳明说“君子之学,谁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
“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按照和修养方式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建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流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作用。
孟子以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性”本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告子上》)。
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大体理念。
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思到孟子。
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子》。
心学到了宋朝,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清初的李二曲把陆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以后的第一人。
“议论削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孟氏以后仅见”。
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轮廓的描述: “心之体甚大。
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此理塞宇宙”。
宋朝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全集》曰:“圣人之学,心学也。
”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歹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心,为善去恶是格物。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句,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且大。
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
筒捷地说,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
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的特点是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
其方法为一个伦理性的方法,与法家以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
孔子的学说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此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
实际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对全无实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置不顾,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灵异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
就凭这条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动,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并不必在什么观念信仰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
更精确点说,儒家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因为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正在趋于崩溃。
儒家思想主张阶级分明。
要了解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回溯到孔子当时封建制度崩溃以及此后数百年内的状况。
当时中国领土内有数百大大小小公侯伯子男等级的诸侯国,各自独立,其强者则国土与国力日增,时常与他国兵连祸结。
周朝天子名为华夏君王,统治全国,实则徒拥虚名,衰微已极。
直至孔子及以后之孟子,虽周游列国,干谒诸侯,求其施仁政,拯百姓于水火,但亦不屑于一朝周帝。
这颇与其所主张之建立理性社会,尊崇周王之学说相矛盾。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41 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呢?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传统。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口流动很小,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 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称尧舜"。
像这一类的传统,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来是从示从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