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法制教育教案:撑起家庭的保护伞——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教学目标:了解《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能够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1、收集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
2、组织学生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体验家庭幸福有一种情被称作天下第一情,那是天伦之情;有一种爱被誉为天下第一爱,那是父母之爱。
跟我打开亲情相册,一起享受这份温馨幸福!(点击课件)(展示一组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配音乐,画外音: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乐乐,组成幸福家庭。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二、案例点击,感受法规之益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案例点击。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1、观看第一段视频。
看完请学生说一说,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过渡:好在邻居们叫来了110,把王涛的父亲带到了派出所。
一个月后法庭公开审理,并作出了判决2、观看第二段录像。
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王涛的生活会变得怎样?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虽然家庭是未成年人得到无尽关爱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用法律,为我们——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陕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撑起自我保护伞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陕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第一目,主要涉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部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是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情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能力较弱,对自我防范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因此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识: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难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课是陕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第一目,主要涉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部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是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情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能力较弱,对自我防范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因此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识: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难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课是陕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第一目,主要涉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部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是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情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能力较弱,对自我防范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因此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陕教版八年级思品(上)第四课第一节《撑起自我保护伞》
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陕教版思品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不断完善自我》分四个课时:《撑起自我保护伞》是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列举和模拟一些场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学校对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看,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缺乏自律意识、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不能正确处理好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种校内外关系,发生矛盾纠纷或受到伤害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解决。
另外,许多学生没有从校内外一些不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中得到警示,思想上麻痹,认识上模糊,行动上缺乏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识: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大家一定不会忘记xxxx年5。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责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观念,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3.引导学生关爱家人,增进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呈现一幅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关于家庭成员责任和贡献的案例,如:孩子帮忙做家务、父母照顾老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然后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意识。
【导语】安全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的⼀⽇⽣活中,不断增强孩⼦们的安全意识和⾃我保护能⼒,为每位幼⼉撑起⼀把安全的保护伞!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幼⼉园中班家庭安全教案:家⾥的危险 活动⽬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认识各种危险动作。
3、加强幼⼉的安全意识。
4、⿎励幼⼉⼤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在集体⾯前⼤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搭配⼩种籽「啊!⼩⼼」、故事情境图卡、⼿偶。
活动过程: 1、⽼师拿着故事情境图卡和⼿偶⼀边讲述⾃编状况剧,⼀边提出问题让幼⼉想想该怎么处理,状况剧如下: (1)⾖⾖的妈妈在厨房煮饭,⾖⾖⼀个⼈在客厅⾥玩玩具,当他想要柜⼦上的洋娃娃时,该怎么做? (2)妈妈到客厅接电话,⾖⾖⾛进厨房发现⽔滚了,这时⾖⾖该怎么做? (3)⾖⾖肚⼦饿了,他在客厅的桌⼦上发现⼀瓶长得很漂亮的药,⾖⾖可以拿来吃吗? (4)⾖⾖在桌上看见爸爸的打⽕机,⾖⾖想过去拿来玩,这样对吗? (5)⾖⾖和妈妈玩捉迷藏,⾖⾖躲进妈妈的⾐柜⾥,让妈妈找不到他,想想看⾖⾖可以躲到⾐柜⾥⾯吗?还是他可以躲在哪⾥? 2、幼⼉讨论: (1)当⾃⼰在家中时,若⾃⼰爬⾼拿东西会有什么危险; (2)随便吃药呢?玩打⽕机呢?玩插座的洞洞呢?⽔滚了,怎么办? 让幼⼉设想可能发⽣的危险,并引导幼⼉想出解决的⽅法。
3、请幼⼉联系实际⽣活,想⼀想平时遇到过什么危险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请幼⼉将正确的处理⽅式说出来。
【篇⼆】幼⼉园中班家庭安全教案:⼀个⼈在家 活动⽬标 1、初步培养幼⼉的安全意识,提⾼⾃我保护能⼒。
2、教会幼⼉做个胆⼤的孩⼦。
3、培养幼⼉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4、考验⼩朋友们的反应能⼒,锻炼他们的个⼈能⼒。
5、加强幼⼉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幼⼉独⾃在家时⾃我保护的⽅法 活动准备 1、⼤灰狼头饰和⼩兔⼦的头饰。
2、情景表演:陌⽣⼈敲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各种贡献,并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努力为家庭做出更多贡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观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如何表达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以及如何承担家庭责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为家庭做出贡献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努力为家庭做出更多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各种贡献。
2.培养学生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记录学生贡献和感受的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孩子帮助父母做饭的场景,让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在家庭中的贡献和责任。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各种贡献,如:照顾弟弟妹妹、帮忙做家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填写一个表格,记录自己的家庭贡献和责任。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收获和成长,引导他们珍惜家庭生活,努力为家庭做出更多贡献。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是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我的家庭贡献》,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知道怎样为家庭做贡献,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重要性,有为家庭作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上四年级了,但是他们大都倍受家人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情况下,看到父母很累,也想为家里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做。
在日常生活中更不知道自己为家庭能做什么贡献。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知道并学会怎样为家庭做贡献。
三、教学目标1.体会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重要性。
2.了解为家庭做贡献的方式。
3.有为家庭作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知道怎样为家庭做贡献。
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贡献我能行1.学生观看小视频《让爱住进我家》,说一说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看了之后觉得他们家很温暖、很温馨。
生2:我觉得他们是很有爱的一家人。
生3:我觉得他们很幸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师总结: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作出贡献。
2.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为家庭做过贡献吗?(预设较多同学说没有。
)接着让学生做小小观察员,观看情景剧《沛琪的家庭会议》。
3.学生思考:(1)在沛琪的爸爸妈妈眼里,沛琪对家庭的贡献是什么呢?(2)从中,你有什么感悟?生1:帮助家里做很多事情。
生2: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家里是没什么贡献的,但是看了视频,我发现其实我们对家庭也是有贡献的。
生3:没想到做家人的“贴心小棉袄”,也是对家庭的贡献。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节《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做出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以及如何与家庭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贡献的重要性,或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承担起家庭责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以及与家庭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庭成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培养学生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不同的家庭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亲身体验和感受家庭责任。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家庭责任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学会如何承担家庭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家庭责任的小故事、案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家庭场景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家庭责任的小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责任和贡献。
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庭责任的主题,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的说课稿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帮助学生掌握与家庭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些家庭照片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2. 学习新课:a. 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让学生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包括父母、孩子、配偶等。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b. 家庭规则与价值观:与学生讨论家庭的价值观和规则,如诚实、尊重、责任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理解如何在家庭中遵守规则和价值观。
c. 家庭贡献与义务: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贡献和义务,如做家务、照顾家人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如何在家庭中尽义务和做出贡献。
d. 家庭问题与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争吵、不和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如何解决家庭问题。
3. 巩固练习:a. 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在家庭中做出的贡献和尽的义务。
b. 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在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c. 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练习如何处理家庭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家庭责任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在家庭中受到伤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分享,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态度。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包括图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利用家庭照片和故事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1-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6课,主题是《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家庭责任,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可能对家庭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刻,不知道如何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家庭责任,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关心家人,为家庭做出贡献。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与家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家庭责任,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体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活动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和角色扮演的场景。
3.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家庭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让学生思考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责任,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有关家庭责任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案例中的人是如何承担家庭责任的?他们为家庭做出了哪些贡献?你认为家庭责任重要吗?为什么?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如家长、孩子、哥哥、姐姐等。
《撑起家庭的保护伞》教案设计
口前镇中心校王进
教学目标:
了解《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能够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未成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法规。
2、组织学生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体验家庭幸福
有一种情被称作天下第一情,那是天伦之情;有一种爱被誉为天下第一爱,那是父母之爱。
跟我打开亲情相册,一起享受这份温馨幸福!(点击课件)
(展示一组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配音乐,画外音: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乐乐,组成幸福家庭。
)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二、案例点击,感受法规之益
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案例点击。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1、观看第一段视频。
看完请学生说一说,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
过渡:好在邻居们叫来了110,把小思泽的父亲带到了派出所。
一个月后法庭公开审理,并作出了判决
2、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王涛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虽然家庭是未成年人得到无尽关爱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用法律,为我们——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课件出示《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三、以案说法,漫画欣赏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以案说法,首先请大家看一幅漫画。
1、出示小明学习下降的案件(课件)小组讨论:小明成绩下降是谁的责任?假如赵某的父亲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和他说?
2、小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赵某的父母应该负很大的责任。
因为他们没有保护好小明,特别是他的父亲不务正业,就是老师找上门来,对赵某也是不闻不问,使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最后贪玩,成绩下降了。
3、教师小结。
小明的父亲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他们究竟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呢?让我们链接有关法律法规。
(学法)
4、课件出示,学习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十一条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能打孩子。
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5、指名读,齐读
四、实践思辨,明确法规之力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法律法规,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我当小法官。
1、课件出示两个案例(课件),请学生当小法官理一理
(1)XX新闻网报道:成都洞子口乡一位家长因无法管教孩子,竟将他用铁链锁在家中,而记者在采访家长时,家长竟然说孩子是自己的,想怎样管教就怎样管教,没有任何不对。
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
(2)有位父亲在与朋友打麻将时,因为其中一人临时离开,他就叫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代打。
儿子不愿意,说作业还没做完。
这位父亲就命令儿子先打麻将。
儿子没办法,只好坐下来打麻将。
你会怎样教育这位家长?
2、指名说,评比优秀小法官
五、联系生活,运用法规护航
在我们的身边的一些家庭中,是不是也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
1、指名交流身边的违法行为
2、我当小辩手
前不久老师遇到一个情况,一位家长说孩子基础不好,家里经济困难,无法上学了。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环节——我当小辩手
学生间进行辩论。
3、法律咨询
究竟对与错,让我们通过法制热线咨询一下。
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六、引导小结,教师寄语
1、学生畅谈收获
2、播放歌曲
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受益匪浅。
法制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制的蓝天是湛蓝的。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撑起家庭的保护伞,平安、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