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墨梅_新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课堂上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感悟诗中内涵。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一、引标1、板书:梅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
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她的清香越芬芳。
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完课题(板书):墨2、解题(出示墨梅图)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示标三、学标(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2、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在吟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
(让学生在诗上画出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4、让我们按这样的节奏一起来练习一下!(学生自由读)5、齐读(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墨梅》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着重讲解文言文中一种最朴素、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比喻。
通过《墨梅》这篇优美的文言文阅读,让学生了解比喻的用法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比喻的方法;2.能够理解墨梅的意义,感受文化的魅力;3.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4.能够准确地朗读并理解古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比喻在古文中的用法和作用;2.理解并掌握《墨梅》的文化内涵;3.掌握古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难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的事物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并把学生的答案集中在黑板上。
然后,老师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出下面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文本要求学生先自己朗读文本,然后讲解下面的知识点:1.比喻的含义和方法;2.古人喜欢以梅为比喻的原因;3.《墨梅》的文化内涵。
第三步: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墨梅》,注意朗读重点和语调,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评价他们的表现,并提出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古文。
第四步:课堂讨论老师向学生提问:“梅花在古人心中有怎样的地位?”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总结结论。
第五步: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分成小组,完成下面的练习:1.选出文中出现的比喻;2.将比喻中的实物和比喻的对象对应;3.讨论梅花在古人心目中的含义。
第六步:复习总结导读老师与学生总结了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对比喻方法的理解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墨梅》一文为例,让学生感受到了比喻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美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知道了如何用比喻翻译古文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一】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才12岁。
《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
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讨论(1)吾:我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
《墨梅》教学设计嘉陵小学赵琳《墨梅》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中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此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诗人借墨梅为喻,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感受古诗的文化精髓,仅仅是从诗歌的表面去理解,并不能真正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境。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去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学习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并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在本堂课中还是让学生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要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同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准备:生:提前预习古诗。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热身:出示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四组,一方面复习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所学文中人物的品质,一方面为降低学生总结概括王冕的品质做铺垫。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碧血丹心、忧国忧民、赤胆忠心;舍己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淡泊名利、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含有“梅”的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说说诗中的“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墨梅_新苏教版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学会生字“砚〞,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能连贯地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 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我们读过王安石的?梅花?〔齐背诵〕。
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板书诗题、作者〕。
说到王冕,你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联系?王冕学画?说说〕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学习板块一:读古诗,明诗意一、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相检查诵读情况。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注释: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3.在读懂诗意的根底上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4.思考: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品格?二、学生根据学习指导展开自学,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情。
三、交流检测:1.指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比一比,谁读得好。
2.检查小组学习情况,请3个小组的4号学生说说诗意,比一比谁说的好,评选最正确合作小组。
〔大意是: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
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ﻭﻪ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ﻪﻭﻭ教养目标ﻭﻪﻭﻭ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者的思想感情。
ﻭ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ﻭﻪﻭﻪ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ﻭﻭ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ﻭﻪﻭ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ﻭﻭ重难点ﻪ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ﻭ课前准备ﻪ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ﻭﻭ课时:ﻪﻭ三课时ﻭﻪﻭﻪ教学过程:ﻪﻭﻪ第一课时:ﻭﻭ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ﻭﻪﻪ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ﻭﻪ检查预习。
ﻭﻪﻭ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ﻭﻭﻪﻭ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ﻪﻭ展示预习资料。
ﻪ(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ﻭ(2)、其他的诗。
ﻭ讲读《墨梅》ﻭﻭ听配乐课文朗读。
ﻪﻪﻭ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ﻭ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ﻪ(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ﻭﻪﻭ(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ﻪﻭ(3)、清气是什么?ﻪﻭ(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ﻭﻭﻪ指导朗读ﻭﻭﻪ(1)、学生自练。
ﻪﻭﻭﻪ(2)、教师指导练习。
ﻭﻭ(3)、当堂背诵。
ﻪﻪﻭ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ﻭﻪﻭﻪ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ﻭﻭ第二课时:ﻭ的人。
ﻭﻭﻪﻭ背诵《墨梅》。
ﻭ课前复习。
ﻭ背诵《墨梅》。
ﻭﻪﻪ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ﻭﻭ回忆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墨梅》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墨梅》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体悟《墨梅》所表现出的自然、淡泊、平凡的生命态度;3.理解诗歌表达方式和意蕴;4.学会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蕴,学会朗诵诗歌;2.难点:领悟《墨梅》所表现出的生命态度,如何通过朗诵来传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段精选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其中的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自主探究(10分钟)教师分享苏轼的经历和他写《墨梅》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资料,并听感兴趣的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3. 课文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对课文的意思逐行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边听边记录自己的疑惑和感受,学生可以主动发问并参与讨论。
4. 文学赏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认真理解《墨梅》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存在方式,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展开思想,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朗诵练习(15分钟)教师分组进行诵读,指导学生朗诵技巧,如节拍和停顿,发音和语调等等。
要求学生在朗诵时理解诗歌背景和情感,以表达出诗歌的意蕴。
6.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教学、自主探究、文学赏析和朗诵练习等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入的层次上体悟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墨梅》中的意蕴。
同时,在朗诵练习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来表达诗歌意蕴,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反思并总结这一课的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墨梅》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3、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其他描写梅花及托物言志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感受美感,领悟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冬天里,许多花都凋零了,唯有蜡梅花傲放枝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梅花图,请看出示《墨梅图》,这是一位画梅高手的代表作,是他为朋友良佐画的。
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花,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
老师送你们几个词语,读,出示:枝干挺秀朴素淡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师:同学们,我们要上课了,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诗画引路,感受梅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有关梅的诗,板书:梅,这梅花可不是一般的梅,它很特别,叫墨梅。
(板书:墨)(生跟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法:上面一个黑,下面一个土)齐读课题。
2、解诗题。
(墨梅就是用水墨不用颜料画成的梅花。
)(指着《墨梅图》)这首诗就写在刚才那幅画上,我给它取个题目叫题画诗。
(板书:题画诗)3、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对,就是著名的书画家王冕。
(板书:王冕)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王冕,走进这首《墨梅》。
二、自主探究,了解诗1、要学好诗必须先要读好诗。
请大家将诗好好地读上几遍,做到字正腔圆,通顺流畅,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来。
(出示《墨梅》)生自由练读。
2、谁来把诗读准确?指名读。
相机指导吾的读音,跟老师多读几遍。
理解吾家就是我家乾坤的读音,理解乾坤就是天地,人间评价学生:你能把每一个字读准确。
评价学生: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评价学生:字正腔圆,你读出了节奏!标出节奏,再齐读。
3、你读得有板有眼,你读出了节奏,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首诗。
(齐读)三、诗中找画,进入境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正如王维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下《墨梅》教学设计苏教版六下《墨梅》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六下《墨梅》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下《墨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3、朗读全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墨梅》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宋代文学的诗意表现方式以及描写墨梅的技法。
2.读懂《墨梅》这首诗,并能够准确地理解内涵。
3.能够在课文中捕捉到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诠释全诗。
2.教学难点:描写墨梅的表现技法,get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教学策略1.阅读教学策略:老师先带领学生读懂故事情节,再引入和全诗有关的重点内容,当学生对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自然而然地进入全诗的理解环节,可以引导学生逐行解读。
2.探究教学策略:配合全文讲解墨梅的表现手法,如形、色、香、味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用意。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全文并加深记忆。
四、教学过程导入学生们在看到教案标题时,会好奇墨梅是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的探究意愿。
老师可采用与学生们互动的方式,启发学生对于梅花的认知,预热课堂气氛。
正文1.阅读理解•老师先向学生介绍《墨梅》作者王冕,介绍其生平和杰出成就。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诗并把握主旨:阐述赏墨梅的趣味,并表达出诗人心目中梅花的美丽。
•逐行解读现场,引导学生把握每个意象和情感色彩。
•辅导学生记下自己的读后感,阅读方式和自己理解的重点内容。
2.艺术体验•带着学生走进诗中的墨梅世界,感受诗人用意。
•配合教案中的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感受墨梅的神秘、优美和美丽。
•引导学生练习写墨梅的画法。
3.知识拓展•带领学生了解在中国文化中梅花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分析王冕用笔、用墨和色彩表现手法和特点。
4.语文运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感受,写一首他们自己的诗歌,分享自己对于墨梅的表现学习和阅读体验。
五、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一下其他诗人赞颂梅花的诗歌,并找出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记录读《墨梅》的感受,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参考资源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2.图片资源:《墨梅》的画作。
3.诗歌赏析书籍:李绅《梅花》、罗隐《咏梅》。
墨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学会生字“砚”,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能连贯地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 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我们读过王安石的《梅花》(齐背诵)。
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板书诗题、作者)。
说到王冕,你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联系《王冕学画》说说)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今
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学习板块一:读古诗,明诗意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相检查诵读情况。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注释: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3.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4.思考: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品格?
二、学生根据学习指导展开自学,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情。
三、交流检测:
1.指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比一比,谁读得好。
2.检查小组学习情况,请3个小组的4号学生说说诗意,比一比谁说的好,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大意是: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
3.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特点?让你联想到它有哪些品
格?
(色淡、气清。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
4.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学习板块二:知诗人,悟诗情
一、出示学习指导:
1.轻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
2.这首诗和《石灰吟》一样,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王冕借墨梅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呢?互相讨论一下。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交流:
1. 答题要点: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诗人王冕借墨梅表达自己像梅花一样坚贞不屈,淡泊名利,贞洁自守。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3.小结: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
这就是“诗言志”。
4..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5.背诵这首诗。
当堂训练:完成《补》
过关任务:背诵默写《墨梅》
【板书设计】
梅花开淡墨痕
墨梅咏物言志
人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