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760.09 KB
- 文档页数:8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8分)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的表格中。
(共 12 分。
每小题 2分)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牌坊(fāng)脑髓(suí)天堑(qiàn)不能自已(yǐ)B. 哺育(bǔ)堵塞(sè)顷刻(qīng)人才济济(jǐjǐ)C. 嫉妒(jí)粗糙(cāo)脊梁(jǐ)相依相偎(wēi)D. 卓著(zhuó)矗立(chù)惩罚(chéng)自怨自艾(ài)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声乐训练是门科学,需要合理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有好效果。
B. 6月14日,荷兰队5:1大比分完胜,以锐不可当之势轻取上届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
C. 妈妈想起了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买书——”。
D. 这部电影的画面处理别具匠心,画面全用冷色调,很好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3.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戒台寺位于北京西郊,寺中佳木葱茏,松柏以“古”“奇”而闻名于世。
寺门前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A.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树形似虬龙盘曲②树形高大B.①树干粗壮有力,直径达1.15米,枝繁叶茂②高大树形C.①树干粗壮有力,直径达1.15米,枝繁叶茂②树形高大D.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树形似虬龙盘曲②高大树形4.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乡愁打动观众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
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6分)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举行了“牢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在展示交流会上,各组分享研究成果,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关于“红船精神”的相关内容,请阅读后协助他们完成(1)-(4)题。
(共8分)红船虽小,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30日晚,因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会议被迫zhōng①止。
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们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小城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
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由此,中国革命渐成烽火漫天之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以改写。
这条小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薪火不断,照亮奋斗航程秀水泱泱,当年南湖的那条游船早已不复存在【甲】岁月流转.,“红船精神”却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薪火相传。
百年以来,正是凭借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凭借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凭借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外敌入侵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间,这条小小的红船穿越激流险滩,在战争洗礼中不断前进,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强大,有人形容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乙】可是今天,它已变成一艘巍巍巨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载zǎi转zhuǎnB. 载zài转zhuànC. 载zài转zhuǎnD. 载zǎi转zhuàn(2)在两段文字的横线处根据拼音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①终②跃B. ①中②越C. ①中②跃D. ①终②越(3)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甲】,【乙】。
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
请用楷书在下面方格内书写下列汉字,要求正确、美观。
(2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A.女娲wā后裔yì岱宗dài 教唆suōB.庇护pì繁衍yǎn 弘毅hóng 沐浴mùC.调侃kǎn 金樽zūn 德馨xīn 嗜好shìD.倔强jué决眦zì案牍dú骁健xiāo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2分)怡然自得任重道远滴水川石中流击楫闻鸡起舞眼花燎乱喜出望外下流无耻琳琅满目无恶不做甘拜下风妄自尊大贪幕虚荣索垢求疵深谋远虑刮目相看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2分)A.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堂堂:形容有志气,有气魄。
B.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
教唆: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C.女人和她丈夫打起架来,也是这副德行。
德行:道德品行。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暖树:向阳的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组是()(2分)A.《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夜谭”即夜谈。
B.《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这里的“铭”是一种文体,篇幅一般不长,多数句式整齐,而且押韵。
C.《鱼化石》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一九八五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永不停航的船》作者巴勃罗·聂鲁达,西班牙诗人,一九七一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歌》、《西班牙在我心中》等。
6.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孙子兵法》。
舆论认为,例行国宾级的赠书,一般都是赠送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中医药及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面貌的书籍,这次胡锦涛主席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孙子兵法》,多少显得有些“非比寻常”。
2019—2020学年度北京101中学第二学期初二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存·运用〔24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跻.身jī分歧.qí充塞.sè不省.人事xǐngB.附和.hè重荷.hè悼.念diào 栩.栩如生xǔC.高大wú星宿.xiù贻.误yí潜.滋暗长qiǎnD.反诘jí钦.佩qīn 坯.子pī公平不阿.ē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不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纹丝不动各得其所不屑置辩无原无故B.坦荡如砥卷帙浩繁洗耳恭听优柔寡断C.力挽狂斓离经叛道开怀畅饮黯然失色D.气喘吁吁片言只语无泄可击死心塌地3.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个烟头引起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
B.他把所有的家产都拿出来购买古玩,他对古玩的爱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C.据讲这人平日讲话平淡无味,但他那天的演讲却是那样扣.人心弦...。
D.李明不小心把刚买的笔记本弄丢了,真是失之交臂....啊。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能够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宽敞农民的文化素养。
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耀的灯光成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5.以下各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讲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讲。
B.«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宋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赠序。
C.«变色龙»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代表作有小讲«套中人»«草原»、戏剧«樱桃园»。
北京101中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初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1. 第Ⅰ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包括选择、填空、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2. 请审清题干要求,仔细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逞.能(chěnɡ) 混.沌(hùn) 粗犷.(kuànɡ) 载.入史册(zǎi)B. 笨拙.(zhuō) 襁.褓(qiǎnɡ) 脂.膏(zhī) 呕.心沥血(ǒu)C. 氤氲.(yūn)伫.立(zhù) 晕.船(yùn)九曲.连环(qǔ)D. 旌.旗(jīnɡ)亘.古(ɡèn) 歼.灭(qiān)锐不可当.(dānɡ)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厦门那辆被炸毁的公交车给我们一个启示: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救助别人有些时候救的是我们自己。
B. 比赛结束后,国足休息室内静得可怕,卡马乔一言不发,队员们都面面相觑....。
C.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利昂县警方在抓捕一只出逃的美洲驼的过程中,美洲驼往警察脸上吐口水,这种“逆天”行径让人乐不可支....。
D.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伤痕文学始祖”卢新华新作《伤魂》与鲁迅《阿Q正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松树金龟子》选自《昆虫世界》,作者法布尔,英国昆虫学家、作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B.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
“元公”是其谥号。
2019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一(下)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某学校举办“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倾听了汉语言文字和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讲座,参观了书法展和对联展,观看了戏曲演出,很有收获。
请阅读小明同学所写的感想,完成下列小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三千年间,我国重要典籍均为文言。
各个时代的作品特色鲜明,如诸子百家散文、汉赋、魏晋人物志……有的质朴无华却nài()人寻味,有的大气恢弘令人心旌动荡,有的幽默诙谐让人①(忍俊不禁情不自禁)。
各个时代名篇迭出,《逍遥游》《洛神赋》《兰亭集序》《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一篇篇文言佳作仿佛从天上瑶池中②(迸溅迸射)出的仙露琼浆,【甲】。
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集合起来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乙】。
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血脉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
与图像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
图像直观、没有余味,文言的抽象性则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较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丙】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空间,品读文言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的过程。
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形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
晚年居住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用文言写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放眼古今中外,思乡的诗文千千万万。
用古老的文言吟诵出来的绝唱,最能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隐痛。
面对如此绝唱,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深刻反思:时下国人言语之粗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如果将来有一天文言在中华大地上成为鲜为人知的语言,那将不只是一种遗hàn (),更是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之源已经断流,精神之根已经枯死。
北京101中学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8分)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的表格中。
(共 12 分。
每小题 2分)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牌坊(fāng)脑髓(suí)天堑(qiàn)不能自已(yǐ)B. 哺育(bǔ)堵塞(sè)顷刻(qīng)人才济济(jǐjǐ)C. 嫉妒(jí)粗糙(cāo)脊梁(jǐ)相依相偎(wēi)D. 卓著(zhuó)矗立(chù)惩罚(chéng)自怨自艾(ài)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声乐训练是门科学,需要合理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有好效果。
B. 6月14日,荷兰队5:1大比分完胜,以锐不可当之势轻取上届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
C. 妈妈想起了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买书——”。
D. 这部电影的画面处理别具匠心,画面全用冷色调,很好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3.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戒台寺位于北京西郊,寺中佳木葱茏,松柏以“古”“奇”而闻名于世。
寺门前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A.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树形似虬龙盘曲②树形高大B.①树干粗壮有力,直径达1.15米,枝繁叶茂②高大树形C.①树干粗壮有力,直径达1.15米,枝繁叶茂②树形高大D.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树形似虬龙盘曲②高大树形4.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
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流下了眼泪。
北京101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后有答案第Ⅰ卷积累·运用(共35分)一、选择。
(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中国文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⑴因为它们象征和隐喻的品质和人格,使人们如此喜爱它们。
梅高洁孤傲,兰幽雅灵慧,竹扶摇直上....,菊冷艳清贞。
⑵人们在一花一草、一竹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显示了对人间世事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兰生长于幽谷之中,淡雅而凝重,幽静中似乎带有些许的张扬,清淡幽雅的气息像是山间飘来的一缕暗香。
正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所以洗净了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悄悄地,(A)兰绽放出娇小的花朵,晶莹的花瓣,像凝脂,如美玉,冰清玉洁。
兰凋落的花瓣无怨无悔地躺在碧绿的草丛里,像素洁的精灵,那份留恋、那份忧思yíng(甲)绕其间。
兰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
兰花不愿移植于人声鼎沸....的闹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
因此,兰花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但是,兰花无论身在何处都悠然自得....,置于客厅也不炫不耀。
它就是这样能给人带来无限的xiá(乙)想。
冬天,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yín(丙)的白。
(B)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烂叶,不再有了往日的娇艳和神气,它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的压力下累得直喘粗气,只能悲哀的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C)梅花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吹雪打……(D)虽无桃花之艳,但梅花的美却散发出一股内在的韵味;虽无桂花之香,但梅花的味竟会窜进你的骨子里;虽无苹花之腻,但梅花的魅竟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
北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初一年级开展“致敬经典,青春飞扬”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准备在校园公众号上发布活动宣传稿,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塔高水长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圣地符号。
延安塔高,是革命之塔【甲】精神之塔【乙】延河水长,革命文艺源远流长。
①延安精神是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指引着中国人民不邂奋斗的方向,为文艺之舟照亮前方的道路。
②在这里,光未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发出气冲斗牛的怒吼: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名篇《沁园春•雪》,抒发了慷慨激昂的壮志……前辈们用炽.热的爱国心、坚韧的报国志,为祖国山河竖起一道抵御外侮的屏嶂,将殷.红的热血洒在深爱的土地之上。
③延安孕育了革命,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④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1.请你用正楷字书写标题“塔高水长”四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和画波浪线字的字形有疑惑,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____ A.“邂”应写作“泄”。
B.“炽”应读作“zhì”。
C.“嶂”应写作“障”。
D.“殷”应读作“yīn”。
3.下列有关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A.①处“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将延安精神比作灯塔,写出了其指引作用。
B.②句使用成语“气冲斗牛”展现了诗人对黄河的盛赞和磅礴的爱国激情。
C.③处“延安孕育了革命”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延安是革命的发源地。
D.④句使用成语“可歌可泣”热情赞颂了革命英雄们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A .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C .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2. (16分) (2019九上·云安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74欧阳修也。
(有删节)(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树林阴翳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野芳发而幽香(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多次谈“乐”,这些“乐”归结起来有: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
B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2020.7.1一、基础运用(16分)学校策划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下面是各组的交流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一)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我最喜爱的课文人物”发言稿。
阅读文段,完成1-4题。
(8分)亲爱的同学们,缤纷的夏日里我们徜徉在经典作品之中,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吧。
异彩纷呈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孙仲谋,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手不释卷、家喻户晓的吕蒙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博学睿智、鞠躬尽(cuì) 的邓稼先,鲜为人知,至死不懈;目不窥园、锲而不舍的闻一多,潜心贯注,心会凝神;俯首甘为(rú)子牛的鲁迅,沥尽心血为民族呐喊。
A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
不拘小节、憨态可掬的阿长,穷苦孤独、质朴善良的老王,任劳任怨、沉默憨厚的父亲,沉稳睿智、技高一筹的卖油翁,他们虽微不足(dào) ,B但常常表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百年沧桑的人民艺术剧院里,祥子啊,你难逃厄运,人与车的故事跌宕起伏;闻名遐尔的环球影城,情节扑朔迷离的《海底两万里》正在热映。
C在沉郁沧桑、神秘无畏的船长身上,踌躇中酝酿着艰难的复仇计划,惩罚的究竟是谁?壮阔险要的燕山峰峦,花木兰俯瞰殷红的疆土,马革裹尸又何妨?春风满洛城的玉笛声中,李白客居他乡,何人不起故园情;幽篁深林处,王维明月相照,烦恼涣然冰释;浩浩荡荡的河水边,老船工胸有成竹,水落石出。
D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情怀、心境和智慧,让我们在烦(zào) 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1.下列文段中的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扑朔.迷离sù惩.罚chéng 俯瞰.kàn 殷.红yānB. 扑朔.迷离shuò惩.罚chĕng 俯瞰.kàn 殷.红yīnC. 扑朔.迷离sù惩.罚chĕng 俯瞰.kān 殷.红yīnD. 扑朔.迷离shuò惩.罚chéng 俯瞰.kàn 殷.红yān2.这段文字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粹儒微不足道烦燥B. 粹儒微不足到烦躁C. 瘁孺微不足道烦躁D. 瘁孺微不足到烦燥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这首歌曲委婉动听,情感充沛,气冲斗牛....,轻柔舒缓如春风化雨。
B. 做学问,进行学术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C. 作为一名军人,就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何妨呢D. 居家网上学习期间,大家认真听课,查缺补漏,对这次考试胸有成竹....。
4.对语段中的画线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语序不当,把“追求”与“憧憬”调换位置。
B. 搭配不当,把“表现”改为“闪现”。
C. 自相矛盾,把“沉郁沧桑”和“神秘无畏”去掉一个。
D. 指代不明,把“他们”改为“诗人”。
(二)下面是“漫话探险”课题组同学准备线上交流的稿件。
阅读文段,完成5-6题。
(4分)探险,作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一种方式,几百万年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
茨威格报道的“伟大的悲剧”,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英雄,他们虽败犹荣;航天英雄杨利伟,自述太空一日的惊心动魄,激发我们去探索太空的奥秘_①_而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_ ②_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
刘慈欣让我们“带上她的眼睛”,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灰色的现实变得绚丽多彩,回味无穷。
5.在①②两处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 。
,B. 。
、C. ;,D. ;、6.下面是同学们写的赞颂南极探险的对联,但是有两个字斟酌不定,请你们帮忙做一下决定,应选哪一项.....(2分)上联:众志创奇功,北陲铭睿①下联:冰原②伟业,南极领风流A.①思②开B.①智②开C.①思②奇D.①智②奇(三)下面是“家国情怀”小组搜集到的爱国主义诗词作品,完成7-8题。
(4分)7.对下列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王安石《登飞来峰》(2) 杜甫《春望》(3)龚自珍《己亥杂诗》(4)毛泽东《沁园春•雪》注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A.(1)王安石《登飞来峰》是行草,自由流畅,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的昂扬斗志。
B.(2)杜甫《春望》是草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使诗人忧国忧民的愤懑喷薄而出。
C.(3)龚自珍《己亥杂诗》是楷书,方正严整,端庄稳健,抒发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浩然正气。
D.(4)毛泽东《沁园春.雪》是篆书,圆润古朴,展现了诗人纵横万里、大气磅礴的旷达豪迈。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他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C.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德国作家茨威格,代表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D.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
二、古诗文阅读(22分)(一)古诗文默写。
(共5分)9.当窗理云鬓,。
(北朝民歌《木兰诗》)12.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的“,”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6分)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陆游的《游山西村》可谓炼字讲究。
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分)14.请从情趣和理趣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 2分)15.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并且盛赞了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B.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对当地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不屑。
C.尾联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却非常盼望从今以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位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D.陆游七律最工。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6-19题。
(11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dài)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6.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7.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孔子云:何陋之.有犹似未开之.花B. 便为.点缀绿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乃摘而.藏之濯清涟而.不妖D. 自.荷钱出水之日自.钱孔入18.联系语境,对句子翻译及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理解:“焉”表感叹语气,联系句意,可见荷花清高庄重,令人不敢轻易侮辱。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该是很多了!理解:作者不愿向世人一样的追逐功名富贵,而是独爱莲花可贵品格,隐居避世。
C.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
翻译:花蒂下生出莲蓬长得非常茁壮,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
理解:作者赞美莲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生长。
D.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翻译: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
理解:作者指出霜降时的荷花只有裹物之用,没有任何观赏价值。
19.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喜爱和三、名著阅读(5分)20.文学名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虎妞……《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请任选一部作品,结合具体情节......对其中某个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进行分析。
(15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3题。
(共7分)2019年3月10日凌晨0时28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第300次发射,成功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6C”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至此,中国航天迎来了历史新篇章。
【材料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
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1(截至截止)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先后有17型火箭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有力支撑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
目前长征火箭进入了稳定、高速的发展期,高密度发射已是常态,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与此同时,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不断提升。
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6%,与前50次相比,后250次成功率明显提升且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