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与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25.04 KB
- 文档页数:3
・102・史国堕堂笪瘟苤查!Q塑生!旦!!旦筮!鲞筮!魍g!i!』垡!丝!塑!塑!旦立E!!:!!:;Q盟:!!!:i:盟!:兰凝血酶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进展杨伟东马景镒关键词:凝JOL酶;腩水肿doi:10.3969/j.issn.1672-5921.2009.02.013中图分类号:R742;R818.053文献标识码:A脑出If【L是神经内、外科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的急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
脑出m占伞部卒中的20%~30%,其中80%发乍于大脑半球,其余20%发生于脑干及小脑。
据统计,中国人脑出血年发病率约为40~60/10万,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1|。
腩m血后。
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冈是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血肿周边神经细胞和轴突受损。
其巾腑出血后腑水肿是腑ff{血患者病情恶化和夕E亡的主要原因。
自从1980年Suzuki和Ebina提出血凝块的毒性作用以来,IffL肿成分的毒性作用逐渐被神经科医师所认识,并13益受到重视。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凝m酶的神经毒性可通过对血一腑屏障的破坏、对脑m流的影响、对水和电解质的影响以及介导炎性反应等途径引发脑水肿。
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现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凝血酶1.1凝m酶的结构凝m酶是一种m清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巾肝脏合成。
在外源性凝『ffL级联反应中,凝血酶原裂解形成凝帆酶,主要介导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因子Ⅷa转变为因子Ⅷ和V、Ⅶ、Ⅺ的负反馈激活,诱导血小板激活反应,最终达到凝帆效应。
凝血酶是由轻链A(49个氨基酸残基)和重链B(259个氨摹酸残基)组成的丝氨酸蛋白酶,重链B具有酶的活性位点和功能结构区域。
凝血酶的功能结构区域有3个,一是精氨酸侧链口袋,由Ser-195、His-47和Asp.102构成的催化位点;二是非极性结作者单位: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杨伟东);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神经外科(马景缢)・综述・合位点,可与底物发乍相互作I+I;三是阴离子结合位点,.口r能由凝m酶B链巾的6个Lys构成(LysB21、B52、B65、B106、B107、B154),负责与底物(纤维蛋白原、ifIL小板受体和凝血酶调解蛋白等)相互t}l别和相t作用。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4.23分子影像学2016年第39卷第4期据统计美国每年就约有80万的脑卒中患者,虽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超过80%,但成人脑出血(ICH)患者也占了其中10%~15%,而亚洲ICH 病例数占脑卒中患者总人数的比例更高[1]。
较缺血性脑卒中相比,ICH 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且缺血性脑卒中的部分治疗措施也能诱导ICH 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抗凝药治疗手段[2]。
尽管目前ICH 的相关临床试验已取得了部分进展[3],但ICH 后脑损伤的内在机制仍未被深入研究。
据有关证据表明,血脑屏障中内皮血管破坏是ICH 后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4],如脑水肿和白细胞外渗。
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关于成人ICH 后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的主流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主要是ICH 后血脑屏障的功能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有害变化,如脑水肿可导致脑疝甚至脑死亡;但也应注意到有些功能变化是有益的,如外渗的巨噬细胞有益于血肿消融。
而血脑屏障功能跟血肿体积是有密切联系的,如血肿偏小,则预示功能变化结果偏有益,如血肿较大,则预示功能变化结果偏有害[5]。
1ICH 病因及继发性血脑屏障功能紊乱高血压是成人ICH 中最常见的病因,占全部ICH 患者的2/3左右。
当然ICH 也跟淀粉样脑血管病、脑肿瘤和各种脑血管畸形疾病有关[6]。
而抗凝血剂也逐渐成为ICH 病因之一,大约占ICH 全部病因的20%[2]。
早期脑出血可能导致直接性脑损伤甚至脑死亡,主要因为血肿能导致颅压急剧升高,形成脑疝占位,进而造成脑组织压迫受损。
但跟缺血性脑卒中情况类似,ICH 也会产生继发性脑损伤[4]。
对于动物ICH 模型而言,通常情况下是通过直接颅内注射自体血液或胶原酶的方式制造模型。
注射胶原酶方式主要是通过降解基膜进而破坏血管,最终形成持续性出血,而注射自体血液方式则可能发生延迟性血脑屏障渗透性升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