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省长丰县学高中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必修政治
- 格式:docx
- 大小:95.84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本单元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为此,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单元的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综合探究)。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学海导航·学情展示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科学精神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法治意识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世界的物质性【自主先学】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二、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必背知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合作探究】在过去的几年间,多个中微子验项目都检测到了疑似轻子电荷共轭一宇称破坏的象这项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们解释一个重要的本质问题为何我们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而非反物质组成的?到目前为止,物质一反物质不对称性还无法通过现代物理学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也成为当今宇宙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1.如何理解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提示: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都是字宙中存在的具体的2.这里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什么关系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概括了字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这里的物质与物质范畴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充分记忆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
3.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重点知识。
【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记物质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坚定坚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3.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一)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②(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原理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重点)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
理论概括: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1.物质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提前熟悉课本知识1、导入新课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1、希腊神话 混沌之神 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
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
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
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 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
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
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进而引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通过分析这两目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简要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了与世界起源相关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等理论,在历史学科中也初步涉及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起源的一些解释,已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师更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的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策略方法】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加之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对哲学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才用的是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模式。
分为“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开拓思维,探究世界之本质“回归现实,坚定科学发展之路”三部分,让学生真正体会哲学思维的概括与反思的特点。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并坚定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含义难点: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要求】(一)基本要求:1、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懂得自然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发展要求:辨析实力,说明世界是物质的【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思考哲学的起源?生:……师: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从古至今,伟大的哲人们从来没停止过追问和思考。
我们现在看的这幅图片就是屈原的《天问》。
屈原的《天问》已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1世界的物质性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之前学过“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生: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师: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世界的物质性”,其实只要证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分别具有物质性就可以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师:观看视频“地球的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的简化推导,思考自然界的本质是什么?生:……师:自然界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吗?生:是师:那是不是可以把自然界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呢?是否可以把自然界的本质归结为原子呢?生:不行师:那自然界的本质是什么?生:物质1、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客观实在——》这是物质与意识唯一的区别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三层级课内
巩固布置学生完成P25~P26《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角
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
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课堂
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26《思维导
图》,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
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
导图》,对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
思
PPT展示
板书设计
课后巩固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3~14(必做1、3、4、7、9、10题,其余选做)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课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物质的含义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是唯物论的第一框题,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644.6亿元。
我们应如何看待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本框的学习,将为你解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了解物质的含义。
结合当前自然界发展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事例,理解并归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因而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