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债务危机—张捷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5
欧债危机名词解释欧洲债务危机(European Debt Crisis欧洲债务危机(European Debt Crisis,简称“欧债危机”)是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指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务危机,严重者甚至危及整个欧元区。
自2009年7月始,以希腊为首的欧洲债务危机迅速恶化。
2009年10月,欧盟向希腊发放近6000亿欧元救助贷款,但2010年3月,欧洲中央银行就警告希腊,如果不能改革金融市场和采取紧缩措施,将很难获得进一步的资金支持。
同时,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也纷纷效仿希腊,推出了规模巨大的经济改革方案,以赢得更多援助资金。
但与此同时,其他成员国却未能出台类似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2010年5月,希腊再次提高借款利率,令该国经济前景雪上加霜。
同月,希腊政府决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约5000亿欧元的援助。
在美国的压力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6月同意向希腊提供总额5600亿欧元的紧急贷款,并随即开始讨论下一步援助计划。
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提供的总额度约1万亿欧元的援助资金正式生效。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行动对于解决希腊问题显然是杯水车薪。
7月23日,欧盟领导人最终宣布,将对希腊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这直接引爆了欧元区的信任危机。
8月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已准备好进一步实施财政紧缩措施。
11月30日,爱尔兰方面传来噩耗:该国主权信用评级被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至投机垃圾级。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10月26日,西班牙股市出现跳水; 10月28日,葡萄牙比塞塔失守10%; 11月2日,意大利银行业恐慌情绪蔓延; 11月4日,希腊股市创出历史新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后宣布对希腊实施为期三个月的紧急援助,涉及金额3500亿欧元; 11月18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规模为9000亿欧元的紧急救援计划; 11月19日,德国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
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
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
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
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本轮金融危机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国家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摸查地方债务的规模、来源和性质,做好各级债务的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进行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大公国际发布的《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展望》表示,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焦点地区仍集中在以欧元区为主的发达国家,欧元区债务危机发展进入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
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欧洲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能忽视。
不论是企业的决策者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
万方数据成员国处于景气的经济周期,各国都能遵守务约维持较好的赤字水平和债务水平;2.随着9.11美国的经济急剧减速,欧洲经济也开始转寒,2000年后为抑制经济滑坡和老龄化危机,欧元区乃至欧盟国家都纷纷违约,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来刺激经济复苏,处于欧元区经济核心地位的德国和法国的赤字率(如表1所示)也连续三年持高不下,最终通过德国、法国的政治博弈,违约惩罚暂缓。
许多小国也纷纷“搭便车”避开惩罚继续通过赤字来扩大支出,避开惩罚后各国更加主动通过债务和赤字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造成财务状况恶化。
表12002—2005年德国、法国赤字率2002(%)2003(%)2004(%)2005(%)德国3.74.03.73.3法国3.24.23.729数据来源:裘元伦.欧元区财政状况恶化及前景分析.国际金融研究长久以来政策搭配的极度失衡,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下,进一步加剧了成员国政府的激进式财政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比例急速上升,最后融资困难无法还债弥补赤字,酿成偿付危机。
(三)欧元区成员国资质:经济结构、财务状况差异大1.加入欧元区时:标准放宽,导致成员国的财务状况有好有坏。
虽然在对成员国的准入标准规定中做出了严格的比例控制,但妈约》中模糊词汇以及事实表明欧元区成员国中有极大部分国家在被批准加入欧元区时,并没有真正达到马约的趋同性标准,这里就包括当初粉饰自己的财务“挤”入欧元区,而最近已经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
2.加入欧元区后:标准松弛。
惩罚机制没有落实,成员国牺牲主权利益大规模赤字,比加入前更甚,同时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
在(_-)的分析中得知,欧元区各国的激进式财政扩张最终在经济滑坡中融资失败,导致资不抵债,偿付危机出现。
说明欧元区成员国早已违背忪约》而迟迟未受惩罚,其赤字率和债务率早已严重超标,下面的两组数据分别是欧元区数据对比图3所示:图3欧洲主要国家财政状况数据来源:根据欧盟执行委员会2009年秋季预测整理作为欧元区国家,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他们的赤字率和债务率都已超出托马约》规定。
202只占GDP 的35%,35%为生产过剩,用于出口到一向以负债为主要消费形态的欧美各国帮我们吸收掉了这部分产额。
而我国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美国出现金融危机,负债消费减弱了,美国政府又想方设法地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税费、价格在促进美国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在抑制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波及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导致我国制造业的不景气。
3.我国政府及银行遭受损失。
美国政府一向是遇到危机就转嫁,而且提前埋好伏笔,将风险转嫁给世界。
美元稍贬值,外汇储备就会缩水,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家,当然损失惨重。
我国因购买了美国的债券,导致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都有损失,我们的人民用血汗攒下的钱就这样给人家填窟窿,出现金融危机让中国政府出手相救,而且美国既不领情,还一直抱怨中国是“不负责”的大国,奥巴马来华逼人民币升值,给人民币施压,真可谓咄咄逼人。
而且每当美国出现危机,就会拿起汇率武器保护自己。
4.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美元贬值,而美元在国际交易中处于主体结算地位,美元的贬值会引起了国际性的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胀成为我国物价飞涨的罪魁祸首。
目前,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从而导致国外市场价格能够较快地通过国际传导引起国内价格的波动。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再加上国内诸如“蒜你狠”“豆你玩”等农产品的恶意炒作,我国在2010年物价上涨飞快,通货膨胀压力在不断加大。
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1.进行产业链整合,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遇到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出口行业受到了重伤,此时,我们需要以产业链高效转型为基础,以出口贸易转型高效整合国内产业链,将纯制造业转型为产业链高效整合的制造业。
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国内市场,由外销转向内销。
我国东莞的产业链整合具有代表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
欧美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北京豪帝集团总裁高亚豪前言今年<a name=baidusnap0></a>夏天</B>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几乎同时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在美国,政府和国会围绕提高公共债务上限发生激烈纷争,虽然在最后关头勉强达成协议,但却使人们看清了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
加上,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前景堪忧,今年8 月5 日,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AAA下调至AA+,同时将评级的前景展望维持为负面。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级信用评级,使得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低至加拿大、英国、德国与法国之下。
全球金融市场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
美债危机尚未平息,更为凶险的欧债危机又卷土重来,迅速蔓延。
早在2010 年4 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就被调降至垃圾级。
2011 年6 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降至CCC 的全球最低等级。
2011 年7 月,穆迪又相继将葡萄牙与爱尔兰的主权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
接着,西班牙、意大利的信用评级也被降低。
甚至法国和德国的银行也受到了影响。
一场主权信用危机席卷欧洲,震动世界。
全球的股市暴跌,大宗商品、石油乃至于黄金价格都随之暴跌。
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市场恐慌情绪可见一斑。
欧元乃至欧盟摇摇欲坠,大有解体之虞。
应当认识到: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这场主权债务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是全球经济危机由市场延伸到政府、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个别国家扩散到全球体系的征兆。
那么,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性质和特征究竟是什么?其根源又是什么?它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前景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一、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特征与阶段 1、危机的根源此次危机的根源是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失衡和供需失衡,是全球性的收入两极分化和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在全球化时代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集中爆发的产物。
“预言家“张捷最近,司马南先生批评联想的事情,吃瓜群众看得很过瘾。
其实还有一位大佬,也在B站上发布数十条批评联想的视频,同样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位大佬就是张捷教授。
别人批评联想都比较委婉,而张捷教授批评的尺度非常大,他直接预言,里面可能有犯罪的问题。
那么张捷到底是谁呢,敢这样说话。
因为张捷这个人,有很多很“硬”很“硬”的身份,他担任过《环球财经》副总编,做过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也是知名的财经作家。
可是这样的一个牛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跟联想杠上了呢?因为张捷还有一个身份: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
这职业说白了,就是官方出钱,请经济专家对一些经济问题进行建议和预测。
而评论联想这样的经济事件,本身就是他分内的事情。
而张捷作为经济专家,他的“预言能力”很有出名,他的很多预言都成真了。
比如啊,2012年,他预言房价会上涨。
2008年,他预言石油价格会下跌,他还预言了2006年和2007年的股市牛市。
那么张捷的预言会那么准,难道是因为有特异功能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的学识和经验,更重要的,不管什么事情,他都会习惯性的多思考一层。
举了个例子,张捷教授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预言,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几十年前,张捷和一些朋友远赴非洲,打算投资建一个铁矿场。
他们就联系了非洲的一个知名贵族,做铁矿场的合伙人。
张捷一行人出钱,贵族出人脉。
张捷一行人预计,只要铁矿场建成,那利润至少十几倍。
和贵族的合作谈判非常顺利,仅仅几天之后,就到合同签约的阶段。
而且这个贵族很热情,一直催促张捷一行人把合同签了。
张捷却隐隐感觉不对,因为过程太顺利了。
他多思考了一层:如果真的那么好,欧洲人早就做了,怎么会轮到我们中国人来挣这个钱呢?所以张捷建议,签约的事情再缓一缓。
回去他仔细研究合同,果然发现了一丝丝猫腻。
合同上非常隐晦的提到,如果发生矛盾纠纷,只能在当地进行诉讼。
张捷再仔细深挖下去,终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坑。
美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美债危机(也称为“财政崩溃”)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子集,它是由美国政府长期的财政赤字、债务累积和经济下滑所引起的。
随着美国政府发行债券的数量超过了它的税收收入,并且国内外的借贷者不再愿意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美国债务问题开始暴露。
美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
1. 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财政赤字的状态下运转。
政府采取不断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措施,使得国债占GDP的比例不断攀升。
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向市场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这也是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经济下行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的趋势。
2008年初,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资产贬值,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这也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将资金撤出美国,这使得美国政府必须发行更多的债券以平衡支出和收入。
3. 外债问题
由于美国经济和贸易关系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量的外国投资者发现美国是一个安全、稳定和公平的市场来投资。
因此,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上大量购买了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
然而,在2008年危机期间,这些投资者开始撤回他们的资金,这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也揭示了美国长期依赖外国借款的问题。
4. 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危机显示出美国监管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
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美国政府的监管能力。
在美国危机之前,金融和市场监管部门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等指标监管不力,这为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欧洲债务危机来龙去脉作者:陈凤英张茂荣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22期编者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与深化。
本期刊登的《欧洲债务危机来龙去脉》对此问题做了深入解读,对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大有助益。
阅读1欧洲债务危机主要成因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小国冰岛的主权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而后中东欧债务危机爆发。
鉴于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国际救助比较及时,其主权债务问题未酿成较大全球性金融动荡。
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问题凸显,今年3月进一步发酵,开始向“欧猪五国”(五国第一个英文字的缩写,即“PIIGS”,Portugal-葡萄牙、Italy-意大利、Ireland-爱尔兰、Greece-希腊、Spain-西班牙)蔓延。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则投井下石,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
至此,国际社会开始担心,“欧猪五国”的债务危机可能蔓延全欧,由此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一、金融危机是主要导火索实际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与深化。
一般情况下,在一国经济繁荣时期,私人借贷即债务相对较高,而在危机时期或危机之后,由于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减少,以及抗衰退增加支出,政府财政状况会恶化,主权债务会增加。
本次金融危机的源头在美国次贷危机,其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涉及全球金融市场,导致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结果点燃希腊等欧洲国家已经暗藏多年的主权债务风险。
一方面,金融危机使2009年欧元区GDP下降4.1%,降幅超过美国的-2.6%,为过去60年最严重。
经济衰退使各国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另一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财政刺激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又使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由此加大财政收支缺口。
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欧盟部分国家已经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和政府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标准。
世界经济重大问题研究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一)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一些学者研究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性和机制性原因。
应霄燕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各种反经济危机政策和措施叠加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和政治危机深化的集中表现。
[1]刘志强认为,一国内部制度的策略性博弈、财政收支制度的软约束和非正式规则下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都是财政风险形成及扩大的重要原因。
另外,欧元区的外部制度也是促使财政风险向债务危机转化而没有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
[2]陈新认为,欧债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救助机制失调。
基于道德风险考虑,欧盟本无成员国货币救助机制。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试图增强金融稳定机制的作用,但却面临各成员国不同的经济、政治和利益立场歧异导致的决策困境。
[3]一些学者从经济结构、财政政策等方面揭示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陈志昂等认为,希腊等国长期以来不仅承受着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同时面临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冲击,导致产品丧失竞争力,这种结构性矛盾与失衡产生“夹层效应”并最终引发危机。
[4]郑慧认为,公共财政负担沉重、经济缺乏竞争力是引发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别差异较大是引发债务问题的结构性原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矛盾”、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缺失是引发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原因;救援计划迟缓出台、措施实施困难重重是债务危机久拖不决的现实原因。
[5]郝宇彪等认为,希腊等五国长期形成的高额财政赤字是引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等五国债券评级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起了助推作用;欧元区的经济制度缺陷与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6](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国际影响一些学者分析了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孟艳认为,主权债务风险加大将拖累全球经济发展:使经济复苏前景更不乐观,加剧了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动荡,使未来通货膨胀风险日益增大,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资产贬值和经济滞胀风险。
欧债危机的发展过程欧债危机大致经历了欧债危机爆发、欧债危机升级,债务重组三大进程。
1,欧债危机爆发:2008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2009 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欧债危机升级:(1)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2)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3)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度过危机。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韩宗英怎么判断2012年的经济形势国际形势要看三件事解决得如何:欧债危机、美国危机和中东之乱;国内形势则要看三件事情发展得如何:GDP会不会大幅度下滑、物价水平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房地产的前景;国际形势我们用一个字可以总结,就是“乱”,现在我们所处的国际形势的确是一个乱世,现在变化之中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事件、金融事件正在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格局;三件大事组合在一块,影响着我们的国际形势,在构成这个“乱”字:一是欧债危机,是美国危机,三是中东乱局;我们今天就谈一谈欧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启示欧债危机,是乱的重要导火索;事实上欧债危机也是大量社会矛盾、经济矛盾集中的爆发点,欧债危机不是一个简单的债务危机,而是金融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欧债危机最表象的现象是很多处于欧债危机之中的国家,它们的公共财政状况令人担忧;欧洲基本上是两个“50%”:一个50%指的是国家整个的预算和财政支出占GDP的50%,另一个是每个国家以50%的财政支出用于福利型的社会开支;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支出约占GDP的四分之一;德国的这一比例更高达43%;欧洲实行多年的高福利政策通过保障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导致很多人不愿储蓄、不爱就业、过度消费;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导火索----“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棵稻草”欧洲债务危机是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形成的----希腊债务危机长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欧元区诸国财政负担沉重一大诱因;这些国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的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欧洲高福利政策使欧洲各地懒人横行,在习惯了少劳动、多获得的“美好”生活后,再要养尊处优的欧洲人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哪怕只是稍减油盐,都已变得难以容忍;欧洲的政党选举,为了争选民,竞选人不断加码福利许诺;这种情况下以致把整个社会的未来利益抛到了一边,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低增长、高支出;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例如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到了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欧盟的成员国的平均养老金开支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奇诡,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都有奖金;如此奢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怪有专家预测,除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会在15年之内崩溃;刚才说过,希腊的不同政党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当然,如果经济形势喜人,高福利也可以维持,可是希腊经济发展偏偏停滞不前,是欧盟内经济最弱的国家之一;政府实在无力偿债,反而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2010年4月,希腊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政府高达3000亿欧元的债务,相当于其GDP的113% ;希腊是一个小国,希腊创造财富的能力较弱,危机一来经济低迷;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如果将欧元区看成是一个国家,希腊只是一个省,那么央行很可能立刻出出手援救希腊;但问题是,在这个“国家”中,欧洲央行却没有这个权利,那些富有的国家不愿平白消耗自己的财富去拯救希腊,欧洲央行只能和这些国家磋商而不能独自决策,事情久拖不决;而希腊自己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在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又不能印钞来解决问题,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就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欧洲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它没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府;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讲过的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当你打电话给欧洲是,你会发现,没有这个号码;现在,这个笑话又有了新的版本:欧洲的电话号码有了,就是欧盟外交专员阿什顿的电话,但是打通之后没人接,只能听到一段录音:“如果你要知道德国立场请按1;法国立场,请按2…….;希腊的债务和美国、日本比差不多,美国、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是因为背后有政府在支撑这个债务,政府来为这个债务做担保,这样的话,投资者都会相信不会出现违约; 希腊就不一样,希腊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后面也没有一个“欧元区政府”来做担保,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说德国、法国法律上必须要救助希腊,所以投资者就容易担心希腊这样的小国家出现违约;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盟成员国不能干预欧元汇率,像意大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也同样面临这种问题;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希腊债务本来就是已经是雪,意大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等又加上霜,因此投资者因为希腊的危机,进而担心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体系;故投资者大量抛出欧元欧元下调,而美元则相对欧元必然上涨这是相对的;如此一来----主权债务危机上升成为欧债危机;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的贬值,欧元又继续影响到欧盟各国的经济;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纵观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此次欧债危机,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步骤:一是债务国都存在经济结构失衡、政府腐败、效率低下等内部问题;二是外部资本介入较深,一国经济依靠外部资本程度较高,包括短期或长期资本;下面从几方面来谈一下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欧元区构想存漏洞实际上,欧元区的构想是很美好的,通过使用统一的货币,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交易成本;从1998年欧洲央行成立、1999年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开始,欧洲经济一体化给欧元区国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欧元体系,欧元区国家无法对抗美国经济增长、也无法达到全球危机爆发前的那种繁荣;例如在当初的构想中,统一的货币将带来金融、货物、资源、人员的自由流动;金融、货物的自由流动实现了,但人员的自由流动还没能达到当初的愿望;这里所说的人员流动,可以理解为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公共财政等等;也就是说,当初的构想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之后;就业机会在各国得到合理分配,人才可以到任何一个国家就业;财富是由人来创造的,如果人才自由流动,那么欧元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将趋于同步,相应的;社会福利也趋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人员的自由流动没能实现,人才仍聚集在部分国家创造财富,其他国家因为人才较少而发展较慢,造成有的国家很富有,例如德国,有的国家则一般,如希腊或西班牙;发展趋同的情况没能出现,这就给危机埋下了伏笔;经济下滑漏洞显现这些问题为什么当初没有影响,现在影响这么大在金融危机之前,也就是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欧元区各国的发展速度虽然不同,但经济都在增长,足以偿付主权债务,那么这种问题制不会显露出来;可经济是有周期的,当金融危机爆发、经济环境变差,欧元区中的一些国家每年赚的钱不足以偿付到期的主权债务时,我们刚才说过的漏洞就开始体现出影响了;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欧洲多国政府艰难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以来,可谓频频受挫,阻力重重;在亟需救助的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公务员减薪裁员、养老金冻结等手段紧缩财政,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欧洲社会到处弥漫着不满情绪;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此置之度外,中国也不例外;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欧洲经济必然会大受影响,欧洲国家的消费信心和实际的消费能力都会大幅度下降,这将对欧洲的对外需求造成直接冲击,并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的出口;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对象,我们4万亿外汇储备有三分之一是欧元;从战略上讲,欧洲和欧元是中国最重要的平衡美国和美元的力量,是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根本保证,一旦欧元崩溃,中国别无选择,全部鸡蛋将无可奈何地只能放在美元这一只篮子里了,而美元不过是美国财政部可以随时加印面额和图案的纸而已,这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个噩梦;另外,如果欧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的欧元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2.欧债危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短期看,无论是贸易渠道还是金融渠道,欧债危机已经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阻碍;但综合各种因素,这种负面作用目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尚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绝非短期问题,未来的潜在风险在于:首先,如果危机进一步扩大,导致其它国家特别是法德等欧洲核心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问题,那么债务风险的敞口会急剧扩大;如果出现政府债务违约,将使银行以及其它债权人因为蒙受损失而连锁性地违约,甚至破产;目前,希腊国家财政破产的风险已高达98%;这将拖垮一些买了大量希腊国债的欧洲大银行,特别是三大法国银行;这些银行同时还持有很多意大利的国债—另一个陷入国债危机的欧洲大国;一旦希腊宣布破产,这些欧洲大银行的很大一笔资产将化为乌有,银行危机将如三年前的雷曼兄弟破产一样,推到波及全球的多米诺骨牌;甚至,欧元乃至欧盟,都被拖至崩溃的边缘;其次,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本已停滞不前的欧洲经济复苏会更加艰难;这将使银行对私人部门的风险敞口也大幅提高;而这两种风险的相互加强,必然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危机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密切观察,不排除外部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从中长期看,由于欧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欧元区的复苏会相当缓慢,甚至出现反复;这使得我们在出口多元化以及储备货币多元化方面要有新的准备和举措;在出口方面,由于欧元走弱,外需下降等局面有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过度依赖对欧出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应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以分散市场风险,优化贸易结构;在储备货币方面,从全球外汇储备构成来看尽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比重从2007年一季度的%,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同期欧元的占比由%上升到%;总体上讲,全球储备货币的存量调整将是较为缓慢的过程,短期内欧元作为第二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不会动摇;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只有深刻总结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启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从欧洲债务危机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加强风险控制;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因此,中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2.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欧洲危机国家可以得到教训: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3.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希腊借助筹备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东风,希腊大量举借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当长期投资与短期借款的期限匹配出现问题时,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我国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4.扩大政府融资渠道,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将政府负债控制在合理水平;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统计数字来看,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审慎性优于发达国家,短期不存在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隐藏了不少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财政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的%;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给地方留下了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巨大的财政结构性风险;同时,这些资金中80%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冲击;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1213480516 张佳旎一.欧债危机的产生2009年底,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结束,欧洲又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危机从希腊开始,并逐步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蔓延,最终波及国际金融市场。
2009年10月,希腊新一届政府对外宣布其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水平将达到GDP的12.7%,远高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上限。
公共债务规模也将达到GDP 的113%,远超国际公认的60%安全线。
意味着希腊财政恶化,也开启了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过程,拉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单一货币下的政策搭配问题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只有互相协调和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节。
而欧元区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分散的财政政策。
2.单一货币下的搭便车行为欧元区自成立开始便实行较低利率政策,这使希腊等欠发达国家能够享受低廉借贷成本以维持经济增长。
显然,欠发达国家通过搭便车享受了低利率融资成本的货币红利。
3.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欧元区外围国家中的“欧猪五国”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较高。
欧元区的对外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被德、法等强国所垄断。
由此导致外围国家成为核心国家传统的顺差市场。
这样,在欧元区内部就形成了外围国家经常账户赤字、核心国家经常账户盈余的失衡现象。
4.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欧元区国家的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加重了政府债务负担,最终演变为一种高负债式高福利体系。
这种负债式高福利体系,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累积的巨额公共债务就会迅速裂变成政府债务危机。
(二)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张捷教授再爆猛料!中国史上最大的一次财富浩劫!快刀风云录 2022-01-26 19:02以下文章来源于拼娃,作者任大张捷教授再爆猛料!中国史上最大的一次财富浩劫!00:0022:18刚刚被网友翻出十年以前讲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金融博弈的视频,这个问题我更早还写过相关的文章,现在把当年的文章再一次发布在这里,给大家看到更多的细节和论据。
这有助于大家理解世界真实的博弈,理解金融战的厉害。
甲午战争后的金融货币侵略列强扶持日本与中国进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我们一般认为是日本发了横财,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在背后暴赚的,是国际金融资本和世界列强,他们通过金融货币的侵略手段,谋取了超过我们想象的利益。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两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
具体情况为:清政府为了依照条约在三年内还清赔款,1895年7月,中国政府同俄法两国签定了《四厘借款合同》,即“俄法借款”,全部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折扣为94.125%。
1896年3月,中国政府同英德两国签定借款合约,即“英德借款”,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九四折扣。
1898年3月,中国政府再次同英德签定借款合约,即“续英德借款”,全部借款1600万英镑,八三折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还清。
据计算,仅上述三笔借款给中国造成的可以估计的间接损失就达40471万两,同时这些借款还包括了苛刻的附加条件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的丧失,有关条件如下:1.偿还期45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加速偿还或提前一次还清,也不得变更偿还方式;2.“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物应照先进办理之法办理”(即海关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充任);3.借款担保的范围,除以关税外,还有货厘和盐厘,赫德就趁此机会要求中立衙门将有关的各厘局交由总税务司管辖,大大地扩大了总税务司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