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基础知识说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箫的指法训练和操控⽓息的基本⽅法箫的指法训练和操控⽓息是学习箫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训练⼿指的⽬的是使每个⼿指既能独⽴活动,⼜能相互之间紧密配合,使⼿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
操控⽓息的⽬的是能够让乐曲的表现⼒更强,使乐曲富有情感,但它是学习箫的难点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地⽅。
本⽂就主要讲述关于箫的指法训练和操控⽓息的基本⽅法。
1、指法训练的基本⽅法箫对⼿指的要求没有笛⼦的⾼,如果有笛⼦基础,在学习箫过程中对指法的训练可以说是如鱼得⽔。
⼿指的动作,并不是关节和肌⾁的⾃发活动,⽽是在⼤脑⽪层⽀配下的⾃觉活动(条件反射)。
训练⼿指的⽬的是使每个⼿指既能独⽴活动,⼜能相互之间紧密配合,使⼿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
平时多做打⾳和颤⾳的⼿指弹性练习以及通过练习曲的练习,得以对⼿指关节和肌⾁加以训练是⼗分必要的。
参考俞逊发⼤师系列之- 《徒⼿操练习》。
就是不拿箫也可以练箫,在桌⼦上作击打桌⾯的动作;拿箫不吹箫时的⼿指练习,⼈多不⽅便吹时,保持拿箫的姿势,⼿指在指孔上做打⾳或颤⾳的动作。
持箫的⽅式为双臂向前,上⾝⾃然坐直但不要僵硬,⾯向前⽅,双肩放松,两臂⾃然张开与⾝体形成⼤约四⼗五度⾓,箫与⾝体也是四⼗五度⾓。
两⼿持箫,⼿指⾃然保持弯曲,不要紧张僵直,要求⼿指有弹性,并保持⼀定⼒度,按闭⾳孔时要⽤指肚,保证按实不漏孔以免影响⾳准。
⼿指距离孔的距离不宜抬得过⾼也不宜过低,⼀般来说,⼿指抬起时,距离⾳孔⼆⾄三公分为宜。
⼀些指法⽐如滑⾳、历⾳等等的训练,可以书本教材或者⽹上搜索⼀些指法练习曲来不断的学习,这⾥就不做过多的叙述。
梅花三弄陈悦 - 乱红(箫和钢琴)2、操控⽓息的基本⽅法2.1、嘴型同吹箫⼈的嘴型有所区别,但总体要求是演奏者吹奏出来的⾳要饱满圆润,不能有沙沙的声⾳,吹奏起来不费⼒感觉舒适为适合⾃⼰的最佳⼝型。
⼀般来说⼝型⼤致为嘴⾓向外拉,(有区别于吹笛的⼝型)上唇⽐下唇靠外,风门为类似⼀条缝状的椭圆形,缝隙越短越好。
萧初学入门教程萧初学是一门非常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萧初学的入门教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萧的基本结构。
萧由一个笛管和一个吹嘴组成。
吹嘴是用来控制气流的,而笛管则决定了音的高低。
初学者最好选择一把全音阶的萧,这样可以更好地练习各个音阶。
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正确的吹奏姿势。
首先调整吹嘴与唇的位置,使其能够紧密贴合。
然后将吹嘴置于嘴唇之间,用舌头轻轻推动吹嘴。
注意,吹奏时应该保持放松的状态,不要用太多力气。
同时,保持正直的身体姿势和稳定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熟悉了基本的姿势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吹奏基本的音阶了。
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调,比如《小星星》或者《儿歌》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熟悉不同音的发音和转换的技巧。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教学视频来学习更多的技巧和练习方法。
在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萧初学教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吹奏技巧。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音符和简单的乐谱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曲谱,进而更好地演奏音乐。
最后,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萧初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每天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不要放弃,相信自己的进步一定会有的。
总之,萧初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艺术。
通过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吹奏技巧,进而更好地演奏音乐。
希望以上的教程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入门,享受这门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
作者简介贺兰原,原名李家雨,曾发起蜀山箫社、半山古诗词吟唱团等多个传统文化民间组织。
后又依托多年的乐器制作经验,成立贺兰原箫制作工作室,融合传统箫乐器研究、制作、推广于一体。
中国大陆传统乐器洞箫制作师,传统技艺优秀传承人,工艺美术师。
背靠传统,用心传承,坚持纯手工制作乐器。
古典美学学者,在美学推广、教学、研究方面一直不断前行,深耕传统文化,师古以为今用,提取总结符合现代精神需求的古典美学,并且一直在民间默默分享推广,通过古典美学的教育来提升大众审美、打造纯正的中式生活美学。
资深红楼梦研究者、昆曲文化推广人,他曾经说,红楼于他不仅仅是一本书,拿着红楼,就像僧人手捧佛经一般虔诚和感恩。
多年来,在民间的一块块方寸之地,不断讲述着红楼梦的文学和审美价值。
前言学习洞箫,需不需要学习乐理呢,答案是必然的,可能也许有些人并不需要,那么本篇讲义,就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般接触刚刚开始习箫的朋友,对方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到乐理的问题,表示十分疑惑。
虽然,笔者只是一个乐器制作者,并非教学者或者演奏者,但为了帮助到信任笔者的朋友、老师、乐器学习者,在此把学习洞箫的相关乐理知识整理成一篇文字。
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的学习,本文将从箫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本文的主题。
本篇讲义将从声音概念、音阶、简谱、转调、泛音和共鸣方面讲述,进而探讨什么样的箫是一把好箫。
短短的一篇讲义,难以全面讲述,只为有心的朋友做一个引导和入门,让习箫的朋友不至于十分疑惑,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还是需要系统学习的。
不可指望本篇寥寥数语,就可以完全掌握乐理知识。
另外在此也声明一下,本篇讲义,大多内容都是学习积累而来,并非什么原作,因此不能算作编写,只能是整理而已。
如果其中涉及侵害了哪位专家的权益,请与我联系。
一、声音礼记·乐记中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音是个物理学概念,我们在此从音乐的角度来探讨,进而从我们的乐器箫的角度去解释;在音乐学中,我们把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往往给刚接触音乐理论的朋友造成一种误解,认为音乐中使用的声音只有乐音,其实音乐表达中也经常使用噪音。
洞箫基础知识洞箫简称作箫,就是最常见得民族乐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
用于乐队合奏或戏曲伴奏中得洞箫,筒音通常为d1,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得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一、洞箫得音域、音色与音准1、洞箫得音域管乐器音域得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就是否优良,吹奏技巧就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就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得量度有关。
量度就是物理学名词,就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得内径同管长得比值。
量度对管乐器得声学性质(音色与音域)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五度超吹乐器得单簧管,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得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得音域;中国得管子同样就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
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得这一差别,乃就是由量度决定得。
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
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得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得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人们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管乐器得管子越长音越低,管径越大音也越低。
因此,低音管乐器得内径大、管子长;高音管乐器得管径小、管子也就短。
但就是管径得粗细、管子得长短都就是有限度得。
笔者曾对箫、笛一类得管乐器作过实验分析:当箫、笛得管子长到一定限度时,基音就无法吹出,所吹出得也只能就是第一泛音。
对于洞箫得管长笔者所作得测算就是:管长超出管内径得50倍(即量度小于0、02)时,吹出得便就是高八度得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此时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乐器),当管长超出管内径得25倍(即量度小于0、04)时,吹出得便就是第二泛音。
再以簧哨乐器来说,作为五度超吹乐器得单簧管,由于管径小、管子长,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得奏出必须借助高音孔,而同样就是五度超吹乐器得中国乐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须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洞箫基础知识洞箫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
用于乐队合奏或戏曲伴奏中的洞箫,筒音通常为d1,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的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一、洞箫的音域、音色和音准1、洞箫的音域管乐器音域的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吹奏技巧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量度是物理学名词,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
量度对管乐器的声学性质(音色和音域)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的音域;中国的管子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
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的这一差别,乃是由量度决定的。
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
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的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的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人们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管乐器的管子越长音越低,管径越大音也越低。
因此,低音管乐器的内径大、管子长;高音管乐器的管径小、管子也就短。
但是管径的粗细、管子的长短都是有限度的。
笔者曾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作过实验分析:当箫、笛的管子长到一定限度时,基音就无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
对于洞箫的管长笔者所作的测算是:管长超出管内径的50倍(即量度小于0.02)时,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此时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乐器),当管长超出管内径的25倍(即量度小于0.04)时,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
再以簧哨乐器来说,作为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由于管径小、管子长,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须借助高音孔,而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的中国乐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须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量度”对管乐器声学性质的影响,是一个至今未曾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
箫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箫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箫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学习箫乐曲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箫乐器的介绍:讲解箫的起源、分类、结构和演奏方法。
2. 箫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吹气技巧、指法和音域的掌握。
3. 箫乐曲目的学习:选取适合学生的箫乐曲目,教授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4. 音乐欣赏与合作演奏:引导学生欣赏箫乐作品,组织学生合作演奏。
教学步骤:第一课:箫乐器的介绍1. 引入:播放一段箫乐演奏,激发学生对箫乐器的兴趣。
2. 讲解箫乐器的起源、分类和结构。
3. 示范:演示箫的正确吹奏姿势和吹气技巧。
4. 练习:让学生模仿示范,练习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吹气技巧。
第二课:箫的基本演奏技巧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吹奏姿势和吹气技巧。
2. 讲解箫的指法:介绍箫的音孔和指法,教授基本的音阶。
3. 练习:让学生按照指导练习箫的音阶和简单的乐曲片段。
第三课:箫乐曲目的学习1. 介绍箫乐曲目:选择适合学生的箫乐曲目,讲解曲目的特点和表达要求。
2. 演奏技巧指导:教授箫乐曲目的演奏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和表情等方面。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箫乐曲目,教师逐组指导和纠正演奏技巧。
第四课:音乐欣赏与合作演奏1. 音乐欣赏:播放经典箫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箫乐的美妙。
2. 合作演奏: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演奏箫乐曲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展示演奏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吹奏姿势和吹气技巧是否正确。
2. 考察学生对箫乐曲目的掌握程度和演奏表现。
3. 评价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箫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的箫乐演奏成果。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挑战更高难度的箫乐曲目。
3. 邀请专业箫演奏家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箫音乐教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洞箫基础知识洞箫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其起源可追溯到中国的古代。
它是一种直笛,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洞箫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历史、结构、演奏技巧以及如何选择一支洞箫。
洞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当时它被认为是一种祭祀用的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箫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并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洞箫的结构相对简单。
它通常由一根竹子制成,这根竹子被切割成一定长度,并在竹管的侧面打孔。
这些孔可以通过手指封住或打开,以调节音高。
洞箫通常有六个孔,但也有其他类型的洞箫,拥有更多或更少的孔。
在演奏洞箫时,演奏者需要使用适当的姿势和技巧。
首先,演奏者应该将洞箫水平地放在嘴巴前面,并用双手握住。
然后,用双手分别封住洞箫上的孔,注意力要集中在指法和气息控制上。
通过吹气和调节手指的位置,演奏者可以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选择一支合适的洞箫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考虑的是洞箫的材质。
大多数洞箫由竹子制成,但也有一些由其他材料制成,如铜或塑料。
每种材料都会对洞箫的音色和演奏感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其次,要注意洞箫的音域。
不同的洞箫有不同的音域范围,一般来说,音域越宽,演奏的曲目选择就越多。
初学者可以选择具有较小音域范围的洞箫,以便更容易掌握。
最后,要选择一支质量良好的洞箫。
确保洞箫的制作精细,孔洞的位置准确,音准良好。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亲自试吹一下洞箫,以确保其音质和手感符合个人需求。
总之,洞箫是一种美妙的乐器,它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通过了解洞箫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学习这个独特的乐器。
无论是作为一个初学者还是一个有经验的音乐家,都可以通过演奏洞箫来体验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让我们一起探索洞箫的世界吧!。
箫的基础知识,详解箫的构造及音域箫的构造竹制、竖吹管乐器。
长度约60—80公分,吹口开在顶端竹节处,管身开有六个音孔(亦称指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顺序由下往上排列,前面为一至五孔,后面每六孔。
第一孔下面有底孔,两个至五个不等,为高速筒音音准而设,数量以筒音调准来定。
早期的箫只有四个音孔,加上筒音可吹奏五声音阶。
现代箫以六孔居多,作为普及型和专业演奏用箫。
能吹七声音阶,有技术水平高的经过专门刻苦练习的职业演奏者,能用叉孔或按半孔指法,吹出十二平均律全部半音阶,这是难度相当大的,所以有的专业演奏员为了扩大箫的乐器性能,设计了八孔、九孔、甚至十孔箫,以图音准及转调方便,但是音孔开得越多,民间传统的指法、技法、韵味也将失去的越多,对于演奏民间乐曲、古典音乐极为不利。
八孔箫基本上保持了箫的原有各方面的特点,在不失原貌的前提下增加了降7、降3两个音孔,转调十分便捷、音准。
各调具体指法将在指法训练中作详细的介绍。
吹孔是利用竹管天然竹节开一小口,初学者用这样的吹口比较容易吹响。
有此程度较深,吹箫时间较长的演奏者将竹节打通,利用下唇及下巴将箫顶端抵住。
其特点是能够自由控制吹口的大小,能略微增加一些间坦,并加大强弱变化的幅度。
箫的音域、音区及音色箫的音域: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还可奏出四度高超吹音程。
低音区:深沉而有共鸣,弱奏时很有特色,但发音比较困难。
中音区:圆润而纤美,是常用音区。
高音区:稍紧张,窄而明亮,较少用。
超高音区:尖锐、干涩,极少用。
箫的音色柔和优美,善于表现悠长恬静抒情如歌的旋律,多用于独奏、重奏或小合奏。
箫的音量很弱,力度幅度变化不大,大约在最弱(PPP)——中强(mf)之间。
洞箫入门之学————————————————————————————————作者:————————————————————————————————日期:洞箫入门之学.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
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一、箫的概述箫,古称“顺吹”或“竖吹”,据传为上古先民为教化苍生,模拟凤凰翅管临风发声而做。
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每管一音,称“排箫”,现仍有传世。
后来又出现了单管开孔顺吹的“洞箫”,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样子。
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
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从其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
唐宋时由箫演变出另一种乐器,叫“尺八”,流传至今。
箫音色淳厚、柔和、幽静,呜咽婉转,如泣如诉,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箫不但能独奏,而且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共同塑造音乐形象。
最典型的是它和古琴的合奏,格调高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润饰作用。
二、箫的构造及分类1、箫的构造箫,采用竹制作,顶端留有竹节封盖(也有不封盖的),前部开有前圆后方的凹形吹口,传统箫有六个按指孔,前五后一。
在背面下方还有两个调音孔(出音孔)及底音孔(挂穗孔)。
在六孔箫基础上,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加开一个半音孔,在第四孔和第五孔之间加开一个半音孔,就是八孔箫了。
音孔的排列顺序是由下而上。
2、箫的分类A、按其所开指孔多少,分为六孔箫、七孔箫、八孔箫。
B、按其使用情况称呼分为洞箫、专用于与古琴合奏的竹管细,音量小的F调的琴箫、用于福建南音演奏的竹管粗,音量大的,称南音洞箫。
C、按其制作材料分为竹箫、玉箫、铜箫、红木箫、瓷箫等等。
三、如何选择箫1、先看。
一般来说,同一调的箫,较重者(竹料密实)音色好。
在较重者中选内径较粗些,壁厚适宜,从孔端看竹筋粗而密,管内光洁,吹口,顶盖,音孔整齐无损,管身无裂缝且又粗细均匀者。
说明:#C=ьD#D=ьE#F=ьG#G=ьA#A=ьB#1=ь2#2=ь3#4=ь5#5=ь6#6=ь7箫的基本功及指法:(一)气、指、唇、舌是吹好箫的四个基本要素。
气指的是正确的呼吸方法;指便是手指的灵活性;唇是指控制风门、调节口风、使用嘴劲的功夫;舌指的是舌在口腔内的活动功夫。
1、呼吸方法的训练呼吸方法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
吹箫基本上运用的是腹式呼吸方法和胸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主要依靠腹部运动。
吸气时腹部要求渐渐鼓起,呼起时腹部渐渐收缩,以便吸入最多的气。
初学时应从体验深呼吸入手,像闻花般用鼻吸气,有腰、腹、胸、背便逐渐向四周扩张。
2、唇的训练低音区口风要绶,中音区要平吹,高音区时急吹,而超高音区时用超吹。
多练习高低音转换,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时风门的变化。
3、指的训练在按照正确的指法按闭音孔的前提下,对按音孔指的单独活动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平时不吹箫的时候,也可以练习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4、舌的训练。
多练习吐音。
(二)六孔箫的指法A 、筒音5的指法[G调]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
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
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
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
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
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
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
第三孔是G,筒音是D,D音是G调的5。
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调的5。
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调的5。
推算的方法,第三孔为1,下行四度为5,正好是筒音。
我们习惯上以筒音的唱名,区别于不同的指法。
B、筒音1的指法[D调]筒音作为1是一种常用的指法。
这是音名、唱名、调性完全统一的指法。
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阶就是D调(调性)。
其它调箫以此类推。
筒音作1时要注意7这个音。
洞箫基础知识洞箫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
用于乐队合奏或戏曲伴奏中的洞箫,筒音通常为d1,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的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一、洞箫的音域、音色和音准1、洞箫的音域管乐器音域的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吹奏技巧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量度是物理学名词,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
量度对管乐器的声学性质(音色和音域)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的音域;中国的管子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
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的这一差别,乃是由量度决定的。
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
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的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的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人们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管乐器的管子越长音越低,管径越大音也越低。
因此,低音管乐器的内径大、管子长;高音管乐器的管径小、管子也就短。
但是管径的粗细、管子的长短都是有限度的。
笔者曾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作过实验分析:当箫、笛的管子长到一定限度时,基音就无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
对于洞箫的管长笔者所作的测算是:管长超出管内径的50倍(即量度小于0.02)时,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此时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乐器),当管长超出管内径的25倍(即量度小于0.04)时,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
再以簧哨乐器来说,作为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由于管径小、管子长,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须借助高音孔,而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的中国乐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须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量度”对管乐器声学性质的影响,是一个至今未曾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
洞箫基础知识洞箫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
用于乐队合奏或戏曲伴奏中的洞箫,筒音通常为d1,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的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一、洞箫的音域、音色和音准1、洞箫的音域管乐器音域的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吹奏技巧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量度是物理学名词,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
量度对管乐器的声学性质(音色和音域)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的音域;中国的管子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
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的这一差别,乃是由量度决定的。
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
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的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的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人们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管乐器的管子越长音越低,管径越大音也越低。
因此,低音管乐器的内径大、管子长;高音管乐器的管径小、管子也就短。
但是管径的粗细、管子的长短都是有限度的。
笔者曾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作过实验分析:当箫、笛的管子长到一定限度时,基音就无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
对于洞箫的管长笔者所作的测算是:管长超出管内径的50倍(即量度小于0.02)时,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此时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乐器),当管长超出管内径的25倍(即量度小于0.04)时,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
再以簧哨乐器来说,作为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由于管径小、管子长,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须借助高音孔,而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的中国乐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须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量度”对管乐器声学性质的影响,是一个至今未曾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
音乐乐理知识入门萧的基础教程,演奏技巧基础乐理知识(一):音1:音的产生: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2:音的主要性质: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1)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
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2)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
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
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的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越强;振幅越小,音越弱。
音的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
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
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3)什么是音色?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
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3:音的分类乐音噪音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洞箫名曲课程讲解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洞箫名曲课程讲解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洞箫的基本知识,包括洞箫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技巧。
2. 学习并演奏几首著名的洞箫曲目,包括《高山流水》和《广陵散》。
3. 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1. 洞箫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高山流水》和《广陵散》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教学准备:1. 洞箫和其他相关乐器。
2. 《高山流水》和《广陵散》的乐谱和录音。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洞箫的起源和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洞箫的兴趣。
2. 播放一段洞箫演奏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洞箫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洞箫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音孔的控制和气息的运用等。
2. 演示洞箫的基本演奏技巧,让学生跟随模仿。
三、曲目学习(30分钟)1. 介绍《高山流水》和《广陵散》的背景和演奏特点。
2. 播放《高山流水》和《广陵散》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3. 逐节解析乐谱,讲解曲目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分段演奏示范,让学生跟随练习。
四、合奏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主奏和若干名伴奏组成。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指导他们协调演奏,注意音准和节奏。
五、表演与评价(10分钟)1. 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合奏成果。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洞箫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更多的洞箫曲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演奏其他洞箫曲目。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会或其他演出活动,展示他们的洞箫演奏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进行评估。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著名箫制作家、工艺美术师、古典美学学者贺兰原先生授权官方运营箫文化、教程、制作、音乐分享平台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作者:贺兰原1、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一),主要讲述了声音的概念,从洞箫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中的声音,理解声音的四种性质,音高、音长、音强以及音色。
2、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二),主要讲述基本音阶,音名和唱名,从洞箫的角度去介绍音程概念,为学习简谱以及转调建立基础;3、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三),主要讲简谱记谱法,帮助大家可以无障碍阅读简谱,从洞箫出发,去解释简谱中诸多概念,另外讲述了许多乐谱中的记号,包括很多洞箫使用的装饰音记号。
4、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四),主要讲洞箫的转调,用直白的语言和图表直观说明转调,一目了然。
5、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五),主要讲洞箫的泛音和共鸣,进而探讨什么样的箫是一把好箫。
贺兰原,原名李家雨,曾发起蜀山箫社、半山古诗词吟唱团等多个传统文化民间组织。
后又依托多年的乐器制作经验,成立贺兰原箫制作工作室,融合传统箫乐器研究、制作、推广于一体。
中国大陆传统乐器洞箫制作师,传统技艺优秀传承人,工艺美术师。
背靠传统,用心传承,坚持纯手工制作乐器。
古典美学学者,在美学推广、教学、研究方面一直不断前行,深耕传统文化,师古以为今用,提取总结符合现代精神需求的古典美学,并且一直在民间默默分享推广,通过古典美学的教育来提升大众审美、打造纯正的中式生活美学。
资深红楼梦研究者、昆曲文化推广人,他曾经说,红楼于他不仅仅是一本书,拿着红楼,就像僧人手捧佛经一般虔诚和感恩。
多年来,在民间的一块块方寸之地,不断讲述着红楼梦的文学和审美价值。
洞箫教学音律教案大全教案标题:洞箫教学音律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了解洞箫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学习掌握洞箫的音律和音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1. 洞箫(每位学生一支)。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洞箫音阶图和音律表。
4. 洞箫演奏示范录音或视频。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洞箫的起源和特点。
2. 演奏一段洞箫音乐或播放洞箫演奏示范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洞箫基本知识(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洞箫的外形和构造,解释各部分的功能。
2. 讲解洞箫的吹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吹气方式和手指的位置。
三、洞箫音阶练习(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洞箫音阶图和音律表,解释每个音符的位置和对应的音高。
2. 逐步引导学生吹奏洞箫音阶,从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3. 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各个音符的音高。
四、洞箫曲目演奏(20分钟)1. 选择一些适合初学者的简单洞箫曲目,如《小星星》或《春天在哪里》等。
2. 向学生示范演奏曲目,重点强调节奏和音准。
3. 分组或个别指导学生进行曲目练习,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洞箫演奏技巧训练(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洞箫演奏技巧,如颤音、滑音和吹气变化等。
2. 演示这些技巧的正确执行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练习。
3. 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提高演奏技巧。
六、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2. 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洞箫曲目或演奏技巧。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洞箫的更多可能性。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洞箫合奏活动,演奏一些简单的合奏曲目。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洞箫曲目,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3. 组织学生参加洞箫比赛或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监听学生的洞箫演奏,评估他们的音准和演奏技巧。
洞箫基础知识洞箫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
用于乐队合奏或戏曲伴奏中的洞箫,筒音通常为d1,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的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一、洞箫的音域、音色和音准1、洞箫的音域管乐器音域的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吹奏技巧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量度是物理学名词,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
量度对管乐器的声学性质(音色和音域)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的音域;中国的管子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
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的这一差别,乃是由量度决定的。
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
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的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的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人们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管乐器的管子越长音越低,管径越大音也越低。
因此,低音管乐器的内径大、管子长;高音管乐器的管径小、管子也就短。
但是管径的粗细、管子的长短都是有限度的。
笔者曾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作过实验分析:当箫、笛的管子长到一定限度时,基音就无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
对于洞箫的管长笔者所作的测算是:管长超出管内径的50倍(即量度小于0.02)时,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此时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乐器),当管长超出管内径的25倍(即量度小于0.04)时,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
再以簧哨乐器来说,作为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由于管径小、管子长,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须借助高音孔,而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的中国乐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须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量度”对管乐器声学性质的影响,是一个至今未曾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
量度的正确运用,对箫、笛音域的增扩和音色的选择,有着很大的意义。
例如洞箫(筒音为d1)的内径一般在1.6厘米,有效管长约52厘米,其量度约为0.031,而琴箫内径一般为1.4厘米,有效管长约为60厘米,其量度约为0.023。
为此,琴箫的高音比洞箫还要容易被激发,音域也就比洞箫略宽。
洞箫为次中音乐器,音区比曲笛低纯四度,音域与笛子相似。
洞箫的常用音域为d1—e3;若演奏得当,音域则可扩为d1—g3或更宽。
2、洞箫的音色洞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显得格外的恬静、秀雅,但音量小、发音不及笛子敏锐,便成了洞箫的弱点。
洞箫的音色同管径和吹奏方法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制作方法是否得当也同样重要。
洞箫同所有的乐器一样,音色具有大音色与小音色的区分。
如小提琴,名琴同一般的琴所奏出的虽然都是小提琴的音色,但它们之间的音质却有天渊之别。
制作精当的箫、笛,由于发音敏锐,演奏起来省力,其音色、音量的控制亦十分方便,使演奏者能随心所欲。
音色能否随意变化和音量能否自由控制,是箫、笛制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吹口开挖得当与否是制作的关键所在。
以上所述为做工粗细对音色的影响,而就演奏方法正确与否对音色的影响应至关重要。
卫仲乐先生曾经说过,洞箫应该力求“高音似笛,低音似钟”,当然,“高音似笛”却不是笛。
要达到这一要求,其要领在于口形的正确掌握:口缝要圆,口腔要适当打开,以利于共鸣。
笔者曾经做过试验,用人工吹口吹奏箫、笛,发现其制作材料无论是优、劣;制作工艺的精、粗,其音色同样空洞、单调,很难辨别各自的优劣。
受此启发,笔者曾有意识地对口形、口腔状态与箫、笛的音色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仔细地研究,发现同一支洞箫至少可以吹奏出三、四种有明显差异的音色;管径大,音色的可塑性就大。
这都取决于口腔打开的程度。
一般地说,口腔的打开程度,视管径的粗细和吹孔的大小而定:管径小、吹口小,口缝要小,口腔也就小;若管径大、吹口深宽,口缝要适当放大,口腔也要大。
口腔的适当打开,不仅能避免吹奏出的音色干瘪,以保证发音坚实,同时还极有利于洞箫音色的变换和音量的随意控制。
这恐怕是很多年轻洞箫演奏者所没有注意的。
洞箫的音量尽管柔弱,其音量和音色还是有一定可塑性的——当然其音量的大小变化和音色的变换,要远比笛子困难得多。
这音量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全凭口缝和口腔的大小变换来控制。
这是需要认真体味的。
洞箫演奏上与笛子发音上的最大差别就是,洞箫发音的初始,不能用舌尖抵于门齿上,因此没有明显的音头。
为此,发音之初就得保证口风的准确方向和适当的力度,否则其音色就必然欠柔和。
这是初学洞箫的一大难点。
3、洞箫的音准洞箫和笛子一样,谈及音准,人们总认为是制作上的问题。
实际上箫、笛的音准,不仅取决于制作是否精当,同时也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是否得当,即:指法组合以及运气的方法是否得当。
就洞箫音准的具体问题来说,它涉及到相对音高与绝对音高两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相对音高的准确,就是指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的准确,绝对音高的准确当然就是指各音孔的音高应该与所对应的绝对音高符合——也就是筒音是否为准确的d1。
就制作来说,音程的准确不仅取决于音孔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得当,同时更受吹口深浅的影响。
1958年,贵州玉屏箫笛厂的郑辉蒸为查阜西先生制作了一支琴箫,各孔音高几乎都低一律(半个音)。
郑辉蒸取刀将吹口削深少许,音就全都升高了半音,并解释说:“削深,其受气之量较大,气量大则律深矣”。
此事当场使查阜西、沈西园、杜文元“均讶为绝技”。
笔者举此实例意在说明,吹口深浅决定着箫的绝对音高。
吹口开深少许,音就能升高半个音,乃是因为管端校正量变小了,故而音也就随着增高。
由于玉屏箫的吹口极小,管端校正量过大,吹口稍微挖深,管端校正量就明显减小,导致了音的增高。
管端校正量的明显增大或减小,虽然各音孔的音高都会随着降低或增高,但各音孔所增降的音程并不相等,也就必然会影响音程的准确性。
因此,通过吹口深浅的改变来调整音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就一定影响各个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
就洞箫制作时的校音来说,制作工人依赖音分仪,有人认为,根据音分仪可以将箫、笛校准得“一音分也不差”。
这一认识有点偏颇,此处无意从理论上作过细的分析。
制作工人虽然依据音分仪,可也常常出差错。
原因何在?原来制作工人校音时总得一边吹奏一边一个音孔一个音孔地校音。
但他们却忽视了校音时口缝位置的统一和吹奏力度的匀称,演奏时由于口风的统一反而会导致相对音高(音程)的不准确。
此外,即使校音时的口缝位置和力度都相当统一,而演奏时的口缝位置和吹奏力度不同,音程仍然会不准确。
因此,吹奏时有意识的俯仰吹奏角度,可以校正音准。
箫笛演奏者每当发现箫或笛的音不准时,总是用挖补音孔的办法来补救:音嫌低就将音孔挖大,音嫌高就将音孔补上一点。
这办法看起来很有效,但未必切合实际。
假若是个别音孔的音不准,应该用此方法,若是多个音孔的音都欠准确,这样的校音方法就绝不是良策。
因为这样校音以后,不仅影响了箫、笛音孔大小的统一而影响美观,同时也证明不是原先音没校准,而是吹奏方法可能与制作者校音时吹奏方法不一致。
此时只要修整一下吹口就行了,尤其是洞箫,修整起来远比笛子方便得多。
修整之前首先要判断一下吹孔是否得当。
判断的方法是,首先听一听各个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若上手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偏宽,下手各孔之间的音程偏窄,说明吹孔偏深,只需要用锉刀将洞箫上端剉去一点,使吹口变浅一点,音程自然会得到矫正;反之,若上手各孔之间的音程偏窄,下手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偏宽,只须将吹孔挖深一点就该得到矫正。
当然,若仅是个别音不准,那才应该矫正这个别音孔。
洞箫由于音调比笛子低,管径也比笛子细,因此音孔的间距也就比笛子大。
如今按照十二平均律制作校音,六孔洞箫的音孔设置也就存有矛盾:过分靠近第三孔,下手的按孔就困难;偏下则音准就存在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用小指按第一孔;若此,则不如使用八孔洞箫——八孔洞箫不仅保证了音准,也方便了转调。
洞箫同笛子一样,属于八度超吹乐器。
由于其管长有一定限度,管径又不是太小,因此其泛音不是很多,只能奏出第一、二泛音,和极个别的第三泛音,音域相对较窄。
构成各个音级的音高是由音孔位置决定的,音孔开挖位置具有随意性,因此音准的选择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音孔位置是否得当,它直接关系到洞箫的音域。
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洞箫的选择与保养1、洞箫的选择洞箫购买时的挑选,当然应注意材料与做工两个方面。
(1)材料首先要看竹子是否老结,表皮是否光洁,尽可能没有破皮现象以免影响美观。
就老结的竹子来说,尽管拿在手中很压手,同时还该注意竹质纤维是否细密。
有些竹子拿在手中虽然很沉,但是由于竹质纤维粗疏,吹奏起来音色就不十分好。
其次得看长度是否得当。
有些演奏家追求“九节”,竹子的助音孔以下留得很长。
这是不恰当的。
就G调洞箫来说,其长度选择以不超过850mm为宜。
实际上这里所讲的九节,所指的是适用长度,即助音孔以下留一截即可;留得过长,也就增加了双臂的负荷,容易疲劳,而且多留的一截对于音色的改善也没有作用。
原来在适用的长度内,节多的洞箫的两端管径差就大;两端存在的关径差,保证了洞箫各个音区音色的统一和平衡,而且有利于低音的共鸣,使柔弱的低音变得厚实;洞箫的长度过长、节间距过大,就成了增加双臂负荷和影响美观的劣势。
由此可知,洞箫两端存在一定的管径差,于保证有良好的音色是有意义的。
(2)做工洞箫的做工是否精良,可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
外在部分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即音孔、吹孔的开挖是否光洁,音孔的大小是否统一、美观。
所谓的内在部分,指的是音准和音色。
音准,前文已经做了简单地阐述,此处不拟再作讨论。
音色除同管径、管壁厚薄、吹孔深浅和形状相关而外,更同演奏者的口型密切相关。
因此,挑选时应予以注意。
2、洞箫的保养箫和笛一样,都是用竹子制作的。
竹材最大的缺点是易蛀、易裂,因此洞箫的保养就是得注意防蛀、防裂。
洞箫的一般保养方法是:吹奏以后将洞箫放入箱内或绒布套内。
春和初夏时节,特别是霉雨季节,竹管内要保持干燥,防止发霉;夏、秋时节,由于天气干燥,箫笛管内可以将湿润的“胆”放入竹管内,保证管内湿润;冬季由于气温低,吹奏过后管内容易凝聚水气珠,演奏后应用“胆”将水气珠擦拭干净。
箫、笛胆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一根比箫、笛有效管长稍长的棒,外裹一曾绒布即成。
三、洞箫的制作我国的竹材资源丰富,品种众多,是制作各种管乐器的好材料。
箫的品种不同,所需的制作材料也就各异。
洞箫的竹材以紫竹为佳,水竹(白竹)次之。
竹材以壮实、干透的为佳。
谈及竹材的壮实,就得谈及竹龄。
紫竹和白竹的竹龄约为八年。
竹子太稚嫩,制成洞箫音色不可能坚实;衰老的竹子制成的洞箫,音色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