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19世纪浪漫主义文论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6
浪漫主义——世界文学的高峰浪漫主义文学指在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有明确的理论纲领,有大量代表性的作品,并波及西方主要国家,成为文学运动或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
这一特定时期的浪漫主义作为流派首先起于德国,继而在英国步入繁荣时期,并波及西方其他主要国家,形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的时代,可以说是“历史转型期”。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以基本掌握政权。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启蒙学者曾经预言的合乎理性的国家和社会。
而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给大多数人到来的是日益赤贫化和都市异化分明。
德国还处于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状况,既向往民族上的统一,也期待政治上的改革。
总之,对现实的不满弥漫欧洲,这是浪漫主义萌芽和生长的沃土。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不动荡不定的社会条件下,即使是同一位作家或文论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观点和创作实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使浪漫主义成为非常复杂的现象。
尽管存在千差万别,但浪漫主义在理论上仍然有相同的主要特征。
第一,文学创作自由,浪漫主义妖气打破古典主义的一切清规戒律的束缚,特别是“三一律”对艺术创作的桎梏,浪漫主义者视文学味创作主体自由个性的自由表现。
,另外,浪漫主义者提倡和争取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得社会政治含义,这一点在法国浪漫主义文论中表现最为明显。
第二,主张诗以情感为中心。
用浪漫主义理论家流行的术语表示,诗是心灵与自然,内在与外在,激情与各种感知之间的饿一种相互作用,是它们合作的结果。
第三,浪漫主义诗人和理论家大多是“回归自然”的信奉者。
诗不再是对客观存在的感知现象的真实描绘,而是表现被诗人的思想情感改造的世界。
第四,浪漫主义重视诗人的创造力。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浪漫主义运动这场人的主体性的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创作主体的创造力受到了高度重视,如诗人的不同层次的创造力,聚合能力,洞见能力和想象力,其中想象力被置于崇高地位,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想象,诗人才有可能观察到一个真实而完美的世界,才能进入到诗的王国去探微寻幽,也只有通过想象诗人才能创造出艺术美的形式。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西方文论整合版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就是文学实践得概括、总结与对文学发展得希望与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与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就是西方对文艺现象与规律得认识与瞧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得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得联系西方文论得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得文学批评家与哲学得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得理论体系,依托一定得哲学思想。
与美学得联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得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得瞧法模仿说模仿说就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得学说。
模仿就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得外化,就是她们得感受、思想、情感得共同体现,就是艺术家激情下得创造。
强调艺术家得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就是诗人思想情感得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得本质在于它得特殊得存在方式,在于它得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得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与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得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得艺术》就是古典主义得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得主要目得就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就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得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 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1、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一)、在一些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但丁)、美学家的著作中的文艺理论论著;(二)、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三)、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专著3、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4、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有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6、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7、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8、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9、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还有两部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即荷马史诗和《奥德赛》。
10、悲剧在古希腊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表演好民间歌舞悲剧一词在希腊文里是“山羊之歌”的意思,与祭祀时用山羊作牺牲相关。
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悲剧最为兴盛。
1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数的模仿)提出了“大宇宙”和“小宇宙”概念12、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13、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14、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
他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
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全部欲望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式的问题:“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使全身中每一部分都美呢?”这是早期的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西方文论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H.Abram)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物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示,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二、西方文论史的发展分期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一)古典主义文论时期,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神学神秘主义文论。
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二)近代文论时期:大致是公元15世纪,公元19世纪后期。
包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文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论和19世纪40,6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论。
一、简述柏拉图理式论的摹仿说..1、文学艺术是摹仿的摹仿2、摹仿者不能判断摹仿的美丑优劣3、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4、摹仿说有它的价值二、柏拉图灵感说的内容是什么1、神力凭附说2、灵魂迷狂说3、“上界回忆”说4、“磁力吸引”说5、灵感说的价值三、柏拉图驱逐诗人的理由是什么1、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2、摹仿的艺术与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四、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怎样论述悲剧的1、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严肃是戏剧的根本性质;完整是对行动和戏剧结构的要求;完整还要求单一适度..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分成6部分;认为动作第一;性格第二;性格使用动作形成和展现的..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悲剧主角必须具有与一般人相似又比一般人善良的特点;一个善良人因犯了某种过失而陷入某种厄运;但他所遭遇的灾祸却又不是罪有应得;所以才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之情..五、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卡塔西斯说的内容是啥1、“卡塔西斯”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宣泄;这是医学术语;以毒攻毒;使观众把病态的情感通过观看戏剧宣泄出去;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平衡..二是净化;这是宗教含义..悲剧以怜悯恐惧为媒介;使人望而生畏;洗净罪恶的思想和欲望;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三是陶冶;这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含义;使观众在心理生理上保持一种平和的感情;并使这种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六、贺拉斯的诗艺提出了怎样的古典主义原则1、贺拉斯认为;学习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2、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人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原则..贺拉斯主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师;又并不要罗马的作家跟在希腊作家后面亦步亦趋;因为他的目的不是重复古希腊的文艺;而是要创造出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出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七、朗吉纳斯的论崇高风格作品的特征有哪些1、从审美效果看:崇高的语言对听众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是听众和读者产生一种情感激荡、精神激奋的心理状态2、从审美活动的实现方式看:崇高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是专横的无可抗拒的;具有横扫千军的感势..3、从审美表达方式看:崇高的思想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到好处的方式提出..4、崇高的审美魅力:崇高的作品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感染力;教读者难以忽视和忘怀;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八、卢梭“回归自然”的文艺观是怎样的1、对科学与艺术的批判与否定2、“返回自然”的口号3、对个性和真情的呼唤九、狄德罗是怎样论述市民剧的市民剧又称严肃剧1、在题材和内容上;应该描写现实生活;并且要宣扬德行;在听众中产生道德效果..2、戏剧要产生如临真实情境的幻觉;使听众信以为真..3、情境比人物性格更重要..悲剧写的是具有个性的人物;戏剧是写代表类型的人物;严肃剧写的是情境;人物性格要取决于情境..十、康德美学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判断力:指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进行思维的能力;他处理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判断力可分为两类;一是规定判断力;二是反思判断力2、美的本质——四个条件①、质..美是无利害无功利的;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②、量..美是一种没有概念的普遍性;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由于审美判断内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找不到任何私人性条件为依据;它就必然要求对每个人都能适用;而不管客体是否存在普遍性;审美判断只与主观普遍性相联系..③关系..美是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④、情状..又称样式..美是没有概念的必然性;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做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4、美的分类:纯粹美与依存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十一、康德是怎样论述艺术本质的1、定义:人们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的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2、特征:①美的艺术有目的又无目的..②艺术不是自然像是自然十二、歌德是怎样论述艺术与自然的关系1、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2、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3、艺术要用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十三、歌德反对文学创作中“为一般而特殊”的理由是1、歌德创作了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认识了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特殊中显出一般这样两条不同创作路线的本质区别..2、歌德强调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3、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而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十四、席勒所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区别有哪些1、题材不同:素朴的诗侧重描写客观自然;感伤的诗侧重描写主观理念..2、效果不同:素朴的诗侧重与客观现实的摹仿;是一种较单纯的形象显现;因而产生的效果不是那么强烈复杂;而是愉快的平静的纯洁的..感伤旳诗由于侧重于对主观观念的表现想象力被理性观念所左右;情感在爱憎喜怒之间摇摆;因而产生的效果是包含着严肃和紧张的多种复杂感情的混合体..3、代表性的艺术种类不同:素朴的诗侧重与客观描写;因而造型艺术为其代表;感伤的诗侧重于主观观念;因而诗歌为其代表..4、对现实的态度不同:素朴的诗由于以占有感性现实见长;因而带着愉快的态度对待现实..感伤旳诗由于失去并远离现实;因而对现实生活感到厌恶..十五、怎样理解黑格尔“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内涵1、艺术美的内容是理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柏拉图的脱离客观存在的抽象理念;也不是亚里士多德的对自然的摹仿;而是绝对理念外化为现实界理念..2、形式:艺术美的形式是感性显现;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感性显现的产物..3、艺术美是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的自由统一的整体..理念与感性的直接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同时美的艺术直接体现了艺术的无限自由的根本属性;所谓的无限自由就是指理想性..十六、黑格尔艺术类型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1、象征型艺术:内容是抽象概念;并且含有具体化;形式是外在的自然现象..理性与感性是分裂的;同时又是感性的提高;其美学理想是对无限的向往所引起的崇高..美的特征是抽象的客观的理念的美..2、古典型艺术:内容是具体理念;伦理道德观念..形式是人的肉体形式;以古希腊雕塑为代表..理性与感性是直接统一的;美学理想是静穆的和悦的..特征是渗透着伦理观念的人的形体美..3、浪漫型艺术:内容是内心生活;形式是精神性的内在形象;理念与感性是分裂的;是对感性的轻视;美学理想是内在情感动荡的美;美学特征是主体性的情感美..十七、莱辛的拉奥孔是怎样论述诗与画的界限的1、摹仿媒介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诗以时间中声音与语言为符号..因此;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2、摹仿对象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所以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运用在时间中持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中持续的事物..3、艺术效果不同:绘画作为人的视觉;以形体色彩引起欣赏者的美感..诗作为人的听觉;通过声音语言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十八、象征主义的美学观是怎样的象征主义美学观——暗示暗示的两个特点:一是象征物具有外在指向性也就是不指自身而是指向其后的思想感情..二是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他们间的亲缘关系是秘密的..十九、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观点是怎样的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文学作品是一种客观存在..2、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而在于审美过程..3、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及文学性;也就是着重研究艺术形式..4、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可以通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够科学的揭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二十、英美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批判是什么1、理念迷雾2、释义迷雾3、再现迷雾4、意图迷雾5、感受迷雾二十一:结构主义的文论特征有哪些1、强调整体模式的研究: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2、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意作品的高度抽象..所谓深层结构是指潜藏在作品群中的模式;必须用抽象手段将这一模式概括出来..3、对立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排列的、转换的各种关系;从而去认识对象的复合结构..二十二:接受文学关于文学阅读的三级阅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级阅读:指审美感知的理解阅读式的视野二级阅读:指意义反思的阐释阅读三级阅读:意义融合后的意识重见和集合的接受史视野..二十三: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理论特色1、它是名副其实的批判理论;具有突出的社会批判功能;尤其是文化批判;主要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2、社会批判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付诸实践的反叛理论;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表现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出造反有理;并且亲身参与到中小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活动中去..3、社会批判理论也是一种开放的走向后现代的理论4、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文学艺术应该否定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混乱、矛盾、反自由和违背人性的一些现象;他们认为文学艺术必须对它进行不留情面的批判;具有一种正当性批判性..5、强调文学的新感性和超越性;他们认为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感性存在具有幻想、想象、虚构等特点;可以对现实理性结构、规范和秩序进行否定和批判;可以使感性压抑获得解放;使人们在审美和欣赏艺术中获得对欲望和自由的感受;这就是审美和艺术造就出新感性..6、社会批评理论的审美论和文化诗学也是一种功能理论;它们赋予文学以政治、社会、革命、解放、改造世界、释放爱欲、建立新感性和意识形态辨认等诸多功能..二十四、后现代主义的诗学特征有哪些1、深度模式削平而产生平面感..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后现代艺术在逻辑上讲是一致的;它以削平深度而回到浅表层次上;获得一种无深度感;它只在浅表层面玩弄能指、对立、文本等概念..2、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后现代告别了传统历史连续性;在非历史当下时间体验中去感受断裂感;使之拥有了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观..3、主体性丧失..主体性丧失意味着零散化;人体验的不是完整的世界和自我;人是一个已经非中心化了的主体;无法感知自己与现实的切实联系;无法将此刻和历史乃至未来相依存;无法让自己统一起来4、距离感消失..后现代意识是机械复制的意识;它宣告原作已不复存在;艺术的独一无二性消失了;成了类象..5、不确定性..后现代诗学的根本特征;包含了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论、散漫性、解合法化、反讽、断裂、无声..6、内在性..内在性代表了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形象;它是对主体的内缩对环境、对现实、对创造的内在适应..7、重构性..它包含了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行动与参与、构成主义等..。
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美是和谐统一2.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3.德谟克利特:文艺描写的是社会的人。
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4.苏格拉底:“摹仿说”—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感情”。
他强调要把人物高兴、忧伤与下贱、慷慨与吝啬、谦虚与骄傲、聪慧与愚蠢的“心境”与“感情”恰当的表现在他的“神色与姿势上”,让它就像活的一样。
5.净化说:这是我国朱光潜对卡塔西斯说的解释。
净化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
他把宗教的净化和医学的宣泄看成一回事。
6.《诗学》:亚里士多德著,是西方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是古希腊灿烂的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结。
7.“三一律”:卡斯特尔维屈罗提出,“事件中的地点必须不变”“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时间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时间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主人公的巨大幸运转变”。
文艺复兴时期还是一种主张,17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了。
8.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又称这种绝对精神为绝对绝对理念。
他的理念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理念的三个阶段:逻辑、自然、精神阶段。
9.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小说”,它是多声部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它使小说减弱了作家全知全能式安排的封闭性,呈现出开放性。
10.狂欢话的界定:一种特有的文学思维方式或世界观,一种由诙谐因素组成的,特殊的语言或符号系统,可视作更宽泛的精神文化现象。
11.神话原型批评:它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学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源于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共同心理结构的研究。
一、“西方文论”“西方”: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或者说,它是一个由地理概念发展出来的文化概念,文化意味越来越盖过了地理意味。
作为一个文化概念,“西方”指的是发源于“两希文明”(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欧洲文化。
随着世界历史发展到近现代,“西方”这一概念往往表示经济与政治的强权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为“西方”具有一种根据自己需要塑造“东方”“他者”的权力,这一点在后殖民理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萨义德的《东方学》。
“文论”:“文学理论”,一种是以“文学”为中心,一种是以“理论”为中心。
或者说,是由“文学”到“理论”,这代表了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一种变化:各种“文化理论”兴起,“文学理论”的面目越来越模糊不清,淹没在形形色色的理论大潮中。
“西方文论”: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和主体内容,体现西方社会文化的传统以及近现代转型,成为西方文化的窗口。
分期:古代文论:古希腊—十七世纪近代文论: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后期现代文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文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古代文论可以分为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五部分。
其中前三个部分可以用两条线串起来:第一条是“柏拉图—朗吉弩斯—圣·奥古斯丁”,第二条是“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托马斯·阿奎那”。
从柏拉图开始的这条线具有唯心主义倾向:柏拉图提出了“理式论”统摄下的“摹仿说”,认为“理式”第一性,“自然”第二性,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是虚假无力因而没有价值的。
Ex.“三张床”。
此外,他的“灵感说”,以及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也对后世影响很大,广为人知的一个主张是“将诗人逐出理想国”。
朗吉弩斯从“风格”的角度提出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突出了人的自由本质,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论的一个源头。
圣·奥古斯丁继承了柏拉图的看法,认为文学艺术代表了世俗的力量,它破坏信仰,是信仰的敌人,因此否定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