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120.59 KB
- 文档页数:8
宇宙生命之谜-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
2.了解地球上的生命与外太空的生命之间的差别。
3.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4.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1.宇宙和行星的由来与组成。
2.不同行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的讨论。
3.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难点
1.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与意义。
2.学生科学素养与发展。
四、教学内容
1.讲解宇宙和行星的由来,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宇宙和行星的组成。
2.带领学生进行关于外太空生命的讨论,了解行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
3.讲解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DNA分析等。
4.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外太空生命的设想和构造,并进行互相交流。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宇宙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外太空是否适合生命存在。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构造自己的外太空生物,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六、教学评价
1.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2.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
3.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注意事项
1.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言简意赅,避免术语过于专业。
2.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定位】1. 知道有些文章会启发读者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在明确课文阅读目的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实现具体的阅读目的。
2. 在自主运用方法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旁批,对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明确哪些阅读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探究有关宇宙生命之谜的具体问题。
3. 初步感受科学家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逻辑的探究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明确目的探究任务1. 借助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回忆性散文《竹节人》,学会了阅读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看看你一般会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和思考来阅读这样的文章?(2)说说看到这样的题目,自己会产生怎样的阅读目的或期待?(3)读一读《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提示,“有位同学”找到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这位同学”的阅读目的与你的阅读目的一致吗?预设: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题目启发的“阅读目的”与课文提示的阅读目的遇合,将阅读目的突显出来,接下来的“方法”选择也就更有方向性和迁移价值。
】2. 带着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课文。
(1)自主阅读课文,看看关于“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你会得出了什么结论?预设:宇宙中,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在火星上也难以存在,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找到生命。
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2)讨论: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重点关注了课文的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先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宇宙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和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在课文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讨宇宙生命的可能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宇宙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科学术语和概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资源•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进行认读和巩固。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4.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疑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探索历程•生命条件•可能存在的星球•科学家们的观点6. 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尝试用它们造句。
•搜集关于宇宙生命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交流。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旨。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宇宙生命的话题,探索未知世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学习目标】1. 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认读“发达、理论、枯萎、干燥、抵御”等22个词语及“谜、尚、氧”等1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4.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1.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课件出示: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测、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谜、嫦、娥”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发达、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三、深入阅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
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
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嫦娥尚未摄氏度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陨石(重点指导生字“嫦”为翘舌音;“燥、磁”为翘舌音;前鼻音“斑”,后鼻音“尚、倾”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磁场陨石,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奔(bēnbèn)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11《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单元第3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作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质的说明文,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历程。
这篇课文从古代神话引入,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至今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他星球存在生命。
课文结构清晰,首先通过假设和猜测引发学生思考,随后详细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包括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对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究以及对火星的特别关注。
最后,课文以开放的姿态,提出“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的观点,为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宇宙生命之谜》作为一篇科普类文章,其中的科学概念和逻辑推理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首先,学生在理解天体演化、恒星形成等基本概念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其次,在理解科学家如何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对其他行星进行分析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课文中提及的黑洞、暗物质等抽象概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情感上,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和科学家追求真知的精神有着天然的兴趣,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识记“高尚、因素、海盗、斑点"等词语。
★★2.理解“导读部分”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11、*故宫博物院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三
课题宇宙生命之谜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
重点
探索分析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学
难点
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