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p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5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细腻。
《醉花阴》原文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译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译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2、张大复《别水仙花说》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大复《别水仙花说》原文及翻译别水仙花说(明)张大复①每冬初,必购一本着斋中,辄低回留之不忍去。
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花繁叶硕,特设一静几病榻上,同卧坐者几两月。
一夕,长风烈烈,雁声嘹嘹,两足如卧冰上,亟起视之,袅然相视而笑,心怜之,因移置帷中,让以茶筥①,旦起相视,更相怜也。
②顾虞美人叶不敌花,断肠草不耐秋冷,夫至于水仙花无上矣。
叶如剑,茎如兰,房如黄冠,根如夜合。
绿如芭蕉,然沉郁,白如轻罗,然芬泽;香如腊梅而温,如芙蓉而冽。
宜冉冉风,宜溶溶月,宜睡室,宜净榻,宜咏,宜觞,亭亭叶表,森森华外,其神浮昱②而不定,絪缊③而自如。
③童子弗戒,一枝流落他所,至今为恨。
距李子之相遗,今五十日矣,而色泽黯然,神情怆悴,予心悲焉,煮茶而送之。
夫水之于五行,最无滓矣,又加仙焉,不亦是乎!【注释】①筥(jǔ):盛器笼。
②浮昱:浮光溢彩。
③絪缊(yīnyūn):同“氤氲”。
形容香气四溢。
翻译:解析《别水仙花说》明显表现了生命意识,生活是生活的基础。
在《别水仙花说》里,作者张大复首先表现自己对水仙的真挚感情,真可谓是童心未泯、憨态可掬:每冬初,必购一本着斋中,辄低回留之不忍去。
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花繁叶硕,特设一静几病魔榻上,同卧坐者几两月。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词作,以其婉约浪漫的风格和深情绵绵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对《醉花阴》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醉花阴》原文如下:铅华洗尽,溶尽鹅黄。
凭欄悒寄,应苦惚中啼酸。
不管春风犹细雨,只疑烟柳晚妆悔,回眉应笑丹。
残花无语,中庭月色,到晓还醉,真个无人省问。
惟有长情未老,留得记取,偏有味于人微茫。
《醉花阴》以醉花阴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对阴暗中醉花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的纠葛中所感受到的情绪。
作品开篇就采用了铅华洗尽、溶尽鹅黄的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白、凄凉的感觉。
接着描述凭栏郁闷地寄情思,犹豫不决地苦苦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风细雨、烟柳晚妆等,这些景物不仅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丝恬静和温柔的氛围,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
在描写时光流转的同时,李清照也将其与情感的变迁相结合,通过残花无语、中庭月色等景物描写,将主人公在感情失落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这种失望和无助的心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词中也表达了主人公对长情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人微茫的沉思。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篇词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经过对《醉花阴》的原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以婉约浪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在爱情悲欢离合中的矛盾与纠结。
通过描绘醉花阴以及自然景物,她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首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及解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全文如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时为思念丈夫而作,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独居的寂寞之感。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上阕描写了作者在薄雾浓云的天气中,独自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寂寞和哀愁。
下阙描述了作者在东篱把酒赏菊的情景,以及闻到菊花香气后的感受,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清新婉约:李清照的词以婉约风格著称,这首词也不例外。
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含蓄细腻,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用典巧妙: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借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对仗工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形象生动:词人通过“薄雾浓云”、“瑞脑”、“金兽”、“东篱”、“暗香”等具体形象的描写,使整首词更加生动、具体。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珍视。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上阕描写了作者在薄雾浓云的天气中,独自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寂寞和哀愁。
下阙描述了作者在东篱把酒赏菊的情景,以及闻到菊花香气后的感受,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珍视。
这首词的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
开篇描绘了一幅阴沉的画面:“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也暗示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进一步描写了室内的凄凉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写赏菊情景,抒相思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描述了词人在东篱边饮酒赏菊的情景,烘托出一种悠闲、高雅的氛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以菊花的瘦暗示了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整首词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上片写白天的愁绪,下片写夜晚的寂寞,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婉约,感情细腻,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感慨。
她的词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醉花阴》是一首充满了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词作,它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未来的向往。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醉花阴》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赏析【作品介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②消③金兽。
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⑥初透。
东篱⑦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⑧黄花⑨瘦。
【注释】①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②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详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注。
③消:《花草粹编》等作“喷”。
④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⑤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彤管遗篇》等作“窗”⑥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⑧比:《花草粹编》等作“似”⑨黄花:指菊花。
《札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白话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菊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醉花阴》原文及译文《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2.永昼:漫长的白天。
3.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4.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作“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消”,《花草粹编》等作“喷”。
5.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7.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8.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9.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10.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11.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12.西风:秋风。
13.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14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醉花阴原文及翻译赏析“醉花阴”,原诗古文为“醉花落,独傍阴。
”出自李白的《醉花阴》,集李白豪放、清新、神秘于一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也是李白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李白的《醉花阴》全诗共六句:“醉花落,独傍阴,北风拂拭青丝深。
”。
第一句就描述出一片迷离的花香,李白想要醉迷其中,可惜花落之时,只有自己一个人,独傍阴。
第二句则描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北风吹落了绿叶,青丝深。
篇幅虽短,但诗意深远。
“醉花落,独傍阴,北风拂拭青丝深”,李白以贴切的形象,勾勒出一片萧索的秋色。
“醉花落,独傍阴”,此句描绘出孤寂的繁花落尽,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景象,体现出李白的朦胧之情,在苍凉中映衬出一种哀痛的心境。
句末的“北风拂拭青丝深”亦是一句充满寂寞,抒发惆怅之情的句子,李白把凋零之美,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中叠句“独傍阴,北风拂拭青丝深”,收尾韵力十足,再现了风雨景象,无不表现出李白抒情高妙之处。
醉花阴”以一片凋零的繁花为抒发寄情的媒介,给人以无比的感受,犹如李白的心路历程一样,在一片繁花凋零之中,抒写出一段伤心的心情。
本诗以简洁的言语,充分体现了豪放洒脱的李白诗风,句式流畅,情节突出,将深沉感受浓缩到短短几句话中,使本诗充满诗意,达到凝重哀痛的效果。
本诗完全可以把李白的性情精神及惋惜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因为“醉花阴”的让人心动,令人难以忘怀的原因。
若是要表达感情,惋惜青春的落花岁月,抒发神秘气息的浪漫情怀,那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再好不过。
但若要忘掉现实,失去理智,在一片充满惆怅空灵的花香中,陶醉放荡,沉湎感受,象征着一份苦涩心情,彷佛李白心事密密缝,沉痛放淋漓尽致,那么,“醉花阴”就是最佳抒情诗选择。
在苍凉的花香,有着李白一份忧伤的惆怅,一份抒发之情,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凋零。
总之,李白的《醉花阴》,用六句诗歌,在简洁精辟的语言中,渗透出横生的深刻思维,表现了李白豪放,抒发惆怅与孤独之情,而他写作的艺术手法也备受人们赞誉,使本诗享誉古今,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醉花阴》全文及赏析《醉花阴》全文及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醉花阴》全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解析|创作背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婚后所作的作品,这首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译文及注释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李清照词醉花阴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词醉花阴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通过描述自己在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清照词醉花阴翻译以及赏析,欢迎查看。
原文醉花阴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赏析1: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李清照词赏析-《醉花阴》李清照词两首赏析-《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
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
永昼,漫长的白天。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
消,一作“销”,一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一作“窗”。
⑹凉:一作“秋”。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满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消,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
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鉴赏: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醉花阴译文及赏析醉花阴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以其婉约的词意和流畅的词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翻译并赏析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醉花阴一别若干年,妾似花前人。
凤箫声断秦楼月,吹角声苦笳破尘。
近来欹枕梦,一寸离肠断。
翠波在水满我钵,紫河在天一线边。
双燕从江来,衔短蓝瓦烟。
对岸竹青青斜照,对岸花郎郎斜眠。
金鞭白玉勒,屏影浦沙千。
谢却海棠飞尽叶,你又教人无处寻。
译文如下:数年离别,我仿佛化作花前的一个人。
凤箫的声音在秦楼的月色中消失,吹角声苦涩,笳声断绝如尘埃。
近来,我躺在枕头上做着波澜壮阔的梦,一寸之间,我的心已碎裂。
翠波在水中充满了我心底的苦痛,紫河在天空划过一道线。
一对燕子从江边飞来,嘴里衔着短短的蓝色河瓦的烟。
对岸的竹子青青斜照,对岸的花朵倾慕地横卧。
金鞭白玉勒住了马,屏风上的影子倒映着沙滩上千万重波纹。
海棠花散尽了叶子,你又让我无处寻觅。
赏析:《醉花阴》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婉转的言辞和细腻的描写,将离别之苦与美丽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痛的刻骨铭心。
首句“一别若干年,妾似花前人”,以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作者与所思念之人长时间的分离后的感受。
接着,“凤箫声断秦楼月,吹角声苦笳破尘”,以音乐的比喻将离别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强烈的心理感受。
第二节则以更加细腻的描写,创造出迷离的梦境般的画面。
作者形容自己翻身后的梦境,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其后的“翠波在水满我钵,紫河在天一线边”,揭示出作者在离别之痛中寻求一份宁静和释放。
接下来的一句“双燕从江来,衔短蓝瓦烟”,描绘出自然景象中的鸟儿,与离人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对岸的竹子与花朵,仿佛是对那个美好时光的憧憬和思念。
最后,作者以“金鞭白玉勒”开启篇章的高潮,屏风上的倒映影子,勾勒出辗转迷离的画面,而海棠飞尽叶,则是对离人离市之苦的真实写照。
最后一句“你又教人无处寻”,用尽情感词语为离别之苦画上句号。
通过对《醉花阴》的翻译与赏析,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辛弃疾对离别之苦的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