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美国保险业反洗钱规制及其政策启示作者:熊海帆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1期摘要:保险洗钱具有高度隐蔽性。
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美国保险业的反洗钱规制,并针对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制度所涉及的合规主体与合规产品范围、交易报告的金额起点和可疑行为指针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保险业反洗钱规制保险市场日益成为洗钱行为的重灾区,反洗钱的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针对该领域持续发出洗钱风险警示和反洗钱及反恐怖主义融资指引。
中国的反洗钱制度实施起步较晚,保险行业的反洗钱工作更是相对滞后,有必要学习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不断改进。
一、美国的保险业反洗钱规制(一)关于反洗钱的合规范围首先,保险业反洗钱的合规义务主体主要是在境内从事保险业务、开办特定险种的原保险公司,不包括再保险机构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保险中介人不直接承担反洗钱的法定义务,但是保险公司应当在中介合同中加入反洗钱条款,委托对方实施客户尽职调查(CDD)或客户身份识别等程序,出现的问题中介人向保险公司负责。
其次,对合规范围内的保险产品作了简明而清晰的规定,主要是不包括团体险在内的长期性寿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其他任何具有现金价值或投资特性的保险产品。
(二)关于反洗钱的最低要求第一,在规定时间以前,保险公司必须书面制定经高管部门认可的合理的反洗钱方案,并报FinCEN备案。
第二,上述的反洗钱方案必须在洗钱风险的评估基础上将具体的操作规程、实施步骤和内控机制整合进来。
第三,指定称职的合规专员专门负责反洗钱的组织领导工作;第四,对适当的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反洗钱培训。
第五,依据洗钱风险的高低,对反洗钱方案的实施进行有效监控,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独立测评。
(三)关于交易报告的提交保险公司向FinCEN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的起点金额为5000美元。
具体讲,无论是投保人的保费交纳还是潜在支付达到5000美元,保险公司均应提交报告。
而在可疑交易报告方面,则要求保险公司如果知晓、怀疑或有理由怀疑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采用标准报表格式提交报告:一是交易资金得自非法或有掩盖其性质、来源的迹象。
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比较及启示□游桂云张连勤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而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业务和保险制度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并成为各国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介绍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趋势,以便对我国环境保险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一、西方主要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状况环境责任保险是指在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时,保险人基于责任保险合同的约定,代被保险人向受损害的第三人支付赔偿金的保险。
西方国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由"公众责任保险"发展而来,它随着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逐步确立。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责任保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70年代,公民环境权理论出现以后极大地推动了环境侵权理论的发展。
环境责任保险的内容涉及环境权的各项权能,如清洁空气权、宁静权、安居权、清洁水权等。
目前,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和保险制度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并成为各国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了环境责任保险。
随后英国、瑞典、德国、意大利、芬兰等国也纷纷以不同模式迅速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二、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比较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的产生方式等各不相同,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立法模式也各异。
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模式,大体分为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两种。
两种制度在投保自由、盈利性、道德风险等方面都不相同,如表1所示。
表1强制责任保险与任意责任保险的区别区别强制责任保险任意责任保险投保自由无投保自由有投保自由盈利性无盈利性有盈利性道德风险较高较低逆选择较低较高资料来源:陈慈阳.《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P401具体来讲,目前西方国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以美国和瑞典为典型美国采用专门承保机构承保环境责任保险,其强制保险制度主要适用于有毒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可能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
美国保险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类在从事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时候,总会伴随着许多风险。
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生活的安定,人们对其所遭遇的风险总要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处理措施,于是保险伴随着这种需求应运而生。
保险(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
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还是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保险企业相比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当今的中国保险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背景,开放市场,融入国际保险业已成必然。
美国是全球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其规模约占世界保险业的三分之一,其市场模式、管理和监管体制、运营方式、对高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代表着当今世界保险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因此,关注美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研究并吸收其有益经验,对于加速推进我国保险业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新观念,改善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六个主要章节,即保险及其原理、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美国现代保险业的经营特点、保险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矛盾和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阐明了基本概念,介绍了保险的内涵、特征和分类等一些背景知识。
指出保险的确立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是可保风险的存在;二是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三是保险费率的厘定;四是保险基金的建立;五是保险合同的订立。
同时重点阐明了保险业运作的原理,指出保险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是概率论,保险原理就是建立在概率论的重要法则—大数法WP=44 则之上的,大数法则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第二部分则阐述了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美国是当今世界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
早在1759年,美国就有了第一家寿险组织,1792年成立了第一家寿险公司。
日美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启示,臼搴,,宏{孑谭为I霞盯既,目美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启示鼍翱峪啪姊皤恭趑惠敏F3,—_.??-_H'—一'/社会露摩毒4窿是市舞轻沸澍度的重要组成都舵一,是为市扬蛭济正常运行刨造遣合社套环城的童娶瓠度.目前,毳国正在构建槛会主义市精经济材度,现存l胸鞋叁橡瘴铽度存在报参瞎.难以道逝社台主义市场经济赛甓腑瓣蔓.,嗣|瞠},橱8曼辱美菇国家社会曝肇{lI廖的囊曩完磐进程,借鉴其成功的经艟与失瞅鹎裁硼.对予建立具有中凰特色的社会保障俘蒜至赛晨娅会主望市垢鐾昆十分必要曲._'-一,日羹牡金聃{|I.窿l均藏与发羼荧目社会保尊嘲度是从18世纪刘2o世纪韧I馥私营公司为主震生发最起来的.当时,已育上千索公涉足葵老和健臻佩陵等杜会保障事业.旺厨1929年彗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1934年薨国譬统罗斯福内国会提交了一份复,救济,改革的计期|(简称三R计划).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审I魔的改革朦路}1935年罾会毒I定并运过了t社会擐瘁汝'_正式蘸立起夔置的社l台保肆镧度.6O年采,随着美国社盛袭沿餐济形势甜变化?桂台保障的蔼暖麓之扩大,各项标准也有觫强整,纳入牲套事暮障花圈曲人最也越象麓蠡.l口3g年受益入棚扩大剜索晨,1950年扩夹剪期^非专业A蜀非盈利组织萼}1954年弱195'6-年扩大劐自主经臂者,农业人厦,军火等.增加善∞争万人} 1956卑'社会保障法》咎正寨聃向50~.65岁的茂裹正人和残痰人的未成年子女提供囊金~1965年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婀人社会保障范畴羁时佐疗人员和神职人员也加人了社会保障fI966社会保障年开始,凡是超过72岁的老年人,无论是否纳过社会保障罄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抚恤金}列1970年尼克松政府{腚了新的桂会保障汁划,扑竟保障从320万人增加潮620万人时至今日,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后,美廖的牡会保摩瓤窿B日臻完善,对美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剜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美国相比,日本的社会保障起赛鞍晚,但发腥迅速,而且也颇疑l每色,一日本的社会保障青j魔是战后随着其烃崭发鼹而发最起来的战后初期,日本的一系剃牡会保障致策和措施都是接荧国对日基奉禺标—~.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的.1945l1年美国最高司令部(GHQ)提出了"国家责任",即无区别堆保证廖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并以此指导管正"救涮皮".】船6年叉煊了《生括保护法》(旧法),对混乱时期大量生活贫困的国民给予国家救济.1947年.为解决战后经济,桂会混乱情况下大量失业现象和就业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失业保险和劳动基本法.t950年4月日率瑷府针遭毒计划下经济莺建"导致的新昀大量失业与贫困.重新制定l『t生话保护法'C现行新法.至此.为后来健垒的社会聚摩制度的形成瓤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当时社会保险中,公家扶助和公共卫生曩医疗的J暾重较夫.1955年至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期间.被雇佣者的7D%是在福利差且社会保障制度不适用的中小企业就业的.同时A口老赫化的趋向叉使老年A的蘑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国民皆保险,.犀民皆年金体箭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便璁朗奉螺济岬l牛豢日尊}?31?成了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重要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之核心,社会保险得到了全面的充实. 1973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社会保障进人了充实和谰整阶段.1973年韧,日本政府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做出了提高国民福利-弥朴高速增长政策忽视改善国民生话的失误的决定,并围绕充实社会保障目标制定和罄改了一系列制度,深受国民欢迎.尽管后来日本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但整个7o年代.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端小差距,积极引进.国库负担方式的特点.80年代后?由于重毫财政,政府决定对社会保障实行支付重点化,适当化和负担公平化的改革,重点改革支出最大的医疗保险和年金保险以及国民反映强烈的其他制度.这一系列改革旨在减轻国家责任,减少国库负担.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由公家扶助,社会保险会福利,公共卫生及医疗四大支柱构成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而且驶府还在继续改革,完善这一体系.二,日差社会保障规模,资金殛管理体制的比较(一)日羹等社套保障规模比较?社会保障规横是以社会保障给付金占国民收入比例来表示的.如表1所示?1990年日裹l,各主薹置索牡套慑肆蕊攥雌(1∞0年)(单位?%) B奉柏西●蕞一囊^9O年92年激敬鹳13.7lS.0LB.'n.927.531.)l5,B5罗以上人口吐12.013.1I£l5.al●?Ol7.8租税负担率28.125.6Z5.S10.】}9.2I3?7'56-3社台保负担牟11.512.5Io.{10.j暑1.踌-1-21.5计t重民负担率39.688.116-j;0-I51.jl-音_77.8性一?为1989年致据-赉辩来一}(日)l经井研究)1995 年,居号,I坼页.'奉的该比倒为曲.7%,低于璃典,法国原西德,英国稀美国t这意味着日本的社会保障水平格对较低.但从它1g92年上升为15的情况可见,其水平在不断掘|.另一方面.从社会保障费用国民负担率沫看,日本腺高于美国(36.3)外.比其他福利国家都糕,而其自身也由1990年的39.6降至1992年的38.1.这既说明其在致力于减轻国民的社会保障负担-又说明其国家的社会保障压力颇太.日美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大体楣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被保险人的保险金-即公民个人参加社会各类保险的投保资金,二是业室t窟主)为保险人交纳的保险金,指政府机构,稿立机构(盎业)为职员(受廛人),职工交纳的保险盒?兰是.税收,主要指社会保障税收,豫府依豫国家税藩规定的税率征收的社会保障税.凡是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主要甩作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援教.亦称.公费负担,四是保硷积存资,即社会保障资金按规定存入银行或在规定范墨内进行多种形式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作为朴充资金及时转入基金收入内t其它收人为募捐等.但是,日本和美国的社会象摩资金来探蔫重点却有所不同.' 从保险金收入构成看,美国的韭主负担高于教保险人负担,生主负担较为沉重,前者与后者在社会保险费收人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4.9和23?2.与之相比较?日本的业主和被保险人负担比率并不悬殊,分别为2g和26.总之-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方面,日本基本上是遵叠被保险人,业主和国索财政按麓.三者均等负担贽原则既照顾广大被保险^和业主的承受能力,又考虑刭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的实际可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985年和1989,~-,P公费负担在社会保障收人中的比重分别为31.7和31.5.日美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大体相同,主要用于;(1)社会福if|与救济方面的支出,由中央和j电方按照项目不同接比倒援付,(2)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I(3>私人保险资金的使用.即资擞照国家法律规定及开办保障]哽目时的协议,由私人机构直接向受保人支付.32?现代日奉经济1996年肇6期和美国相比,日;64"Z会保障费的发放和使用掌握较严.在发放中严格遵循下列三原则:一是保险原则.重视交纳与发放的对应关系.即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补偿费用的支付是投保人权利的体现,并与其交纳保险费的状况原则上相适应二是援助原则.对于被证明为确实无足够的收人,资产和劳动能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的人,利用公费为其提供生活保障.三是扶养原则.出于特定的国家或社会目的,以公费提供社会保障.它与援助原则的区别在于不必以财产调查为条件.当然,这些原则也不是固定的,对于某些社会保障制度在某些场合也是可以并用的.(四)管理体制的比较在日本一社会保障事业主要是通过厚生省和劳动省进行管理.此外,大藏省和文部省也分管部分保险事业.厚生省负责管理包括基础年金和厚生年金在内的老年社会保险事业,以及包括市町村国民健康保险,共济组合健康保险和企业健康保险在内的医疗社会保险事业. 大藏省和文部省分别管理公务员共济年金和私立学校员工共济年金.劳动省负责管理垒国工伤保险和雇佣保险事业.美国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障署,总坑预算办公室和财政部负责管理.总统预算办公室和财政部负责对国家主办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结余资金由财政部负责保值增值.对私人保障资金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税收政策上, 如通过减免税或延缓交税等政策,鼓励私人机构发展,并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政策上的宏观管理.在支出方面,由社会保障署提出使用计划,报总统预算办公室审批,由财政部按照被批准的计划分期按项目划拨资金对社会保障资金按照不同来源和使用去向,采用不同的拨付办法管理.三,日美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课题(一)日美社会保障静l度的特点日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各有千秋,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覆盖面广.如日本1960年通过的"国民皆年金中规定,年满2o周岁的公民都必须加入国民年金制度;1986年开始实施新养老金制度后一即使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也以独立地位加入和享受国民年金.此外退休人员在国民年金的基础上还可享受厚生年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更广,几乎包容全体国民.美国的社会保障范围也是不断扩大,迄今为止.社会保障项目覆盖面占就业人员95.社会福利和救助项目占应享受人员的95以上2.法律体系完备.日本现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嵌据相关法律制定的.如社会保险方面的法规共有28项一国家扶助及社会搞利方面的法规有17项.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在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保障项目和行为都是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无论政府部门,司法机构,民间组织都要接受法律监督和制约.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以来, 美国出台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达300多项.3.贯彻统一和分散相结合舶原则,社会保障方式多样化.如日本的社会保险是由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或分头攀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由政府举办,民闻爽企业参加}各共济组合和保险组合掌管一部分保险事业.政府各部门和特殊行业也有自己的一套保险斜度它们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独立性,从而解决了社会各阶层人员韵多样化需要.美国也是如此,在社会保障建立之初,罗斯福总统就声明.我们幂可能百分之百对公民进行保护",因此,美国采取基本根漳由政府负担,鼓励私人机构为公民提供多种形式保障,政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照顾.同时,社会保障按分工不同,由磋邦政府.州地方政府各部门和民间机构分工负责各管其事-相互协作和制约.(二)日美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一日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己得到迅速扩展和完善,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两国所处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第6期?33?的内外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社会保障制度都面临着大致相同的问题.首先,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数额增大,财源不足,面临着赤字危险.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迅速完善.主要得益于60年代至7O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随着日本经济进人低速增长阶段,特别是"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大大削弱了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财政基础.1973年至1992年.中央财政一般会计岁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为8.7%,尚不及1960年至1973年增长速度的1/Z-其中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下降为8.9%,仅相当于1960年至1973年增长速度的44-5.另外,经济不景气使失业人口增加-用于雇佣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迅速扩大,也使社会保障支出捉襟见肘.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同样同题.1993年社会保障收人约4300亿美元?支出约7600亿美元,伤残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预计到下世纪初都将出现赤字,致使许多国民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信任危机其次,福利项目繁多.财政负担加重.在美国,社会福利补助疆目如对儿童救助计划,由联邦和州政廊共同负责t标准则由州政府制定,而州政府则尽可能提高补助标准,加大了联邦财政支出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也开始注意压精福利项目,使其局限于"对真正需要救济者的福利"之范围,逐步重视十人, 市民团体,合作社,社会福利法人等民间方面的作用,借以谋求缩减宫方福利?减轻财政负担.再次,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社会保障费的支出进—步膨胀.1970年t日本的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1.美国为9.9%,到1990年?日本上升为12.1,美国则为12.6%.随着出生率和死亡事迅速下降,平均寿命太幅度延氏,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使社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 最后,日美的经济不景气导致失业问题日趋严重.1990~1993年,日本的失业率由2.1上升为2.51,美国则由5.5上升为6.8.从而导致失业,促进就业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国家负担加重.四,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通过对日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借鉴日美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政府只提拱公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规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政策时,也应像日美那样明确国家只能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将社会保障的责任和风险分散给社会有关机构和成员.为此.一要提高公民收入积累水平.为社会成员实现自我保障提供收入基础}二是采取减税,缓税方式,鼓励单位和个人为防老,病残建立保险}三要打破保险市场垄断局面-在经营保险项目上开展竞争. 2.尽快开征社套保障方面的税种与日美两国强制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做法不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是以收费的形式由主管部门负责收缴的,而且全国的筹资比倒不统一.而且受企业及个人的主观认识及客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欠缴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支出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将收费改为收税,强化社会保障基金收缴,改变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把社会保障税收作为专项收人.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纳人国家预算管理.3.建立社套保障预算管理体系我国在财政支出中用于人民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较大,且都分散干其它一般预算中,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及管理体系.我们应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及管理体系.据以形成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约束机制,彻底改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混乱的现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34?现代日奉经济1996年第6期目前,我国首先应使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尽快扩太到所有城镇职工,在此基础上,逐渐实行.一体化管理政策.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项目,统一的待遇标准,基金统一调剂使用.当然.实现这一计划不能不顾及历史形成的种种差异和现实存在的种种利益矛盾,因此,这一计划只艟是渐进性的.5.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立法从日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可以看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政策办法属于试点性质.同时,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政策不统一,不规范,对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进行完备的总体设计,社会保障立法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划清权责,确定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提供基础,以期尽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使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洼:0@t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誉论中国社台保障错班改革'.复旦太学出敷牡1996年敷.第Z36页,第45页.@'吉#财政研究11996年第1期?第43剪.固C~13(经济坑计年鉴11994年-第43,465弧.责任编辑鲁燕日本国民收入连续2年负增长日奉t读卖新闻~1996年3月1丑报道一据2月19日经济企画厅发表的1993年度国民经济统计一诚年度日奉人均国民收入为303.7万日元,较之上年度降{氐了0.5%,是1976年以来首扶连续2年的负增长.经企厅认为,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话动停滞,以大城市圈为中心的企业收入,财产收入减少和生产活动下降所造成的.人均国民收入是各都道府县的年收入与人口散之商,它由靠工赍生活的雇员收入,企业收入,利息及分红等财产收入所构成.其中.雇员收入}匕上年增长2.6.为过去的最低增长率;而企业收入(比上年减少6.6),财产收入(减少7.6)则都是负增长.各地的增减率情况如下:1993年度日奉人均国民收^地区排序(单位;千日元)排序收入增减①东京4395——0.5②神奈川34260.2太阪3426—2.8④~爱~知nt-3365—2.23117——0.5@滋贺3072——0.8⑦琦玉3059——0.8@京都3D111.O@桶术30061.5@静冈2999—2.1@广岛2984——1.0@群马29360?4@兵库2934—0.5酉Iu2lOU?l◎石川29000.0三重2900一1.8@长野28B2—1.0@菠城2880一1.2@岐阜27600.3@冈山2746—2.5@福冈2745—0.1@北海道27312.4@香JlI27280.2@新泻27l40.6@福井2679—1.1圆福岛2.668—0.5@山梨26.552.8@官城2623一O.8@奈嶷2559—0.7@德岛25430.2霪奋莒25260.72520—1.4 @山形2488—0.2@鸟取24t50.6@熊奉2442—1.6$爱援24~41.8@秩田24192.7@佐贺24070.6@和歌山24063.2@岩手23~'50.0@岛根23570.5@长崎23442.2@高知23281.0@青森2298—0.7@宫崎2294.0.1@鹿儿岛22550.5冲埽2l081.1全国平均3037—0.5苏鹭?现代日奉经济1996年第6期?35?。
一、美国保险业监管制度简介在美国, 跨州旳商业活动一般由联邦政府管理, 但保险业却是个例外。
保险业在美国老式上一直由各州自行管理, 保险企业旳经营许可证也由州政府颁发。
早在1850年此前, 由于购置保险者较少, 保险市场很小, 故各州旳保险管理法规很少, 如对保险企业并无需要缴纳保证金, 以便保证最低偿付能力旳规定, 并且对保险企业旳投资也不作任何约束。
这种松散旳管理方式对保险企业旳发展不利, 对保险旳消费者——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更不利。
伴随美国保险业旳发展, 公众规定保险业加强管理旳呼声日益高涨。
1850年, 新罕布什尔州首先设置了第一种保险委员会, 对该州保险业进行监管, 这可认为是美国最早旳保险监督管理机构。
随即, 马萨诸塞州、加利福尼亚州、康乃狄克州和纽约州等纷纷效仿。
到1871年, 几乎所有州均建立了保险监管机构。
而联邦政府仅监管具有全国性、不易由各州自我管辖旳险种, 如洪水保险、农作物保险、犯罪保险和变额人寿保险等险种。
美国保险监管体系分别由总统领导下旳社会保障署和50个州政府旳保险局构成。
社会保险由社会保障署实行监管, 商业保险由各州旳保险局进行监督管理。
为了监管旳一致和分享信息旳需要, 由各州保险监督官构成了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 制定出全国商业保险监管模型法案, 供各州立法参照。
虽然不具法律效力, 但确实对各州保险监管旳有效实行有很大旳借鉴作用。
美国商业保险监管旳目旳重要是保障被保险人旳合法权益, 保证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旳赔付。
美国保险监管侧重于宏观调控, 注意发挥同业公会等中介组织和市场调整旳作用。
如对详细旳费率制定多由同业公会或市场来定, 可使保险监管部门将精力放在对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旳偿付能力和资产负债比例等保险业务方面旳监管。
总体而言, 美国保险业旳监管是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旳双重监管体制, 但以州政府旳监管为主。
联邦政府只能通过对州监管施加一定程序旳影响和通过其直接控制旳联邦政府保险组织在保险市场上发挥其应有旳作用。
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引言保险是为了降低风险而存在的一种制度安排,而绿色保险则是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定需求而提出的一种保险形式。
绿色保险制度的建设对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国际经验,探讨绿色保险制度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一些建设绿色保险制度的启示和建议。
2.国际经验2.1绿色保险制度在欧洲的应用欧洲国家在绿色保险制度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德国推行了绿色保险政策,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色保险制度。
德国的绿色保险制度通过提供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赔偿等服务,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德国的绿色保险制度还通过鼓励企业推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2.2绿色保险制度在亚洲的实践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也在绿色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例如,日本通过引入绿色保险产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涵盖环境风险的保障。
日本绿色保险制度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中国等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建设绿色保险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绿色保险制度的运作机制3.1风险评估和预防绿色保险制度的运作机制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通过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可以确定保险责任和保费,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保险赔付风险的发生。
3.2绿色保险产品设计在绿色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符合环境保护需求的绿色保险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覆盖环境风险的各个方面,如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等,并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服务。
3.3合作与合作参与者建设绿色保险制度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保险公司、政府机构、企业和公众等都是绿色保险制度的合作参与者。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可以形成完善的绿色保险运作机制,提供全方位的绿色保障。
4.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启示4.1强化法律法规支持绿色保险制度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以规范各方的行为和责任。
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明确绿色保险的定义、范畴和业务规则,为绿色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保障。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 西方国家社保制度的基本特点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以国家为主导,为人民提供安全保障的制度,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多个方面,其中的养老金和医保制度是其中比较成熟的体系。
西方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在缴费方面以个人和企业双方均分的方式收费,而领取时则需要严格审核,确保真正需要的人才能得到资助。
而医疗保险则是由国家全额或部分支付和个人分摊支付的方式,而在医保基金的管理方面一般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管理。
2. 西方社保改革的必要性西方国家在不断开展的社保改革方面有其重要性,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加上经济下行的影响,社保缺口越来越大,西方国家往往需要依靠税收的再分配来维持社保运转,而这种模式难以长期持续。
同时,与其它国家的对比来看,西方国家在社保方面的支出比较高,超过了GDP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对于菜单式社保政策的设计也导致了其成本的飞涨。
3. 西方社保制度改革的启示3.1 以个人为中心的制度转变在分摊社保支出的同时,西方国家还在逐步推进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保政策,例如,在医疗保险中,一些西方国家的政策规定了高额扣除额或自负额的存在,使得个体负担减轻,但是同时在医疗费用过高时也会有较高的自负额。
通过这些政策,能够激励个人良好的健康行为,同时也调动大家积极对待自己和社会的态度。
3.2 建立弹性的社保体系西方国家在社保制度上往往采取多样化的制度安排,一些较灵活的制度政策也能够保证政策较快地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例如美国社保政策就较为给力,当经济形势不好时,政府可以采取调整税收、增加支持工作人员的工资等政策。
而在社保缺口较大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调整限额等方式来实现更好的社保效果。
这些灵活的政策带来的效果比以前单一的政策效果更为显著。
3.3 加强管理能力建设社保制度的有效运行,除了加强社保资金的审计外,还需要大量的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会计、审计、统计、人事等多个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来增强管理的能力。
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环境责任保险是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责任保险现状美国
2004年,川化集团排放的工业废水导致沱江流域严重污染,各种经济损失达3 亿元。
而此时的川化集团只有2000万元的赔偿能力,这对于3亿元的损失可谓是杯水车薪。
近年来,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事件不断增加,假如一些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来看,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有“绿色保险”之称,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以大连为试点,之后在沈阳、长春等城市推广开来,但总体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公众环保和保险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险责任范围过于狭窄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成本和效益不对称的问题尤为严重。
参保企业不多的局面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难以弥补巨额的保险金支出。
其次,从投保企业的角度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和其他险种相比,保险费率较高,赔付率却过低。
一、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环境责任保险来应对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问题,美国走在了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前沿。
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考察和剖析美国的环境责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一)保险模式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以强制保险模式为主,现已有45个州出台了关于有害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规定。
1976年,美国出台了《资源保全与恢复法》,要求企业主针对日后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和关闭估算费用等进行投保;同时,美国《清洁水法》规定船舶所有人和营运人必须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应对之后可能造成的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于工程保险,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污染的企业若未投保环境责任保险就不能取得工程合同。
(二)索赔时效
环境责任保险所带来的危害是持久的,对此美国采取了“日落条款”,对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的30年内,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三)法律法规
美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责任加以严格规定,为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政府在《清洁水法》(1987)、《清洁大气法》(1970)和《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1980)等法律法规中建立了由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规定。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者的制裁。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对主要责任人的罚款、监禁等处罚。
(四)承保机构
美国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责任保险公司承保环境责任保险。
同时,美国政府用税款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清理,分散保险人的承保责任。
二、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现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这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提高公民的保险和环保意识之外,我国还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在环境责任保险方面立法欠缺的局面,笔者认为,首先应将环境责任保险纳入《保险法》的规定中,明确它的法律地位;其次,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其他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再次,针对不同地区和企业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多层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明确承保方式
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针对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承保方式。
对于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如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实行强制承保方式,同时,国家应对保险公司予以扶持,提高他们的承保积极性;对于规模不大且污染较小的企业,如食品行业等,可以采取任意投保制度,政府加以引导,并对主动参保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三)合理确定承保范围,放宽索赔时间
我国可以先从承保突发的、意外的污染事故开始,逐步扩大承保范围,采取分步走战略,待时机成熟时将持久性的污染事故纳入承保范围,并逐步建立赔偿时效的“终身责任制”。
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被保险人的环保意识的教育,鼓励其安装净化设施等。
(四)设立专门的承保机构
环境责任保险的赔偿金额巨大,由单一的保险公司承保将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承保机
构模式,由保监会和环保监管部门共同组建环境责任保险承保机构,并由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承保机构也应当采取巨灾证券化、再保险等方式来分散承保风险。
(五)完善代位追偿制度
在保险事故是由多人共同造成的情况下,保险人为受害人支付保险金后,保险人可向其他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
另外,为了保护受害人获得补偿的权利,应当认可第三人对保险金的直接请求权。
总之笔者认为,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它在我国成为一项能够长期的制度,切实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赔偿责任问题。
参考文献
[1] 阳露昭,刘艳.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审视及启示[J]. 法学杂志,2005(06).
[2] 陈会平. 试论在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4(12).
作者简介:杞易航(1991-),女,汉族,云南保山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