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气体动理论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7
第十三章 气体动理论本章从理想气体的微观组成出发,假以统计性假设,推出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公式,揭示了压强和温度的本质;提出了理想气体内能的概念,介绍了理想气体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阐述了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
这称为气体动理论。
气体动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凝聚了众多物理学家的智慧和心血。
早在1678年,胡克就提出了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结果的观点。
之后,在1738年,伯努利根据这一观点推导出压强公式,并且解释了玻意耳定律。
1744年,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提出了热是分子运动表现的观点。
在19世纪中叶,气体动理论经克劳修斯、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努力而有了重大发展。
1858年,克劳修斯提出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并导出相关公式。
1860年,麦克斯韦指出,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并未使它们的速度趋于一致,而是达到稳定的分布,导出了平衡态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速度分布。
之后,麦克斯韦又建立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
1868年,玻耳兹曼在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中又引进重力场。
第一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状态参量1.状态参量概念如何描述系统的冷热变化规律,这就需要一些物理量。
假设气体的质量为 m ,其宏观状态一般可以用气体的压强p 、体积V 和温度T 三个物理量来描述。
如果在热力学过程中伴随着化学反应,还需要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物质各组分的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
如果热力学系统处于磁场中,还需要电场强度E 、电极化矢量P 、磁场强度H 和磁化强度M 等物理量来描述。
选择几个描写系统状态的参量,称为状态参量。
2.状态参量分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状态参量可作如下划分:(1)按状态参量描写系统的性质划分可分为:V P E P H M几何参量:描述系统的空间广延性。
如体积 。
力学参量:描述系统的强度。
如压强 。
化学参量:描述系统的化学组分。
如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
电磁参量:描述系统的电磁性质。
如电场强度 ,电极化强度 ,磁场强度 ,磁化强度 。
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动理论是物理学中研究气体行为的理论框架。
它基于原子和分子在气体中的微观运动,试图解释和预测气体的宏观性质。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分子运动和气体行为气体由大量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气体容器中不断运动,并与容器和其他分子发生碰撞。
气体的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力和体积,可以从分子的运动状态推导出来。
气体分子动理论通过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解释了气体的行为。
分子运动规律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分子具有以下运动规律:1.分子无规则运动:分子在气体容器中呈现无规则、自由的运动状态。
它们在容器内沿不同方向高速运动,并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
2.分子之间的弹性碰撞:分子之间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能量和动量守恒,但在碰撞中的分子可能会发生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
3.平均运动速度:分子的速度服从Maxwell-Boltzmann分布,即分子的速度呈现连续分布,平均速度与温度相关。
4.分子间距和碰撞: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相对于分子的体积而言,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当分子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碰撞会对气体的性质产生影响。
气体宏观性质的解释气体分子动理论通过分子的运动规律,解释了气体的一些宏观性质:1.压力:气体分子运动产生的碰撞力对容器壁施加压力,压力与分子速度和碰撞频率有关。
2.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其速度平方成正比,因此温度可以视为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的度量。
3.体积: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在碰撞时每个分子所占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完全填满容器。
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状态和性质。
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可以推导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力,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摩尔数,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这个方程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和体积成正比,与摩尔数成正比。
该方程也可以用来推导气体的其他性质。
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其中一种形态,它的分子运动对于我们理解气体的性质至关重要。
气体分子动理论是一种描述气体性质的科学理论,它通过解释气体分子的运动行为和碰撞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对气体行为的深入认识。
1. 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气体分子的运动有其基本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玻尔兹曼分布规律。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规律,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即呈现一个钟形曲线。
这意味着气体分子的速度有一定的平均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速度分散。
这种分布规律的存在,决定了气体的宏观性质,如压强、温度等。
2. 碰撞与压强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是气体压强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气体分子运动速度较慢,分子之间碰撞不频繁时,气体的压强较低。
相反,当气体分子运动速度较快,分子之间碰撞频繁时,气体的压强较高。
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压强与温度呈正相关,其数学关系为压强和温度的乘积与分子间平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 温度与分子速度气体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气体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成正比。
换句话说,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的平均速度也会增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速度可能不同的原因。
例如,氢气分子较轻,根据等温分子速度公式,它的速度较大;而氮气分子较重,其速度相对较低。
4. 分子扩散与扩散速率分子扩散是气体分子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会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扩散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质量等。
高温下的气体分子动能较大,扩散速率较快;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扩散速率越慢。
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气体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气体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吸引力和斥力。
对于吸引力较大的气体分子,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对较慢,而分子间距离较小。
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相反,当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较大时,其运动速度较快,分子间距离较大,这种相互作用力被称为排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