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工作讲解(PPT 49页)
- 格式:ppt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49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讲解《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讲解及在实务中的应用王生龙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指南”的功能作用第二部分关于报告声明、摘要的编写第三部分关于报告正文的编写第四部分关于报告附件第五部分关于评估说明的编写第六部分关于评估明细表第一部分“指南”的功能作用一、与其他准则的关系(一)从准则体系层面上理解,指南与《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准则是”母子关系根据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规划,评估指南包括对特定评估目的、特定资产类别(细化)评估业务以及对评估中某些重要事项的规范。
2007年11月28日,中评协发布、并于2008年7月1日执行的《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是根据市场变化和执业实践不断完善评估报告的技术规范,是评估报告的基本要求。
根据监管部门的不同要求,从其监管角度对评估报告提出更细的要求,作为《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的“子准则”,是更好服务于国有资产评估领域的重要举措,也是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不断完善的必要步骤。
国有资产评估关系到国有资产权益,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管理不可能脱离对资产评估报告的管理。
《资产评估准则----报告准则》是资产评估报告的最低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评估报告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内容构成。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是在资产评估报告最低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需要,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相关规定,针对性地对五部分内容做出更为详尽的规定,充分反映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管的要求。
(二)与各“实体性”准则的关系1、实体性准则、甚至其他程序性准是指南的依据。
实体性准则、其他程序性准则主要规范评估操作要求的,如:◆《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第一条,“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机器设备评估业务行为……”;◆《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第一条,“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行为……”◆《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第一条,“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履行评估程序行为,”◆《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第一条,“为规范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履行等行为……,”报告指南必须以这些准则的要求,提出披露的规范。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讲解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
包括公平公正原则,即评
估结果应当真实客观,公平合理,并不应受任何倾向性因素的影响;市场
化原则,即评估应当按市场价格来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市场参考价值;谨慎性原则,即评估应当尽可能避免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保证评估结果
具有合理性。
其次,指南明确了资产评估的程序。
包括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搜集
相关资料和信息,编制资产目录和清查表,确定评估方法和技术,进行资
产现状评估,量化评估对象的价值,编制评估报告等步骤。
这些程序的规
范性,确保了评估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指南详细说明了资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涵盖了市场比较法、
收益法、成本法等常用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指南,同时还介绍了其他适用
于特定领域的评估技术,如生命周期成本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介绍,
帮助评估人员选择适用的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指导。
最后,该指南还明确了企业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对报告的内容、格式、结构、附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同时还对报告的签署、保密、存档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确保评估结果的可
信度和保密性。
总之,《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是一项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为
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通过遵循该指南,国有企
业可以更加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估自身资产的价值。
这有助于提高国有
资产管理和运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讲解内容2、报告准则中不包括评估说明,但指南必须有,单独成册,也可以合在一起,希望单独成册,最好拆开写,单项资产很薄,也可以合并。
优点是可以只提供报告,不提供给谈判对象,有利于保护国有企业和评估机构,对方看到的越少,越有利于保护评估机构。
如果选用成本法,每一项资产必须都要做细,出现差错是绝对的错误,虽然差错很小,但也得改。
过去对评估明细表不重视,但最近出了点问题,都是明细表的问题,如:(1)对外投资挂在其他应收款核算,实际上就是挂的一个企业,应该是挂在长期投资,其他应收款800万元,但实际是个酒楼,国资认为还款不给酒楼,但民营企业不干,要酒楼,双方产生矛盾。
(2)中央企业转让给地方企业,也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挂的一个企业,被转让企业不愿转到地方。
(3)一个企业卖掉,但没有卖土地,在土地使用权帐面值为零、评估值为零买方认为含土地,卖方认为不含土地。
没有资产的不许填零,要空白。
3、第四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清晰、准确陈述评估报告内容,不得使用误导性的表述。
这是基本要求,不应“模糊表述”,但也很难界定什么是“误导性的表述”。
比如企业经营正常并向好的方向转化,但收益法预测时后五年持续不变,那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呢?这就是误导,给人的感觉企业是不错的,但实际停产。
再如,企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负债,和净资产比占的比例很大,但和资产总额相比又不是重大事项,怎么办?说企业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负债是否是误导?难以界定。
对此,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对待,认真审核中慢慢确定。
4、第五条评估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当使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相关机构能够全面了解评估情况,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争论很大,主要在于评估机构最怕监督机构老说看不全、看不懂,如何是好啊?何时才算完整?但国资认为如果报告看不懂、信息不全面怎么判断?证监会也是要求越多越好,越严越好。
要把握好这个度,很难。
如,有的机构披露“我们没有接受司法机构等部门质询的义务”,如果监管部门连问都不能问,怎么还谈审核、备案?该机构是有点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