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继续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6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8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第三章国家出资企业第四章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第五章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企业改制第三节与关联方的交易第四节资产评估第五节国有资产转让第六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第七章国有资产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第三条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其他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五条本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第六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七条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企业国有资产法简介: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规范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本法对于明确国有资产的归属、加强资产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内容和要点。
第一章国有资产的基本规定国家委托经营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归国家所有,称为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市场化运营企业国有资产应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增值。
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则,合理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利用资产进行投资和融资。
第三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是企业国有资产的重要目标,既要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要追求资产的增值收益。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是确保资产安全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实行定期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资产运营状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风险防控。
第五章国有资产的流转和处置企业国有资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和处置,包括资产交易市场、拍卖、出资和转让等形式。
资产流转和处置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国有资产的最大化利益。
第六章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问责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问责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的重要措施。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结语: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企业应按照法律要求,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国家应持续加强资产监督和审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资产的良性流转和合理处置。
通过法制建设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国有资产将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做出贡献。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是指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该法旨在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国有资产管理应当以保值增值为目标,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手段,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
2. 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原则: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国有企业享有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但不得侵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3.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独立性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独立行使职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预。
4.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公开透明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 国有资产评估: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权。
2. 国有资产监督: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和增值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滥用。
3. 国有资产经营: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国有资产处置:对再也不需要或者无效的国有资产进行处置,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增值。
5.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对国有资产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和职责1. 国务院:负责制定和颁布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领导和管理国有资产。
2.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包括资产评估、监督、经营和处置等职责。
3.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负责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经营管理。
4. 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权。
四、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责任1.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法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2. 国有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法合规经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3. 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依法进行资产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准确。
第一章企业国有资产法概述第一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立法背景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背景主要有:(一)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二)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坚持改革方向,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迫切需要。
(三)贯彻执行物权法,要求我们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
(四)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宪法精神的必然要求。
(五)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第二节国有企业立法的历史沿革(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列(三)公司法(四)企业国有资产法(五)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第三节、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意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施行,对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总体思路。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职责(四)《企业国有资产法》界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五)《企业国有资产法》严格了国有资产的监督第四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作用(一)明确国资委的出资人地位。
(二)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三)规定国企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四)对国企高管的高薪问题未作具体规定第五节、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之演变国有资产监管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大致分成以下二个阶段:(一)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探索阶段1988-2002年,中央和地方分别寻找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出现了较典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1、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
2、一体两翼模式。
3、“五龙治水”模式。
通过多种模式探索,2002年国务院决定重建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经济法第10章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引言企业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拥有或者控股的企业资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经济法第10章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出台对于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保护国有股权以及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私有企业的诞生和壮大,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国家特别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了国有资产的分类、核算和管理制度,明确了企业国有资产的属性和收益归属。
其次,出台了国有资产评估和交易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估值准确和交易公平。
此外,还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保护。
国有股权的保护与流转为了保护国有股权,经济法第10章明确了国有股权的转让、出资、收益等事项的法律规定。
首先,规定了国有股权的流转方式和程序,要求在国有股权转让时进行公开竞价或者招标拍卖。
其次,明确了国有股权的收益归属原则,即国有股权的收益应当由企业依法使用,用于支付税费、积累扩大再生产和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
此外,还规定了国有股权的保护措施,禁止非法侵占国有股权,对于侵占国有股权的行为提供了法律责任。
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法第10章还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问题,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经营自主权。
首先,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法人独立性,要求政府在行使出资人职权时不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其次,明确了国有企业的监事会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
此外,还规定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素质和任职条件,提高了企业领导层的专业化水平。
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展望尽管经济法第10章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在保护国有资产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国有资产评估标准和方法尚未完善,导致国有资产估值结果存在争议;其次,国有股权的流转市场不够活跃,限制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