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6.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0.00 MB
- 文档页数:43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
(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课前准备:学生拍摄自己生活的小区的照片。
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复习教案复习重点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3、生态系统的平衡4、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意义5、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6、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其中前者由可以分成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后者可以分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
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火山爆发、地震、雷击引起的火灾等自然因素可在瞬间使一些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人为因素也会使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往往是不稳定的,其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
7、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为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丰产,人类常常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
8、生态农业是在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9、生物圈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10、只有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物多样性得到人类的真正保护,才可能保护好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二、重点习题讲解1、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分析: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
所有物种都是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类型极多,所有生态系统都保持着各自的生态过程,即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的循环和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的流动。
不论是从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或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生态过程对所有生物的生存进化和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丰富的种类,物种资源是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它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遗传的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单个物种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一个物种的遗传组成决定着它的特点,包括性状的多样性、它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的可利用性等特点。
遗传多样性对人类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稳定的基础。
各种物种,不管它们是细菌、蠕虫、蜥蜴,还是小型哺乳动物,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为我们人类提供食物、提供新鲜的空气、调节气候、控制疾病的流行等,其作用难以被其他物种所替代。
每种生物都有其特有的遗传特性,使其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
这种遗传特性对我们人类至关重要,如果加以利用,就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例如,我们吃的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还有许多瓜果蔬菜,虽然是从野生物种逐渐演化而来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栽种后,物种产生了退化,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因此,人类为了改良品种,就得从野生物种中寻找与其相似的物种,将其特有的基因植入到现在人类种植的作物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改变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八年级下册生物江苏知识点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八年级下册生物课程是我们初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了江苏省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会对八年级下册生物江苏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总结。
第一章生态环境与保护1.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是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协同体系。
它由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物链组成。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稳定。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道德义务,更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一层薄膜状结构,它由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细胞呼吸的过程及产物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质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细胞能量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糖解、乳酸或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第三章遗传与进化1.遗传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遗传规律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变异的基本规律。
其中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育种和基因工程领域。
2.进化的基本过程及其证据进化是生物种群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态和适应力的形成。
进化的主要证据包括自然选择、地层化石、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第四章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靠根、茎和叶的组织器官之间协调配合完成。
其中,根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主要器官,茎则用于物质的传输和支持,叶则进行光合作用。
2.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协作。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它们主要用于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包括肺、呼吸道和气管,它们用于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八年级下册生物苏科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生物苏科版知识1第8单元生物技术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1.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A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常见的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酒酿----酵母菌,酸奶---乳酸菌水果放久了有酒味-酵母菌,果酒变酸-乳酸菌2.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A(1)化工产品:如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2)医药产品: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维生素等(3)食品和饮料:如酱制品、酒类、饮料等3.食品腐败的原因B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
4.适当的保存食品的方法A(选择、判断)食品保存的原理: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食品保存的方法―传统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利用溶菌酶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B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P12图21-2 :转基因抗虫烟草培养示意图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培育出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C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无性生殖)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大题)(1)母羊A提供细胞核、母羊B提供细胞质、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2)多利羊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和母羊A一模一样。
(3)原因:多利羊获得的是母羊A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4)多利羊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
3.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A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A(1)转基因食品 (2)克隆人 (理论可行,但是实际有争议) (3)生物武器八年级下生物苏科版知识2第9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22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生物分类的依据A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态系统,请举出其中的两个⽣态系统.如:
海洋或森林或陆地
海洋或森林或陆地
⽣态系统;
湿地或城市或农⽥
湿地或城市或农⽥
⽣态系统.
分析:⽣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物部分和⽣物部分,⽣态系统是⽣物与环境形成的⼀个统⼀的整体.⽣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物与其⽣存的环境形成的⼀个统⼀整体,是最⼤的⽣态系统.
包括森林⽣态系统、海洋⽣态系统、农⽥⽣态系统、草原⽣态系统、淡⽔⽣态系统、湿地⽣态系统、城市⽣态系统等等,
解答:答;⽣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物部分和⽣物部分,⽣态系统是⽣物与环境形成的⼀个统⼀的整体.如⼀⽚农⽥、⼀条河流、⼀座⼭、⼀⽚森林、⼀个城市、⼀个农场等.包括森林⽣态系统、海洋⽣态系统、农⽥⽣态系统、草原⽣态系统、淡⽔⽣态系统、湿地⽣态系统、城市⽣态系统等等.故答案为:海洋或森林或陆地;湿地或城市或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态系统的类型及对⽣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八年级生物下册《26.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教学案苏教版思维导航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当你来到海底世界时,可以看到好多五彩缤纷的珊瑚以及各种鱼类;当你来到沙漠戈壁时,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几株植物;当你来到大草原时,一片片绿草映入眼帘,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为什么不同环境里的生物也不一样呢?每个生态系统都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随堂反馈1.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为、、等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和岩石圈的(主要是土壤层)。
4.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的总和。
生物圈内部不断进行着和。
5.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和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流动和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
6.生态平衡是一种和稳定状态。
7.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能力。
8.生态农业是在总结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根据原理,建立起来的。
巩固升华一、选择题1.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2.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无法确定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氧气B.阳光C.营养物质D.生存空间4.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A.荒漠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湖泊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5.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A.空气B.阳光C.适宜的温度D.一定的空间6.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变B.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不变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长时间内保持极为稳定的平衡7.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类型.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为维持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实践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制定教学重点为: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教学难点:依据学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分析教学难点为: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知识很简单,资料很容易找学起来比较轻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种生态系统的视频;人类活动队环境的影响挂图视频.学生准备:收集人类活动队环境的影响的资料,自制生态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二、新课教学1、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种生态系统种类和结构特点师:利用课件,出示通过视频材料所要解决的问题:(1)通过欣赏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2)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每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对比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比较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2、生态平衡师:利用课件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系统系统瞬间造成的破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破坏的现象. 提出问题:引起生态平衡的内容生:分析得出结论(1)分析一个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热带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平衡的概念.(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3、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利用课件播放视频全球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出现的自然灾害引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自主学习生物圈的概念和位置师生互动:总结生物圈的种类和位置练习与反馈随堂反馈1.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2.水域生态系统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为、、等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和岩石圈的(主要是土壤层).4.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的总和. 生物圈内部不断进行着和作业:导学案、练习册板书设计:第1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二、生态平衡三、生物圈的概念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