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习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651.13 KB
- 文档页数:45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流行病学》实习课教课方案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叶冬青初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版社版次第1版授课内容:疾病频次的测量课前准备:1.同理论课教师沟通,认识理论课的内容。
准备本次课班级名单调份。
目的:1.掌握发病率、生病率、病死率、死亡率、时点生病率等常用指标的见解、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熟悉生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指标在分子、分母上有何差异,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在流行病学的各样方法中,怎样运用各样频次指标。
重点:1.发病率和生病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次测量常用指标应用条件。
第一阶段:理论课内容简要回首(45’)一、疾病频次测量(20’)重点:发病率与生病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两指标的差异(分子、分母及应用的差异)(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1、见解:表示在一准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次。
此指标可用来描绘疾病散布。
裸露人口: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分子:一如时期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2、应用:1)、用作描绘疾病散布2)、反应疾病发生比率3)、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二)生病率(prevalence rate)1、见解:某特准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率(但不钖死亡及痊愈者)。
商议发病的因素,提出病因假定和讨论预防举措的收效,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分类(按察看时间):1)、时期生病率2)、时点生病率3、影响生病率高升因素:1)、病程延伸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伸3)、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疗水平提高8)、报告率提高4、影响生病率降低因素:1)、病程缩短2)、病死率增高3)、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5、应用:1)、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2)、为医疗设备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备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花销的投入等供应科学依照。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流行病学》实习课教案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叶冬青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版次第1版授课内容:疾病频率的测量课前准备:1.同理论课教师交流,了解理论课的内容。
2.准备本次课班级名单一份。
目的:1.掌握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死亡率、时点患病率等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2.熟悉患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指标在分子、分母上有何区别,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3.在流行病学的各种方法中,如何运用各种频率指标。
重点:1.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概念、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死亡率与病死率的概念、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应用条件。
第一阶段:理论课内容简要回顾(45’)一、疾病频率测量(20’)重点:发病率与患病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两指标的区别(分子、分母及应用的区别)(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1、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此指标可用来描述疾病分布。
暴露人口: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2、应用:1)、用作描述疾病分布2)、反映疾病发生比率3)、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二)患病率(prevalence rate)1、概念: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但不钖死亡及痊愈者)。
探讨发病的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分类(按观察时间):1)、期间患病率2)、时点患病率3、影响患病率升高因素:1)、病程延长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3)、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提高4、影响患病率降低因素:1)、病程缩短2)、病死率增高3)、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5、应用:1)、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
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开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内容】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冠心病316 5.39 11 2.09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糖尿病149 2.54 2 0.38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恶性肿瘤19 0.32 0 0(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
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
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实习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
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
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
【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表1 计算结果记录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三】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数*2500101952 1~3月4~64002 5月6000 87~9月70011210~12月1953 1~35500 4月3502 34~6月月10~120 2月3 41954 1~3月0 34~6月合计3000957 *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每个箭头表示病例从发病到转归的时间。
该病无病后免疫力。
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31图1-1 某地某病2005~2006年间发生情况示意图请计算以下各率:1. 2005年1月1日的时点患病率2. 2006月1月1日到2006年7月1日的期间患病率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1-1。
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率(填入表1-1)表1-1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年份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感染率(%)2001 463 1242002 420 1572003 439 1972004 368 194合计1690 672(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描述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思考题: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流行病实习课实验流行病概述流行病实习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技能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流行病实习课的实验流程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并探讨流行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
流行病的定义流行病是指某一时期和地区内某种疾病发生的总体情况。
它不仅仅涉及个体的感染和发病,还包括疾病传播的途径、人群的暴露情况、病例的分布等。
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疾病的发生规律,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 病例调查病例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调查病例的生活、工作和环境等情况,可以了解疾病的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
病例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
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对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分布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可以是一群人、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调查、人口普查和生物统计学等方法获得数据,进而分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风险因素等指标。
3. 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对某一地区或特定人群的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
通过监测疫情,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爆发和传播趋势,为疾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疫情监测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病例的快速诊断和报告。
流行病实习课实验流程流行病实习课的实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题和背景调研在实验开始前,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流行病学研究题目,并进行相关的背景调研。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疾病的流行情况,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2. 数据采集和处理在流行病实习课中进行实验时,常常需要对人群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和数据库查询等方法获取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得出关于疾病发生规律和风险因素的结论。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实习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
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
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
【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
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
图1 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表1 计算结果记录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三】 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表2 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 日 期 接种人数 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1952 1~3月 250 0 10 4~6月 400 2 5 7~9月 600 0 8 10~12月 700 1 12 1953 1~3月 550 0 4 4~6月 350 2 3 7~9月 150 1 6 10~12月 0 2 1954 1~3月 3 4 4~6月0 3 合 计3000957*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0002.15.230009=÷=接种者年发病率 0004.115.2200057=÷=未接种者年发病率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
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开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内容】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冠心病316 5.39 11 2.09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糖尿病149 2.54 2 0.38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恶性肿瘤19 0.32 0 0(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
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
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
队列研究归因危险度 AR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0.57‰,非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0.07‰,那么AR=0.57-0.07=0.50‰,表示吸烟者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0.50‰。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0.57‰,非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0.07‰,那么AR%=0.50/0.57 = 88%。
表明吸烟者中88%肺癌的死亡是由于吸烟引起的。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例如有关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吸烟者的RR=1.7,而人群吸烟者的比例(Pe )为55%,那么PAR%=27.8%。
这表明人群中27.8%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由于吸烟所致,如果完全控制吸烟之后,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将下降27.8%。
习题【课题一】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和间皮瘤危险的关系,对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禄丰(两县在民族、生活习惯、文化教育、地理气候以及性别和年龄构成上均具有可比性)进行了既往9年(1987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的死亡率调查,结果见表6-1。
表6-1 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问题:1、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2、该类型的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有何区别和联系?调查人数 观察人年死亡人数(死亡率,1/10万人·年)全肿瘤 肿瘤 间皮瘤 胃癌 肠癌暴露组 4543 39430.05 72(182.60) 21(53.26) 7(17.75) 6(15.22) 6(15.22) 非暴露组 5626 48236.48 60(124.39) 12(24.88) 0(2.07) 9(18.66) 3( 6.22) 合计 10169 87666.53 132 33 7 15 9 1、该研究是历史性队列研究2、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主要区别是对暴露与其引起的后发病的观察时间顺序不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的方向为从因至果,而病例对照研究的观察的方向为从果究因。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供研究生使用)统招在职其它学生类别□□□学号姓名二零一七年七月前言流行病学实习(课题讨论)与理论讲授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课讲授内容,而且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医学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我校研究生教学实际,我们编写了这本《流行病学实习讲义》。
本实习讲义在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考虑了与理论课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联系,而且注重了与医学科研实际的结合。
它是在精选我室、外校及各种教科书中优秀实习课题的基础上,经对部分内容适当修改,设计了新的课题,重新编排而成。
在增加实习内容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课堂讨论机会并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讲义编排时对每一作业题均留有充足的回答填写空间。
所以,本讲义也是学生的作业本,也便于我们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
我们希望本实习讲义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衷心希望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流行病学教研室二零一七年一月目录实习一流行病学常用指标--------------------------------------------1 实习二疾病的分布-----------------------------------------------------8 实习三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14 实习四筛检方法的评价-----------------------------------------------17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21 实习六流行病学实验设计--------------------------------------------29 实习七临床试验设计--------------------------------------------------36 实习八病因不明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43 实习九暴发、流行疫情的调查分析--------------------------------49实习一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目的(一)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熟悉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三)理解标化率的目的,掌握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四)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4学时。
三.内容【课题一】1982年某地为了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做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材料列表1,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
表1 1982年某地有关结核病的调查资料项目人数1982年7月1日某地人口数1982年1月1日登记的活动性结核病例1982年复发病例1982年报告的新病例208,232,00044,0003,50032,882新发病例中证实有接触史者新发和复发病例中死亡数18,763 4,550该年新病例的接触者数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145,890 54,522 91,368该年受检的接触者数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132,061 49,401 82,660该年受检接触者中的感染数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27,780 14,383 13,397该年受检接触者中的新发病例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1,150 819 331注:新发病例指这一年内发生的活动性结核病病例,在以往任何年份均未发病;复发病例指以往为活动性病例,以后治愈(不活动),这一年再发生的活动性结核病例。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结核病的有关率(适当选取人口单位)和比。
1.1982年结核病的发病率?12.1982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现患率?3.1982年活动性结核病的现患率?4.1982年结核病的死亡率?5.1982年结核病的病死率?6.家庭内与非家庭内结核病续发率?7.家庭内与非家庭内结核病例与感染者之比?【课题二】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粗死亡率?2.肺癌死亡率?3.性别死亡率?4.肺癌病死率?5.肺癌死亡构成比?6.肺癌性别死亡率比?2【课题三】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
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
图1 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四】甲、乙两城市1990年某病的发病资料如下(表3)。
表3 1990年甲、乙两市发病情况年龄组人口数(千)某病新发病例数发病率(/十万)甲乙甲乙甲乙<25 956.2 915.8 1 1 0.1 0.1 25-314.0 302.5 7 2 2.2 0.7 35-300.0 287.9 50 18 16.7 6.3 45-301.9 307.9 272 80 90.1 26.0 55-276.6 308.3 831 157 300.4 50.9 65-170.4 238.3 893 166 524.1 69.7 ≥75 71.4 155.2 326 97 456.6 62.5 合计2390.5 2515.9 2380 521 99.6 20.73作业要求:1.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甲、乙两城市1990年某病标化发病率。
⑴直接法:用两地各年龄组人口之和作为标准人口。
表4按标准人口计算期望发病数年龄组标准人口(千)发病率(/十万)期望发病数甲乙甲乙<25 0.1 0.125- 2.2 0.735- 16.7 6.345- 90.1 26.055- 300.4 50.965- 524.1 69.7≥75 456.6 62.5合计99.6 20.7⑵间接法:用两地所在大地区该病的发病率作为标准率。
表5 按标准率计算期望发病数年龄组标准发病率(/十万)人口数(千)期望发病数甲乙甲乙<25 0.1 956.2 915.8 25- 1.5 314.0 302.5 35- 11.6 300.0 287.9 45- 57.7 301.9 307.9 55- 168.9 276.6 308.3 65- 259.1 170.4 238.3 ≥75 186.7 71.4 155.2 合计59.1 2390.5 2515.9452.回答下列问题:⑴比较两种标化方法所得结果,解释上述标化率的意义?⑵实际率和标化率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课题五】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表6 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 日 期 接种人数 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1952 1~3月 250 0 10 4~6月 400 2 5 7~9月 600 0 8 10~12月 700 1 12 1953 1~3月 550 0 4 4~6月 350 2 3 7~9月 150 1 6 10~12月 0 2 1954 1~3月 3 4 4~6月0 3 合 计3000957*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0002.15.230009=÷=接种者年发病率 0004.115.2200057=÷=未接种者年发病率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应使用“人时”单位来计算有关率的指标?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接种者年发病率=未接种者年发病率=6【课题六】实例报道:上海市解放后白喉预防接种对于人群锡克氏实验反应情况及白喉患病和死亡影响观察(摘自中华卫生杂志1955;6:435)整理上海市立传染病院(1950~1954年)白喉病例记录,取最后诊断为白喉之确诊病例6480例(此6480例占1950~1954年报告白喉总病例数的42.6%),其中死亡224例。
按病例记录上白喉预防接种情况的记载分为未接种、非全程接种和全程接种三组,结果见表8和表9。
表8 1950~1954年上海市白喉住院病例按预防接种情况比较年份病例总数未接种非全程接种全程接种病例数% 病例数% 病例数%1950 1284 1256 97.8 22 1.7 6 0.5 1951 1581 1429 90.4 87 5.5 65 4.1 1952 1980 1730 87.4 107 5.4 143 7.2 1953 1346 1158 86.0 178 13.2 10 0.8 1954 289 231 79.9 50 17.3 8 2.8 表9 1950~1954年上海市白喉住院病例死亡人数按预防接种情况比较年份死亡总数未接种非全程接种全程接种死亡数% 死亡数% 死亡数%1950 65 63 96.9 2 3.1 0 0.01951 50 42 84.0 4 8.0 4 8.01952 35 32 91.4 1 2.9 2 5.71953 64 40 62.5 23 35.9 1 1.61954 10 10 100.0 0 0.0 0 0.0合计224 187 83.5 30 13.4 7 3.1结论:“从上两表可以看出白喉预防接种不但可以减少发病,且即或发病,也可以减少死亡。
”作业要求:回答问题。
对该文作者提出的上述结论你有何意见?你认为以上资料应如何整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7实习二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一)学习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二)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制作要点。
(三)体会疾病分布描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时4学时。
三.内容【课题一】某县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某省北部,该县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
全县北部地势略高,南部地势较低,有Y河从县境东西贯穿而过,南有H河与邻县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