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1
常见的地质灾害及防护措施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各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在人类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特点1. 地震地震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其特点是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发生不可预测。
2.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山体岩土松散而导致山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其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危害性强。
3.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等因素引起土石混合物向下流动形成的现象。
其特点是速度快,威力大,容易形成堰塞湖。
4. 崩塌崩塌是指由于山体岩土结构受到破坏而导致山体向下倾斜或坍塌的现象。
其特点是规模大,危害性强。
三、防护措施1. 地震防护措施(1)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用耐震材料和结构,加强建筑物的耐震性。
(2)开展地震预警工作,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3)加强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2. 滑坡防护措施(1)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应采取固结、加固、挡土等措施,以减少滑坡面积和规模。
(2)对于潜在滑坡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泥石流防护措施(1)对于已经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应采取清淤、挖沟、修筑堤坝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危害。
(2)对于潜在泥石流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崩塌防护措施(1)对于已经发生崩塌的区域,应采取清理、加固、挡土等措施,以减少崩塌危害。
(2)对于潜在崩塌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总结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筑物设计、预警工作、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地质运动和作用导致的一系列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地质灾害分为自然性地质灾害和人为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自然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地质过程引起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
人为性地质灾害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矿山塌陷、地质环境破坏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然性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类型,以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 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2.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而引起的地球震动。
地震是一种常见而具有严重危害的地质灾害,它带来的毁灭性力量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基础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的运动和构造有关,而我们所处地球的板块边界上尤为容易发生地震。
我们应该加强地震预警、建设抗震建筑和提高公众防震意识以应对地震带来的危害。
2.2 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上的一种地质构造,它能够从地下向地表喷发岩浆、烟气和火山灰等物质。
火山喷发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地质灾害,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还会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探索火山的形成原因、监测火山活动、合理规划人类活动和制定预警机制,是降低火山喷发造成的灾害风险的关键。
2.3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陡坡地区的大量降雨或融化的雪水形成,将大量悬浮固体物质带入河流中并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流速快、冲击力强,不仅可以冲毁建筑物和河道,还会造成山体滑坡和阻断河流。
预测和防范泥石流非常重要,包括改善山区环境、建设泥石流防护堤坝和加强监测等措施。
2.4 滑坡滑坡是指山坡或斜坡上的土壤和岩石失去支撑、失去稳定性而崩塌下来的现象。
滑坡通常发生在降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下,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都十分严重。
对于滑坡地区,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采取保护措施,以减少滑坡带来的灾害。
3. 总结回顾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是常见的自然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名词解释
----------------------------------------------------------------------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等。
这些灾害是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变形等地质因素所引发的,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地质灾害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和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地震:由于地壳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波传播,造成地表震动和破坏。
地震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大的特点,可能引发建筑物倒塌、土地变形等后续灾害。
2、火山喷发:火山活动期间,地下岩浆喷发至地表,造成火山灰、烟尘、火山流等喷发物的释放。
火山喷发造成的灾害包括火山爆炸、岩浆流、火山灰降落等。
3、泥石流:在强降雨或山体溶蚀作用下,山区坡面土壤、岩石和水混合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高速流动和巨大破坏力的特点,可能带
走建筑物、道路等人造设施。
4、滑坡和崩塌:岩土体在地震、降雨、人为开挖等因素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发生滑坡或崩塌。
滑坡和崩塌可能导致山体坡面下滑,造成房屋、道路等被掩埋或破坏。
5、地面塌陷:地下空洞形成或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表塌陷。
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建筑物下陷、地表沉降等现象。
6、其他地质灾害:如地面裂缝、岩溶塌陷、地壳运动引发的海啸等。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每种灾害的成因及其引起的破坏特点各不相同。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 类、48 种: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资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三、野外调查(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十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
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表层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而造成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地理知识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类型1.山体滑坡:指在山坡上由于地质结构、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坡面大规模的塌滑现象。
这种灾害常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和河岸的陡坡上,具有瞬发性、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
2.泥石流:指在山区或河谷地带因地形、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水土流固的复合流体,具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
这种灾害常以大暴雨、台风等为诱因,对山地、河谷、水库、隧道、铁路等设施造成极大的威胁。
3.地震: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动态的、非常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火山爆发: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涌动,造成地壳破裂,熔岩、火山灰等喷散和喷出地表并形成一系列的火山现象。
火山爆发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的不平衡、矿床开采、地下水位的改变、异斑岩、侵蚀作用等都是地质因素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2.气候和水文因素:气候和水文因素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干旱、热浪、雷电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人类因素: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采矿、探矿、爆炸、挖掘、开发、建筑、垃圾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下和地面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1.预防:地质灾害的预防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上述原因的出现。
例如:固定土地、改善植被、加强维护、控制发展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等等。
2.治理:一旦地质灾害已经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资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三、野外调查(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
6常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就其成因而论,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使周围地质环境发生恶化而诱发的地质灾害。
6.1滑坡6.1.1滑坡及其形态特征6.1.1.1滑坡的概念斜坡上大量的岩土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地质结构、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及其重力的作用下,使部分岩土体失去稳定性,沿斜坡内部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带)整体地向下滑动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现象,称之为滑坡。
滑坡一般是缓慢、长期而间歇性进行的,延续时间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
有的滑坡开始时滑动缓慢,但后来滑动速度可以突然变大,急剧下滑,这种滑坡又叫做“崩塌性滑坡”。
滑坡是山区铁路、公路、水库及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滑坡不仅规模大、类型多,而且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由于滑坡的存在和发展,有的迫使交通线路改迁,有的导致房屋倒塌,还有的严重危害水利枢纽工程和其他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等。
总之,滑坡往往会干扰各项工程建设,耽误工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滑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相应的研究。
滑坡有的易于识别,但有的受到自然界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或破坏,往往较难鉴别。
为了准确的鉴别滑坡,首先必须了解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
在研究滑坡时,可通过其外部形态判断滑坡存在的可能性,而其内部结构也为确定滑坡性质提供了依据。
因此,只有识别了滑坡之后,才能对滑坡的问题做出合乎客观的分析和结论,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处理。
6.1.1.2滑坡的形态特征一个典型的比较完全的滑坡,在地表会显现出一系列滑坡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成为正确识别和判断滑坡的主要标志。
1.滑坡体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可简称滑体。
滑坡体的规模不等,体积小的只有十几立方米,大的可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