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8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检测报告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料堆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百分通过率(%)料仓C级配M级配F级配筛孔C级配M级配F级配4#(10~15)30 22 330. 7.3 7.7 6.6 0.15 8.3 8.8 7.43#(5~10)25 28 25 0.3 10.0 10.8 8.9 0.6 13.5 14.9 11.92#(3~5)8 7.5 10 1.18 18.6 20.9 16.32.36 30.5 34.8 26.51#(0~3)35 41 30 4.75 45.3 50.3 42.3 9.5 71.2 78.8 68.4矿粉 2 1.5 2 13.2 97.9 98.5 97.7 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 16 100 100 100 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 19 100 100 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试验项目油石比(%)要求/ 4.0 4.3 4.6 4.9 5.2 / 毛体积相对密度 2.344 2.351 2.360 2.368 2.381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77 2.474 2.471 2.467 2.461 / 空隙率(%) 5.4 5.0 4.5 4.0 3.2 4~6 矿料间隙率 (%) 16.2 16.2 16.1 16.1 15.8 / 饱和度 (%) 66.7 69.2 72.1 74.9 79.6 65~75 稳定度( kN) 11.01 11.10 11.81 10.66 10.96 ≥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围,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2=4.45%。
附件国道主干线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高速公路上面层AC(GAC)-13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华美加工程顾问珠江黄埔大桥路面工程技术咨询项目部二〇〇八年三月国道主干线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高速公路上面层AC(GAC)-13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试验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核:华美加工程顾问珠江黄埔大桥路面工程技术咨询项目部二〇〇八年三月目录说明 (1)一、原材料试验 (4)1、沥青试验 (4)2、集料试验 (4)3、填料试验 (6)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7)二、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8)1、上面层方案Ⅰ(AC-13) (8)2、上面层方案Ⅱ(AC-13) (14)3、上面层方案Ⅲ(GAC-13) (20)三、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26)四、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 (27)1、方案比选 (27)2、推荐方案 (31)说明一、设计依据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3.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 省交通厅粤交基函[2003]299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的通知》(2003.3)6. 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粤交监督[2002]106号《关于要求进一步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管理的通知》(2002.5)7. 国道主干线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修编8.国道主干线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手册二、设计思路由于本项目沿线地处华南沿海暴雨区,降雨充沛,雨量集中,历时降雨强度大,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638.5mm,年最大降水量2000mm,雨季(3~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1600mm;同时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提供的交通量预测,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3×107次,属于重交通,未来重载超载对路面的影响较大。
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20 年月日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试验室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了AC-13C 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采用XX粗集料、石屑材料,沥青采用XX道路石油沥青70号。
矿粉采用XX石灰岩矿粉。
为配置AC-13C生产配合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测定了对热料仓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
对沥青的各相关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规定方法进行了检测。
各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细集料岩石技术指标表2矿粉技术指标表31、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热料仓材料分为:1#仓11-15mm,2#仓6-11mm,3#仓3.5-6mm,4#仓0-3.5mm根据相应的各仓集料,进行筛分试验,按照AC-13C 级配范围,规划求解得到以下掺配结果:选取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成级配,其合成级配见下表:2、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参考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室内马歇尔试验。
根据大量施工实践经验及相关试验数据,,AC-13C型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油石比一般在 4.0%~5.5%之间,本设计选择油石比 4.0%~5.5%下进行室内马歇尔试验。
AC-13C型马歇尔试验结果见下表,沥青用量(油石比)与相应参数的曲线图见图,由曲线图可求得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
按以下计算式求OAC1:OAC1=(a1+a2+a3+a4)/4由图1可得:a1=5.0%;a2=5.0%;a3=5.0%;a4=5.5%则:OAC1=5.1%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 min~OAC max的中值作为OAC2。
OAC2=(OAC min+OAC max)/2由图1可得:OAC min=4.0%、OAC max=5.5%则: OAC2=4.75 %最佳沥青用量OAC的计算式:OAC=(OAC1+OAC2)/2则:OAC=4.92%理论密度采用实测法求得。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一、设计及实验依据一、《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G E20-2020)二、《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二、要紧仪器一、车辙实验机二、沥青混合料稳固度测定仪3、浸水天平4、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五、震摆挑选机六、李氏比重瓶7、洛杉矶磨耗实验机八、电液式压力实验机九、延度仪10、低温针入度仪11、全自动沥青软化点实验器1二、磨光实验机13、路面强度实验仪等等三、原材料实验一、沥青沥青产于江西省沥青储运总站,规格型号国产50#沥青,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列表1。
表1 沥青性能检测二、集料石灰岩产地为xxx、玄武岩产地为xxx,规格型号为10-15mm玄武岩碎石、5-10mm玄武岩碎石、0-5mm石灰岩石屑,对其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列表二、表3、表4。
表2 集料大体性能实验3、矿粉及外掺料矿粉产地为xxx,外掺矿物纤维产地为xxx,外掺掺量为%,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见表5。
矿粉筛分采纳水洗法,筛分实验结果见表6。
表5 矿粉大体性能实验四、沥青混合料实验表6 沥青混合料大体性能实验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配合比掺配一、初选级配依照原材料筛分实验结果及标准要求进行掺配,掺配1号、2号曲线,结果见表7。
表7 AC-13型沥青混合料设计2 、选定一条设计级配依照1号,2号级配曲线的掺配比例,并依照预估最正确油石比,按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马歇尔实验,别离成型几组试件。
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70℃,试件尺寸φ×,击实次数双面各75次,成型后试件用表干法测定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同时用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实验结果见表8:表8 AC-13型沥青混合料初选级配马歇尔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选定2号级配为设计级配。
3、确信最正确油石比依照设计级配按5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实验。
北山区市乡道路改造工程沥青砼上面层AC-13Ⅰ目标配合比设计一、前言由我公司承担北山区市乡道路改造工程的沥青砼上面层为AC-13Ⅰ(细粒式),最大粒径13.2mm,矿料的级配如下:2、矿料施工中采用的1#料(碎石)、2#料(瓜子片)、3#料(米砂)、4#料(石屑)均是溧阳产玄武岩,填料矿粉产地是宜兴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试验结果见表三、表四、表五。
AC—13Ⅰ沥青砼面层粗集料试验结果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计算根据各种矿料筛分结果,经反复计算,得出各种矿料用量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22:20:11:42:5,混合料筛分计算结果均在级配范围内,计算见AC-13Ⅰ矿质混合料级配计算表(见表六)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成型根据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以往施工经验初定最佳油石比5.0%,并按照0.5%的间隔变化,分别取4.5%、5.0%、5.5%、6.0%、6.5%五个不同的油石比,按照JTJ052-2000《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严格控制好拌(见由图可得相应于密度最大值得油石比a1=5.6%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得沥青油石比a2=5.1%相应于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油石比a3=5.0%所以OAC1=(a1+ a2+a3)/3=5.23%又知OAC min=4.75%OAC max=5.5%OAC2=(OAC min+ OAC max)/2=5.13%按最佳沥青油石比OAC1,在图中求取相应的指标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表7.3.3)。
P a矿粉:5%表观相对密度:2.708油石比:5.2%目标油石比验证为了验证最佳油石比5.2%的准确性,按5.2%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半小时及48小时马歇尔试验,实验结果列表如下:从上表可以明显地看出,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表7.3.3的要求,残留稳定度90%>75%也满足规范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最佳油石溧阳路桥工程公司二00三年八月北山区市乡道路改造工程沥青砼上面层AC-13Ⅰ生产配确定沥青砼上面层AC-13Ⅰ目标配合比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22:20:11:42:5。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和5.3% 3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2.1.1集料筛分及矿料组成设计按照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通过调节各冷料仓进料速度与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对各热料仓取料进行的集料筛分、合成级配情况见表2.1-1。
附注:根据设计要求,在使用中掺加0.3%的抗剥落剂2.1.2确定热料仓矿料合成密度2.1.3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5.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数据见表2.1-3、试验数据点组成曲线见图2.1-4。
3.1水稳定性检验1,2,成型方法:3,加载速率:50mm/min4,试件尺寸:直径101.6mm,高63.5mm 马歇尔击实法该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符合设计要求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按AC-13C最佳油石比OAC 5.0%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数据见表3.1-1,3.1-2。
按最大毛体积密度对应的油石比5.1%、最大稳定度对应的油石比4.9%、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油石比4.9%、和规定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油石比5.1%、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1=4.9%。
按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范围对应的油石比下限4.8%和上限5.3%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2=5.0%。
综合确定的最佳油石比: OAC=5.0%(沥青含量=4.76%)。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13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4.郑开建管办相关技术文件。
二.原材料
1.沥青。
采用中海36-1沥青公司生产的AH-70重交沥青,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
表1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结果
针入度(25℃,
0. 1mm 60~80 70
100g,5s
延度(5cm/min,
cm ≥100150
15℃
延度(5cm/min,
cm ≥2050.8
10℃
软化点(环球法℃>46 48
密度(15℃g/cm3实测 1.010
溶解度sb(三氯
%>99.--
乙烯
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0.05
针入度比P(25℃%≥6170
软化点增值(环球
℃—--
法
延度(10℃,
cm ≥611.4
5cm/min
2.集料。
采用河南禹州碎石厂生产的碎石,其中分为四档:1#料(10~16mm、2#料(4.75~13.2mm、3#料(2.36~4.75mm、4#料(<2.36mm,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2、表3。
粗集料质量指标
表2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视密度1#料g/cm3≥2.60 2.755
2#料g/cm3≥2.60 2.796
3#料g/cm3≥2.60 2.722
石料压碎值%≤2617.2
细长扁平颗粒
1#料%<15 7.8
含量
2#料%<15 8.0
对沥青的粘附
≥5级5级
性
水洗法
<0.075mm含
1#料%≤10.2
量
2#料%≤10.6
3#料%≤10.8
细集料质量指标
表3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60 2.710
砂当量%≥6070
水洗法<0.075mm含量%0~15 9.7
3.填料。
采河南禹州浅井生产的矿粉。
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4。
矿粉质量指标
表4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视密度g/cm3≥2.50 2.792
含水量% ≤1--
亲水系数—<1 0.7
粒度范围<0.6mm %100 100 <0.15mm %90~100 90.5
<0.075mm %75~100 76.9
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1.设计级配。
采用水洗法对集料、填料进行筛分,运用人机对话的方式确定各矿料的用量 ,使合成的矿料级配满足建管办给定的级配范围,选择最佳级配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22:28:20:26:4(级配组成及级配曲线见附表。
2.确定油石比。
根据设计的矿料级配及规范要求,以3.5%、4.0%、4.5%、5.0%、5.5%为间隔拌制五个不同油石比的混合料,制作马歇尔试件,其体积指标试验结果见下表5。
马歇尔体积指标
表5
试验项
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目
3.5%
4.0% 4.5%
5.0% 5.5%
毛体积
g/cm3— 2.429 2.444 2.458 2.461 2.469
密度
稳定度kN ≥819.76 20.61 18.64 16.85 15.68
流值0.1mm 15~40 20.9 25.5 26.3 29.5 31.3
空隙率%3~4 5.9 5.0 3.7 3.4 2.4
沥青饱
%65~75 55.8 62.7 71.9 74.9 82.3
和度
矿料间
%13~14 13.4 13.3 13.2 13.5 13.6
隙率
根据五个不同油石比的马歇尔试验结果,绘制各项体积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见附表,根据规范要求设计的空隙率,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6%。
四.目标配合比验证。
1.马歇尔检验。
根据设计的级配及最佳油石比4.6%,进行常规马歇尔试验,其试验结果见下表6。
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表6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毛体积密度g/cm3— 2.461
稳定度KN ≥819.04
流值0.1mm 15~40 26.2
空隙率%3~4 3.9
沥青饱和度%65~75 69.8
矿料间隙率%13~14 13.2
2.水稳定性检验。
按最佳油石比4.6%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其试验结果见下表7。
浸水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表7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88.5
3.低温稳定性检验。
按最佳油石比4.6%双面击实50次制作马歇尔试件,按目标空隙率6%±1%进行控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其试验结果见下表8。
冻融劈裂试验技术指标
表8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8086.0
4.高温稳定性检验。
在60℃、0.7Mpa的荷载下进行车辙试验,其试验结果见下表9。
车辙试验技术指标
表9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动稳定度次/mm ≥10001662
试验结果表明,按最佳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其浸水残留稳定度、劈裂强度等均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结果也满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设计要求。
二00六年九月
(K26+200~K39+200)
上面层目标配合比
(AC-13)
二00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