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检验报告样品名称: AC-1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有限公司工程名称:报告日期: ****年**月**日检测编号: *****************************************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第1页,共6页批准:审核:检测:1.材料第2页,共6页1.1沥青材料AC-10C采用70#沥青。
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
表1 70#沥青的基本性能AC-10C混合料的集料采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石灰石。
石灰石规格有:5-10,破碎卵石规格有3-5,细集料采用0-5机制砂,矿粉采用细磨石灰石粉。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见表2。
表2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2 AC-10C 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3页,共6页2.1级配及配合比根据级配要求,由表2中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设计出矿料合成级配见表4,合成级配通过率如图1所示。
表4 AC-10C 合成级配计算表选用的AC-10C 混合料配合比为:矿粉:0-5:3-5:5-10=7%:40%:20%:33%。
图1 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2.2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按0.5%的间隔取4.5%、5.0%、5.5%、6.0%、6.5%;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表5 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第4页,共6页图2 毛体积密度-油石比 图3 空隙率-油石比图4 矿料间隙率-油石比图5 有效沥青饱和度-油石比图6 稳定度-油石比 图7 流值-油石比第5页,共6页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时油石比a 1=5.5%;最大稳定度时油石比a 2=5.5%;设计空隙率中值5%时油石比a 3=5.2%,沥青饱和度中值70%时油石比a 4=5.4%,从而可计算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 1:OAC 1=(a 1+ a 2+ a 3+ a 4)/4=5.40%同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OAC min ~OAC max ,计算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 2:OAC 2=(OAC min + OAC max )/2=5.45%根据OAC 1 和OAC 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 :OAC=(OAC 1+ OAC 2)/2=5.4%结论:AC-10C 最佳油石比为5.4% 。
沥青混凝土(AC-1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1、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粗石粉、石屑,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矿粉:经检验其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沥青,沥青为齐鲁石化70#道路石油沥青。
经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等各项指标均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1、级配设计:对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5.0%、5.5%、6.0%、6.5%、6.10%,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下表: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5.7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矿料级配: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最佳油石比:6.10%,最佳沥青用量5.7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安丘市甘白路甘泉至金冢子段公路Ac-1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青州市桥山道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贵州贵安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标配合比报告批准:审核:主检: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园区路网AC-1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1、概述根据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园区路网彩色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施工设计要求,贵州贵安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实验室就沥青混合料AC-10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对设计的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检验。
2、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3、技术指标要求3.1原材料技术要求3.1.1沥青材料依据设计文件及规范, AC-10用脱色沥青、沥青混合料性能分别应满足表3.1、3.2中技术指标要求。
表3.1 脱色沥青技术要求3.1.2集料和填料AC-10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及细集料均采用石灰岩,填料采用矿粉、颜料。
粗、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要求。
3.2 AC-10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AC-10沥青混凝土级配范围应满足表3.3中要求.其中AC-10推荐油石比范围为4.0%-6.0%,设计混合料性能需满足表3.4中的技术要求。
表3.3 AC-10 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面层AC-10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表3.44.1原材料检测4.1.1集料和填料根据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园区路网彩色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施工所需沥青混合料所用的粗集料、细集料采用本地产石灰岩,填料采用本地产矿粉和颜料。
各种集料及填料的检测结果分别见表4.1、表4.2。
表4.1 集料和填料的筛分结果表4.2 集料性能检测结果4.2 AC-1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4.2.1混合料级配确定根据现有集料的颗粒组成及配合比设计经验,初拟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级配,其比例及合成级配分别见表4.5、4.6。
检验报告{样品名称: AC-1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有限公司工程名称:)报告日期: ****年**月**日检测编号: *****************************************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第1页,共6页批准:审核:检测:1.材料第2页,共6页沥青材料AC-10C采用70#沥青。
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
表1 70#沥青的基本性能!AC-10C混合料的集料采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石灰石。
石灰石规格有:5-10,破碎卵石规格有3-5,细集料采用0-5机制砂,矿粉采用细磨石灰石粉。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见表2。
表2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表3 各种集料的实测性能2 AC-10C沥青混合料设计第3页,共6页级配及配合比根据级配要求,由表2中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设计出矿料合成级配见表4,合成级配通过率如图1所示。
表4 AC-10C合成级配计算表选用的AC-10C混合料配合比为:矿粉:0-5:3-5:5-10=7%:40%:20%:33%。
图1 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按%的间隔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表5 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第4页,共6页图2 毛体积密度-油石比图3 空隙率-油石比~图4 矿料间隙率-油石比图5 有效沥青饱和度-油石比油石比(%)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饱和度VFA,(%)稳定度(kN)(流值(mm)】@·、…技术指标——4~6≥1365~75…≥8~4图6 稳定度-油石比 图7 流值-油石比第5页,共6页4.55 5.56 6.5油石比(%)密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VMF VFA 共同范围】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时油石比a 1=%;最大稳定度时油石比a 2=%;设计空隙率中值5%时油石比a 3=%,沥青饱和度中值70%时油石比a 4=%,从而可计算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 1:OAC 1=(a 1+ a 2+ a 3+ a 4)/4=%同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OAC min ~OAC max ,计算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 2:OAC 2=(OAC min + OAC max )/2=%根据OAC 1 和OAC 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 :OAC=(OAC 1+ OAC 2)/2=%\结论:AC-10C最佳油石比为% 。
近年来,沥青路面在公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前修后坏,有的使用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
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一探讨。
1 、级配类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一般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以下简称《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和《公路工程集试验规程》(JTJ058—2000)。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由此分析,厚度一定的沥青面层,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如摊铺机的熨平板易拉动大粒径的骨料,尤其比最大粒径大0~5%的超粒径骨料。
若采用细料弥补,易破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级配,使局部部位的面层压实度难以控制,或使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偏大,渗水严重等。
濮阳市的沥青路面结构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4cm+3cm的厚度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模式对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
4cm的下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超过25mm,3cm上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5mm;根据近年来濮阳地区路面所用材料的情况,经调查、试验、分析、比较可知,下面层的选择余地较宽,多采用AG-201级配类型。
而上面层混合料型的选择非常困难。
3cm厚的上面层,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AC-10I型较合适,AC-10I型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
1・沥青材料AC-10沥青混凝上采用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1规左的技术要求。
表1 A级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规格及要求2. 1用于水泥路下而的沥青功能层粗集料为机扎碎石,用于加工集料的源石料的有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左要求,同时加工的成品集料技术指标也必须满足规左,集料规格按给左的要求生产,各碎石厂按规定的级配范羽根据碎石机的型号选择振动筛,如生产的级配不满足规定,应对振动筛进行适当调整。
2. 2根据级配设计特点,推荐采用以下的集料规格,生产的集料应满足规左的要求,当生产的粗集料不符合规格要求时,但与其它材料配合后的级配符合沥青面层的级配范国时,经项目办批准,经中心试验室认可后也可使用。
路而功能层粗集料规格2.4路而各而层集料按下表规格采用:功能层集料规格表32.5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路而而层粗集料质量要求表42.6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用于沥青路而的碎石至少应经过两级破碎.第一级为瓠式破碎,第二级为反击破碎,不应单独采用频式破碎机加工。
3细集料规格及要求3.1沥青而层的细集料采用机制砂或石眉,规格为S16,即0~3,其级配要求如表5所示。
路面面层细集料质量要求表64填料4.1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当采用水泥或消石灰做填料时,苴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沥青面层用矿粉的质虽:技术要求5混合料一般规定5.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冋类道路与冋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并应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5.2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讣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通过配合比设讣决立各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沥青用疑。
本段公路目标配合比采用马歇尔方法进行,生产配合比采用马歇尔方法进行,混合料配比设讣阶段均应进行有关路用性能的检测。
AC-10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试验路主要技术指标一、基本情况№xxx合同段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试验路设在高速公路Kxxx+190~Kxxx+550下行线,长360m,面积4230m2,路段AC-10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为2cm,设计宽度为11.75m。
试验路沥青面层压实数量约85立方米,根据试件压实密度(2.348吨/立方米)计算,约需沥青混合料200吨,预计需拌合约67盘沥青混合料(每盘3吨)。
试验路段已全部按设计要求完成路面换板及脱空混凝土板底灌浆工作,各项技术指标验收合格,符合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基本条件。
二、试验路主要技术指标(1)改性沥青粘层施工为保证试验路顺利开工,改性沥青粘层已于2010年9月14日下午施工完毕,施工时沥青温度为190~192℃,沥青洒布量为0.32~0.5kg/m2。
1、施工前将原混凝土路面清扫干净、晒干,保持路面干净、干燥,在路缘石和其他人工构造物附近洒油时,用油毛毡、尼龙薄膜履盖避免污染。
2、SBS改性沥青喷洒温度为180~190℃,沥青洒布量为0.3~0.5kg/m2。
3、在沥青洒布之前应在距试验路起始桩号约50cm处覆盖油毛毡进行试洒,且路面纵向部分应使洒布车最外喷嘴在已洒油部分外边缘的正上方,待洒布正常后开始从油毛毡处向试验路段进行沥青洒布。
4、在洒铺过程中,洒布车应保持匀速行驶,稳定的转速,以保证洒铺的均匀。
5、改性沥青粘层施工结束后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严禁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经验收合格后,紧接着铺筑上一层沥青砼层,确保改性沥青粘层不受污染。
(2)AC-10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1、配合比AC-10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试验路严格按照经过批准的生产配合比施工,未经中心试验室及监理工程师批准,任何人不得调整生产配合比。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A、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 175~180℃,储存温度为155℃B、集料加热温度:185~210℃C、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75~185℃,所有温度大于195℃的混合料,或已经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必须废弃,不得用于试验路施工。
G60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大修工程S1合同段( K1054+400—K1075+050 )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工程施工方案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潭邵高速公路大修路面工程S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5.12目录一、编制总体说明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投入三、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四、施工保证措施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总体说明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076-201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7) 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合同段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二、编制范围《调平层施工方案》适用于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施工。
三、编制目标为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的大面积施工提供指导。
四、编制原则1、以完成最终的公路产品作为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目标为原则。
安排项目组建及施工进度时,要保证项目的配套、协调、科学、合理并且不影响其它单位的施工。
计划指标要做到工作量、工程量、形象进度三统一,并且以形象进度为主,控制工作量和工程量指标。
2、以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为原则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内容要列入施工计划,从计划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每一单元施工段的所有资源配置都要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程序、计划时间的确定,要符合施工工艺顺序和按单元施工的要求。
3、以讲求经济效果为原则讲求经济效果,注意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二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投入一、施工部位K1056+430-K1075+050。
二、人员准备施工人员配置表具体施工管理人员分工一览表三、材料准备1、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经检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施工的要求。
AC-10C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安徽元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4月AC-10C面层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二、材料:1、集料:粗、细集料均选用巢湖生产的石灰岩集料,材料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见附表。
2、填料:矿粉选用合肥生产的矿粉,材料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见附表。
3、沥青:采用AH-70#普通沥青,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4、集料密度三、级配组成:根据集料筛分结果,使2.36mm通过率小于45%,通过率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初定配合比为5-10:3-5:0-3:矿粉=45:17:35:3,合成结果如表1:四、按4.3%、4.8%、5.3%、5.8%、6.3%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各项体积指标汇总如表2:由表可见,毛体积密度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1=5.3%,稳定度的最大值的油石比为a2=4.8%,目标空隙率中值的油石比为a3=5.15%,饱和度范围中值的油石比为a4=5.58%,OAC1=(a1+a2+a3+a4)/4=(5.3+4.8+5.15+5.58)/4=5.3%,OAC min= 4.85%,OAC max=5.65%,OAC2=(4.85+5.65)/2=5.25%,OAC=(OAC1+ OAC2)/2=(5.3+5.25)/2=5.3%。
因此5.3%做为最佳油石比。
残留稳定度为93.5%。
五、确定配合比根据检验结果确定目标配合比为5-10:3-5:0-3:矿粉=45:17:35:3,最佳油石比为5.3%。
批准:审核:报告:报告日期:2013年4月17日试验室专用章:。
沥青混凝土(AC-1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1、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粗石粉、石屑,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矿粉:经检验其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沥青,沥青为齐鲁石化70#道路石油沥青。
经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等各项指标均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1、级配设计:对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5.0%、5.5%、6.0%、6.5%、6.10%,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下表: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5.7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矿料级配: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最佳油石比:6.10%,最佳沥青用量5.7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安丘市甘白路甘泉至金冢子段公路Ac-1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青州市桥山道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G60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大修工程S1合同段( K1054+400—K1075+050 )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工程施工方案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潭邵高速公路大修路面工程S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5.12目录一、编制总体说明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投入三、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四、施工保证措施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总体说明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076-201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7) 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合同段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二、编制范围《调平层施工方案》适用于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施工。
三、编制目标为AC-10F沥青混凝土调平层的大面积施工提供指导。
四、编制原则1、以完成最终的公路产品作为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目标为原则。
安排项目组建及施工进度时,要保证项目的配套、协调、科学、合理并且不影响其它单位的施工。
计划指标要做到工作量、工程量、形象进度三统一,并且以形象进度为主,控制工作量和工程量指标。
2、以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为原则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内容要列入施工计划,从计划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每一单元施工段的所有资源配置都要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程序、计划时间的确定,要符合施工工艺顺序和按单元施工的要求。
3、以讲求经济效果为原则讲求经济效果,注意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二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投入一、施工部位K1056+430-K1075+050。
二、人员准备施工人员配置表具体施工管理人员分工一览表三、材料准备1、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经检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施工的要求。
沥青混凝土(AC-1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粗石粉、石屑,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矿粉:经检验其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沥青,沥青为齐鲁石化70#道路石油沥青。
经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等各项指标均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对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5.0%、5.5%、6.0%、6.5%、6.10%,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下表:
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5.7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
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
矿料级配: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最佳油石比:6.10%,最佳沥青用量5.7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安丘市甘白路甘泉至金冢子段公路
Ac-10沥青混凝土
目
标
配
合
比
青州市桥山道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