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集镇总体规划汇报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86 MB
- 文档页数:12
目录1城镇概况 (1)1.1地理位置 (1)1.2自然资源 (1)1.2.1土壤 (1)1.2.2植被 (1)1.2.3矿产资源 (2)1.2.4水资源 (2)1.2.5气候 (2)1.2.6土地资源状况 (3)1.3交通条件 (3)1.4经济条件 (4)2近期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5)2.1规划依据 (5)2.2规划范围 (5)2.3规划的指导思想 (6)2.4规划原则 (6)2.5规划期限 (7)2.6规划目标 (7)3近期规划的基本内容 (8)3.1城镇性质 (8)3.2城镇规模 (8)3.3近期建设规划内容 (8)4.1规划范围 (10)4.2规划设计依据 (10)4.3道路规划设计 (10)4.3.1平面设计 (10)4.3.2断面设计 (11)4.3.3竖向设计 (11)4.3.4排水设计 (11)5办公区规划 (13)5.1规划范围 (13)5.2规划设计依据 (13)5.3基本原则 (13)5.4规划构思 (13)5.5功能分区布局 (13)5.5.1办公大楼区 (13)5.5.2湖区 (14)5.5.3道路广场绿化区 (14)5.6方案技术指标比较 (15)6居住区规划 (16)6.1居住区规划目标 (16)6.2居住区空间与环境规划 (16)6.3住宅建筑单体设计 (16)6.4防灾规划 (17)6.4.1消防规划 (17)6.4.2抗震规划 (17)6.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7.1规划依据 (19)7.2规划原则 (19)7.3技术参数 (19)7.3.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9)7.3.2单体建筑参数 (20)7.3.3结构参数 (20)8河滨带规划 (21)8.1规划范围 (21)8.2规划原则 (21)8.3河滨带绿化规划设计 (21)8.3.1规划布局 (21)8.3.2绿化树种 (22)9市政工程规划 (23)9.1给水工程规划 (23)9.1.1规划原则 (23)9.1.2办公区给水工程规划 (23)9.1.3居住区给水工程规划 (24)9.1.4集贸市场给水工程规划 (28)9.1.5管网规划 (29)9.2排水工程规划 (29)9.2.1规划原则 (29)9.2.2排水体制 (30)9.2.3办公区排水工程规划 (30)9.2.4居住区排水工程规划 (31)9.2.5集贸市场排水工程规划 (32)9.2.6管网布置 (33)9.3电力规划 (33)9.3.1道路电力规划 (33)9.3.2居住区电力规划 (35)9.3.3办公区电力规划 (37)9.3.4农贸市场电力规划 (39)10规划创新与特色 (42)10.1规划创新 (42)10.2规划特色 (42)11近期规划实施的措施 (43)1城镇概况1.1地理位置××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和芒果树哈尼族乡。
第四章集镇区总体规划第一节集镇职能、性质和规模第?条集镇职能:以煤矿加工物流产业为支撑的新型资源型产业生产加工基地;链接交通干线的重要枢纽和经济贸易集散区;环京西特色观光农业旅游基地。
第?条集镇性质:下花园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化职能集镇,以现代工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宜居宜业集镇。
第?条集镇规模:人口规模:近期集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取3000人,远期取5300人。
用地规模:近期集镇区规划用地规模取3000人,远期取5300人。
第二节集镇区用地布局第?条规划布局原则:充分考虑集镇区现状,依托老集镇区,利用现有条件,合理规划路网,全面提高集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条集镇区发展方向:针对集镇区现状,集镇区发展方向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当向北发展。
第?条规划用地结构:集镇区规划用地结构为组团状,集镇区发展依据现状形成“一心、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集镇区中南部行政、商业、文化中心。
三片——乡政府西部旧区、东部新建居住区和北部新建居住区三大片区。
第?条集镇区公共设施分两类设置:1.外向型公共设施:包括行政、金融、信息、商贸、市场、文化等,主要集中于邓九线、半虎线和207国道两侧。
2.内向型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商业等,即主要为本集镇居民服务的基层设施,主要分布在集镇区社区内。
第?条集镇区改建现有卫生院,千人床位拥有量达到6.0床;新增三所卫生站。
第?条集镇区增设托幼两座;改建现有的中学、小学,保证百分之百的儿童入学。
第?条规划公共建筑用地为9.3公顷,占总用地的14.8%。
第?条新建公共汽车始末站站一处。
第?条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8.8公顷,占总用地的14%。
集镇道路按主干道、次干路、支路三级设置。
第?条在集镇区中心建设村民活动中心,配置适当绿化、休闲娱乐设施,兼作为中心绿地。
住宅区内设公共绿地,供居民户外休憩活动。
第?条主干道、次干道两侧、市政设施设外围绿化带。
**镇**城镇带发展现状、规划、定位和发展思路**镇被列为市**川道重点发展的“一体两翼”核心区域,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县委、县政府做出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对**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我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指明了方向。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现将“城镇带”规划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区域**镇位于石泉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距安石二级公路和十天高速公路12公里。
东与**县**镇接壤,西与**镇相连,北临**镇,南与**镇毗邻。
县乡公路**路穿境而过,村村通水泥公路,对外交通条件相对比较便捷。
人口现状**镇辖1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255户,11089人,其中非农人口185人,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公里,2011年人均纯收入5459元。
地质地貌、气候**镇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俗称“**”,汉江一级支流—池河由北向南横贯全境,属浅山、丘陵地带、土地肥沃。
主要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热尚足,灾害天气频繁。
多年平均降水量877毫米,平均气温14.6℃。
现状土地构成**镇域土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7万亩,林地13.5万亩,工矿用地110亩,居住用地1100亩,交通用地989亩,水域360亩。
森林资源**镇有森林面积9万余亩(林地6万亩,棘地林和荒山3万亩),植被类型多样,目前已开发利用2万余亩。
农业资源**镇农业资源丰富,是石泉县粮食生产、油料、蚕桑、畜牧等主产区,其它农、林(香茹、木耳、板栗、天麻)、特色产品资源也比较丰富。
旅游资源**镇旅游资源有西沙河水库、湖广移民遗址、筷子铺水电站、流水养鱼基地等。
科教文卫**镇现有文化机构2处,分别为镇区文化站和裕民村文化室;教育机构主要有位于镇区的**中心小学、村级初小4所和**幼儿园;有镇级卫生院一所和16处村级卫生室。
集镇总体规划第一条规划区规划区在329省道两侧,规划区控制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集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为0.95平方公里。
第二条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4.84公顷。
第三条集镇性质六家桥集镇性质为:抚州市西南郊生态休闲基地,崇仁县东部门户城镇,以加工、物流、商贸为主导的现代化小城镇。
第四条集镇发展规划1.人口规模近期(2011年)0.35万人。
远期(2020年)0.7万人。
2.用地规模近期(2011年):建设用地41.36公顷,人均118.17平方米。
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64.84公顷,人均92.63平方米。
远景(2050年):发展至2平方公里左右。
第五条集镇发展方向以西北、西南方向发展为主,适度向东南发展,控制向东北发展。
近期以西南方向发展为主,适度向西北、东南发展;远期以西北发展为主,完善西南方向;远景以西北方向发展为主。
第六条集镇发展目标六家桥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山水相依、水城相连、诗意居住、生态为先、工贸并重。
第七条规划布局原则1.集镇的规划布局应考虑乡域及县域规划的要求,打破行政村界线,统筹安排集镇与周围农村的建设用地。
2.充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保护现有的水域、农田、山体良好的自然风貌,突出生态为先的集镇特征。
3.按功能分区原则安排集镇生活、生产用地。
4.体现规划的可持续性,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八条集镇形态与结构以329省道为轴,分为西北、东南两片,形成“一轴两片”的集镇形态。
加强对现状集镇用地的整合,合理的进行功能区划分,规划期末集镇形成“一轴两片、两核、四心、六组团”的布局结构。
第九条规划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30.14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46.48%,人均43.06平方米。
六家桥乡集镇未来将形成三个居住组团,分别为六北生态居住组团、六南居住组团和车上居住组团,在其它功能组团内布置少量的居住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1)规划公共设施用地12.9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20.02%,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8.54平方米。
第四章集镇区总体规划第一节集镇职能、性质和规模第?条集镇职能:以煤矿加工物流产业为支撑的新型资源型产业生产加工基地;链接交通干线的重要枢纽和经济贸易集散区;环京西特色观光农业旅游基地。
第?条集镇性质:下花园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化职能集镇,以现代工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宜居宜业集镇。
第?条集镇规模:人口规模:近期集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取3000人,远期取5300人。
用地规模:近期集镇区规划用地规模取3000人,远期取5300人。
第二节集镇区用地布局第?条规划布局原则:充分考虑集镇区现状,依托老集镇区,利用现有条件,合理规划路网,全面提高集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条集镇区发展方向:针对集镇区现状,集镇区发展方向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当向北发展。
第?条规划用地结构:集镇区规划用地结构为组团状,集镇区发展依据现状形成“一心、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集镇区中南部行政、商业、文化中心。
三片——乡政府西部旧区、东部新建居住区和北部新建居住区三大片区。
第?条集镇区公共设施分两类设置:1.外向型公共设施:包括行政、金融、信息、商贸、市场、文化等,主要集中于邓九线、半虎线和207国道两侧。
2.内向型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商业等,即主要为本集镇居民服务的基层设施,主要分布在集镇区社区内。
第?条集镇区改建现有卫生院,千人床位拥有量达到6.0床;新增三所卫生站。
第?条集镇区增设托幼两座;改建现有的中学、小学,保证百分之百的儿童入学。
第?条规划公共建筑用地为9.3公顷,占总用地的14.8%。
第?条新建公共汽车始末站站一处。
第?条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8.8公顷,占总用地的14%。
集镇道路按主干道、次干路、支路三级设置。
第?条在集镇区中心建设村民活动中心,配置适当绿化、休闲娱乐设施,兼作为中心绿地。
住宅区内设公共绿地,供居民户外休憩活动。
第?条主干道、次干道两侧、市政设施设外围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