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镇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汇报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08 MB
- 文档页数:65
某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实施情况汇报某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实施情况汇报20XX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特色小城镇规划、落实小城镇发展建设工作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较好完成各项工作,现就我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一、孟连县勐马边境口岸型特色小城镇规划基本情况(一)勐马镇基本情况孟连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边陲,西部和南部与缅甸佤邦交界,国境线长133.399公里。
辖3乡3镇,全县人口13.98万,国土面积1894平方公里。
勐马镇位于孟连县西部,二级路联通后距离县城及勐阿口岸仅需15分钟,全镇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国营农场,国土面积5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7万人。
(二)勐马边境贸易型小城镇规划镇规划特色1、边境贸易示范口岸小镇。
规划强调口岸边贸经济是勐马镇的核心经济,突出边境贸易的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并结合勐马镇自身优势,高启点,高要求的制订规划,为勐马镇近期、远期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2、亚热带生态农业示范小镇。
规划突出亚热带农业特色,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发展茶叶、咖啡、橡胶为主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亚热带生态农业。
体现生态农业加工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打造绿色品牌。
3、农村生态文明示范镇。
规划体现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并着眼于生态工程,形成山水生态建设保护示范镇。
4、亚热带生态旅游度假区。
规划立足勐马镇地处亚东热带的优势:气候宜人、空气清逸、群山环抱、生态多样、温泉密布、林海茫茫、流水潺潺等自然生态景观,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度假圣地。
勐马边境贸易型小城镇规划镇规划介绍由编制单位(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乐工为大家介绍。
二、勐马村庄规划简介(一)村庄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村庄规划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我县20XX年至20XX 年计划完成577个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40个行政村,537个自然村),现已完成了42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33个行政村、390个自然村),其中,勐马镇村庄规划共计124个(其中8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截止20XX年4月,已完成50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
辽中县于家房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建设情况 (3)第三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6)第一章镇域规模和性质 (6)第二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7)第四章镇域交通设施规划 (9)第五章镇域共用工程设施规划 (10)第六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2)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3)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4)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5)第一章镇区现状用地评价 (15)第二章镇区规划原则及发展目标 (15)第三章镇区性质和规模及规划范围 (15)第四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15)第五章镇区空间管制及控制指标 (18)第六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0)第七章镇区公用工程规划 (21)第八章镇区风景风貌景观规划 (23)第九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一章镇区环境卫生规划 (26)第十二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27)第五部分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29)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总则1. 总体规划编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沿海化双重趋势的引导下,沈阳经济发展的未来必然面向大海,面向世界市场。
作为沈阳距离营口港最近的地区,于家房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产业大道的修建切实改变了于家房的区位条件。
产业大道连接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和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营口,在这两个城市的带动下,必然会带动下,必然会带动沿途各节点城镇的发展。
另外作为沈阳南向出海的必经之地,沈阳城市大型重化工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升级必然将部分产业搬迁出来,这些企业为了降低交通运输费用,必然会选择布局在产业大道附近,这就为于家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了于家房镇新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发展其职能,改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由此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满足其发展条件的前提下,吸收其原有的有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于家房镇总体规划(2011-2030)》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试行)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220-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建设部《县域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8、《辽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6)9、《于家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研究内容3.1规划的指导思想1.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依托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建立城镇规划的新观念,分析研究于家房镇发展变化及新趋势。
大数据小镇项目概念性规划XXXXXX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七月一、概要1.1大数据产业的国内外市场情况1.1.1 特色小镇名称:大数据小镇1.1.2 基本情况:小镇计划总投资200亿元,规划占地2.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符合总体利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约1500亩。
1.1.3 产业类别:大数据小镇属于战略新兴产业,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
1.1.4规划范围:大数据小镇位于**县县城东区,距离**县城中心3公里左右,距承秦高速**县入口500米。
小镇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区四至范围是:东至辽河西岸、西至牛旺沟东、南至东山村、北至河西村。
1.1.5大数据小镇发展现状:目前已入驻企业1家,已签订协议入驻2家。
今年3月22日上午,**集团投资的大数据产业园奠基,该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2万个机柜,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建设“大数据小镇”、“国家绿色大数据中心”的序幕。
1.2大数据小镇规划目标1.2.1大数据小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依托特色产业导向,打造数据中心集聚区、配套企业集聚区、大数据服务集聚区、总部研发集聚区、大数据创新企业孵化区等七大功能区。
1.2.2大数据小镇采取的机制:大数据小镇实行“闭环式管理、企业化运营”为主导的管理运营,以大数据产业为主攻产业,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1.2.3投资计划: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额7亿元、2017年投资额43亿元、2018年投资额23亿元、2019年投资额23亿元、2020年投资额20亿元。
1.2.4效益估算:大数据小镇建成后,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年税税收入4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万人以上,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家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6000个。
1.3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2015年9月5日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关于促进**省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2015年04月21日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省发展和改革局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首批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的通知》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随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界信息、知识“大爆炸”时期的到来,数据呈几何级数突飞猛进。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3)第一条规划背景 (3)第二条规划依据 (3)第三条规划原则 (3)第四条规划期限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二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4)第一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六条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 (4)第七条发展总目标与策略 (4)第八条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九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5)第十条城镇空间发展目标 (5)第二章区域镇村体系规划 (5)第十一条区域居民点发展策略规划 (5)第十二条区域镇村体系结构与等级规模结构 (6)第十三条区域镇村公共设施规划 (6)第十四条区域镇村道路设施规划 (7)第十五条区域镇村公共设施规划 (8)第十六条区域镇村基础设施规划 (8)第三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0 第一章镇区用地空间布局规划. (10)第十七条镇区用地布局结构 (10)第十八条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10)第十九条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十条镇区镇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十一条镇区住房和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威宁县迤那镇总体发展战略策划思路理念:绿色新政、生态城镇—可持续发展定位:扶贫助镇、科教兴镇、生态立镇、旅游旺镇品牌:创建个性的、凸现民族的、打造国际的题引: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历史转折的挑战区域经济的快速腾飞西部城镇的跳跃发展前言迤那镇地处威宁的西北部,雄踞“贵州屋脊”之要塞;揽乌蒙神韵之风采。
滇黔界地,交通要道。
辖区内汉、彝、苗、回等多民族相溶杂居、和谐共处,虽然偏居一隅,气候无常,但仍然在这片热土上勤劳耕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农耕文化。
东方文明崛起,华夏复苏,大江南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地处西部乌蒙山脉之巅的迤那镇却依然保存着较原始本真的农业发展模式,区域民族文化被逐步同化消磨,自然资源仍然是粗放掠夺式开发,城镇建设零星散乱,毫无个性特色,功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产业整合。
格局思变—或许是应了风水轮流转的哲理,迤那镇在兔年迎新之际,心系毕节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扶贫减困试验基地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一行莅临迤那深入农家,为迤那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举全省直各相关厅、局机关;毕节地委、行署;威宁县委、县政府对迤那镇进行“四帮四促”、“整乡推进”双引擎加速腾飞发展的历史契机。
因此,迤那镇将首开贵州历史先河,立足全省作为更好更快发展示范乡镇的战略高度,将会实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可能;特色迤那城镇规划编制一定会为迤那的大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三高战略全息思维:对迤那镇的城镇定位、理念、文化来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创新,使迤那镇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规划愿景中更具时代性、前瞻性及可操作性。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1、区位优势迤那镇地处威宁县城西北,政府办公驻地座落于离县城七十八公里处的威昭公路旁。
总面积205.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40米。
迤那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102省道和内昆铁路穿境而过,迤那火车站距集市不到两千米,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2、政策优势2011年1月13日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一行莅临迤那深入农家,为迤那镇举全省直各相关厅、局机关;毕节地委、行署;威宁县委、县政府对迤那镇进行“四帮四促”、“整乡推进”,并且优先城镇规划;帮扶上亿资金无偿拨付;人才调配增编扩制;先行先试的政策倾斜。
阿勒腾席热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阿勒腾席热镇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1.2 社会经济概况1.3 城市发展历史1.4 资源条件1.5规划背景与规划依据第二章区域城市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1 区域城镇关系2.2 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2.3 镇体系规划第三章城市发展现状与目标3.1 城市现状概述3.2 城市发展因素分析3.3 城市发展目标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4.1 城市性质4.2 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结构5.1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5.2 城市空间结构5.3城市主要功能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6.1 居住用地6.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6.3 工业用地6.4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1 现状及规划建议7.2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7.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7.4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8.1 现状及其规划建议8.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8.3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9.1 给水工程9.2 排水工程9.3 供电工程9.4 通信工程9.5 燃气工程9.6 供热工程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10.1 防洪规划10.2消防规划10.3 抗震规划第十一章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1.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11.2环境环卫设施规划第十二章总体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12.1法律机制12.2配套保障政策第一章阿勒腾席热镇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概况阿勒腾席热镇地处伊旗北部,位于东经109度31分—109度53分,北纬39度30分—39度38分,海拨高度在1321—1380米之间。
北以乌兰木伦河为界与康巴什新区、苏布尔嘎镇相望,东南、南与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相连。
东西长约33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为295平方公里。
ﻫ阿镇北边被乌兰木伦河所环抱,境内有大柳沟、掌岗图、车家渠等河流,其中大柳沟流入黄河二级支流乌兰木伦河。
在东部有东西两个海子。
全镇境内西部波状起伏,沟壑纵横,东部较为平坦,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回顾1. 规划背景1.1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当今世界,总体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愈益明显,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1.2 珠三角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升级给广东落后地区带来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和先发优势,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进入了一个产业升级时期,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外转移。
广东省提出以珠三角为核心,带动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协调发展,加强泛珠三角的区域协作,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及其转移以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给广东省相对落后地区带来发展的机遇。
1.3 中心镇为广东省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由于中国的国情,小城镇历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意识到小城镇的集约与规模发展的重要性,在省内选择了273个中心镇集中发展,推进广东省城市化的进程,中心镇建设是广东省城镇化的重要战略。
1.4 “四个梅州”的发展战略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个梅州”,即“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提出要以开放梅州为先导、工业梅州为重点、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这对某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某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5 某镇成为某县的中心镇现在的某镇所指为原来的某、文葵、大都合并后的镇,取名为某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某县的中心镇。
中心镇的确立给某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某镇的空间得到了拓展,某镇的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和民营企业的集聚发展和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某地形较平坦,是某南部商贸集散中心,自身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镇政府规划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根据大会主席团的安排,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大会做政府规划工作的报告。
政府本次规划,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建设工作必须按规划进行,这样下一阶段的城镇建设需要有一个与其适应的一个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规划来指导;另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上一版的建设规划是远远不能适应现时发展的要求。
需要通过规划修正,来解决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本次规划镇政府在充分考虑上版规划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八月动意,九月动工。
目前初稿已经形成。
现就本次规划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代表予以报告。
请予审议.政府本次规划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石店镇总体规划修编。
本次规划是在上一版规划基础上进行部分修编,其指导思想是结合石店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城镇和乡村有机综合发展;强化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重视节地、保地、生态环保;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树立超前意识,区域观点。
突出个性与特色。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科学合理的预测未来,保证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本次规划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农业立镇,工业兴镇,科技强镇,商贸富镇”的发展战略,坚持六大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
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不盲目求大,不破坏资源和环境。
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原则,注意统一配置城乡资源,使镇域经济三产向一产二产渗透。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尊重居民利益和愿望,以突出城镇经济特色为核心,科学论证综合开发,逐步完善对城镇特色产业的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
四是坚持近远期有机结合的原则。
近期建设为远期发展提供基础。
远期发展要最大化地发挥近期建设的成果,使其更好地为远期发展服务。
五是坚持可操作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本次规划中,在总规层面上加入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镇域发展战略 (2)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3)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4)第五章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6)第六章城镇职能、性质和规模 (7)第七章镇区总体规划布局 (8)第八章镇区综合交通体系与道路广场规划 (9)第九章空间管制规划 (11)第十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1)第十一章镇区基础设施规划 (12)第十二章防灾规划 (15)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6)第十四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21)第十五章附则 (22)第一章总则第1条中央“十二五”规划明确强调: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同时指出: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鼓励各地探索相关政策和办法,合理确定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规模。
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新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第2条河南省重点镇健康有序的发展,河南省政府在提出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之后,又从全省107个省级重点镇中选出30个重点镇进行示范建设,为眉县XXX镇发展提供良机。
第3条XXX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旅游服务,依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依托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风景资源和本地特有的汤峪温泉,建成一批以宾馆、度假村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区,经济实力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迅速显现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4条XXX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潜力大、后劲足的良好态势,为XXX镇的发展带来机遇和契机。
以下文本中划线部分为强制性条文。
第5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5)《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6)《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1994)(7)《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8)《镇规划标准》(9)《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2020)》(10)《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2006-2020)》(11)《陕西眉县汤峪口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2)《眉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07—2020)》(13)《2010年XXX镇镇政府工作报告》(2010)(14)《眉县县志》(15)眉县、X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6条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2、规划范围:(1)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区范围与XXX镇镇域行政范围一致,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约3.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