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杠杆
- 格式:docx
- 大小:34.09 KB
- 文档页数:3
《杠杆》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认识杠杆以及其特征。
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能画出力臂。
3.学会用实验探究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教学难点:力臂的作图
教学过程:
引入: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说出此话他的依据,引入本节。
新课:
问题和多媒体图片引导认识机械,学生实验感受机械并引入杠杆这一种简单的机械。
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特点,总结杠杆的定义。
从杠杆特点入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让学生从图片上指出该杠杆的支点等物理量。
(适当找几位同学分析,老师并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知识)
认识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从定义分析其作图方法,多媒体展示,老师引导作图并归纳作图方法,让学生展示图和作图。
(适当找几位同学展示如何作图,老师并归纳总结作图方法突破本节难点知识)
回归阿基米德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指出杠杆的不同为下一节做铺垫。
课堂小结:1.杠杆的五要素,2.力臂的作图方法
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杠杆
杠杆:画力臂的主要步骤:
定义:先找点,后画线,再作垂线段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
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1杠杆第1课时
问题集锦
1.什么是杠杆?
2.它由哪些因素组成?
3.如何画一个杠杆各力对应的力臂?
知识清单
知识点1:杠杆的定义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知识点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练习1】画出下列图中各杠杆的支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练习2】指出下列图中的动力与阻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知识点3:杠杆力臂的画法
杠杆力臂的画法:一找点( ___ 点)、二画线(力的_________ )、三作垂线段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O ;
2.画好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练习3】在以下各图中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补画完整。
§13.4 杠杆(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杠杆;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3.理解力臂概念,会画力臂;重点:认识杠杆的五要素,会画力的力臂;难点:力臂的画法;教学媒体:羊角锤、剪刀;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实验、讲授、学生练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
结果大力士没能完成任务。
问:那我们能否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呢?答:(学生会抢着回答)用羊角锤拔。
问:怎么拔?老师故意用装泡沫柄的羊角锤学生会大声说;“不行,柄太软,要用硬木柄。
”老师换用木柄的羊角锤插入铁钉中但不动。
学生会说:“不行,要用力向后扳。
”老师又故意演示扳动但不接触木板。
这时老师再请大家认为力气很小的女生按照刚才的方法操作,会发现女生很轻松的就把铁钉拔下。
其实生产、生活中经常借助一些机械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工作,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机械.再来看一下羊角锤工作特点,学生回答总结.1、硬.2、在力的作用下.3、绕某一点转动.一提出问题:通过羊角锤拔钉的实验引出杠杆二教学内容:1.杠杆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注意点:①在力的作用下;②绕固定点转动;③硬棒;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绕固定点转动的点;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23.a.b.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其作用点不变,但力的作用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也要改变;c.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d.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②画力臂的一般步骤:a.找出支点O ;b.作出力的作用线,注意,延长线用虚线;c.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注意,垂线用虚线,并标上垂直符号;d.力臂即支点到垂足的距离,用大括号标注,并标上l 1或l 2;4.黑板板演,作图,找杠杆的五要素;5.学生板演、自练;举例:生活中的杠杆的实例 三 学生练习:附后; 四 布置作业:课外作业:目标检测课后练习部分达 标 测 试 题1.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杠杆只能是直的;B .杠杆一定有支点;C .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2.一根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 转动的硬棒,在物理学中叫 。
五年级科学杠杆教学设计(一)五年级科学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杠杆和杠杆的作用;2.掌握计算杠杆的力矩和力的大小;3.了解杠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作用;2.杠杆的力矩和力的大小计算。
教学难点1.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力矩的具体计算方法;2.杠杆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杠杆的基本概念1.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2.分享实际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场景,如:起重机、秤、钳子等;3.带领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的作用过程,帮助学生认识杠杆的种类(一级、二级、三级)。
第二课时:杠杆的力矩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杠杆,引出讲解杠杆的力臂和力矩;2.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杠杆的力矩和力的大小的方法;3.用特定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力矩的实际应用场景。
第三课时:杠杆的实际应用1.以机械类设备为例,带领学生了解杠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2.分析和探讨杠杆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势,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种类杠杆的作用;3.以杠杆的应用方案演示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实践,加强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课本;2.实验器材;3.杠杆的实际应用示例;4.配套练习和课后作业。
总结通过对于杠杆的引导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杠杆的概念、分类、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度探究了杠杆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最终取得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效果。
扩展应用1.提高课程互动性,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交互式探究,如“杠杆实验模拟”等;3.联系本学科其他知识点,如物理中的力和动力学,化学中的平衡和反应速率等,进行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增加课程深度和广度。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小组作品、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2.参考学生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和计算水平;3.通过小组报告、学生阐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杠杆的应用掌握情况。
第一课时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 )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3)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杠杆的认识、力臂的画法
•难点:力臂的画法
•教具:剪刀、钳子、木棍等
•教学方法: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
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
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并讨论其共同点:
1.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下面这些工具,
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把你的看
法写下来。
核桃史
小组讨论共同点: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更
好的理解的对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对力臂的认识,教师要以实验为载体进行进一步介绍。
三、合作探究(学法指导)
1 .杠杆含义:
多媒体播放撬棒、压水机的柄和翘翘板动画。
教师:它们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能转动。
学生:有一个点固定不动。
教师:这类简单机械叫杠杆,你能给杠杆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教师:为了方便描述杠杆,我们来看几个名词。
播放压水机压水过程动画,让学生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用草稿纸画出这个压水机的线条图。
在图中标出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学生:作图。
教师:杠杆绕着转动的点0,叫支点。
哪个力使杠杆转动起来。
学生:手对压柄的压力。
教师:这个压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请画出这个力。
学生:作图。
教师:使杠杆转动的力F!,叫动力。
哪个力阻碍杠杆转动。
学生:压柄末端的铁棒对压柄向下的拉力。
教师:这个拉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请画出这个力。
学生:作图。
教师: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阻力。
注意,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
都在杠杆上。
教师:下面再看两个名词,动力臂:从支点0到动力F l作用线的距离11;阻力臂:从
支点0到阻力F 2作用线的距离12。
教师: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两边延长的直线。
请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学生:作图。
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3•总结归纳杠杆的五要素:
力臂是本节的难点。
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 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
(2) 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 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 )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 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教学反思:
能节约时间,突破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突出了重点。
本节课使用大量杠杆实物和杠杆图片,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杠杆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
2、画出图中所示的扳鱼网的
杠杆示意图,并画出杠杆所受的动力和阻力 及动力臂和阻力臂。
投影作图分析杠杆的五要素, 四、典型例题:
1、画出图中所示杠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