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技术方案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零年十月

前言

浊漳河分为南、北、西三源,南源发源于长子县发鸠山,长80km,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河村,河长78km,浊漳河南源流域面积3477km2。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河长109km。浊漳南源与浊漳西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流至合口村又与浊漳北源汇合,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在平顺县出省境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省境内全长237km(以浊漳北源为主流),流域面积11688km2。浊漳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36.8m3/s,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15m3/(s·km2)。

浊漳南源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如同我国北方大多数小流域河流,除一年汛期的几场洪水外,其它时间基本以污、废水为主。

近年来,由于浊漳南源沿线各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排入浊漳南源中,加上雨水较少,河水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流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破坏。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和省、市环保要求,浊漳南源河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为确保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治市在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计划建设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浊漳南源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工程的顺利实施,可有效改善浊漳南源入湖

水质。

针对浊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浊漳南源河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技术的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性,基于经济可行、技术稳定、管理简便的原则,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浊漳南源污染河水进行治理,具体工艺方案为: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受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我单位在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局、长治湿地公园管理处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项目概述 (1)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2)

1.2.1 编制依据 (2)

1.2.2 编制原则 (3)

1.3 编制范围 (3)

1.4 项目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4)

第2章项目背景 (5)

2.1自然概况 (5)

2.1.1 地理位置 (5)

2.1.2 地形地貌 (5)

2.1.3 气候特征 (5)

2.1.4 水文水系 (6)

2.1.5 水生植被 (6)

2.2 水体污染情况 (7)

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9)

2.3.2 漳河流域严峻的水污染防治形势 (10)

2.3.3 符合漳泽水库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11)

2.3.4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2)

2.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2)

2.4.2 漳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14)

2.4.3 本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14)

第3章建设规模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15)

3.1 工程选址 (15)

3.2 工程现场特征 (15)

3.3 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16)

3.4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学原理 (16)

3.5 工艺方案论证与选择 (17)

3.5.1 拦水设施 (21)

3.5.2 生态滞留塘 (24)

3.5.3 人工湿地系统 (25)

3.5.4工艺方案的确定 (27)

第4章湿地修复与水质净化系统设计 (29)

4.1 总平面布置和高程设计 (29)

4.1.1 总平面布置 (29)

4.1.2 人工湿地高程设计 (29)

4.2 设计负荷 (29)

4.3 单体设计 (30)

4.3.1 橡胶坝 (30)

4.3.2 生态滞留塘 (32)

4.3.3 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34)

4.3.4 入湖口表流湿地修复区 (35)

4.4 配套设施 (36)

4.4.1 便携式检测仪器 (36)

4.4.2管理用房 (36)

4.4.3 场内道路设计 (37)

4.5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7)

4.5.1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7)

4.6.2 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 (43)

4.6.3 材料要求 (44)

4.6.4 抗震设防 (44)

4.7电气设计 (45)

4.7.1 设计依据 (45)

4.7.2 设计范围 (45)

4.7.3 负荷等级及电源电压 (45)

4.7.4 负荷计算 (46)

4.7.5 接地设计 (46)

4.7.6 电缆敷设 (46)

4.8自控、仪表设计 (46)

4.8.1 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46)

4.8.2 在线监测设备 (47)

4.9工程量统计 (48)

第5章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 (51)

5.1评价依据和规范 (51)

5.2防洪安全影响 (52)

5.3防洪工程措施 (52)

5.4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 (52)

5.5环境保护措施 (53)

5.5.1 环境影响预测 (53)

5.5.2 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55)

5.5.3 环境管理 (56)

第6章安全与节能 (57)

6.1安全措施 (57)

6.2节能 (57)

6.2.1 设计依据 (57)

6.2.2 能源供应分析 (58)

6.2.3 能源消耗分析 (58)

6.2.4 节能措施 (59)

第7章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60)

7.2 项目管理机构及定员 (60)

7.3 工程的管理 (62)

7.4 进度计划安排 (66)

第8章招投标方案 (67)

8.1招投标依据 (67)

8.2发包方式 (67)

8.4招标组织形式 (68)

8.6招标基本情况 (71)

第9章投资估算 (73)

9.1.1 建设规模与工程内容 (73)

9.1.3 投资估算的组成 (76)

第10章成本分析及效益分析 (77)

10.1成本分析 (77)

10.1.1 基础数据 (77)

10.1.2 总成本费用计算 (77)

10.1.3 损益表 (78)

10.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8)

10.3评价结论 (78)

11.3社会与经济效益 (82)

第12章结论与建议 (84)

12.1结论 (84)

12.2建议 (85)

附图:附图一: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第1章概述

1.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

长治市环境保护局

3、方案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设计规模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规模为3061.5亩,污水处理规模为2.4×105m3/d(3-10 月)、1.2×105m3/d(11-12 月、翌年2月)(一月份结冰期湿地不进水)。

5、设计水质

设计进水为浊漳南源污染河水,湿地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为:

COD Cr≤40mg/L NH4+-N≤3.0mg/L TN≤3.0mg/L TP≤0.3mg/L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处理出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相应的出水水质控制指标为:

COD Cr≤30mg/L NH4+-N≤1.5mg/L TN≤1.5mg/L TP≤0.1mg/L

6、污水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系统主体工艺采用橡胶坝+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入湖口表流湿地修复的组合工艺。

7、总投资估算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596.84万元。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1.2.1 编制依据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199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2009)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 54-93)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aquatic plant system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EPA,1988)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s》

(EPA,

1999)

《Stream Corridor Restoration: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Practices》(the Federal Interagency Stream Restoration Working Group,200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水电水利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T5087-1999)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GBJ108-87)

1.2.2 编制原则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生态工程。鉴于本工程的实际特点,切合漳河流域治污现状及规划情况,提出本工程技术方案的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山西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长治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紧密衔接,明确工程目标,确保削减污染负荷、改善河流水质与生态系统;

(2)兼顾工艺先进、技术稳定、经济可行、管理简便和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保证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实用、经济,并具

有可操作性;

(3)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4)人工湿地建设和城市规划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与城镇的建设及相关的市政、水利、湿地公园管理处等各部门的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1.3 编制范围

依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治理目标,就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技术方案,并对工程进行完整的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滩地建设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净化入漳泽水库的漳河南源来水。

设计范围包括: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入湖口湿地修复及湿地配套工程等设计。

1.4 项目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根据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情况及浊漳南源河道及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确定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采用橡胶坝+河道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入湖口湿地修复的串联组合的工艺。

在浊漳南源 208国道北部50米处建设橡胶坝,抬高河水水位,形成河道生态滞留塘和河道走廊湿地,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联合作用下实现水质的深度净化,然后进入入湖口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水质达标后直接排入漳泽水库。在湿地工程中配置景观植物,建设具有水质净化与生态景观功能的湿地系统。通过湿地建设实现河流走廊和湖滩地的生态修复,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和涵养水源的目的。同时,通过湿地水生植物的种植和销售,提高湖滩地的经济效益,建立湿地的可持续运行机制。设计目标如下:

(1)有效净化浊漳南源污染河水,经过湿地工程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即COD Cr≤30mg/L,氨氮≤1.5mg/L,TN≤1.5mg/L,TP≤0.1mg/L。

(2)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景观等要素,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具有水质净化与生态多样性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

(3)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漳泽水库,保障水库水质,力求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设水质在线监测点等,为漳泽水库的湿地水质的净化、生态

第2章项目背景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本工程位于长治市漳河河道和漳泽水库入口处,工程区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

长治市东倚太行、西靠太岳,位处两大山系的群山环绕之中,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略低,中间散布着武乡盆地、沁县盆地、黎城盆地、襄垣盆地、长治盆地。全境东西长150km,南北宽140km。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

2.1.3 气候特

长治市地处内陆,距离海洋遥远,而且受到地形条件限制,在东侧有太行山屏障,西部有太岳山环绕,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于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按我国气候划分标准,长治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四季气候差异分明,日照充足;冬长夏短,春季略长于秋季;气候一年四季始终温和,大陆性季风强

类农作物的生长,故此也是山西省植物种类比较繁多的地区之一。长治市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降雨充沛,秋雨多于春雨。

2.1.4 水文水系

漳河在山西省境内分为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支。清漳东源发源于昔阳县沾岭山,河长104km,清漳西源发源于河顺县八赋岭,河长

96.5km。东西二源于左权县上交漳汇合后称清漳河,在黎城县出省进入河北。省境内河长146km(以清漳东源为主流),流域面积4159km2。浊漳河分为南、北、西三源,南源发源于长子县发鸠山,河长80km,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河村,河长78km,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河长109km。浊漳南源与浊漳西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流至合口村又与浊漳北源汇合,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在平顺县出省境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省境内全长237km(以浊漳北源为主流),流域面积

11688km2。浊漳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36.8m3/s,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15m3/(s·km2)。清、浊漳河在河北省内相会,称漳河。

2.1.5 水生植被

漳河流域有水生植物 70 多种,以轮叶黑藻、藂草、光叶眼子菜、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荇菜、芦苇、菰、莲、芡和菱等13 种植物构成湖泊水生植被的主要建群种类。从岸边向湖心随着水深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四个植物系列带。湿生植物带分布在东、西两岸,该带在冬春枯水期为湿地,主要植物为蓼、李氏禾和芦苇。挺水植物带主要水生植物种类是芦苇,约占全湖总面积的 20%。漳泽水库浮叶植物带不太明显,它们大部分与沉水植物带混生在一起。沉水植物带在湖中分布面积最大,水深一般在1m 以下,汛期时可达3.5m。主要种类有轮叶黑藻、藂草、光叶眼子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苦草等。

目前拟建工程区内水生植物生物量较大,生态系统较为稳定,挺水

植物主要以芦苇、香蒲为优势种,长势良好;浮叶沉水植物以菹草、金

鱼藻、眼子菜、红线草为主,其中以沉水植物最为丰富。

2.2 水体污染情况

依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要求,浊漳南源在进入漳泽水库的河水水质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原因,浊漳南源上游的工业

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趋增多,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存在严重超

标现象,且偷排偷放,致使河水污染加重,河道受损,其自净能力几乎

丧失,流域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污染河水也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这些污染物被带入漳泽水库,污染漳泽水库水质。

浊漳南源监测断面位于北寨,2008-2009 全年监测数据如表2-1 、表2-2和表2-3 所示。

表2-1 2008 年浊漳南源北寨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表2-2 2009 年浊漳南源北寨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表2-3 2010年浊漳南源北寨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由上表可知,随着上游环境治理设施的加强,2009 和2010 年河流水质有较大改善,但相对于地表水Ⅳ类的目标值仍有一定距离。

综合来看,目前浊漳南源河水水质尚未达到流域治理要求的水质指标:COD≤30 mg/L,氨氮≤1.5mg/L,TP≤0.1mg/L。从目前浊漳南源水环境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环境问题:

(一)点源污染突出

工业污染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达标排放仍为粗放型,处理设施效果不明显。部分企业的外排水达到行业排放标准后,其浓度仍明显高于地表水V类水水质要求,仍然构成河道水污染的重要威胁。

随着浊漳南源上游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加之不少企业存有“重生产,轻治理”的思想,无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有些企业虽然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转,使得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到浊漳南源中,污染严重,进而恶化了浊漳南源河水水质。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欠完善

浊漳南源沿线区域现有的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灌渠密度低,相当

部分雨水地面漫流;排水设施少,加之雨水口设置不规范,不能有效收集地面雨水;城区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浊漳南源,严重污染了河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渐增,生活污水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因地方资金筹措困难,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滞后,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状况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水质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浊漳南源因接纳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使得有限的水资源逐渐丧失其利用价值。本控制单元的调蓄能力较差,汛期径流得不到有效拦蓄,而污水直接入漳泽水库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控制。

(四)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对河道而言仍然是污染

浊漳南源上游沿线的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即COD Cr≤60mg/L、NH3-N≤8(15)mg/L、TN≤20mg/L。但相对于浊漳南源的河道水质目标值而言,仍然是较高的污染负荷,仍不能达到流域治理规划的要求,直排入漳泽水库,对水库水质依然有较大影响。

从 2000 年开始,省环保厅大力推进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全省各市全部编制并实施了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如今,漳河流域各河流的水质已开始出现改善。

按照山西省要求,上游流域城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污水经过相应治理达标排放后,待湿地工程运营时,预计进入工程区的浊漳南源来水水质为 COD Cr≤ 40 mg/L,氨氮≤ 3.0mg/L;自工程区净化后,出水水质必须达到C OD Cr≤30 mg/L,氨氮≤1.5mg/L,以满足流域治理的要求。

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3.1 浊漳南源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需要

近期(2009-2011年)对污染进行全面治理,主要河段水质基本达到

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以上;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5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23%。

中期(2012-2016)实现全流域工业和生活污废水无条件零排放;干流及主要一二级支流河道的自然生态基本得到修复。

远期(2017-20261年)使全流域森林覆盖率增加4.2%左右,并使现有林地保护率达到30%;逐步完成浊漳河流域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建立高效稳定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蓝天碧海”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项目所在地浊漳南源属于漳泽水库水系,长期以来,随着城镇人口的膨胀和工农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逐渐恶化。所以,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浊漳南源的地表水污染状况,减轻漳河水系水体污染。

2.3.2 漳河流域严峻的水污染防治形势

漳河流域由于多年来延续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流域内结构性污染严重。同时,漳泽水库流域境内河流大多数属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基本上无水或断流,平水期径流量较小,对接纳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释和净化作用。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河床中沉积、渗透,同时造成了沿岸地下水的污染。丰水期由于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内,使河床中沉积的污染物被冲至下游,易造成下游水体突发性污染。

受历史因素制约,漳河流域内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漳河流域的地方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但由于漳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的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对经济的增长方式、产业的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漳泽水库作为调蓄水库,面临着严峻的治污形势,而在漳河

流域这么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片面而简单地推行过于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是保障流域水质安全的治本之策。

2.3.3 符合漳泽水库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湿地是由水、永久性或间歇性处于水饱和状态下的基质以及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所组成,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大活性、处于水陆交接带的复杂生态系统。作为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系统具有保持水体、蓄洪防涝、净化水质、降解环境污染物等多种功能,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和重要遗传物质(基因库)的贮存地。人工湿地是人工设计的模拟自然湿地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由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动物等组成,采用适宜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布水、集水系统以保证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水力流态和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所谓漳泽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就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在漳泽水库流域内建设湿地,利用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进行降解、净化。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降解水污染物、减轻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漳泽水库水质,增加漳泽水库的环境容量,而且可以恢复漳泽水库的自然生态,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长期稳定性。同时,对于提升湖区的经济运行质量、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漳河流域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设,是净化漳河流域内所有入库污染物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漳河流域“治、用、保”综合治理思路的关键环节之一。

基于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的原则,漳河流域人工湿地的建设模式可分为如下四种:

近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河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强制净化,以确保入湖河水达标;

(2)湖滨带湿地修复工程模式。即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退耕还湿、退池还湿,将湖滨带现在的耕地、鱼池等恢复为原来的自然湿地状况;

(3)湖区湿地修复工程模式。将漳泽水库湖区内现在的耕地、鱼池恢复为原来的湿地系统;

(4)河道走廊湿地恢复工程模式。即利用河道两侧的河滩地,进行湿地修复,以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强化河流水质净化作用。

2.3.4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漳泽水库作为调蓄水库,面临着严峻而紧迫的治污任务。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设,是漳河流域“治、用、保”综合治理思路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净化流域内所有入湖污染物的最后一道屏障。

目前浊漳南源北寨段的污染河水水质基本为劣Ⅴ类,距离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要求的地表水Ⅳ类水质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污染河水直接进入漳泽水库,会对水质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水质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必要在浊漳南源入湖口处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入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

2.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2.4.1 国内外有大量的人工湿地成功应用案例

有目的地利用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 70 年代。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英国、日本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70 年代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大都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结构,大都以泥泽的形式出现。湿地常被结合到氧化塘处理工艺中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80 年代后,人工湿地则发展到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砂石为基质的处理系统,并由试验进入应用阶段。

人工湿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关湿地污水处理能力和过程的基础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许多国家建造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澳大利亚以及许多欧洲国家,这些系统由于其较低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当地和地区管理者的认可。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面源污染治理

城市暴雨径流(Schueler,1992;Shutes et al 1997)、农业区暴雨径流

中化肥和杀虫剂的去除(Raisin et al,1997)、垃圾渗滤液处理Kadlec,1997)、尾矿废水处理(Eger et al,1993)、停车场与机场暴雨径流(Revitt et al,1997)。

(2)点源污染处理

城市污水的二级和三级处理(Kadlec and Knight,1996)、畜禽养殖径流废水处理(HILL and Payne,1997)、食品工业废水(Kadlec,1997,)、石化工业废水(Knight,1998)。

另外,部分地区甚至有的用于处理一些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如菲和除草剂(Machate.H et al,1996)。

目前,在世界各地运行着的许多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率是不尽一样。这除了与环境、水质和湿地形式有关外,还与湿地的设计方法、水力学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人工湿地的研究。首例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工作始于 1988~1990 年在北京昌平进行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量为 500m3/d 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占地面积为 2ha,水力负荷为4.7cm/d,HRT 为 4.3d,BOD 负荷为 59kgBOD/ha.d。用于处理水解池出水或原污水。

1990 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华南环境科研所在深圳白泥坑建造了占地8400m2 的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处理规模为3100m3/d 城镇污水。该系统自

从投入运行以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一、通过建造类似沼泽的湿地,将污水投配到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等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转化、去除。 人工湿地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系统中各种生物对其进行处理。 二、分类;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 去除范围;N、P、SS、病原体、有机物,BOD5去除率85%-95%,COD去除率80%。(进水浓度较低时) 三、特点;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缓冲容量大并且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四、适用范围;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 五、注意事项;1、必须做好防渗工作(可用土工布或三灰土夯实预防)2、湿地植物应耐水、根系发达、吸收氮磷量大等。2、植物最好是春季种植。3、植物在初期为使其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应适当的控制湿地水位。4、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清理。5、不耐寒植物在冬季前要做好防冻措施。 水解酸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

适用地区:农村地区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较为适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天气原因可使用潜流型人工湿地)一、以下工艺流程参考跑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施工过程 污水格栅/泵水解酸化 池人工湿地排放简介;格栅可去除大颗粒物。水解酸化池(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是用水解酸化池,浓度高时采用曝气池)。人工湿地填料与植物之间会生成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可吸收、同化、异化水中的有机物。还可形成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状态,使水中氮磷能够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必须要稳定化后才能运出。 工艺部分设备(可调) 水解酸化池可用曝气池替换 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系统之间可加缺氧好氧池,依据出水水质要求和地方经济条件而定。 工艺主要构筑物 ①格栅井:内置粗格栅②进水渠:内置细格栅③提升泵站:内置潜污泵④水解池:内置填料及潜水曝气池⑤二沉池⑥污泥储池⑦中间水池:内置潜污泵 主要设备:①格栅:自制简单格栅②潜水曝气机③提升泵:耦合式潜污泵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一九年十月 I

项目名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项目统一编号: 本规范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1项目背景 (1) 1.1项目来源 (1) 1.2工作过程 (2) 1.2.1现状调研 (2) 1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2) 1.2.3 标准制订 (2) 2标准编制研究 (3) 2.1已有标准现状 (3) 2.1.1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 (3) 2.1.2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分析 (4) 2.2现场调研情况 (11) 2.2.1河北省霸州市石沟干渠生态砾石床湿地水体净化工程 (11) 2.2.2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5) 2.2.3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生态砾石床 (18) 2.2.4河北省沧州南大港污水处理厂 (21) 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5) 3.1标准适用范围 (25) 3.2标准章节主要包含的内容 (25) 3.3术语和定义 (25) 3.4主要技术说明 (25) 3.4.1术语定义 (25) 3.4.2设计要求 (26) 3.4.3预处理 (28) 3.4.4人工湿地系统 (29)

3.4.5施工和验收 (35)

1项目背景 1.1项目来源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工湿地发展经历了研究与探索、应用和提升阶段,如今,人工湿地技术在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河水、黑臭水体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推广和规范该技术,2009年及2010 年住建部和环保部分别发布了人工湿地相关技术规范。因此,在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了《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 — 2020年)》,明确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着力开展八大专项行动,多次提出实施人工湿地工程建设,以保持优良水质不退化,不达标控制单元确保水质按期达标:其中“大运河生态带”中要求“以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等重污染河流为靶向,加快实 施人工湿地建设等治理项目,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三)河流湖库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一一修复水生态空间”中提出“实施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 人工湿地工程建设”,“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的控制单元,要加大保护力度,针对性实施人工湿地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等工程,进一步削减入河(湖)污染负荷,保持优良水质不退化;全力推进滹沱河、龙河、凤河、沧浪渠、滏阳河等重污染河流(河段)环境治理攻坚,强化污染源头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确保水质按期达标”等。 我省《关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见》中提出:(1)安装傍水村庭院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开展河流湿地建设,优先启动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等汇入雄安新区前,在行洪范围外生态湿地项目建设。此外,河北省已发布《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3/2795-2018)、《子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6-2018)、《黑龙港及运东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7-2018)三部地方标准。 这些都对流域水污染防治提出新要求,更是为水质净化提出了新挑战,也推动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因此,在已有的地方经验基础上,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

湖泊人工湿地和生态护岸设计分解

1 人工湿地设计 1.1 人工湿地介绍 1.1.1 人工湿地工作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是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合而成的填料床,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方案化的湿地系统。水体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基质吸附、过滤,植物吸收、固定、转化、代谢及湿地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异化等过程的综合作用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湿地系统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符合自然界水质净化和水资源循环的生态学规律等。人工湿地的建立不但可以起到对湖泊水体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加强湖泊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系统结果图及效果图见图1-1、图1-2。

图1-1 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1-2 人工湿地效果图 1.1.2 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按污水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种人工湿地的工艺特性及优缺点见表5-5。表面流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0.6m,它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具有投资少、便于管理等优点。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填料和表层土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但当有机污染负荷较重的情况下,易造成床体堵塞,且造价较高,一般为表面流湿地的4-8倍。 表1-1 两种人工湿地对比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教学文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 艺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一、通过建造类似沼泽的湿地,将污水投配到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等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转化、去除。 人工湿地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系统中各种生物对其进行处理。 二、分类;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 去除范围;N、P、SS、病原体、有机物,BOD5去除率85%-95%,COD去除率80%。(进水浓度较低时) 三、特点;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缓冲容量大并且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四、适用范围;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 五、注意事项;1、必须做好防渗工作(可用土工布或三灰土夯实预防)2、湿地植物应耐水、根系发达、吸收氮磷量大等。2、植物最好是春季种植。3、植物在初期为使其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应适当的控制湿地水位。4、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清理。5、不耐寒植物在冬季前要做好防冻措施。 水解酸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

适用地区:农村地区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较为适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天气原因可使用潜流型人工湿地)一、以下工艺流程参考跑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施工过程 污水格栅/泵水解酸化 池人工湿地排放简介;格栅可去除大颗粒物。水解酸化池(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是用水解酸化池,浓度高时采用曝气池)。人工湿地填料与植物之间会生成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可吸收、同化、异化水中的有机物。还可形成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状态,使水中氮磷能够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必须要稳定化后才能运出。 工艺部分设备(可调) 水解酸化池可用曝气池替换 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系统之间可加缺氧好氧池,依据出水水质要求和地方经济条件而定。 工艺主要构筑物 ①格栅井:内置粗格栅②进水渠:内置细格栅③提升泵站:内置潜污泵④水解池:内置填料及潜水曝气池⑤二沉池⑥污泥储池⑦中间水池:内置潜污泵 主要设备:①格栅:自制简单格栅②潜水曝气机③提升泵:耦合式潜污泵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1、施工程序总体设想 1.1 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柳清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招标文件; 2、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工施工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 (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 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 ( 5) 《园林绿化工程规范手册》 ( 6)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 7) 《园林设计施工技术手册之植栽规范》 3、我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 4、我公司针对本工程施工制定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5、我公司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 1.1.2 编制总原则 创优质工程, 实现合同文件所要求的计划工期是我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总原则, 合理的、先进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技术过硬、素质一流的施工队伍、性能优良、数量充分的施工设备是创优质工程, 实现合同文件所要求的计划工期的重要保证。 ( 1) 严格按合同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总体布置, 并做到布置合理、紧凑, 满足环保、防洪等施工需要。 ( 2) 施工总体安排以人工湿地水处理为中心, 对不同部位, 不同时段的具体问

题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高度重视施工项目, 抓住重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 ( 3)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合同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4) 本工程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 全面贯彻执行ISO9002 质量认证体系、 ISO14001 环境管理标准及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贯彻执行”以人才为根本, 以科技为支撑, 以法规为准则,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严格过程控制,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质量方针, 和”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全员参与, 重在落实; 关爱生命, 安全至上; 防治污染,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持续改进”的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投入一流的施工队伍, 选用先进的, 数量充分的施工设备,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按期完工。 ( 5) 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该工程特点、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和我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的原则, 制定了工程的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管理, 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和措施同时也考虑了现场条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1.1.3 工程施工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 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合格, 争创优质工程。单元工程合格率100%, 工程交验合格率100%, 杜绝各类重大质量事故。 2、工期目标: 45 日完工并清理现场。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则 (1) ★项目概述: (1) ★设计内容: (1) ★设计依据: (1) ★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方案论证 (3) ★水量、水质论证: (3) ★工艺论证: (5) ★推荐工艺设计: (6) ★处理单元设计参数: (8) ★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 (9) 第三章:项目投资 (10) ★项目投资估算: (10) 第四章:相关资料 (11) ★多水样处理效率折线图: (11) ★相关工程图例: (12)

第一章:设计总则 ★项目概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及房地产业蓬发展,高级宾馆及别墅小区拔地而起,而高级宾馆及别墅小区往往又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给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带来不便。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公司研制推出了LBL-QS系列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采用世界上先进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集去除BOD、COD、NH-N于一身,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者协同作用已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是目前最高效的水处理设备。经过实地应用表明,LBL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投资省、运行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的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设计内容: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被广泛地用于高级宾馆、别墅小区及居民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针对业主提供的相关进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合理选型、规范施工,设计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绿化用水标准。 设计内容包括: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净化机理阐述;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基本设计参数;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安装、调试及维护;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投资估算。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法》(GB18918-2002);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HJ2005-2010);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 案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工程设计方案 二零一三年八月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工程设计方案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1.3设计内容 (1) 第二章项目背景 (2) 2.1区域概况 (2) 2.2项目意义 (4)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选择 (6) 3.1污水深度处理常规工艺 (6) 3.2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 (7) 3.3工艺确定 (10) 第四章总体设计 (11) 4.1总体设计理念 (11) 4.2工程任务和规模 (11) 4.3应急设计 (11) 4.4预期效果 (11) 4.5设计特色 (11) 第五章水处理设计 (13) 5.1设计原则 (13)

5.2水质设计 (13) 5.3水处理流程 (13) 5.4水量平衡 (14) 5.5平面与高程 (14) 5.6填料与植物 (14) 5.7水处理区域公共工程 (14) 5.8水处理季节影响预测 (15) 第六章生态与景观设计 (16) 6.1设计原则 (16) 6.2形式设计 (16) 6.3芦苇设计 (16) 6.4声、色设计 (16) 第七章工程设计 (17) 7.1水处理工程设计 (17) 7.2生态景观工程设计 (19) 7.3电气设计 (21) 第八章环境保护 (23) 8.1环境效益 (23) 8.2环境影响 (23) 8.3环境保护措施 (24) 8.4结论 (24)

第九章投资概算 (25) 9.1编制说明 (25) 9.2投资概算 (26) 9.3运行与维护费用 (29) 9.4资金筹措 (29)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针对的污染物(环境影响主力因子)主要为氮、磷、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重金属等。 悬浮物的去除:悬浮物(SS)的去除主要通过基质的过滤、污泥沉淀及根 系附着来完成。 为防止在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应设置预处理以降 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池即可。 有机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 膜,当污水流经土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基质 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 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 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 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其 去除途径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 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 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其去除途径主要包括微生 物同化、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及污泥沉淀。工程实际及理论 研究均表明,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基质吸附及污泥沉淀为 主。 重金属的去除: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对污水中 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 起作用的。 流程:

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技术方案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零年十月

前言 浊漳河分为南、北、西三源,南源发源于长子县发鸠山,长80km,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河村,河长78km,浊漳河南源流域面积3477km2。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河长109km。浊漳南源与浊漳西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流至合口村又与浊漳北源汇合,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在平顺县出省境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省境内全长237km(以浊漳北源为主流),流域面积11688km2。浊漳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36.8m3/s,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15m3/(s·km2)。 浊漳南源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如同我国北方大多数小流域河流,除一年汛期的几场洪水外,其它时间基本以污、废水为主。 近年来,由于浊漳南源沿线各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排入浊漳南源中,加上雨水较少,河水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流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破坏。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和省、市环保要求,浊漳南源河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为确保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治市在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计划建设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浊漳南源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工程的顺利实施,可有效改善浊漳南源入湖

水质。 针对浊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浊漳南源河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技术的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性,基于经济可行、技术稳定、管理简便的原则,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浊漳南源污染河水进行治理,具体工艺方案为: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受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我单位在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局、长治湿地公园管理处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方案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项目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长沙百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6年6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 1. 设计依据 (2) 2. 设计原则 (2) 3. 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 (3) 4. 项目粗略规划图 (4) 5. 设计进出水水质 (5) 6. 设计水量 (5) 三、污染物分析及处理工艺提出 (5) 1. 排水污染物分析 (5) 2. 处理工艺提出 (6) 四、处理工艺概述 (7)

1.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 (7) 2.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特点 (9) 五、处理工艺设计 (11) 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框图 (11) 2. 污水各处理单元功能描述 (11) 六、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12) 1. 工程设计 (12) 2. 防渗设计 (14) 3. 人工湿地填料 (14) 4. 植物选配 (15) 5. 布水与集水方式 (16) 6. 强化吸磷 (17) 7. 消毒及中水回用设施 (18) 七、结构设计 (18) 1. 化粪池 (18) 2. 格栅池 (19) 3. 人工湿地 (19) 4. 清水池 (20) 5.纳污水渠 (20) 6. 控制系统 (20) 八、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汇总表 (20) 九、污水处理装置环保、安全设计 (21) 1.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设计 (22) 2. 污水处理厂安全设计 (22) 十、售后服务 (23)

一、概况 *********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任务,努力探索初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居住区面积扩大,生活用水量猛增;同时农村污水处置设施没有及时配套,水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面临严峻的考验。生活废水已成为各地河道及排污沟污染的重要原因。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全社会都在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改善生活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消除脏、乱、差,成为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长沙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精神,结合******的实际情况。计划对该村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对村内污水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对排水管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科学有效的处理生活污水,成为现阶段迫切的任务。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东升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对SS: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 对有机物: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 对N、P: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一、污水水质 (一)、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工程。 按照城镇生活污水水质一般范围,可认为东升镇生活污水水质状况如下:COD 250—350mg/l(项目取中间值300 mg/l,需监测核实);BOD 150--250 mg/l(取中间值200 mg/l);SS 200--300 mg/l(项目取中间值250 mg/l); NH3—N 30--40 mg/l(取中间值35 mg/l),P 8--10mg/l(取最大值10 mg/l);水量按照5000m3/d设计。 (二)、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 一般镇区均需要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如东升镇二级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则污水处理厂出水应执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中的二级标准:COD 60mg/l;BOD 30 mg/l;SS 30 mg/l; NH3—N 15mg/l,P 1mg/l;水量按照5000m3/d设计;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人工湿地的处理压力要小得多,且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本项目暂不深入分析此项。二、出水要求 东升镇生活污水最终出水预计进入北部排灌渠,按照《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号)的功能区划,该渠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体要求,因此人工湿地出水应执行广东省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XXXXXXXXX度假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技术方案 XXXXXXXXX 2010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XXXXXXXXX度假村北拱皇家园林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碧波万倾的翠屏湖,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黄崖关古长城。度假村山 环水绕、奇石怪岩、风光秀美,是蓟县观光旅游的理想去处之一。正式运行后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这既可以保护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对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度假村沿盘山公路建立了25个储水池,度假村的17-18号、25-32号楼以及5万平米的隆磡建筑群预计居住2408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313吨/日,这些污水能够通过管道进入此储水池处,我公司受红磡集团委托,以上述水池为基础,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在此根据我们以往的工程经验和污水水质情况,向贵公司提供技术方案。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和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XXXXXXXXX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 B12/356-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2、基础资料 ◆甲方提供的原污水处理设计图纸及资料; ◆甲方提供的污水水量、排放特点与排放规律; ◆甲方提供的排放要求指标。 (二)编制原则 ◆尽量利用原有水池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策划,力求方案的科学性、严密性、完整性。 ◆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应做到污水、污泥各级处理单元配套齐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至整个工程实施后,除对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外,应能改善和保持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存在诸如异味、噪声等方面的二次污染问题。 三、设计范围与工程内容 (一)设计范围 自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开始,经过各级处理单元,至污水达标排放口为止。 (二)工程内容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2) 1.3编制原则及目的 (3)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1.5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 (5) 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 第三章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 (29) 3.1项目地址 (29) 3.2建设条件 (37) 第四章设计方案及建设内容 (41) 4.1总平面布臵及设计指导思想 (41) 4.2项目设计方案 (42) 4.3项目建设的目标 (46) 4.4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 (47) 4.5项目建设内容 (53) 第五章环境保护 (57) 5.1环境现状 (57) 5.2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57) 5.3环境保护措施 (58) 第六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66)

6.1项目组织机构 (66) 6.2项目施工管理 (67) 6.3项目运营管理 (69) 6.4项目进度计划 (69) 第七章项目招标方案 (72) 7.1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 (72) 7.2招标 (73) 第八章劳动安全 (76) 8.1设计依据和原则 (76) 8.2劳动保护措施 (76) 第九章节能 (79) 9.1节能法律法规 (79) 9.2能耗的构成 (80) 9.3节能措施 (80) 第十章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2) 10.1投资估算 (82) 10.2资金筹措 (86) 第十一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8)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89)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CW—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处理技术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以及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比较适合于技术管理水平不很高,规模较小的城镇或乡村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 1.选址考察地质、地貌、水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关法律及公众意见。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一方面减少土石方工程、利于排水、降低投资,另一方面防止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确定系统组合形式根据场地特征、处理要求和所处理污水的性质来确定。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综合式。 3.确定水力负荷根据文献或经验而定。 4.选择植物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有芦苇、席草、大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最为常用的是芦苇,插植密度为1~3株/m2。 5.计算表面积 As=Q/a:As—表面积;Q—进水流量;a—水力负荷。 6.确定长宽比 (1)表面流湿地:长宽比10:1或更大,根据地形来考虑,底坡降0%~1%。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适用范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 一、人工湿地系统的构造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水生植物共同组成的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①湿地填料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填料在人工湿地中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常用到的填料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等。根据处理目的,污染物的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填料选择。一般来说,以处理SS、COD和BOD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时可选用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填料。对脱N 除P要求高的,可以选择对这两者有较强去除能力的填料进行优化组合。如采用沸石和石灰石的结合既考虑了沸石对NH4+-N的吸附、活化土壤中难溶性P及进行生物再生作用又利用了石灰石对P的高吸附特性,达到同时脱N除P的目的。现在填料的选择多偏向于较大颗粒的粒径,原因是水流在粒径较大的填料床内的短路最小,能够形成渠流,并且堵塞现象发生少,不易分散。 ②水生植物的选择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作用有:将景观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被吸收;能够将某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富集、转化、分解成无毒物质;根系生长有利于景观水均匀地分布在湿地植物床过水断面上,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可用于组合式湿地的植物有:芦苇、香蒲、灯心草、风车草、水葱、香根草、浮萍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芦苇。植物的选择最好是取当地的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以保证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并尽可能地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植物的栽种方式有播种法和移栽插种法。移栽插种比较经济快捷。 二、人工湿地系统的类型 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类型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1年07月18日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 人工湿地、污水BOT、垃圾BOT项目 我公司专业从事人工湿地设计与施工;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及焚烧发电项目的BOT、BT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生活污水及接近城镇生活污水水质其他类型的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田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7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9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J 14 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 GB/T13663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J 308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JJ 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CECS 199 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一、项目基本概况 1.1 河道现状 先导区内河流主要有运粮河和丁村沟。 a)运粮河 运粮河属于淮河流域,涡河水系,起源于中牟县万滩乡万庄村南,东南方向途径东漳南、秫米店北、大胖西、老饭店西、朱仙镇东、大李庄西,在开封县大李庄乡,四合庄西汇入涡河,全长53.27km,总流域面积214km2。其中中牟县境内长15.6km,流域面积112.9km2,规划区内河道长度3.9km,是先导区,乃至中牟县的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运粮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在平面上基本保持了其自然河形,岸线有一定的蜿蜒,河道两侧滩地及堤防顶部有速生杨林,枯水期基本无基流,河流水质较差。 2005年按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治理长度15.6km,出境处设计排水流量40.84m3/s。它是狼城岗干渠和丁村支渠区域的主要排水河道,主要支流有丁村沟(沟长14.61km)和运粮河支沟(沟长5km)。设计排水能力16.9 m3/s ~48.7 m3/s,目前排水能力为设计能力的70%。 b) 丁村沟 丁村沟属运粮河水系,位于丁村支渠与赵口总干渠1号沉砂池第Ⅰ条渠之间,发源于万滩镇关家村,流向东南,流经万滩镇、雁鸣湖

两乡镇,经小朱村、岳庄、丁村南,再向东南,穿中东公路,至朱固村南入运粮河,全长14.4km,流域面积24.9km2。其中中牟县先导区内河道长度为4.3km。现状来水主要为上游村庄的生活污水,以及雁鸣湖的侧渗水,现状水质较差,河道内局部有生活垃圾。 1998年丁村沟进行了清淤,至今未再次治理过,它是示范区内的一条主要排水沟道。设计排水能力3 m3/s ~15 m3/s,目前排水能力仅为设计能力的80%。 河渠均为季节性河流,现状河渠水系受周边工业污染相对较轻,主要受沿河村镇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和降雨径流污染影响,部分河渠河床内及两侧垃圾较多,旱季时基本成为排污沟,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V类,无法达到水功能区划和河流生态所需要的水质标准,严重影响先导区环境质量。 1.2 项目意义 项目的建设对改善运粮河与丁村沟的河滩生态环境,提高运粮河与丁村沟的河道水质,创造良好的滨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政府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设计规模 根据中牟先导区提供的数据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推算及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本方案确定该人工湿地的处理规模为300m3/d,采用潜流与自由表面流组合工艺方式处理方案。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XXXXXXXXX度假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技术方案 XXXXXXXXX 2010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一、概述 (3) 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3) 三、设计范围与工程内容 (4) 四、处理水量及水质 (5) 五、排放标准及设计出水水质 (5) 第二章工艺方案 (7) 一、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 (7) 二、工艺流程图 (8) 第三章工艺及建、构筑物单元设计 (9) 一、预处理系统 (9) 二、生化处理系统 (9) 三、后处理系统 (11) 四、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3) 五、设备间 (13) 第四章工程投资估算 (14) 一、工程投资估算 (14) 二、经济分析 (15)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16) 一、本方案技术特点 (16) 二、结论 (16)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XXXXXXXXX度假村北拱皇家园林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碧波万倾的翠屏湖,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黄崖关古长城。度假村山环水绕、奇石怪岩、风光秀美,是蓟县观光旅游的理想去处之一。正式运行后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这既可以保护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对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度假村沿盘山公路建立了25个储水池,度假村的17-18号、25-32号楼以及5万平米的隆磡建筑群预计居住2408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313吨/日,这些污水能够通过管道进入此储水池处,我公司受红磡集团委托,以上述水池为基础,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在此根据我们以往的工程经验和污水水质情况,向贵公司提供技术方案。 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和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设计方案(初稿)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对SS: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 对有机物: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 对N、P: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一、污水水质 (一)、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工程。 按照城镇生活污水水质一般范围,可认为东升镇生活污水水质状况如下:COD 250—350mg/l(项目取中间值300 mg/l,需监测核实);BOD 150--250 mg/l (取中间值200 mg/l);SS 200--300 mg/l(项目取中间值250 mg/l); NH3—N 30--40 mg/l(取中间值35 mg/l),P 8--10mg/l(取最大值10 mg/l);水量按照5000m3/d设计。 (二)、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 一般镇区均需要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如东升镇二级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则污水处理厂出水应执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中的二级标准:COD 60mg/l;BOD 30 mg/l;SS 30 mg/l; NH3—N 15mg/l,P 1mg/l;水量按照5000m3/d设计;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人工湿地的处理压力要小得多,且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本项目暂不深入分析此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