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教育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摘要:小学时期,美术教育是拓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方式。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引言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概述(一)人文底蕴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运用人文领域知识过程中的基本能力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绪。
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通过体会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提升人文底蕴,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创新能力。
(二)科学思维在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实践操作,在美术手工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的基础材料进行二次创作。
(三)终身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选择,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美术的动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美术的价值,用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身的美术创作方式,让美术陪伴自己终生。
(四)健康生活意识健康生活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标识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更多的利用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整合摘要: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美术修养在健全人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术对开发人的大脑,特别是发挥右脑的功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
美术课程更具有特殊的素质教育功能,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从思维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和意志品质四个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下,教师必须把今天的教育和未来的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着力研究和培养学生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一、思维素质——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以习惯性思维为主。
当然,临摹能力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摹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
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我在教学“线条的魅力”时,结合课文让学生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都画得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
另外,指导学生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使用不同的握笔方法,形成良好的用色习惯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而且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二、创新素质——想象力的培养儿童绘画教学对学生既进行美育教育,又进行智育教育,属于智育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学包括美术工龄、美术品种、美术史、造型、透视、色彩等,本身就是现代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
智力、身体、美育、劳动、道德、美德等各个方面。
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具体来说,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教育通过观察、分析、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艺术鉴赏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
爱好,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提高综合素质。
2.促进创造力发展: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创作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作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艺术修养:美术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
养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艺术史、文化传统等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培养对文化、历史、社会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起来,小学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创造力发展、培养艺术修养等方面
的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获
得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艺术体验,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
好的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被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同时也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将美术教学同素质教育紧密融合,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美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纪教育的重要课题。
1.善于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教师的审美观点对小学生的审美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学会辨别美和丑,欣赏美,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要讲解一些大师名作,通过感悟大师的审美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要让学生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步骤和细节。
让他们在学会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一笔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欣赏。
当孩子们形成了高尚健康的审美观时,面对一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深入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鉴别水平,即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判断能力,这才是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春天的花红草绿,夏天的碧海蓝天,秋天的飘飘红叶,冬天的皑皑白雪。
蓝天白云,奇花异草,青山绿水,旭日斜阳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
让孩子们更亲密地欣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从中体会到大自然万物万事的美,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
我们要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再把课外获得的美景知识带回课堂,让绚丽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在欣赏大自然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中小学美术教师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事关学生和教育发展的长远利益。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艺术美学、美术史、绘画技法、造型语言、色彩学、教育学等是美术教育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够提高教师整体的文化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期刊、报纸、网络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理论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要明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重点,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学技能,如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进度、如何提高课堂互动和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等等。
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挥更加创造性的思维和思路。
三、提高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美术教育是一门“情感教育”,教师要有高度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通过多方面的文化熏陶、美术欣赏和市场追踪等,让教师具备更加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较好的美学素养,带领学生感受艺术的美、感悟社会文化的内涵。
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形象和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给学生营造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四、积极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教研和教改活动,通过与同行专家、老师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还可以在教研和教改活动中了解现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具体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积极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等,教师要不断努力,把握各种机会和资源,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力、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同时,本文提出了支持这些对策的具体方法,包括通过实践活动、多元化教学资源、跨学科教学等方式来实现。
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学美术教师和教育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小学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审美情趣;创造力;文化素养;学习兴趣;教学对策Abstract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s the curre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rough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urvey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includ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improving students' creativity, enhancing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methods to support these strategies, includ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diverse teaching resources,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etc.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inspire and reference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s and educators.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aesthetic taste; creativity; cultural literacy; learning interest; teaching strategies一、问题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
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
如《雄伟的长城》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在群山中蜿蜒起伏的长城。
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登过万里长城吗?万里长城东起我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2000华里,大家看(出示幻灯片)长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吗?”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了
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长城那蜿蜒曲折,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长城。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
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
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
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
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风凉的扇子》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扇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老师设计一个漂亮的扇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扇出的风比较大,颜色搭配最漂亮。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
挂图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丽的图画。
教学《我想象的未来世界》一课,教师出示挂图是紫背景的画,画的是未来的太空,一个白色的机械大鸟在空中展翅飞翔,鸟背上座落着未来的人类村庄,有绿树、有房子、有停车场,大鸟的前边还有一些漂浮着的房子,人们可以通过空中的道路到那里去游玩。
这些挂图颜色鲜艳,童趣浓厚,形式多样,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学生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从而激起学生产生“我也能画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画”会更好的自信心。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
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
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这些小动物。
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
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