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组成与分解(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
7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的组成与分解”。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数字7的含义,掌握7的组成和分解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字7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7的含义,掌握7的组成和分解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7的分解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7的含义,掌握7的组成和分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课件、实物(如7个苹果、7个橘子等)。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7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
(2)学生通过观察,回答:7个苹果。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7的含义。
(2)教师示范7的组成和分解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学生用数字卡片,分组进行7的组成和分解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7的组成与分解2. 板书内容:(1)7的含义(2)7的组成(3)7的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字卡片组成7,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将数字7分解成两个数,写出所有可能的分解方法。
2. 答案:(1)组合:1+6、2+5、3+4、4+3、5+2、6+1(2)分解:7=1+6、7=2+5、7=3+4、7=4+3、7=5+2、7=6+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7的组成和分解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的组成与分解。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组合与分解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7的分解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
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深度。
《7的分成(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数学基础教程》第四章第二节“7的分成(组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7的拆分与组合,掌握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和图像展示,让学生感受数字组合与分解的概念,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7的拆分与组合,能熟练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7的拆分与组合的灵活运用。
重点: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加减运算符号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苹果,问学生:“这个苹果可以怎么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拆分的方法。
(2)展示7个苹果,问学生:“这7个苹果可以怎么组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课件,展示7的拆分与组合的例题,如:7可以拆分为1和6,也可以拆分为2和5,以此类推。
(2)讲解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如:7+1=8,72=5。
3. 随堂练习(1)发放数字卡片和加减运算符号卡片,让学生自主进行7的拆分与组合练习。
(2)选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小组讨论(1)7的拆分与组合有哪些?(2)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有哪些?(3)如何运用7的拆分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主题:《7的分成(组成)》2. 内容:(1)7的拆分与组合(2)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3)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1、2、3题。
(2)思考并回答:如何运用7的拆分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2. 答案(1)课后练习答案见教材。
(2)思考题答案不唯一,要求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7的拆分与组合掌握较好,但对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还需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