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79.13 KB
- 文档页数: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34226投稿邮箱:sjzxyx88@·健康教育·0 引言退行性脊柱疾病是临床上导致患者腰腿疼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其中部分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脊柱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卧床时间长,因此,对于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落实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
健康宣教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容易遗漏内容或重复宣教同样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应用临床路径对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效的指导护士的健康宣教工作,确保患者接受健康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脊柱疾病手术治疗患者200例,将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56.17±5.3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腰椎管狭窄症32例,腰椎滑脱症26例;对照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58.13±6.7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胸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症20例。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制定脊柱手术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将传统的健康教育内容系统化、表格化,并且加入整体护理的理念,路径制定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调查患者健康知识需求、查阅资料、征求专家意见四个步骤完成,详见表1。
1.2.2 实施健康教育(1)科室成立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小组,实验组患者由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小组成员按照脊柱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宣教,每完成一项由护士和患者共同签字确认,组长对健康教育路径完成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未完成者需说明未完成原因,及时进行改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实施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方案摘要试验目的评价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为进一步推广该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计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受试人群符合下列诊断人群: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
(诊断标准参照诊疗方案)受试者数量2例给药方案按照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方案疗程≤21天疗效评价指标(1)主要疗效指标: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2)次要疗效指标:化验指标、骶髂关节CT或骶髂关节X线。
安全性指标(必要时选择)血、尿、粪常规、心电图、X线、不良事件其他指标(必要时选择)动态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卫生经济学指标次均费用、日均费用、治疗费用比例、药物费用比例、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检查费用比例试验进度安排:预计6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目的通过标准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验证大偻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考察该路径的卫生经济学因素,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管理1.领导小组:陈进春、黄腾蛟、郭宇英职责:负责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临床路径的督导、监察;2.专家组:陈进春、徐明、邱明山、许正锦职责:负责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指导;负责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临床路径实施结果的评估与总结;3.科室负责人:徐明职责: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培训、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病例收集与填写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评估表;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汇总及向牵头科室上报。
路径实施方案一、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一、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见证候: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大偻(TCD 编码:BNV070)和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 M45.991)的患者。
2.若患者已使用西药治疗,可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 231—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4)肝功能、肾功能(5)ESR、CRP、RF(6)HLA-B27(7)X 线片(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临床上常称为“尪痹”。
中医药在治疗尪痹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其综合疗效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的临床路径,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治疗该疾病的参考指导。
临床路径一:调理营养中医认为,尪痹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调理营养,加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对改善尪痹症状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 合理饮食搭配,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注意补充钙、维生素D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均衡饮食,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临床路径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尪痹的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常用中药包括:- 归脾汤:用于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尪痹,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疼痛;- 舒落通胶囊: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对改善尪痹症状有效;- 桑杏膏:用于治疗尪痹关节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功效。
临床路径三: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尪痹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推拿按摩的手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临床路径四:调理活动方式针对尪痹患者的活动方式,中医提出了一些调理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性;- 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静坐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防止关节僵硬。
结论:尪痹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案,通过调理营养、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和调理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应用,可以改善尪痹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指南(中医药部分). 中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 10(01): 7-14.[2] 高强, 等.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10): 1275-1278.。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路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如下。
一、适用对象该流程适用于首次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M45.x00)或2009年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的分类诊断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诊断可以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或2009年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的分类诊断进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2010年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XXX)或2009年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的分类诊断,结合2006/2010年ASAS/EULAR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推荐。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住院时间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患者必须符合强直性脊柱炎(ICD-10:M45.x00)或2009年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分类诊断。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要特殊处理或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则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必须的检查项目包括: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OB、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血沉和C反应蛋白、HLA-B27、类风湿因子、乙肝病毒系列检查、骶髂关节正位X线和增强MRI检查、胸部X线和ECG。
其他检查项目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删除此段落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风湿免疫病引起的疼痛和发热症状。
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6抑制剂等,用于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用于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PPI和其他胃肠保护药治疗: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等,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鲸蜡醇等,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中成药:如桑菊感冒片、逍遥丸等,用于缓解症状和辅助治疗。
临时医嘱:进行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等常规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体会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3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BASFI评分变化(平卧起、弯腰执笔、坐立直立、触及高位、登台)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减缓病情发展,保持良好的形态姿势,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床应用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疾病,此种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以脊柱、骶髋骨炎症反应,活动受限、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现下临床中尚无强直性脊柱炎根治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配合和功能锻炼的方式,从而帮助患者延缓病情发展,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我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应用其中,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观察组患者38人,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岁~47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38人,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岁~48岁,患者采用直性脊柱炎常规护理。
1.2 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无法根治、病程长、疗程长的疾病,多数患者表现的思想负担较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失望、多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为此在心理护理工作开展中,我院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并安心的展开治疗[1]。
其次要注重对患者的观察与调查,如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婚姻状况、职业情况、个性爱好等,从而找出患者的不良情绪原因,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如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可通过开导、鼓励、暗示、支持等方法,从而让患者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进而帮助患者建立抗病信心,消除抑郁情绪。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对于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更优(P<0.05)。
对于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优(P<0.05)。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得到患者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强直性脊柱炎;前言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轴骨骼可受累,以青年人群为高发人群,起病隐匿,且病程缓慢[1]。
研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极易造成髋关节受累,累计率也为40%,在关节累及以后,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多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研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配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恢复。
本文将以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
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9-55岁,平均年龄为(41.45±4.63)岁。
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30-56岁,平均年龄为(41.65±4.7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症状、体征等,关注心率、血压等指标。
指导患者自主肢体功能锻炼,同时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日常运动等,促进恢复。
给予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入院以后,由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有关情况,包括住院环境、医疗团队、医疗器械等,使患者快速适应。
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信任和配合,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与关心,缓解个人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中西医结合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风湿科住院A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干预组接受由研究者提供的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系统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健康教育。
结果: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不确定感;影响【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74-0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3]。
目前我国约有400万患者,研究显示,AS患者出现疼痛和残疾比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4]。
该病起病隐匿,病势缠绵,致残率高,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不能预测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疾病不确定感普遍存在。
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风湿科住院A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8岁~50岁,病程0.4年~10年;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17岁~52岁,病程0.6年~12年。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和修正的纽约标准[5]。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研究方法由经过专职培训的责任护士2名负责讲解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的填写方法和住院期间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两组对象在入院时、入院后2周、出院前1天均自行填写比并不确定感量表。
临床护理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王画鸽;杨梅;牛素桃;付秋容;刘军杉;杨银君【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A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按照CNP实施健康教育.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比较,出院前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士满意度进行评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和入院时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改善(P<0.05),出院时实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士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按照CNP对A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01【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教育【作者】王画鸽;杨梅;牛素桃;付秋容;刘军杉;杨银君【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 6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跨学科的护理管理工具,能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逐渐被推广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1]。
健康教育作为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肯定,但是,健康教育的执行尚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我国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存在很大差别,难以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健康教育[2]。
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将CNP引入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制定标准的健康教育路径,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模式接受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0-31T14:06:43.0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作者:刘莉莉蒋兴荣
[导读] AS的患病率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我国为0.3%,发病年龄在15~30岁常见,男女之比为3:1,女性发病相对较慢且病情较轻。
(解放军第181医院中医风湿科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将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患者则实施临床路径的教育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的脊柱活动度、知识掌握度、满意度以及住院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分析对比。
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对护理方面工作满意度相对提高,其住院的时间和住院的费用减少比较显著,与对照组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增进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床路径;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75-0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AS的患病率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我国为0.3%,发病年龄在15~30岁常见,男女之比为3:1,女性发病相对较慢且病情较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5~73岁,文化程度:大专20以上例,初中40以上例,初中28以下例。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纽约标准[1]。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其症状的轻重等多方面经过统计学的处理,其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因而有可比性。
1.2方法
⑴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即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并由护士自行地掌握教育的内容)。
⑵实验组则采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表是由专职人员进行设计,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表中的内容执行,并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原因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已经进行过的项目进行记录,观察治疗全过程。
讲课教育路径计划表内容如下。
①住院须知,入院评估,经治医生、科主任、责任护士、护士长,病区环境及相关制度,标本留取的方法,贵重物品及押金保管。
②住院2~4天,告知患者抽血项目及注意事项,服药指导,特殊检查、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输液治疗的心理护理,各项理疗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③住院5~11天,饮食指导(1.告知患者在平常的时候可以多吃些辛热食品:能抗风湿祛寒邪,2.在日常生活中,对果实的食品也可以多吃些:栗子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极为有益,3.适当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讲解专科疾病知识,功能锻炼(1.游泳,2.床垫软硬适中:床板太硬会增加局部脊椎压力,使疼痛加重;床板太软不能有效托住身体,3.枕头高度适宜,切勿将枕头越垫越高,导致颈椎前倾加重,4.功能操的锻炼)。
④入院12天,给予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手续、定期的门诊复查、讲解出院后的用药和饮食以及活动的注意事项、在出现哪种不适症状时及时进行门诊复查等。
2.观察指标
⑴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其内容掌握的程度,能复述80%以上宣教内容的则为掌握,60%~80%则基本掌握,60%以下的为不了解。
⑵患者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判断标准为:护理的满意度﹥90%为满意,60%~90%为基本上满意,﹤60%则不满意。
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
3.数据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表1-3)
4.1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注:2组比较,P<0.05
4.讨论
临床路径制定了标准化的治疗和护理的流程,紧凑且合理的安排了每日患者的具体诊疗以及检查项目,这不但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并且防止了一些不必要的或者重复的检查。
传统的医疗以及护理的行为模式相对是随意的,临床路径则是医护工作人员遵循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连续性的护理治疗。
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治疗的行为中,这不但规范了医疗护理的行为,而且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2]。
临床临近模式使医护入员有预见性、计划性、主动性、连续性地实施治疗,有效地减少疏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全面提高护理质量[3]。
实施临床路径由于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最终减轻了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何经济负担,实现了医疗成本最小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研究分析了实施临床路径使患者全面系统的掌握健康相关知识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规范性的影响。
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持续改进,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随意性,使临床路径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2] 李莉.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⑻:15-17.
[3] 李益化,冯惠春等,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l):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