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语文命题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6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二语文试卷命题意图阐述一、命题指导思想1.本次考试是对我区初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比较全面的检验与反馈,因此,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对本学期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命题兼顾课内与课外,意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迁移与拓展能力,对综合语文素养的考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导向。
3.从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上的衔接要求考虑,命题上逐渐渗透中考的有关考试目标和命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能力之整体把握能力和试卷的基本结构、考试时间(下面具体阐述),但在具体的难度上贴合初二教学要求,不盲目拔高。
本次考试采用试卷纸与答题纸分开的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集中阅卷的效率,更能使学生早日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式。
4.对我区初二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诊断,意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入初三年级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分配1.试卷的总分为100分,分为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其分值各为60分和40分,分值比例与中考保持一致。
3.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与中考保持一致。
三、试题特色1.突出双基考查的要求●默写的内容从本册教材中选取,包括熟读成诵和默写的篇目,忽略精读与范读篇目的区别;只考查机械性默写,不涉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文言课内语段阅读考查着眼于精读篇目(本册教材共3篇精读课文),从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等方面命题,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外文言语段阅读题的分值约占文言文阅读题总分值的30%,分值比例略高于中考同类试题,但命题难度设置上控制为0.7,低于中考,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题型包括词语解释、句子解释以及内容理解,与课内阅读保持一致,●现代文阅读语段选在课外,但从文体选择上贴近教材的阅读篇目,确定为小说和文艺性说明文,考查的主要能力点也主要出自该文体的基本要求,如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以及内容梳理、主旨把握、语言理解与运用等。
试卷的题型包括了填空、选择、简答、综合等四种语文测试的基本题型,在试卷总题量的占比分别为:、55%、25%、10%、10%。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和解读方法相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说明文比较质朴、平直,行文不会曲折,更不会故意制造悬念,或运用众多的表现手法。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和解读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要熟悉其命题角度,掌握解读方法,我们就要有开说明文这把锁的几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把握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文,首先就得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内容、中心)是什么。
如何认识说明的对象呢?1.看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纲,一篇文章说明什么,标题应该告诉读者。
然而,文章的多样性决定了文章标题的复杂性。
所以,有些文章的题目需要经过一番分析才能准确认识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比如2003年江苏连云港《落雪之声大如雷》一文。
如果对标题不加分析,就会对说明的对象作出错误认识。
经分析,这篇文章既不是写雪落地的声音,也不是写雪落地的声音大如雷,而是写雪落地声大如雷的原因。
这就是说明的对象。
这种文题在中考中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分析清楚。
2.看文章的开头。
中考选文常没有标题,要认识说明的对象,文章开头的一段或几段文字非常重要。
这当中尤其要注意作者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作者故意提出的,目的是开启下文,这个问句就交代了说明的对象。
比如2003年辽宁中考选文,没有标题,文章的说明内容就在第一段的问句中作了交代。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
……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3.看中心句。
不少说明文的考题,常要求考生回答某个或几个语段说明的内容。
如何准确地找到答案呢?找中心句。
用中心句来概括说明的内容是说明文的特点之一。
这样的例子,课内课外的说明文很多,这里就不再举了。
第二把钥匙:认识对象的特征把握了说明的对象,还只是阅读说明文的第一步。
这一步不难走,认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是关键。
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文就是围绕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的,特征是说明文的核心。
如何认识对象的特征呢?1.看修饰限制的词语。
有些说明文介绍说明对象并不是只交代一个名称,而是在其前面用几个词语,多方面修饰、限制说明对象,这些词语必定揭示说明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我们要找事物的特征,就找这些词语。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一、命题依据本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
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参照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公平性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3、体现时代性原则。
试题紧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题目,增强时代气息。
4、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试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内容与结构1、命题内容本命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写作部分包括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文阅读:选取一篇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2)古诗文阅读:选取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理解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等。
(3)口语交际: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4)名著阅读:选取一部名著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5)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2、命题结构本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命题意图说明要求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命题依据:《新课标》倡导学生研究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
本试卷未依据现行教材。
命题意图:本试卷旨在考查学生认真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同时测试学生拼音拼读能力和本册生字掌握情况。
对题率预测:90%。
试题实测情况分析:正确率88.4%。
试卷中涉及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
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
部分同学在看拼音写词语时出现错误,主要集中在“壮观”“信封”等词上。
此外,许多学生在看拼音写句子时也犯了错别字。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和对字音、字词掌握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错误。
比一比,在组词(8分)命题依据:《新课标》倡导学生研究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
本试卷未依据现行教材。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注意相似的字形,并给它们组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题率预测:90%。
试题实测情况分析:正确率95.8%。
试卷中涉及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
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较好。
部分同学在组词时出现拼写错误。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和对字词掌握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失误。
本试卷旨在测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认读写字、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和阅读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试卷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试题涵盖了看拼音写词语、组词、形近字(词)填空、连线、查字典、仿写句子、根据课文填空、阅读和写留言条等多方面的内容。
从大方面讲,试卷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从小方面讲,体现了拼音、汉字、词语、古诗、句子、篇章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小学五年级月考命题说明语文一、教材版本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试卷结构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含两个语文百花园)四、难度系数:基本比例:7:2:1,即较容易的题占70%,中等题占20%,较难题占10%。
五、几点要求(一)、积累与运用语文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能力,要尽量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实用性,避免难题、怪题、偏题。
1.拼音、汉字部分考查内容为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形近字。
2.词语、句子部分考查内容为:a.考查能否准确辨析词义,包括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感情色彩,区别词义细致差别(包括近义词、反义词)。
b.按不同方式方法写句子。
含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转述句等。
c.把握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重在会使用常用的关联词语。
3.背诵积累主要考查:要求背诵的课文片段(3,4,6,7,课)第一单元的积少成多。
(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重点考查学生在与人交际中的交往能力。
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
(三)、阅读短文阅读短文重点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与理解情况,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品味、理解能力。
1.阅读短文分两部分一为五年级教材课文片断阅读(15分);二为课外材料阅读(15分)。
2.考查方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课文、上下文准确回答问题的能力;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感悟能力;对文学常识进行考查。
(四)、习作(30分)习作重点考查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类型可从以下二类中选:a.观察类的作文(写小动物,宠物等)b.想象作文(可参考第一单元的习作)。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二语文试卷命题意图阐述一、命题指导思想1.本次考试是对我区初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比较全面的检验与反馈,因此,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对本学期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命题兼顾课内与课外,意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迁移与拓展能力,对综合语文素养的考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导向。
3.从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上的衔接要求考虑,命题上逐渐渗透中考的有关考试目标和命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能力之整体把握能力和试卷的基本结构、考试时间(下面具体阐述),但在具体的难度上贴合初二教学要求,不盲目拔高。
本次考试采用试卷纸与答题纸分开的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集中阅卷的效率,更能使学生早日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式。
4.对我区初二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诊断,意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入初三年级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分配1.试卷的总分为100分,分为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其分值各为60分和40分,分值比例与中考保持一致。
3.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与中考保持一致。
三、试题特色1.突出双基考查的要求●默写的内容从本册教材中选取,包括熟读成诵和默写的篇目,忽略精读与范读篇目的区别;只考查机械性默写,不涉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文言课内语段阅读考查着眼于精读篇目(本册教材共3篇精读课文),从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等方面命题,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外文言语段阅读题的分值约占文言文阅读题总分值的30%,分值比例略高于中考同类试题,但命题难度设置上控制为0.7,低于中考,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题型包括词语解释、句子解释以及内容理解,与课内阅读保持一致,●现代文阅读语段选在课外,但从文体选择上贴近教材的阅读篇目,确定为小说和文艺性说明文,考查的主要能力点也主要出自该文体的基本要求,如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以及内容梳理、主旨把握、语言理解与运用等。
试卷的题型包括了填空、选择、简答、综合等四种语文测试的基本题型,在试卷总题量的占比分别为:、55%、25%、10%、10%。
小学语文复习研讨会的发言稿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主要是检查小学生六年来语文学科的学习状况,故应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根据,检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到达小学毕业阶段所应到达的程度。
一、命题原那么:依标扣本是命题根本原那么。
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今年考试命题应注意的几项根本原那么。
1、根底性。
以合格考试为目的,重在检测我县所有小学毕业生语文根底的掌握程度。
在根底考察之上适度拓展,适当增加难度,以课内所学为主,兼顾课外。
2、全面性。
命题范围应涉及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语文根底知识,考察学生的听、读、写根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应用。
适当考一些古诗词、古文。
3、综合性。
命题时应注意防止考察目的的单一性,尽量进展整合,把相关的根底知识综合起来考察,既减少命题量、节约版面,又能考察学生灵敏掌握的情况。
4、理论性。
语文强调积累、理解、运用,这三者表达在卷面上应以运用为主,考察学生是否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灵敏运用。
5、人文性。
适当注意命题形式的新颖活泼。
当然尽量在追求命题新颖的同时也应注意命题导语的明晰性,不让学生因题意不明而失分。
6、适度性。
虽然此次考试是合格性考试,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此命题时要注意难易系数的比例,一般是1:2:7〔难题/中等/根底题〕二、命题范围:命题范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因为小学高段要完成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所有任务,因此,考试范围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考虑到语文是一门语言积累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把四年级也纳入到考试范围中去,但是占的比例很小。
三、命题的版块说明试题的版块根本上还是分为积累运用、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局部。
积累运用局部积累运用局部包括字、词、句、段、标点符号。
主要考察字、词、句、段的构成、理解、运用以及才能的形成。
字:课标要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积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有较强的识字才能。
字括字音、字形、字义、识字才能。
小学语文命题意图分析说明表
技能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语文四上期末测评卷是XXX命题者XXX所出的试题。
这份试卷的命题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规范,掌握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和评价等能力点。
除此之外,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态度和惯,并着重检测卷面整洁、创作端正、整洁的书写惯。
在试题中,学生需要掌握会读会写的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惯。
同时,还需要理解词义,区分同音字,掌握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检测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此外,学生还需要根据相同的读音,写不同的字组成词,创作词语。
这些都是考查学生识字能力与词语积累的重要内容。
试题中还包括填写成语、按要求归类、发现规律写成语等内容,考查学生的思维及分析能力,运用归类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积累。
在句子方面,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句子相同意思不同表达的方法,比如反问句改陈述句、修改病句、把三句子扫描合并成一句等。
学生需要正确地运用关联词,学会正确表达,把句子写生动、优美。
试题中还包括按课文内容填空、在具体语境中活用名句和诗句等内容,考查学生理解记忆基础上的外化积累、思维方式,并折射语文的应用性价值。
同时,学生需要能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对祖国优美语言有一定的积累和感悟。
最后,试题还包括阅读理解内容,要求学生能积极阅读课外读物,自主研究,并能独立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