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现行油茶基地相关标准汇总
- 格式:xls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3
油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大,建设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油茶基地成为了必要且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就油茶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探讨,以满足任务名称的要求。
二、油茶基地选址1.选址原则:–地理位置优越: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后期的物流和市场开发。
–生态环境好:选择空气质量好、水源丰富的地区,保证油茶生长的优质环境。
–土地利用合理: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合理、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确保油茶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选址具体步骤:–市场调研:调研当地市场需求及潜在竞争对手,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潜力。
–生态评估:对潜在地点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考察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投资成本等因素进行评估,选出最适宜的基地地址。
三、油茶基地建设规划3.1 基地规模规划1.建设规模:–初始阶段:建设面积1000亩,栽培油茶20000株。
–未来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计划逐步扩大基地规模,达到5000亩的栽培面积,栽培油茶10万株以上。
2.基地布局:–主要建设油茶种植区:占60%的面积,用于栽培油茶的主要区域。
–基地管理区:占15%的面积,主要用于办公、仓储、设备维护等管理工作。
–生活区:占10%的面积,提供员工的休息、食宿等生活所需。
–客户体验区:占15%的面积,用于接待客户、展示产品、开展农事体验等。
3.2 基地设施建设1.基地办公区建设:–办公楼:建设一栋办公楼,用于管理人员的办公工作,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
–会议室:建设配备先进设备的会议室,用于内部会议和与客户、合作伙伴的会议。
–休息区:建设员工休息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和设备。
2.基地生产设施建设:–种植区:根据油茶种植的需要,建设温室、育苗室、晾晒场等相关设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加工区:建设油茶加工车间,配备现代化的油茶加工设备,用于油茶加工和产品包装。
3.基地生活设施建设:–宿舍区:建设员工宿舍楼,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
油茶种植的国家政策
鼓励支持油茶育苗单位开展标准化、规模化育苗。
引导油茶经营主体通过“财农信贷通”“油茶保险”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五统一分”等模式组建合作社开展油茶林新造和低产林改造。
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在享受油茶项目补助的基础上,同时享受乡村振兴产业资金扶持,区财政连续4年每年给予400元/亩的油茶管护经费补助。
对于通过林地流转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区财政按80元/亩的林地流转租金一次性给予5年补助,同时分别给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造300元/亩、低改100元/亩的奖补。
在做强做优做大油茶产业行动上,袁州区将强化政策支持,实施强链补链,全产业链打造油茶产业。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篇: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4号)、《湖北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3号)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木本油料产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长油组发…2009‟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国家有关林业技术规程及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一)统筹规划,规模发展;(二)突出重点,效益兼顾;(三)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四)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第三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来源:(一)中央财政安排我县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二)省财政安排和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资金;(三)县财政安排或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支农资金。
各地要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引导,深化支农资金整合,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体投入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全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下设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办法,组织项目施工管理,协调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加强项目计划、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日常工作。
财政部门牵头协调,负责项目建设组织方案编制、资金整合、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等工作;林业部门具体负责方案编制和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质量监管、检查验收等工作。
油茶产业扶持政策一、背景介绍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方的经济作物,以其高产、高效、高经济效益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油茶产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支持和发展油茶产业,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内容1. 资金支持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油茶,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资金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油茶种植补贴:对于种植油茶的农民,政府将提供一定的种植补贴,用于补偿种植成本和激励农民种植油茶。
•建设资金支持:对于有意向发展油茶产业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将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支持,用于建设油茶种植基地、加工厂等相关设施。
•贷款优惠政策:对于从事油茶产业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将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包括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担保等,以降低油茶产业发展的融资成本。
2. 技术支持为了提升油茶产业的技术水平,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种植技术培训:政府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向农民普及种植技术、管理经验等,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
•科研支持:政府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油茶产业的科研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油茶产业的创新发展。
•技术示范推广:政府建设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市场推广为了扩大油茶产品的市场份额,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油茶产品展销会:政府组织油茶产品展销会,邀请国内外买家参观采购,推动油茶产品的市场拓展。
•品牌建设支持:政府鼓励油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提供品牌推广支持和市场宣传资源,增强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出口油茶产品的企业,政府将提供一定的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促进油茶产品的国际贸易。
三、政策效果评估油茶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资金支持,政府鼓励了更多的农民种植油茶,扩大了油茶种植面积。
油茶产业政策解读油茶产业政策解读油茶产业是指以油茶树为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养殖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天然植物油的需求增加,油茶产业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本文将对油茶产业的政策进行解读。
首先,总体规划政策。
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产业规划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这些规划着重于加强油茶种植基地的建设和优化种植结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提高油茶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产业扶持政策。
政府为了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其中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扶持等政策。
财政补贴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他们投资于油茶种植,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税收优惠政策则降低了油茶产业的税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土地扶持政策则提供了土地的支持和保护,确保油茶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另外,市场引导政策。
为了推动油茶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政府还出台了市场引导政策。
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开展油茶产品的展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拓展油茶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
总之,油茶产业政策的出台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通过总体规划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和市场引导政策,推动油茶产业向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期待油茶产业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国家对油茶的种植都有那些政策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南方14个省(区、市)的山地、丘陵地区很早就开始种植油茶,但是,油茶产业在我国发展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食用油的保健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油茶的重要价值重视不够;缺乏优良新品种,尤其是长期使用实生苗造林,导致品种严重退化,产量很低;没有真正把油茶当做商品来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多数油茶林处于半野生和原始耕作状态;油茶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各级政府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的发展机制,没有形成大的产业和规模效益。
我国油茶普遍单产很低,大部分油茶林亩产茶油只有3公斤至5公斤。
然而,只要经过技术措施到位的低产林改造,油茶林的产油量就会成倍甚至成10倍地增加;采用优良品种新造油茶林,每亩产油可达35公斤至50公斤。
可见,油茶生产大有潜力可挖。
只要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到位,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油茶的利润空间会大幅提高。
当前,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社会对油茶的生态、经济及保健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化,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同时,我国发展油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了强大拉力;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我国已经选育出高产稳产的油茶优良品种100多个,并形成了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和较成熟的油茶加工利用工艺。
国家林业局正在卓有成效地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确定了“长短结合”发展油茶产业的工作思路,这就是在着眼长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的同时,立足当前,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以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根据这个工作思路以及各地油茶资源现状和技术基础,国家林业局先期在湖南、江西两个油茶种植大省各选择了3个县(市)开展了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已基本完成,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制定之中。
油茶标准体系是指对油茶生产、加工、质量、分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体系。
油茶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提取油脂,用于食用或工业用途。
为了确保油茶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油茶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标准:规定了油茶的命名、形态特征、产地等,用于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茶。
生产标准:针对油茶的种植要求,包括土壤条件、种植密度、施肥措施、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油茶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加工标准:涉及油茶果实的采摘、脱壳、压榨等加工工艺,保障油茶油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质量标准:明确了油茶油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加工工艺要求等,确保油茶油的品质和安全。
产品标准:针对油茶油及其相关产品(如茶籽、茶籽饼等),规定了其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环境标准:关于油茶种植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油茶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证油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同时推动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一、基地(de)环境所选定(de)有机茶基地必须符合生产有机(天然)食品(de)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周围林木繁茂,具生物多样性(de)边远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de)工业区和交通要道.1、大气要求基地周围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de)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de)燃煤锅炉需配有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de)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水源要求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源,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天然)食品(de)水质标准.3、土壤要求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或农药(de)污染,土壤肥力较高,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de)土壤标准.4、茶树品种要求最主要是抗逆性(抗病虫、抗寒冷、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齐(de)茶园作为基地.若是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种苗可选用本省选育(de)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有:上梅州、大面白、赣茶1号、宁洲2号、九曲783;邻省(de)新品种(de)有: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福鼎大毫、白毫早等,均具有良好(de)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二、基地(de)环境保护与建设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对基地周围原有(de)林木,特别是上风口(de)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de)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特别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于茶树良种生长(de)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m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合欢等.2、行道树和遮荫树对茶园中原有(de)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de),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de)行道树和遮荫树.茶园中(de)原有树木稀少(de),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荫树,但不宜种得过密.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de)经济林或观赏树种.3、梯壁护理对梯地茶园梯壁上(de)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4、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de)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de)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de)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de)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de)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5、茶园铺草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保水(de)于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可在10~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三、施肥原则与肥料种类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矿物质)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de)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合成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de)厩肥、人粪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de)泥肥及饼肥(须经高温发酵后施用).(2)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de)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de)有黄花苜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紫穗槐、木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 )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酸钾等)、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四、耕作与施肥1、浅耕与追肥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 15天,每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de)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2、深耕与基肥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de)钙镁磷肥、硫酸钾.五、病虫害防治有机茶基地(de)病虫草害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de)农药及增效剂.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de)发生及危害.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de)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de)效果,且无残留.齐头山属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de)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裕安区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de)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裕安区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气温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de)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光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de)太阳辐射为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夏季占%,秋季占%,冬季占%.年平均降水天数为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以下,属湿润地带.土壤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de)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dbs 45003-2019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油茶DBS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S45/003—201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油茶2018-12-20发布2018-03-01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发布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17的格式编写。
本标准由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炜、吕保樱、石相莉、匡永红、莫浩越、邓华、秦国强、刘保奇、李沛、黄健、阳志红、农彦贤、张建南、吕新印、张鸿斌。
油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绿茶为主要原料,配以姜、葱、蒜等辅料,添加或不添加花生、大米、绿豆等配料经加工而成的,需加热煮沸后食用的具有特有风味的食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354大米GB/T1532花生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那么GB/T8306茶总灰分测定GB/T8313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10462绿豆GB/T14456.1绿茶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8979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那么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db33-t 525.1-2019 无公害油茶籽油第1部分产地环境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油茶籽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浙江省是我国油茶的主产区。
为促进我省油茶生产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保障身体健康,特制定《无公害油茶籽油》系列标准。
DB33/525-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525-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学会、常山县林业局、青田县林业局、仙居县林业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康志雄、吕爱华、陈天霞、陈友吾、沈坚敏、林伟标、张汝忠。
无公害油茶籽油第1部分:产地环境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油茶籽油的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检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油茶籽油产地的选择和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33/525中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6920-1986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7-19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8-198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82-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GB/T7485-1987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7486-1987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GB/T11896-1989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5262-19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3-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6-1995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7134-1997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7-1997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4550-2003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那么3要求3.1无公害油茶籽油产地生态环境无公害油茶籽油产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受污染影响或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林业生产区域。
茶园间种油茶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引言:茶园间种植油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油茶作为一种天然的食用油来源,备受关注。
茶园间种植油茶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在茶园间种植油茶的标准制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以确保茶园间种植油茶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对茶园间种植油茶的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介绍其意义、优势以及发展前景。
通过对茶园间种植油茶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可以为农民提供正确的种植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经营茶园。
同时,制定科学的标准也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确保所购买的油茶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放心。
茶园间种植油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油茶资源丰富,但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油茶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茶园间种植油茶作为一种高效农业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茶园间种植油茶的标准不仅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油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茶园间种植油茶标准的制定与茶园间种植油茶的意义、优势和发展前景密切相关。
本文将深入探讨茶园间种植油茶的标准,以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茶园间种油茶标准的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将概述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即茶园间种油茶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介绍茶园间种油茶标准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正文,将分为两个子部分进行论述。
2.1 茶园间种油茶的意义,将深入探讨茶园间种油茶的意义,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
重点介绍茶园间种油茶的益处,如能够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等。
2.2 茶园间种油茶的优势,将详细介绍茶园间种油茶的优势,包括油茶植株的特点和适应性,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其对土壤改良和生态保护的作用等。
山油茶检测标准山油茶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传统茶饮,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为了确保山油茶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油茶的检测标准。
一、感官检测标准感官检测是评价山油茶品质的最直观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来评估山油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
对于山油茶的外观,要求颗粒饱满均匀,色泽红亮,无异色。
气味必须具有浓郁的花香和果香,不应有任何异味。
口感应该细腻柔滑,回甘爽口,且不沉淀。
二、水分含量检测标准山油茶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其品质和保存性的重要因素。
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引起霉变和酸败,而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导致茶叶变得干燥,影响其口感和风味。
因此,山油茶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9%之间。
三、嗅味检测标准嗅味检测是评价山油茶的香气和风味的重要方法之一。
应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嗅闻评估,评估茶叶的香气是否浓郁、纯正,有无异味。
同时还可以通过嗅味来判断山油茶的烘焙程度和存放时间。
四、色泽检测标准山油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色泽鲜艳、红润的山油茶通常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通常使用比色法来测定山油茶的色泽,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五、营养成分检测标准山油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和维生素等。
营养成分的含量不仅影响山油茶的品质,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因此,山油茶的营养成分含量也是检测标准之一。
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茶多酚、咖啡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六、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农药残留是影响山油茶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油茶的种植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因此,必须对山油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农药残留检测依据国家相关法规,采用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
综上所述,山油茶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感官检测、水分含量检测、嗅味检测、色泽检测、营养成分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
这些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确保山油茶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油茶基地建设项目简介
一、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概述
油茶,又称油茶籽,属于茶类作物,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特殊茶类
作物,具有高营养、高医疗保健功效的特殊饮料。
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旨在
从根本上提升油茶的产业化水平,构建油茶产业化高标准、更高效率的生
产环境,推动油茶种植覆盖率的不断增加,加快油茶产业化的发展。
二、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投资范围
1、建设油茶基地:针对当地资源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建设
面积15亩的油茶基地;
2、建设油茶种植基地:通过相应的规划和建设,建设油茶种植基地,种植高产优质的油茶苗;
3、油茶加工设施建设:建设油茶加工设施,包括大、中、小规模的
设备,用以加工油茶;
4、油茶仓储设施建设:根据油茶特点,建设独立的油茶仓储设施,
保障油茶高质量的保存;
5、油茶销售网络建设:建设完善的油茶销售网络,包括电商网站和
实体店等,尽快将油茶推向市场;
6、其他商业业务: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可以添
加其他的商业业务,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种植油茶政府补贴标准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油茶种植户来说,政府的补贴标准是他们关
心的重要问题。
根据最新的政策规定,油茶种植政府补贴标准如下:
一、种植面积补贴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油茶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的,每亩可享受200元的补贴;5亩以上的,每亩可享受300元的补贴。
同时,对于新开发的油茶基地,还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
二、技术指导补贴标准。
政府对于油茶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的补贴标准也是非常优厚的。
在种植过程中,如果需要技术指导,每次指导可享受100元的补贴。
同时,政府还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为种植户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三、贷款贴息政策。
为了帮助油茶种植户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政府还出台了贷款贴息政策。
对于
符合条件的油茶种植项目,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优惠,这对于解决资金问题,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收购补贴标准。
政府对于收购油茶的企业也给予了一定的补贴支持。
对于收购的油茶,政府会
根据市场行情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保障油茶种植户的利益,同时也鼓励更多的人投身油茶产业。
以上就是目前油茶种植政府补贴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于广大油茶种植户有
所帮助。
同时,政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油茶产业的发
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油茶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申报条件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申报条件通常包括以下要求:
1. 地理位置优越:申报园区应位于油茶产业发展较为集中和有优势的地区,具备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经济实力:申报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保障。
3. 面积要求:示范园区的规模应达到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占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
4. 基础设施完善:申报园区应具备完善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以及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
5. 种植规模和质量:申报园区应有一定的油茶种植面积,并具备一定的种植质量保障措施,保证油茶的生长和品质。
6. 科研和技术支持:申报园区应与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得到科研和技术支持。
7. 示例效益和示范引领作用:申报园区应能够在油茶产业发展方面具备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油茶产业发展。
8. 管理和运营能力:申报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和运营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推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以上条件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具体申报条件可能会有所变动,申报园区需要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来确定具体的申报条件。
油茶籽油标准
油茶籽油标准
国家标准《油茶籽油》由TC270(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贵州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西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南康奕达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安徽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薛雅琳、李玥、王莉蓉、袁毅、莫逆、王照飞、陈玉军、潘俊升、骆倩、徐峰、安骏、张东、朱琳、李秀娟。
[1]
1。
种植油茶国家补贴标准油茶种植前景1改善生态环境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可不占用耕地与较好林地,种植在瘠薄平地、荒地与荒山林地,有极强的适生能力。
其耐低温抗霜冻,有较好的防火效果与抵御病虫害性能。
因此种植油茶既可以充分利用边际土地,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又可以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2广阔的市场潜力由于油茶大多种植在山区,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所以从中提取的油脂也具有安全、绿色无污染、抗病能力强、营养、保健等特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端食用油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作为“东方橄榄油”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7%和1倍,再加上其香味独特,耐贮藏,不易酸败,营养成分接近人体需要比例,不会产生引起致癌的黄曲霉素,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除此之外,油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取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碳,这些提取物经加工后,可用于餐饮业、工业、医药业、化妆品、保健品、加工催化剂等行业。
由此可见,油茶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高,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油茶种植技术一、林地选择选择向阳山坡种植油茶,最好1米土层,排水良好,酸性土壤。
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
二、良种壮苗种好、苗壮、树丰产。
采用审定良种,科学配比栽培,优质苗木造林。
容器杯苗高10cm,一年优良家系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基径粗0.4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三、科学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顺势,小弯取直。
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
小雨不出带,大雨难下山。
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
小于15°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撩壕成梯或水保鱼鳞坑整地方式。
四、合理密度种植密度每亩110株左右,适宜的行距为2m,株距为3m。
五、科学栽植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细土回填,分层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