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172.50 KB
- 文档页数:22
分解质因数解答应用题A 经典题型例1、把9、15、28、30、34、55、77、85这8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每组4个数的乘积相等。
【思路导航】把8个数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个数,要使两组数的乘积相等,这两组数的乘积中所含有的质因数必须完全相同。
因此,可以先将这8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按照每组中各个质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组。
【解答示范】9=3×3 15=3×528=2×2×7 30=2×3×534=2×17 55=5×1177=7×11 85=5×17从上面18个质因数中可以看出,每组的4个数的乘积中,必须有2个2、2个3、2个5、1个7、1个11和1个17 答:这两组数分别是(9,28,55,85)和(15,30,34,77)【题后反思】要充分理解分解质因数的作用模仿提升11、把2、5、14、24、27、55、56、99这8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每组4个数的乘积相等。
2.把40、44、45、63、65、78、99、105这8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每组4个数的乘积相等。
例2 一个长方体木块,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正好是3个连续自然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720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思路导航】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因此,长、宽、高都是体积数720的约数。
又根据长、宽、高的厘米数正好是3个连续自然数,因此可以先把720分解质因数,然后将它的质因数重新分组,组合成3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得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再求出它的表面积。
【解答示范】720=2×2×2×2×3×3×5=(2×2×2)×(3×3)×(2×5)=8×9×10(8×9+8×10+9×10)×2=484(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84平方厘米。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世界各地”的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3篇课文,展现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描写了荷兰安闲的牧场,介绍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体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进一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体现出的景【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2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3.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阅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4.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5.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口头表达:1.能列出讲解的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
2.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
书面表达:1.能搜集资料,清楚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18 威尼斯的小艇【课前解析】关注课文:课文围绕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独有标志——小艇,介绍了小艇独特的外形,乘船的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各部分内容衔接紧密,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性,并把水上名城的风光韵味十足的表现了出来。
关注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小说家、演说家。
他当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排字工人,后来又当过水手和舵手、领港、记者等,他十分珍视自己的生活经历,他的一生著作颇丰,小品、散文、演讲自成一家,备受推崇,而长篇小说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以及中短篇小说如《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更是闻名于世。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 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 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和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五篇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实行合适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下面给大家整理的(五班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五篇, 希望大家喜欢!五班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 好几个优秀生(包括语文考100分、99分的, 最差不低于95分的)转走了……而插班生的学业情况不容乐观。
上学期语文期末平均分近94分——它基本上会成为不能超越的历史。
暂且(说说)老生情况: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 在听说读写方面进步很大, 具体表现在:听说:平时(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难上, 发现同学间的水平差异大, 自信心强, 语言面貌好, 但交际的仪态有待加强。
读: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读流利, 但能读出自己的理解的同学不多, 因此, 加强朗读训练仍然是语文课堂的重点。
另外, 阅读理解能力, 许多同学有待加强。
写:学生的书写习惯好, 书写大方、工整、清楚。
但有少数几个人的作业不仔细。
写作:写(日记)每周写一篇, 但有个性的日记少, 一些比较好的都是敷衍了事, 缺乏质量。
在(学习态度)方面, 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 个性张扬, 学习爱好比较浓, 主动性较强。
如在课堂上能仔细听讲, 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课前做到预习新课, 并有一定的搜集资料能力, 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培育;课后能做到仔细复习;课外能乐观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也乐于展示活动成果。
但是, 一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够好, 心浮气躁。
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 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 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 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
另外还有几个学生学习态度散漫, 作业马虎潦草, 特别是回家作业需要家长的督促。
本学期的新打算:我把(教育)的重点继续放在紧抓课堂常规和学生口头语言规范上, 并加大阅读、写话的训练力度, 努力培育学生循环日记、读课外书摘记等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节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即没有细胞壁。
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细胞壁。
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3.(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
4.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5.(神经细胞)是(放射状),(红细胞)是双凹面(圆盘形),(白细胞)是(无稳定形状);(肌细胞)是(纺锤形)。
6.(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例如:(蛋黄)、(鱼卵)。
各种人体细胞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微小的生命体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霉)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6.在下面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
酸奶中的乳酸菌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皮肤上的葡萄球菌感冒病毒杆状线状球状球状杆状球状椭圆状不同的微生物,他们的(形状)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目标分解表格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题组训练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七单元第三课时课型:复习课备课人:
(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
第五场呢?
(2)两队成绩呈什么变化趋势?
(3)你能预测下一场两校的篮球队的比赛结果吗?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
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
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
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
趋势。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一、知识点梳理(一)方程1.等式的意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的意义:像x +50=150、2x =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它们之间可以用右图表示:4.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1)必须是等式。
(2)必须含有未知数。
(二)解方程5.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即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8.解方程的常用方法:(1)等式的性质 (2)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3)移项9.方程的检验: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10.一般步骤:(1)审: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
(一般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 ,如果未知数有几个,可以设其中一个,然后根据关系表示其他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某个量为x ,再通过这个量去求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所设的未知数和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回答题目所问,写出答句。
11.注意点:(1)找到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一般不把未知数x 单独放在一边。
(3)设未知数x 时要在后面写上单位名称,求出的x 的值不带单位名称。
等式 方程(四)其他相关知识点12.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3个连续自然数(或连续奇数、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分解质因数知识导航1.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就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因数的定义: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这个合数的质因数.3.分解质因数的定义: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塔形分解: (2)短除法:28=2×2×7 28=2×2×7×××7227428例题分析【理解一】质数和合数.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规律:只有一个因数的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2.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3.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
4.在自然数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例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
18=( )+( )+( )24=( )+( )=( )+( )=( )+( )例2.A、B、C是三个不同的质数,且A-B=C,若得数最小,请写出一组符合要求的数:A=( )、B=( )、C=( )。
例3.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这个数是多少?例4.两个质数的和是 40,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乘积最大是多少?巩固练习1.一个长方形的边长是以厘米为单位的质数,那么周长是以厘米为单位的( ).A.质数 B.合数 C.无法确定2.如果两个不同的质数相加还得到质数,其中一个质数必定是(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解质因数的巧用一、仔细审题,填一填。
(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将30分解质因数是( )。
2.已知3a =b (a ,b 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这两个数是( )和( )。
4.9和11的最大公因数是( ),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 )。
5.三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2,这三个质数分别是( )。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0分)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 2.奇数和奇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
( )3.如果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a ,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b 。
(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 ) 5. 35和14通分后分数大小没变,但分数单位变了。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16分)1.在3、5、7、8中任选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的有( )对。
A .3B .4C .5D .62. 聪聪要把一张长64厘米、宽48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剪成面积相等,且边长尽可能大的正方形彩纸而没有剩余,用这些正方形彩纸折纸鹤,可以折( )个纸鹤。
A .16B .12C .8D .43.下列叙述的几组数中,( )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
A .两个不同的质数B .两个不同的奇数C.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D.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4.既有公因数2,又有公因数3的一组是( )。
A.15和16 B.16和30 C.12和18 D.20和21四、按要求完成各题。
(共30分)1.求出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每小题3分,共12分) 28和42 9和1895、8和18 4、5和62.求下列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每小题3分,共12分) 15和50 66和8812、16和20 18、36和303.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解质因数 1一、创设情境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
3.观察:2、3、5、7、11……等质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4、6、8、9、10、12……合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二、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学习每个合数能否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三、探索研究1.探究学习(1)把6、28、60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6=2×3 28=4×7 60=6×10 60=2×30 60=4×15 …(2)写出的两个数中如果还是合数的,再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写下去。
6=2×328=2×2×760=2×2×3×5(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来?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考考你:把13和15分解质因数。
揭示: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如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6=2×328=2×2×760=2×2×3×5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
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
2.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介绍短除法。
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
除数…2 6 …被除数3 …商(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 282 147 3 15528=2×2×7 60=2×2×3×5(3)强调:用质数去除,一直除到质数为止。
(4)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四、课堂实践1.判断:(1)由于12=2×2×3那么12的质因数有2,2,3()(2)把77分解质因数是77=1×7×11()(3)把14分解质因数2×7=14()(4)把27分解质因数是27=3×3×3()2.用短除法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文档分析了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
下文将按照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第一节:音的长短和节奏
本节主要介绍了音的长短和节奏。
通过音符的不同时值,学生可以研究到音的持续时间的概念。
教材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练,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和演奏实践来理解和掌握音的长短和节奏。
第二节:音的高低和音程
本节主要介绍了音的高低和音程的概念。
教材通过引入不同的音高和音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音的音高可以通过唱、读、弹等方式来表达,并通过练来加深对音高和音程的理解。
第三节:音的强弱和音量
本节主要介绍了音的强弱和音量的概念。
教材引入了动态符号
和音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音可以有不同的强弱和音量,并通过
演奏练来感受和表达音的强弱和音量的变化。
第四节:节拍与小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节拍与小节的概念。
教材通过引入拍号和小节
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节奏是由一定的拍号和小节组成的,
并通过演奏练来感受和把握节拍与小节。
第五节:速度与节奏
本节主要介绍了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教材引入了速度记号和节
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速度会对音乐的节奏产生影响,并
通过练来感受和表达不同速度下的节奏变化。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教材的分析。
通过这些
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奠定音乐
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自测卷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2%)(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2)推拉窗的移动。
()(3)钟面上的分针。
()(4)飞机的螺旋桨。
()(5)工作中的电风扇。
()(6)拉动抽屉。
()2、看右图填空。
(12%)(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3”;(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6”;(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2%)(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4、用线连一连绕点“O”旋转而成的图形。
(4%)A旋转1800 旋转900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8分)(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 )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 ) (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 ) (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
………………………………………( ) 三、在下面图形中,你知道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吗?(每题1分,共6分)第二部分 解决问题四、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每题1分,共9分)(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五、操作题1、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 =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10、 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组词: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媒(媒体)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谋(计谋)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二、近义词: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沉思(凝思)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洒脱(潇洒)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精彩(出色)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辨(争辩)精神饱满(精神焕发)三、反义词: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凝固(融化)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淡雅(粗俗)鲜艳(素净)漫长(短暂)丰富(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表白(沉默)恶劣(优良)响亮(低沉)通明(漆黑)高傲(谦虚)热闹(冷清)动摇(坚定)严肃(随便)稀薄(稠密)四、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辨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混黄一体五、词语意思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摘要]语文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和组织语文课程内容。
而统编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织单元,为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从单元整体出发,展开习作任务群的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靶向,确定习作任务群的层次结构;以真实的情境为抓手,确定学习任务群的主题;以活动为平台,筑牢学习任务群的支架;以评价为推手,提高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效。
这样的习作教学,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单元统整;习作教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07-0011-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仔细品读语文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阐释,就不难发现其鲜明的整体性、融合性,需要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关注整体资源的融合,这与统编语文教科书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单元组织方式不谋而合。
虽然语文新课标并没有提到习作学习任务群,但基于统编语文教科书读写一体化的编写原则,习作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与实施同样有着极强的可能性、可操作性。
下面,笔者就以统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谈谈建构习作学习任务群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以核心素养为靶向,确定习作任务群的层次结构习作任务群以“群”为模式,决定了习作任务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一组有着进阶关系的任务链,具有综合展现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的教学价值。
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科书所设置的人文主题的基础上,将整个单元作为任务群的学习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落实多个任务,使教学集中指向习作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