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829.00 KB
- 文档页数:53
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例析1、概况本水库位于广东省,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无霜期等气候特征。
冬季,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极地大陆气团笼罩华南地区,气候干冷,睛天为主,春季(2~4月)大陆高压衰减,副热带高压西伸,温湿水汽开始流入,常出现梅雨天气;夏初南北气团进退不定,受西风带系统和热带系统共同作用,5~6月份有连续暴雨和特大暴雨,7~8月份随副热高压的北移,高压西北雨带也移至江淮一带,受热带季风影响,以热带气旋和热带低压形成的暴雨为本流域主要降雨过程,有些年份台风活动较少,雨量偏少,后汛期结束,气温高而出现干旱,9~11月东亚季风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活动,天气晴朗少云,有些年份出现秋旱。
由于天气系统的影响,流域暴雨有明显的前后汛期之分。
每年4~6月份为前汛期,受西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平均可发生10次暴雨过程。
降雨以锋面雨为主,虽然暴雨量级不大,但局地性较强,时程分配较集中,年最大暴雨强度往往發生在该时期内。
7~9月份为后汛期,受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进入盛夏季节,降雨以台风雨为主,虽然暴雨时程分配较为均匀,但降雨范围广,总量大。
从年最大24h及3d雨量均值等值线来看,流域暴雨量自南向北呈递增趋势。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823.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885mm,最小年降雨量为1157mm。
前汛期(4~6月)占年降雨量的48.1%,后汛期(7~9月)占年降雨量的33 2%,合计半年(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1.3%,形成丰、枯季节不均的状况。
水库坝址处控制集水面积92.3km2,主要任务为供水,兼顾防洪和发电,水库供水分为应急备用供水和常态供水。
水库建成于1976年,有人工观测水位、自记水位、蓄水量查算、人工观测降雨量、自记雨量、蒸发渗漏、出流量查算、反推入库流量、不定期进出库流量施测等观测项目。
具有1977年4月~2013年3月共36年的日径流量系列,该资料已经过有关水文部门的审查,符合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