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导语】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阴(今浙江绍兴)⼈,南宋诗⼈。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出⾝。
中年⼊蜀,投⾝军旅⽣活,官⾄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集》、《南唐书》、《⽼学庵笔记》等。
下⾯是为⼤家带来的陆游《游⼭西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游⼭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译⽂ 不要笑农家腊⽉⾥酿的酒浊⽽⼜浑,在丰收的年景⾥待客菜肴⾮常丰繁。
⼭峦重叠⽔流曲折正担⼼⽆路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出现⼀个⼭村。
吹着箫打起⿎春社的⽇⼦已经接近,村民们⾐冠简朴古代风⽓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好⽉⾊出外闲游,我⼀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腊酒:腊⽉⾥酿造的酒。
⾜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够,丰盛。
豚,⼩猪,诗中代指猪⾁。
⼭重⽔复:⼀座座⼭、⼀道道⽔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箫⿎:*打⿎。
春社:古代把⽴春后第五个戊⽇做为春社⽇,拜祭社公(⼟地神)和五⾕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有空闲时趁着⽉光前来。
⽆时:没有⼀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赏析 既写出⼭西村⼭环⽔绕,花团锦簇,春光⽆限,另⼀⽅⾯它⼜富于哲理,表现了⼈⽣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回味⽆穷。
表现了诗⼈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限的希望。
诗⼈描述了⼭⽔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出现⼀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下面店铺整理了游山西村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游山西村》译文及注释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注释:选自《剑南诗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游山西村》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游山西村》注释及译文《游山西村》注释及译文《游山西村》是由陆游所创作的,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山西村》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作品原文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
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
箫鼓追随春社近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
从今若许闲乘月⑺,拄杖无时夜叩门⑻。
作品注释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有古人之风度也。
《唐书·王仲舒传》:“穆宗常言仲舒之文有古风。
”杜甫《吾宗》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作品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游山西村》注释及赏析注释选自《剑南诗稿》。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门:敲门。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其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游山西村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1、本文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之美里的快乐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即可.)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4、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句。
赏析:这两句诗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现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23年《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赏析1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节日________与《周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意思|赏析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作者:佚名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赏析作者:佚名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是猪。
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曹济平)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
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
”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
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初春。
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 )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 (《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
《游山西村》原文赏析《游山西村》原文赏析引导语:陆游七律最工。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下面由yjbys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游山西村》原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得到您!游山西村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是猪。
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游山西村的赏析《游山西村》是清代诗人陆游的一首长诗,描述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该诗不仅描绘了山西村的优美景色和风俗民情,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他对自由、闲适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了山西村的热情好客和丰收之年的喜悦。
诗人用“莫笑”二字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在丰收之年,当地人民会用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这体现了乡村人民的真诚和热情。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西村的山水景色和自然风光。
这里的山峦重叠,水流潺潺,诗人用“疑无路”形容了旅途的曲折和险峻,而“柳暗花明”则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变化和奇观。
这一联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述了山西村的社祭文化和民间风俗。
每年春天,当地人民会举行盛大的春社庆祝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诗人用“箫鼓追随”形容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在社祭活动中,人们会穿着简朴的衣冠,保留着古老的习俗和风尚,这体现了乡村文化的厚重和底蕴。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留恋和不舍。
诗人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到这里,静静地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和传统文化。
他甚至希望能够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与当地人民交流和分享。
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山西村的深情厚谊,还体现了他的自由、闲适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游山西村》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浓郁情感的诗作。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山西村的景色、风俗和文化,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同时,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闲适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这些思想情感贯穿全诗,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此外,《游山西村》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独特之处。
《游山西村》赏析
《游山西村》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描写了他游山玩水时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诗中,王维先写出了自己来到山西农村的场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表明自己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品尝佳肴美酒,而是寻找自然之美。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来到山中所见的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山路陡峭曲折,令人回望犹豫不决;但又有那美好的村落,让人神往不已。
继而,王维更加深入探寻此地的美妙之处,笔力逐渐渐浓,写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声在山村里飘荡,春社人们欢聚一堂,彼此欢快嬉笑,那朴素的衣装和古老的风俗,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而接下来的“从南至北古战场,千古光辉今犹存。
”更是将这里的人文历史融合了自然景色一同呈现,一座座古战场,见证着发生过的历史,也给人们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光辉。
最后,在诗人的调度下,这一切好似梦境般渐渐消失,只留下那清静的村庄:“烈日晴空禾颂归,路人欲问何从来。
”这时,诗人的写作手法随之变得平淡,表现出人生最初的状态——返回平淡,或许这便是本诗诗人的真实态度,固本然沿着自己的道路仔细体味一切,再次投身于生活。
通过《游山西村》这首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王维对于自然山水和乡村人文的深刻关注与感动。
王维秉持于所见所感,用含蓄唯美的笔墨呈现给读者一幅丰厚的人文自然图景,也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底蕴紧密结合,展示了对于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淳朴民风热情好客
——陆游《游山西村》诗句赏析
《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它抒写了江南农村的日常生活情景,诗歌描写了诗人出游到农家、村外景物、村中之事和频来夜游的画面,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做了和谐的统一,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艺术格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诗句描写了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场面。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足”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农人为招待客人,把自己家里所有的食品都拿出来,足见其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历来为人传送的佳句。
诗句描写了诗人漫步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山泉在山中曲折而行,草木浓茂,山径蜿蜒,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眼前出现了几间农家茅舍,烟柳依依,此时的心境顿觉豁然开朗,兴奋之状可想而知。
这里反映了诗人在迷惘中看到的希望,既是诗人拜访亲朋的一种体验,也是一句饱含哲理的名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此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人们穿着简朴的衣服,带着帽子祭祀土地神,享受生活的快乐。
这正体现出作者对古老乡土风俗的赞美,也显示出对乡土百姓的热爱之情。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7篇)陆游《游山西村》赏析1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赏析】说明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游览山西村后写的。
全诗生活气息很浓,生动而概括地描绘了当地的秀丽风光和喧闹的节日气象,赞美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行,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憧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常常被引用来说明事情在看来好像无法进行、困难重重时,突然有了转机的境况,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解释①、山西村: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鉴(jiàn)湖附近。
②、农家:农村里的人家,指农民。
腊(là)酒:腊月(农历十二M 月)亦即冬天酿造的酒。
浑(hún):混浊。
浑酒质量比清酒差。
③、鸡豚(tún):指鸡肉和猪肉。
豚:小猪。
足鸡豚:形容款待客人的菜很丰富。
④、山重水复:山岭重叠,溪水曲折。
⑤、柳暗花明:柳树茂密成荫,显得阴暗;山花艳丽耀目,色彩光明。
⑥、萧(xiāo)鼓:指吹打乐器发出的声音。
春社:古代立春后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日子,叫春社。
⑦、衣冠(guān官):衣服和帽子。
简朴(pǔ):简洁朴实。
古风:古代风俗。
⑧、若许:假如客许。
闲乘月:趁着月光光明的晚上出外闲游。
⑨、拄(zhǔ)杖:拄着拐杖。
无时:随时。
夜扣(kòu)门:晚上来敲门作客。
叩:敲陆游《游山西村》赏析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如今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接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照旧保存。
从今日起,假如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是猪。
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初中语文文言文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赏析】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曹济平)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
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
”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
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
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
《游山西村》赏析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
南宋大诗人。
绍兴(高宗赵构年号)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打击,被除名。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曹任镇江、隆兴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
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数量最丰富的一个,今存尊9000余首。
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一直脍炙人口,文章也很出名。
作品辑在《陆游集》中。
【解题】
据《宋诗鉴赏辞典》介绍,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以“鼓唱是非”罪名罢归故里。
诗人对官场的腐败愤恨之余,对家乡的山光水色及民间的纯朴生活产生了无限欣慰的情绪。
但是,由于诗人报国之志未泯,虽闲居游赏,徜徉于山向小路上.仍不时流露出欲罢不能的抗敌复国之矢志。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说:“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
此诗“颔联”已成为熟语词。
【注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否定副词,不,不要。
笑:讥笑,讪笑。
腊:本指年终祭祀,也用于指夏历十二月,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称“腊肉”,腊月前后酿造的酒称“腊酒”。
浑:浑浊不清。
丰年。
丰收的年成。
留客:容留客人吃饭住宿。
足鸡豚:能使鸡猪等荤菜丰足。
能愿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
○田家的酒菜虽不似都市酒楼的花哨,但货真价实,
原汁原味,无哗众取宠之心,有真情待客之诚,充溢着田园风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水峦重叠,流水往复,连绵不断。
重:重(ch6ng)叠;复:往复。
疑无路:怀疑没有去路,怀疑走到尽头。
柳暗花明:柳荫暗处,鲜花明丽。
又: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转折,义为“却”、“却又”等。
一村:诗中意思是“有一村”、“看到一个村庄”,名词短语用在副词“又”后活用。
○紧承首联。
在农家鸡香的诱引下,诗人寻胜探幽,聊以舒其忧心,但是山重水复,几疑走到了尽头,不意柳暗花明之处豁然开朗,村舍俨然,如武陵人之误入桃花源,读者亦为之一喜,不虚此行矣!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由于有箫鼓伴随着山民的生活,可知春社的喜庆之日已临近了,此地人们的衣冠穿著仍十分古朴简单,保留下古时遗风。
箫鼓:箫与鼓,泛指各种民间乐器。
追随:伴随人的生活。
春社:春季社日活动。
衣冠:衣服头饰帽子等,代指衣著打扮。
○诗人此时已完全融合在古老的民风民俗之中。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若:连词,表示假设,义为“如果”、“假若”。
许:许可,容许。
闲乘月: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因月色朦胧,迷离惝恍之境极富美感,为古人所喜欢,李白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诗句。
拄杖:持杖漫游。
无时:不拘时间,乘兴而发。
夜扣门:夜晚随遇而安,扣门借宿。
○诗人此时勃然泛起隐逸之情,若有林泉之思;但“若许”二字又不免有社会风云愁思恨缕的牵绊,欲罢不能。
【译文】
不要讪笑农人自酿的腊酒浑浊味薄,丰收的年景(山民)待客有充足的鸡豚佳肴供人享用。
山岭重迭,水流宛转依人,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柳荫丛中簇簇花放,村舍蓦然映入眼中。
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杖藜而行,不分时间深夜扣门请宿,乘兴而行。
【简析】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全诗四联,围绕“游”字层层展开。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写游前的精神准备,即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之意。
孟诗平铺直叙,只说老朋友备有酒菜请他去。
而陆诗则不仅写了农民朋友的相约,还刻画了主人款留的盛情。
农家迎宾,备有腊酒,酒昧虽不及清酒醇美,但待客的情谊却是极其真诚的。
菜肴是鸡和豚,虽不是山珍海味,但都是自家生产,加上年成好,可以让客人尽情享用。
前一句的“莫笑”,后一句的“足”字,都很有表现力:既像模拟主人的口吻,又像是诗人在赞叹,曲曲传出了山西村农民的淳朴和好客。
经这么一渲染,山西村真让人神驰心往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次联写山行情景。
山阴道上,山光
水色令人应接不暇。
重重山遮,道道水绕,诗人几乎疑心无路可走了。
但几经探寻,前面柳暗花明,一个村落宛然在目,山西村便到了。
前一句中的“疑”字用得传神:“疑无路”不是真的无路可走,而仅仅是路难寻难辨,这是人们走生疏山路常有的体验。
后一句中的“又”字也很传神:“又一村”不是说一个接着一个村,而是经过探寻忽然发现有那么一个村在那里,表现了绝处逢生的喜悦。
人们读这两旬都会感到,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也正是因为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便越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被人们广泛引用,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第三联正面写山西村所见所感。
箫鼓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农民在迎接社日的来临。
“春社近”,已经“箫鼓追随”,则社日的热闹场面更可想而知。
“衣冠简朴”一句显然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脱胎而来的,意思是说礼法都还保持着古老样式,诗人把山西村比作“桃花源”,表现这里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的宁静生活,与其说这是南宋初年江南农村的风俗画卷,毋宁说它是陆游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
它突现了山西村的精神风貌,倾注了诗人的一片深情。
从写法看,由于第一联已渲染了它生活的丰足,第二联“柳暗花明”已描绘了环境之幽,所以,这一联着重表现诗人身临其境后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春社之“近”,古风之“存”,都是诗人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后的判断。
至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类的活动,应在情理之中。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写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重游的期望。
诗人在山西村“游”了一天,明月当空之际才别情依依的踏上归途,他大概又想到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那样隔得太久远,最好是能不时柱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那才惬意,才尽兴。
“若许”是“如果可能”的意思,是诗人的设想,并不是要得到谁的允许。
“无时”是“随时”的意思,即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正是因为这次的“一日游”印象美好,诗人才有多日游、乘月游的设想和期望。
其热爱家乡、热爱乡亲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主线突出,层次分明。
不着一个“游”字,却处处切“游”,略无雕凿痕迹。
心理刻画相当成功,也很细腻,读来亲切感人。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腊
腊,繁体字本写作“臘”。
《说文》“臌,冬至后三戍,臘祭百神;段玉裁注:“腊本祭名,因呼腊月腊日耳。
”腊月是冬天的最后一月,气候最为寒冷,故称“寒冬腊月”。
古人利
用腊月低温天气酿酒腌肉,味道鲜美且经春不易腐败,民间至今沿习此风,尤其是江南一带。
腊月初八是一个传统节日,民间于此日吃米粥;腊月最后一天是年终,又叫“岁除”日,岁除之夕称“除夕”,是春节中最为热闹的时刻,民间有“守岁”的习俗。
足鸡豚
这是一个有词类活用现象的短语.在古汉语中,能愿动词与现代汉语一样大都是修饰动词的,这是其助动词的性质决定的。
但是古汉语的这类词如“能”“可”“足”“欲”“得”等有时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这时名词、形容词要受助动词语法功能的影响而活用为动词。
如《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名词“食”“兵”在“足”后活用,意思是:让粮食充足,让军备充足,从语法上讲是使成式。
“足鸡豚”短语可理解为:备办充足的鸡豚类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