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的典故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寇准买鸡寇准原来家里很贫寒,靠在街上卖字卖文为生,过着吃上顿等下顿的日子,他的妻子非常贤惠,省吃俭用,盼望丈夫能有个身转。
那年过年,寇准用卖字的钱从街上买回一只大白花公鸡,妻子把鸡杀了炖在锅里等丈夫回来吃,自己连口鸡汤都没舍得喝。
就在这天,本村的员外从寇准家门前过,看到路旁倒的白鸡毛,又闻到屋里炖鸡的香味,心里想:这穷书生日子都过不去,哪还有钱买鸡吃?是不是把我家的白花公鸡偷来了?他忙回家一看,的鸡不见了,便派了两个家丁到寇准家臭骂了一顿,又从锅里把炖熟的鸡盛走了。
寇准的妻子有口难辩,知道自己丈大不会干这种缺德丢人的事,把一切委屈都咽到肚里。
寇准回家后,妻子没有把事情告诉他,舀了半碗鸡汤端给寇准,说:“你喝点汤吧,鸡肉还没有炖烂呢。
”晚上寇准要鸡肉吃,妻子仍舀了半碗鸡汤端给丈夫,说:“先喝点汤,明天过新年再吃肉。
”寇准听了妻子的话,再没要鸡肉吃。
家丁把熟鸡提回家,美滋滋地下了顿酒,打算第二天找寇准算账。
五更天员外家里的鸡叫起鸣来,员外跑去一看,正是他家的白花公鸡,才明白寇准没偷他家的鸡,冤屈了好人,忙叫家丁把鸡杀了炖熟,并且准备了一些酒肉。
第二天早晨,寇准等着吃鸡肉,妻子把财主抢鸡的事说了一遍,劝丈夫不要生气,从箱子拿出自己仅有的一件心爱的嫁妆说:“你把这件衣服拿到当铺里当几个钱,再买一只公鸡来我们过年。
”寇准感动地说:“你这件衣服穿都舍不得,哪能去当,还是我去卖字吧。
”正在这时,员外提着炖熟的鸡,两个家丁抬着一席酒肉到寇准家向寇准赔情。
寇准夫妻两人也没说什么闲话。
员外看到寇准夫妻忠厚,不让寇准上街卖字了,拿着银两帮助寇准上京赶考,家庭生活有员外照顾。
寇准没有多日,就考中了,当了县令。
相关整本阅读/ebook/f933922910a6f524cdbf850e.html苏东坡和河东狮子吼“河东狮吼”,是比喻好嫉妒的厉害妇人,并以此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这个比喻出自于苏东坡的一首诗。
苏东坡写这首诗的时候,本带一点褒义,因为狮子是佛教的护法神,可流传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贬义了。
女人善妒为何称为“河东狮吼”?“河东狮吼”是形容悍妇、妒妇发怒的情形,这人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非得是“河东”的狮子吼叫,而不是别的地方的狮子吼叫呢?这一点想来很多人都不知所云了。
这个俗语出自苏东坡《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诗中的四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龙丘居士即陈季常,是苏东坡的好朋友,隐居在黄州的岐亭(今湖北麻城),自号龙丘居士。
苏东坡贬官黄州,和陈季常过从甚密。
陈季常的妻子姓柳,是河东人氏,河东即今山西,古代是柳姓望族世居之地,因此柳氏被称为“河东夫人”。
陈季常嗜酒好剑,挥金如土,常常自称一世豪士。
这样的性格当然喜欢结交朋友,结交朋友就要喝酒,喝酒就要召妓,这是古代文人的传统作风。
另外陈季常还蓄有小妾,善妒的柳夫人常常为此跟丈夫生气。
苏东坡这四句诗就是取笑陈季常彻夜不眠地跟朋友们饮酒高谈阔论之时,柳夫人不耐烦了,像一头母狮子一样大吼一声,可怜的陈季常一阵哆嗦,拄着的手杖都吓掉了,心中茫然,战战兢兢。
可见陈季常平时是多么惧内。
陈季常的小妾叫秀英。
苏东坡喝酒很浅,但是却喜欢喝酒,一喝就喝醉,一喝醉就开始出洋相。
有一次喝醉后,苏东坡给陈季常寄了一封信,酒醒后什么都不记得了,苏东坡的夫人告诉丈夫,信中写的是“乞秀英君”,居然要跟秀英一夜情!苏东坡吓了一跳,赶紧又给陈季常写信谢罪,并诙谐地自嘲道“所谓醉时是醒时语也”,意思是我平常就眼馋秀英,醉后吐了真言。
这当然是苏东坡的幽默。
在古代,妾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主人甚至常常让妾陪自己要好的客人睡觉。
河东夫人的忌妒是出了名的,所以苏东坡这封信谢罪信其实是写给柳夫人看的,由此可见柳夫人的忌妒不仅针对丈夫,而且也针对丈夫的朋友——她虽然忌妒丈夫的小妾,但当丈夫的朋友乞求小妾的时候,她同样也会忌妒。
这桩公案是这样结束的:陈季常收到信后,赠给苏东坡一方“揞巾”,揞读作ǎn,“揞巾”是用来擦拭所用。
苏东坡就坡下驴,回了一首诗《谢陈季常惠一揞巾》,以自嘲收尾。
河东狮吼成语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河东狮吼成语的来源和含义2.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4.河东狮吼成语的寓意和应用正文(篇1)一、河东狮吼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河东狮吼”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杜黄裳的官员,他的妻子非常强势,经常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责备,就像狮子吼一样。
因此,人们用“河东狮吼”来形容那些严厉批评、发怒的人。
河东狮吼的含义是形容女人凶悍、泼辣,喜欢管丈夫的闲事。
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怕,但实际上,它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敬重和爱意。
在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管教和批评是常见的,因为她们认为这是为丈夫好。
二、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故事中的人物有杜黄裳和他的妻子。
杜黄裳是一个很有才华、有抱负的官员,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个强势的女人。
她对自己的丈夫非常严格,经常批评他的错误和不足。
她的性格特点就是泼辣、直率、不畏权贵。
三、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故事一开始,杜黄裳和他的妻子正在一起读书。
他的妻子看到他的错误和不足,就严厉地批评了他。
杜黄裳感到很尴尬,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接受了妻子的批评。
后来,杜黄裳被任命为宰相。
他开始变得骄傲自大,不再听取别人的意见。
他的妻子得知后,非常生气,再次批评了他。
杜黄裳感到很惭愧,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最终,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官员和学者。
四、河东狮吼成语的寓意和应用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寓意是形容女人凶悍、泼辣,喜欢管丈夫的闲事。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形容女人对男人的管教和批评,也可以用来形容男人对女人的敬重和爱意。
目录(篇2)1.河东狮吼成语的来源和含义2.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4.河东狮吼成语的寓意和应用正文(篇2)一、河东狮吼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河东狮吼”这个成语源于一个古老的汉语成语故事,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某人的妻子非常凶悍,像一只狮子一样怒吼,让他感到非常害怕。
河东狮吼的典故_河东狮吼的故事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
河东,古郡名。
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那么你知道河东狮吼的典故是什么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河东狮吼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河东狮吼的典故北宋有一文人叫陈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他的好友诗人苏东坡给陈季常写了首打油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子即指柳氏,后来使用"河东狮吼"四字来形容妻子凶悍。
《跪池》是《狮吼记》中一折,讲的便是柳氏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邀陈季常春游,柳氏担心他与妓女鬼混,不准他去。
陈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氏才答应。
后来柳氏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
陈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
苏东坡来访,看到陈季常这副样子,认为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耻辱,用些大道理责怪柳氏,两人争吵起来。
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
陈季常为什么这样服管?柳氏在陈季常对她撒谎时,一边哭着一边说出这样一句话:“若还违拗些儿,天吓!我不刎便吊!”原来这是她的法宝,两者相比之下,陈季常只有乖乖地服管了,其实,如按古法,柳氏照为妻之道去做,百依百顺,由陈季常浪荡,恐怕不会有好结果,远不如“妻管严”,要他老老实实做学问去,倒能有所成就。
河东狮吼解析[释义] 河东:古郡名。
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
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语出] 明·无名氏《四贤记·挑斗》:“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
”[近义] 河东狮子吼[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借以讥讽惧内的人河东狮吼造句1) 收到不知何人发来的暧昧肉麻短信,不及删除,被娇妻查到,顿生狐疑,杏眼圆睁,柳眉倒竖,作河东狮吼。
2) 香菱呢她是一个有命无运的这样一个女子,后来她被夏金桂,夏金桂是一个河东狮吼型的这样一个悍妇,给迫害致死了。
河东狮吼成语故事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位好朋友陈慥。
陈慥,字季常,信佛,自称龙丘先生。
他喜欢宴请客人,并且总是安排歌女唱歌助兴。
然而,他的妻子柳氏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非常凶悍。
每当陈慥宴客时,如果有歌女在场,柳氏便会大叫大喊,用拐杖猛敲墙壁,把客人赶走。
有一次,苏轼去陈慥家做客,还没踏进门槛,就听到柳氏的大吼声和拐杖落地的声音。
苏轼被吓得连退三步,楞了一会儿,才赶紧跑进去探个究竟。
他进门后发现柳氏正在对陈慥大声呵斥,而陈慥则躲在一旁发抖,口里连连称是。
苏轼见此情形,题了一首诗送给陈慥,诗中描述了陈慥的可怜处境,称他一听到妻子的怒骂声就吓得不知所措。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
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
又因为陈慥字季常(电影中就是以这个名字出现的),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河东狮吼的典故: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号季常。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饮酒、游山玩水,写诗作赋,还喜欢研究佛理。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歌女舞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氏很有个性,而且最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舞女、歌女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还说:“你们喝酒就好好喝酒,弄这些女孩子来,给你们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什么好的?是酒会多出来,还是菜会多出来?”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既不敢用伴舞,也不敢用伴唱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陈慥说:“今儿晚上,咱们两个好好地喝酒。
”“好吧。
”陈慥把苏东坡留下,吩咐下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搬上好酒。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佛教重点讲的是一个“空”字,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嫂夫人要是听见,还不得急了啊?你就注意点吧。
”“她已经睡着了。
况且,她也就是闹一阵子,过后就没事。
不用管她。
”说完,陈慥便马上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还说:“不要唱激昂的,要抒情一点的,声音不要太大。
”这下两个歌女明白了,他原来还是害怕夫人柳氏听见。
陈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并不全都是空,也有美好的东西。
比如现在喝着酒听着歌,这就挺好嘛。
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客厅里边有唱歌的声音,赶紧向夫人报告:“今天老爷改了方子,白天不唱,改成晚上唱了。
”夫人穿好衣服,从屋里出来一听,真是在那唱呢,顿时怒发冲冠:“好啊,晚上你也不歇着,在这唱什么。
河东狮吼是谁的典故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河东狮吼的典故。
河东狮吼是谁呢?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曹操的人,他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被称为“能文能武的一代枭雄”,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闻名的作家、诗人和音乐家。
曹操在东汉末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强大领袖,他运筹帷幄,以军事手段攻占了华北的许多州县,在征战中表现出了无尽的勇气和毅力。
在一次征战中,他遇到了一个假的狮子,却被吓得跑了。
曹操很是羞愧,于是他决定重新回去拼死一战。
当他回到战场时,他激励自己,高声一吼,让假的狮子露出了本来面目。
这就是著名的“河东狮吼”故事。
写作重点: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勇敢的军事将领的真正实力,他不怕面临挑战和危险。
这个故事也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现象级的典故。
用词分析:文章使用了逗号隔开的复合句,用词精准而有节奏感。
文章用了许多形容词和比喻,使得故事更加生动。
同时,文章也用了很多激励性的语言,这样读者会感到振奋和鼓舞。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下河东狮吼的故事。
大家知道吗?河东狮吼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它源于曹操的征战,讲述了他如何壮胆激励自己的故事。
当曹操打仗的时候,有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假的狮子。
这个假狮子吓坏了曹操,他想要逃跑。
可是,他想起了那些曾经在战场上生死搏斗的同袍兄弟,他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
于是,曹操回去了,他请求重新打这场仗。
当他吼的时候,假的狮子的面具立刻脱落了,现出本来面目。
这个故事虽小,却蕴含了很多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怕困难,不要逃避所面临的问题,只要冲上去就好了。
还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被恐惧和惊吓打败,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他们。
写作重点:本文对河东狮吼这一典故进行了生动且深入的阐述,简明扼要的讲述了故事情节,组织结构清晰。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述了故事的内涵。
同时,文章还在结尾处提出了深刻的思考问题,让人回味无穷。
用词分析:文章使用了词语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句式简单但句意深刻。
苏轼河东狮吼的故事“河东狮吼”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苏轼。
它原本指的是河东的狮子发出的大声吼叫,现在则用来比喻凶悍的妇人发怒,大吵大闹。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陈季常》。
北宋时期,苏轼遇到了他的好朋友陈慥,字季常。
陈慥是一个狂放不羁,傲视世间的人,他隐居于龙丘,并且喜欢谈佛论法,因此自称为龙丘居士。
陈慥是一个风雅之士,他家里养了很多歌姬,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就让这些歌姬表演歌舞来款待客人。
当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他偶然遇到了陈慥,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好友。
一次,陈慥邀请苏轼到他家去玩。
当他们两人正在欣赏路边的景色并谈笑风生时,苏轼忽然听到隔壁房间有用木棍大力敲墙壁的声音,同时伴随着一女子的大声喊叫。
陈慥听到这个声音后,吓得连手里的拄杖都掉了。
苏轼以为陈慥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正准备叫人去看看。
然而陈慥却阻止了他,并告诉苏轼,隔壁敲墙壁的人正是他的妻子柳氏。
柳氏的性情暴躁善妒,每当陈慥宴请客人并请歌妓助兴时,柳氏就会大喊大叫,常常弄得客人不欢而散。
听到这个解释后,苏轼哈哈大笑,并随口做了一首诗来取笑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自此,“河东狮吼”的典故便流传开来。
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悍妇发怒、大吵大闹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男人在家庭中的无奈和尴尬处境。
这个故事的流传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性格和男性角色的社会期待和传统观念。
北宋时期,苏轼遇到了他的一位好朋友,陈慥,他的字是季常。
陈慥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他的性格狂放不羁,看待世间万物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他选择隐居在龙丘这个地方,这为他提供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环境,使他可以专心研究佛法,因此他自称为龙丘居士。
陈慥不仅对佛法有着深厚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位风雅之士。
他的家里养了许多歌姬,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就会让这些歌姬为客人表演歌舞,以此来款待他们。
这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调。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河东狮吼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成语,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河东狮”的人的故事。
河东狮是一位非常勇猛的武士,他去世之后人们对他的称号就是河东狮。
他的儿子河北虎也是非常勇猛的武士,但是他的声音很小。
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视为是没有用的人。
一天,国内有一场战争,河北虎被派遣去参与。
河北虎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当他发出的吼叫声被淹没在战争的嘈杂声中,他感到了非常沮丧。
为了显示自己的价值,他决定去寻找他父亲的草药配方,希望能够通过制造强大的药剂来增加他的力量。
在寻找草药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叫做王天地的老人。
王天地告诉河北虎,他要做的不是在草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声音,散发自己的“狮吼”声。
河北虎没有理解王天地的意思,但他还是继续寻找草药。
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父亲的配方,并制造了一种强大的药剂。
他决定在战场上使用这种药剂。
在下一场战争中,河北虎服用了这种药剂,变得非常强大。
他用他的剑挥砍着敌人,但即使他有了更大的威力,他的吼叫声还是很小。
他感到非常失望,他的声音始终无法表达出他的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个时候,王天地又出现了。
他告诉河北虎,他需要找到一个机会,通过这个机会表现出自己的狮吼。
王天地告诉他,他需要在一处人迹罕至的荒野里找到一个山洞,然后在里面大声吼叫几次,这样他的声音就能得到巨大的发挥。
河北虎按照王天地的指示找到了山洞,他在里面的吼叫让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强大,他的心灵也因此得到了解脱。
他感到自己变得非常自信,他知道用自己的狮吼声会带来更大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他用他的狮吼声召唤着他的士兵,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斗中,不仅需要力量和勇气,还需要一种能够通过声音传递出来的信任和勇气。
河北虎的狮吼声证明了他的价值,他的勇气和力量被更好的发挥,这让他取得了胜利。
河东狮吼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也是一个代表着勇气和信任的故事。
河东狮吼成语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河东狮吼成语的来源2.成语故事的内容概述3.成语的寓意和启示正文(篇1)河东狮吼是一个来源于古代的成语,它的故事源自于古代的《左传》。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强大的人或事物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和敬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故事。
在《左传》中,河东狮吼的故事是关于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官员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曾经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而离开了鲁国,来到了宋国。
在宋国,孔子遇到了一个名叫老子的人,老子是一个隐居在山林中的哲学家。
孔子和老子交谈后,对老子的智慧非常敬佩,他决定留在老子身边学习。
一天,孔子和老子一起在山林中行走,他们看到了一只巨大的狮子从林中走出。
孔子非常害怕,但是他听到老子讲解了河东狮吼的故事后,他变得不再害怕了。
老子告诉他,这只狮子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和敬畏,这是因为它代表了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只有强大的人或事物才能引起众人的注意和敬畏。
这个成语启示我们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尊重。
总之,河东狮吼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启示的成语,它的故事源自于古代的《左传》,寓意着只有强大的人或事物才能引起众人的注意和敬畏。
目录(篇2)1.成语来源2.成语寓意3.成语故事4.成语的现实意义正文(篇2)【成语来源】河东狮吼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恐惧而发出的巨大声响,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的场景。
【成语寓意】河东狮吼这个成语传达的寓意是,有时候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会让人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可能会使人们变得歇斯底里,甚至失去理智。
同时,这个成语也暗示了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应该保持和谐,避免因为过度的争吵而导致家庭破裂。
【成语故事】关于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河东狮吼的典故
河东狮吼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典故之一。
故事中,有一只位于东方的狮子,它非常威武凶猛,一声吼叫可以震动四方。
其他动物无论大小,一听到河东狮吼声音,都会立即逃跑。
这个典故主要用来比喻人们尊崇和怯懦胆怯的样子。
河东狮吼的故事教导人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站出来,不要被吓住或畏缩不前。
故事中,有一只狐狸听说了河东狮吼的声音非常恐怖,于是决定亲自前往东方一探究竟。
当狐狸走到河东时,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声,巨大的声音让狐狸吓得不知所措。
狐狸心生畏惧,急忙找了一个大石头藏在后面,并抬起了一只脚,假装非常威猛地吼叫。
不久之后,一只小兔子从远处跑来,它也听到了假冒狮子的声音,以为真的有河东狮在那里。
小兔子吓得四脚发软,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前进一步。
狐狸见状,心中得意,认为自己成功地恐吓了小兔子。
然而,就在这时,一只真正的河东狮出现了,它的吼声震动了整个大地,让狐狸和小兔子都吓得瑟瑟发抖。
狐狸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行为,惊恐地逃离现场,而小兔子则因为已经经历过狐狸的假吼声,反而勇敢地面对真正的威胁。
河东狮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虚张声势和伪装最终会被揭穿,只有真正的勇敢和实力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畏。
这个典故也有一种解读,即河东狮吼象征着权威和强大的力量,而其他动物则代表了虚弱和畏惧。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强大的领导或权威人物发出强硬的声音时,其他人往往会因为怯懦而迅速退缩或服从。
河东狮吼的历史典故|含义|出处河东狮吼这个成语是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那么这个成语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河东狮吼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河东狮吼的历史典故北宋时,有个叫陈希亮的太常少卿、工部尚书,他的第四个儿子名叫陈慥,字季常。
陈季常年少时,嗜酒好剑,挥金如土。
不过,作为官宦人家的子弟,他的家底非常厚,据说他在洛阳的园宅非常壮丽,堪与公侯并列,在河北的田地也非常多,一年可“得帛千匹”。
少年时的陈季常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喜欢带两个随从,“挟二矢”,与朋友出游。
平时他喜欢议论古今军事战例的成败之处,自称当世豪士。
年纪稍大懂事时,他不再喜欢游玩,而是沉下心来读书,但终其一生都没有获取功名。
陈季常成家后,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之龙丘,常信佛,饱参禅学,自称龙丘先生。
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季常,两人遂成为好友。
陈季常在龙丘住的地方叫濯锦池,宽敞华丽。
他本人又十分好客,喜欢“蓄纳声妓”,每有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像现在人们招待客人进歌厅一样。
不过,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每当陈季常宴客并以歌女陪酒时,柳氏就醋意大发,用木棍敲打墙壁,客人尴尬不已,只好散去。
平时陈季常喜欢谈论佛事,苏东坡就借用狮吼戏喻其悍妻的怒骂声,作了一首题为《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长诗,其中有这么几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唐代诗圣杜甫也有“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借以暗喻陈妻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
苏东坡在诗中极为生动地记述了柳氏凶悍、季常无奈的景况。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
“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而怕老婆的人则被戏称为有“季常癖”。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
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
店铺这里为大家带来了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河东狮吼的意思:比喻妇人好吃醋,凶悍,大吵大闹。
河东,古郡名。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号季常。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饮酒、游山玩水,写诗作赋,还喜欢研究佛理。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歌女舞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氏很有个性,而且最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舞女、歌女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还说:“你们喝酒就好好喝酒,弄这些女孩子来,给你们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什么好的?是酒会多出来,还是菜会多出来?”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既不敢用伴舞,也不敢用伴唱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陈慥说:“今儿晚上,咱们两个好好地喝酒。
”“好吧。
”陈慥把苏东坡留下,吩咐下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搬上好酒。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佛教重点讲的是一个“空”字,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嫂夫人要是听见,还不得急了啊?你就注意点吧。
”“她已经睡着了。
况且,她也就是闹一阵子,过后就没事。
不用管她。
”说完,陈慥便马上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还说:“不要唱激昂的,要抒情一点的,声音不要太大。
”这下两个歌女明白了,他原来还是害怕夫人柳氏听见。
陈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并不全都是空,也有美好的东西。
河东狮吼成语故事(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河东狮吼成语的来源2.成语故事的内容概述3.成语的寓意和启示篇1正文河东狮吼是一个来源于古代的成语,它的故事源于古代的典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很强势的人,对其他人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让其他人都害怕。
这个成语的故事很有趣,寓意也很深刻。
据古代典籍记载,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裴度的官员。
裴度在唐朝时期是一个很有名的官员,他因为出色的才干和坚定的立场得到了皇帝的器重。
然而,裴度也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他经常会对其他人发火,让其他人都害怕。
有一天,裴度在朝堂上发表了一篇演讲,他在演讲中痛斥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
他的演讲非常激动人心,赢得了朝堂上所有官员的掌声。
但是,裴度的演讲也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他们认为裴度是在指责他们。
于是,这些官员就联合起来,在皇帝面前诬陷裴度。
他们说裴度在朝堂上公开批评皇帝,试图挑拨皇帝和裴度之间的关系。
皇帝听了这些官员的话,非常生气,他立即把裴度召见来,询问他为什么要批评自己。
裴度非常惊恐,他知道这些官员是在诬陷自己,但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告诉皇帝,他并没有批评皇帝,他只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皇帝能够听取他的建议。
皇帝听了裴度的话,感到很满意。
他意识到裴度是一个忠诚的官员,他并没有背叛自己。
于是,皇帝就把那些诬陷裴度的官员都惩治了。
裴度也因为这个事件而名声大噪,成为了唐朝时期最受人尊敬的官员之一。
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一个人在发火的时候,会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让其他人都害怕。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处理矛盾和问题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发火。
篇2 目录1.成语“河东狮吼”的来源2.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3.成语故事的寓意篇2正文河东狮吼这个成语,出自于宋代文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发雷霆的场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河东狮吼文言文(原创版)目录1.河东狮吼文言文的背景和来源2.河东狮吼文言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河东狮吼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和影响正文河东狮吼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主要流传于黄河以东的地区。
它的名称来源于《左传》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狮子吼叫的声音如此之大,以至于连河流都为之改变流向。
河东狮吼文言文以语言独特、气势磅礴、情感激昂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河东狮吼文言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河东狮吼文言文的语言独特。
这种文体采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和口语,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同时,它还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河东狮吼文言文的气势磅礴。
这种文体以宏大的气魄、激昂的情感、奔放的风格为特点,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雄心壮志。
在文章中,作者常用壮美的诗句、激扬的口号、慷慨的誓言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再次,河东狮吼文言文的情感激昂。
这种文体往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热烈赞美。
作者在文章中,常用真挚的情感、激昂的语调、深刻的哲理,揭示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美好。
河东狮吼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类型和形式,还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河东狮吼文言文还反映了中国古代黄河以东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河东狮吼文言文是一种充满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的文学文体,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东狮吼成语故事【原创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成语“河东狮吼”的来源2.成语“河东狮吼”的含义3.成语“河东狮吼”的故事背景4.成语“河东狮吼”的故事情节5.成语“河东狮吼”的现实意义篇1正文【成语“河东狮吼”的来源】“河东狮吼”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文为“譬如河东狮子吼,天下诸侯惧”。
这里的“河东”是指春秋时期的一个地名,即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
狮子在古代被视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像河东的狮子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让天下诸侯都感到恐惧。
【成语“河东狮吼”的含义】“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女性发怒时发出的尖叫声,比喻妇女的威严和震慑力。
同时,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具有极大的权威和气势,足以令周围的人畏惧。
【成语“河东狮吼”的故事背景】“河东狮吼”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当时,晋国国君晋文公想要攻打一个小国,但是担心其他诸侯会来救援。
于是,晋文公派人去向其他诸侯传达一个信息:他有一个宝物,谁能猜到是什么,他就将宝物送给谁。
【成语“河东狮吼”的故事情节】晋文公的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景公非常感兴趣,于是派了一个使者前往晋国。
使者见到晋文公后,晋文公对他说:“我的宝物就是河东的狮子。
”使者听了之后,十分惊讶,认为这是天下奇珍,连忙回报齐景公。
齐景公听后也非常高兴,觉得晋文公非常慷慨,竟然将如此珍贵的宝物送给他。
然而,当使者回到齐国的时候,晋文公却派人传话说:“我刚才说的宝物是河东的狮子,但是如果你们再来打搅我,我就让狮子吼叫,让你们感到恐惧。
”齐景公听后非常害怕,担心晋文公真的会放出狮子,于是再也不敢派人去打搅晋文公。
【成语“河东狮吼”的现实意义】“河东狮吼”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多用来形容女性的发怒和震慑力。
在很多家庭中,女性往往扮演着“河东狮吼”的角色,她们在教育孩子、处理家务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权威和震慑力。
同时,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具有极大的权威和气势,足以令周围的人畏惧。
河东狮吼的典故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它文字简洁洗炼,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
文章常常因为典故的恰当的运用而增色不少。
为大家带来了河东狮吼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河东狮吼的典故: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号季常。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饮酒、游山玩水,写诗作赋,还喜欢研究佛理。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歌女舞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氏很有个性,而且最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舞女、歌女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还说:“你们喝酒就好好喝酒,弄这些女孩子来,给你们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什么好的?是酒会多出来,还是菜会多出来?”
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既不敢用伴舞,也不敢用伴唱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陈慥说:“今儿晚上,咱们两个好好地喝酒。
”“好吧。
”陈慥把苏东坡留下,吩咐下人做了一桌丰
盛的菜,搬上好酒。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佛教重点讲的是一个“空”字,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嫂夫人要是听见,还不得急了啊?你就注意点吧。
”“她已经睡着了。
况且,她也就是闹一阵子,过后就没事。
不用管她。
”
说完,陈慥便马上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还说:“不要唱激昂的,要抒情一点的,声音不要太大。
”这下两个歌女明白了,他原来还是害怕夫人柳氏听见。
陈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并不全都是空,也有美好的东西。
比如现在喝着酒听着歌,这就挺好嘛。
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客厅里边有唱歌的声音,赶紧向夫人报告:“今天老爷改了方子,白天不唱,改成晚上唱了。
”夫人穿好衣服,从屋里出来一听,真是在那唱呢,顿时怒发冲冠:“好啊,晚上你也不歇着,在这唱什么。
”一边说,一边“啪、啪”地拍窗户(不敢打陈慥本人,因为那个朝代柳夫人还是害怕遭休妻之厄运)。
两人赶紧说:“停下来吧,别唱了。
”只好这么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
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
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
这话语带双关,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说您这位夫人嗓门太大,
都要赶上狮虎之声了;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氏老家是河东人。
;;《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
河东狮吼的典故延伸点拨:
美国总统林肯的妻子玛丽是一个孤傲任性的女人。
婚后,玛丽对林肯横挑鼻子竖挑眼。
林肯入主白宫后,玛丽更是变本加厉,不仅经常不顾林肯的体面大吵大闹,还对总统周围的人指手画脚,动不动就大声斥责。
这使她引来众多非议。
林肯却默默地忍受着,他们的婚姻居然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1865年4月林肯遇刺身亡。
林肯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河东狮吼的妻子,实在没有办法时,忍耐也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