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咱们的生活中,很多事儿其实都和哲学有关系,听起来可能有点高深,但说白了就是咱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今天咱们就聊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位哲学“大咖”到底怎么个情况。
1. 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1.1 什么是唯物主义?说到唯物主义,它其实就是强调“物质为先”的观点。
换句话说,唯物主义者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首先得是有形的、能看得见的东西。
比如,咱们今天吃的饭、喝的水,都是“物质”。
他们相信,人的意识、思想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你没见过火,你怎么知道它会烫?对吧!1.2 唯物主义的例子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减肥。
唯物主义者会告诉你:“吃得少,动得多,肯定能瘦!”这就很直白,没啥花里胡哨的。
你得行动起来,靠的是实际的努力,而不是空想。
当然,也许有些朋友会说:“我就想像着我瘦了!”哈哈,这样可不行,唯物主义可是信实打实的道理。
2. 唯心主义的“心灵之旅”2.1 什么是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则是另一个极端,它说的就是“心灵为主”。
也就是说,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才是最重要的,物质的东西反而是次要的。
简单来说,心里想的东西能影响现实。
比如,心里相信自己能成功,往往就能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2.2 唯心主义的例子想想看,电影里那些励志的桥段,主角总是先在心里想着要成功,然后拼命努力,最后果然成功了。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经典案例!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难道唯物主义就不重要吗?”其实,两个观点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有时候咱们得结合起来看。
3. 两者的“斗智斗勇”3.1 唯物与唯心的对立所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像是两位老对手,时不时就来个“斗智斗勇”。
唯物主义在强调科学和实践,认为只要你够努力,理论就得变成现实。
而唯心主义则在强调思想的力量,觉得有时候心态也能决定一切。
3.2 生活中的哲学在生活中,咱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比如你想去旅行,唯物主义者会说:“先把钱攒够,再订票!”而唯心主义者则会鼓励你:“只要你相信,机会总会来的!”其实,这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最新整理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资料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高中哲学知识总结提纲(1)主要观点:鼓励人们去理解自然、探索真理,反对宗教的精神控制。
(2)代表人物:伏尔泰、蒙德里安。
2.唯物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最基础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物质之中。
(2)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列宁、斯大林。
3.唯心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世界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2)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康德、尼采等。
4.现象学(1)主要观点:认为真理只存在于个体的感知之中。
(2)代表人物:威廉德洛伊特与艾瑞克亨特里希特斯。
5.判断论(1)主要观点:认为关于真理的判断以语言为基础,必须以正确的语言来表达真理。
(2)代表人物:爱德华洛依德、约翰乔治史坦伯格和尼克拉斯穆勒。
三、现代哲学思潮1.结构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具有内在而整体的结构,这些结构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
(2)代表人物:迈克尔洪堡、朱利叶斯费洛克、詹姆斯沃克等。
2.行动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行动才是获取真理的唯一途径,鼓励人们去实践而不要被理论束缚。
(2)代表人物:乔治奥威尔、路易塞特鲁耶、詹姆斯约翰逊等。
3.宇宙论(1)主要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我完全发展的体系,在宇宙中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代表人物:爱德华桥登、本杰明富兰克林、迪克福尔斯等。
四、当代哲学思潮1.人本主义(1)主要观点:强调自我实现、自由意志以及对自然的尊重。
(2)代表人物:爱德华萨伊德、伊曼纽尔马克思、卡尔萨根等。
2.理性主义(1)主要观点:认为人应该用理性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凭借感情和信仰。
(2)代表人物:爱德华霍布斯、亨利萨蒙斯、利奥波德瓦尔斯特等。
3.新古典主义(1)主要观点:把古典哲学与现代科学进行结合,重新思考哲学问题。
(2)代表人物:卡尔李、托马斯康德、伊斯特莱默等。
4.无神论(1)主要观点:认为宗教是一种非科学的迷信,并拒绝宗教信仰。
(2)代表人物:约翰柯尔斯、伊丽莎白康德、恩斯特海德贝格等。
五、结语哲学历史悠久,思想流派众多,这些思想涵盖了自然、宗教、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
一、唯物主义人物介绍1、王充(公元27—约97)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在哲学上认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是物质性的“元气”,“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自生”指自然而然地生成,在万物背后没有一个指使它们生成变化的主宰。
否定“天人感应”,还认为物质(形体)先于精神,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
人死生理结构遭到破坏,精神也就散失了。
王充驳斥了当时谶纬神学为了宣传君权神授,神化所谓受命天子,编造的种种荒诞的谣言。
在认识论上,王充提出“实知”“效验”的唯物主义观点。
“效验”即实际效果。
认为实效、事实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王充虽然重视效验,但认为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经验阶段。
2、王夫之(1619—1692)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晚年隐居于衡阳的石船山上,著书立说,学者称“船山先生”。
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
他还用“诚”、“实”、“有”等概念论述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驳斥程朱关于“理气”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从“道器”关系建立了他的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
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3、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立者。
一生著述宏富,但所传不多。
他的哲学的基本内核是原子论。
他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
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里没有神存在的空间,他认为原始人在残酷而奇妙的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再加上知识的匮乏,只有臆造出神来解释一切的未知。
其实,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世界是什么?唯物主义:主张:存在(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意识)是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
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存在(物质)是第二性,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有形物体,认为金、木、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源。
泰勒斯: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局限性:把抽象的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2)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具体形态的原子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
霍布斯: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3)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思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恩克思(4)唯心主义的2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
代表人物及观点1、心外无物。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2、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5)唯心主义的2种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不是指人的主观精神,而是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源,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观点: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朱熹:理生万物。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辨证唯心主义黑格尔:存在即合理。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王充)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刘禹锡)8、“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泰勒斯)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1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12.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13.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14.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15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16.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007大纲卷]I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
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鼓,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父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莲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白《大金国》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答案】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都城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著名例子
唯心主义: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念和理念,认为理念是真理的源泉,对于物质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的重要学派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主张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现象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禅宗五祖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
笛卡尔(实际上是个二元论):我思,故我在。
唯物主义: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范缜的“形谢则神灭”,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
主观唯心主义: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的“理在气先”。
追问可不可以详细点啊详细加分好了回答唯物主义:主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元素组成并决定精神,集中于法家人物及其亲近者,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范缜的“形谢则神灭”,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自我感觉而存在,集中于陆王心学人物,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由一个“天理”决定的,集中于传统儒家人物和程朱理学人物,朱熹的“理在气先”。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唯心主义,又称心灵哲学,是哲学中一种关于思维和心灵的立场或观点。
相比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或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而物质是从意识中派生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有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唯心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本文将介绍几位重要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探讨他们的思想贡献及其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笛卡尔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代表唯心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基础论证,认为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思维存在于世界之前,是最基本的实在。
在他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中,笛卡尔探讨了心灵和物质的关系,强调了心灵对物质的主导地位。
他的唯心主义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伽利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是意大利科学家,也被认为是唯心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伽利略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主张数学是揭示世界规律的最基本语言,倡导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科学。
他的观点挑战了当时的世界观,开创了近代科学方法的先河,影响了后世很长一段时间的科学研究。
康德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巅峰之作,也是唯心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唯心主义的批判哲学体系,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塑造世界的关键,强调了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康德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小结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如笛卡尔、伽利略和康德等,以其独特的思想贡献影响了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发展。
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引领了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为哲学思想的多样化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唯心主义的思想在当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带给人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原因。
他们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唯物主义认识的不彻底性。
比如,培根就提什么“二重真理论”,把人的知识分为神学和哲学两种:人的知识就如同水一样,有的是从天上降落的,有的是从地下涌起的;一种是来自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感觉经验,另一种则来自上帝或神的“启示”。
这就为神学信仰留下了一块地盘。
主要代表人物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十九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拉美特里(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的思想,在法国第一次提出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他认为统一的实体是唯一的存在,运动同广延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二、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1、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
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禅宗五祖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
笛卡尔(实际上是个二元论):我思,故我在。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
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可恨的是,希克斯、门格尔等人糟蹋了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效用和函数。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
效用本来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后,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观感觉,从而“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观的能力”这一重要的内容就没有了合适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还糟蹋了函数。
学过数学、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数都是指变量之间的固定的统一的关系。
一旦上升到了函数,必将是一个客观的、精确的规律。
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数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已。
同样的2件棉衣和3个面包,张三的效用函数的取值今天为8、明天为10,李四的效用函数取值明天30、后天50。
这哪里还是函数?当然,严格而言这也可称为函数,不过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数。
人类创造函数这一概念,是专门用来解释规律的,而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函数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