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课 《史前的人类》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 格式:docx
- 大小:107.31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課史前時期的人類教學目的基礎知識:人類形成的歷史,包括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等相關史實。
能力培養:指導學生通過報刊、書籍和網路等途徑瞭解考古動態,關心有關的研究進展,鍛煉收集資料、提取資訊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通過氏族社會的產生和原始社會解體等相關重點問題的闡釋和分析,使學生認識: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文明水準的重要尺規。
重點: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和作用。
難點:人類是怎樣由古猿進化而來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用時:一課時教具:圖片、影片講授過程導入新課可借用《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說”)以及中國神話中女媧造人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提問,從而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一、人類的起源1、關於人類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話。
你知道有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呢?2、今天人類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與人類有哪些主要差別?那麼從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或者說人脫離動物界、走向獨立發展的最關鍵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製造。
3、人工製造工具的出現,標誌著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
4、三大人種的形成給出三大人種圖片,說一說:他們分別屬於哪一人種?你是怎麼樣分辨出來的?人種的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有何關係?各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是影響人種形成的主要因素。
各人種毛髮、膚色等體貌特徵的差異,就是他們適應各自環境演化的結果。
強調:各人種只有外表上的差異,決無智商高低、種族優劣之區分,各種族經濟文化水準的不同是後天因素決定的,種族歧視是決無道理的反文明行為。
二、母系氏族社會1、原始社會主要使用的生產工具是什麼?石器(複習新、舊石器時代)2、原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組織是什麼?氏族(介紹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遺址)3、人類社會先經歷母系氏族,後經歷父系氏族。
4、古代希臘關於宇宙起源的神話中,有一位元最早從混沌狀態下分離出來的大地女神該亞。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学习目标1.识别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概述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复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归纳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预习导学1.人类的起源(1)人类起源:大约在300多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2)人类形成: 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三大人种:现代三大主要人种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名师点拨】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起源于非洲,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劳动。
【名师点拨】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
可通过阅读教材小字中的故事,如特洛伊战争等,认识氏族社会的基本状况,理解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逐步代替的史实。
能力提升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模拟法庭——孰优孰劣。
(安排学生预习并表演历史课本剧——《孰优孰劣》。
在模拟法庭上,通过审判一名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场景,使同学们很轻松地了解人种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种族歧视是对人类尊严的凌辱,应该受到唾弃)主要角色:法官、原告、被告。
背景:某法院正在审理一名白人种族歧视者,他被控侮辱了一名黑人。
审理过程:法官:原告,你因何状告被告?原告:他侮辱我,说我们黑人智力低下、各方面能力低下,根本不配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法官:被告,这是你的观点吗?被告:是的,我说的是事实。
与我们白人相比,他们黑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属于劣等民族,哼! (歧视原因)法官:原告,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原告:他这是污蔑。
考古发现, 人类都起源于南方古猿,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而我们的祖先依然留在非洲。
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史前时期的人类》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史前时期的人类》: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史前时期的人类》是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原始人类的出现、三大人种的形成和氏族社会三大问题。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开始,对以后世界历史学习起着引领和铺垫作用。
而且本节课也是开始培养学生由中国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学习和思维。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积累本课基本史实,采用讨论教学方法,了解人类起源于进化论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看待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起源的共性。
3、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4、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引入基督教上帝造人说故事,与中国古代女娲造人说进行对比,深化教材,使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人类起源说。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初一中国古代人类起源的传说对本节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学生还是首次接触世界历史,再加上知识迁移能力有限,中国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思维习惯对世界历史学习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作用。
因此在初次进行世界历史的学习更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学法1)课前要预习,了解本单元的前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集一些人类起源、人种分布及氏族社会的资料。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法、图表法、分析对比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分组合作,互动探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合理搭配,让讨论、分析、研究、交流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多发言,并做好课堂笔记。
第1課史前時期的人類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大約300多萬年前,非洲生活著早期人類——南方古猿人類學者按膚色、髮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徵,將現代人劃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母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該亞的傳說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和特點厄瑞斯忒的傳說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人類的出現》、《南方古猿頭像和猿人頭像》、《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頭像》瞭解人類的起源,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形成歷史觀念的能力。
②通過課後的溫故知新題,思考原始農業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③通過課後題“想一想,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就早期人類生活的一個片段畫一幅想像畫”等,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①結合本課的圖片,或播放有關錄影資料,揭示人類的起源,引導學生科學地認知世界。
②介紹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思考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使學生感知人類早期生活的艱辛;同時體驗到在適應自然與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勞動創造了人與世界,也創造了美。
③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第一目的課中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的起源及其進化,養成唯物史觀,培養其崇尚科學的精神。
②使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了人,原始農業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正是在人類創造性的勞動中前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③通過討論第一目的課中題,培養學生平等、博愛的觀念。
教學重點:原始農業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學難點:思考人類在形成過程中要戰勝哪些困難,使學生感知人類早期生活的艱辛;同時體驗到在適應自然與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勞動創造了人與世界,也創造了美。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課前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一年級所學的有關內容。
提出下列問題:①你知道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②你贊同哪一種?為什麼?③科學家是根據什麼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呢?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後,教師指出,關於人類的起源有許多說法,包括許多神話傳說,但現在一般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人类的起源和世界三大人种的形成。
2.我要理解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特点及其区别。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1.大约在万年前,生活着早期的人类—南方古猿。
2. 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人、人、人。
4.母系氏族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特点是。
父系氏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特点是。
5.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主要区别是,反映母系氏族的神话故事是的故事,反映父系氏族的神话故事是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西方国家的某些人认为,白种人是天生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生的劣等民族。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三、知识小结1.大约在万年前,生活着早期的人类—南方古猿。
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人、人、人。
3.母系氏族的特点是。
父系氏族的特点是。
四、达标检测必做题(相信自己,一定成功!)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约300多万年前,早期的人类南方古猿生活在()A.亚洲B.欧洲C.美洲D.非洲2、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棕色人种选做题(挑战自己,我有信心!)3、一个小孩,既能在妈妈怀里撒娇,又能跟爸爸一起玩耍,这样的情景最早出现在()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夏朝D.商朝4、想一想,人类在形成的过程中要经历哪些困难?人类克服困难的这种精神对帮助你学好世界历史有哪些启示?课外拓展:学好历史的几种记忆方法之一: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
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
特别适用于初中学生,因为初中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一课早期人类(阅读课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世界三大人种、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氏族组织,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2.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爱劳动的好习惯。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教学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2.现代人分哪几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活?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标志着什么?以上问题通过提问讨论完成二、指导学生阅读全文三、学生回答问题四、完成课堂练习学习目标本课作业教学反思板书提纲第一课早期人类一、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2.现代人分哪几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活?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标志着什么?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上古亚非文明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本课导语导入新课学习一、神奇的金字塔(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首都:孟斐斯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农业、手工业(二)法老与金字塔阶级关系:法老:名称由来、职权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三)古埃及的衰亡: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二、汉谟拉比法典(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1.地理位置(挂图)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二)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讲解)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3.法典的实质(讨论)4.法典的地位(讲解)(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第1课史前时期人类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课时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
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图文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进化阶段主要代表
猿人早期非洲人
晚期中国山顶洞人
2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3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
氏族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
(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
(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
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
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
4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5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男女地位变化
母系氏族采集、渔猎为主,农、牧、手工业大分工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生产出现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6 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强调指出: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
所以,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A.时间:父系氏族晚期
B.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和统治阶级产生→国家机构形成)
8 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
练习巩固
1 “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促进头脑发育的前提。
而头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所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起来。
)
2 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