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之孝道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37
“道德讲堂”“道德讲堂”——孝道主持词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主持本次“道德讲堂”,我是***。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为构建和谐公路,我们根据中央、省、市文明办的部署,开设了道德讲堂。
希望通过这个载体和平台,使广大干部职工净化心灵,提升素质,营造幸福人生。
我们本期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孝”。
(一)自我反思:首先,我想请各位跟我一起,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在我赡养老人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顺从老人,尽可能让老人精神物质双方面得到满足呢?我是否做到了处处尊重,对老人宽容谅解呢?我是否真心认为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呢?(二)唱歌曲:反思过后,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母亲》。
好,欣赏完《母亲》后,我们再来学一下“孝子”模范。
(三)学模范从古至今,天下的孝子层出不穷。
比如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再比如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同样以孝著称。
他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在山中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再说一个现代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例。
几年前就在我们青岛,一个名叫王鑫的12岁孩子为了挽回身患白血病母亲的生命,勇敢地为母亲移植了造血干细胞。
2003年5月,山东诸城市高米村的农妇孙瑞秀被确诊患有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武汉市第四十九中道德讲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
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
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某某。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感恩﹒行孝。
今天的道德讲堂共有五个环节:唱一首歌曲,看一段视频,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想。
现在我宣布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道德讲堂之感恩﹒行孝正式开始。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个人扮演着沉默的角色,关怀是悄悄的,批评是不动声色的,就连对你的微笑,也只是动动嘴角,这个人就是父亲。
首先让我们一起吟唱这首感人的歌曲《父亲》。
全体起立!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感谢一路上有你就是因为一个爱字,母亲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岁月摧毁了母亲如花的容颜,时光耗尽了母亲最美的青春,可母亲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就在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这样一位母亲: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她就是陪伴儿子16年的“同桌妈妈”——陶艳波。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孝道。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是我们道德的基石。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孝道,让它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灯塔。
孝道,源于《孝经》中的“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父母、对长辈、对家族的深深敬意和无限关爱。
首先,孝道是对父母的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
他们付出了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只为我们的成长。
孝道,就是要我们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用我们的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我们的生活中,孝道体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我们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时常问候他们的生活起居;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诲;我们要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他们的忧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孝顺父母。
其次,孝道是对长辈的尊敬。
在我们国家,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
尊敬长辈,就是要我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心意,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们要懂得,长辈们走过的路,是我们成长的阶梯;他们的经验,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尊敬长辈,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我们要关心长辈的饮食起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尊重长辈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将他们的智慧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再次,孝道是对家族的忠诚。
家族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孝道,就是要我们关心家族的兴衰,维护家族的荣誉。
我们要学会团结家族成员,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传承孝道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白,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对长辈、对家族的尊重,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我们要将孝道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弘扬孝道,传承美德。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孝之道立身之本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欢迎来到道德大讲堂,今天道德大讲堂的主题是:‚为孝之道,立身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今天我们就是以孝为主要内容,通过我们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新风,提升文明水平。
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五个环节: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写寄语、送吉祥。
一、唱歌曲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唱歌曲,大家一起来唱《公民道德歌》。
《公民道德歌》是一首公民道德的赞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团结友善一家亲,勤俭自强万事兴‛,这其实提到的就是公民道德中的家庭美德,那么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20个字: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今天探讨的就是这20个字的前两个字‚尊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孝‛。
孝字有老字和子字这两部分组成,表示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它的篆体字写作:老字做了省略,位于上方,是一个老人的形象,大概是因为人老了怕冷,头上戴了不少东西,背已经驼了,腰深深地弯下来,走起路来一定很吃力;子字处在下面,是儿女的形象,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搀扶着父母,孝字传达出的信息是,做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地关爱、侍奉父母,这就是孝的规范的基本含义,孝是做人的第一要义。
《吕氏春秋》中说:‚论人必先所以亲,而后及所疏;先本后末,先近后远,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
‛认识和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先观察他如何对待父母家人,再推及他如何对待一般人;一定要先观察他怎么样对待关系亲近的人,再推及他怎样对待关系疏远的人。
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够真心实意的对别人好,爱父母是人超出狭隘自我的第一步,是人克服自私的起始点。
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才能逐渐发展为关爱他人,所以孟子说:‚仁的本质内容,就是侍奉父母至亲。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了。
这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孝道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地位。
道德讲堂孝道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
我选择的主题是“道德讲堂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孝道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让我们在这个道德讲堂上重新梳理孝道的重要性,并通过演讲分享我的一些观点。
首先,什么是孝道?孝道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之道。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论语》中有云:“君子以文孝为先”。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品德的人,要首先从孝顺父母做起。
孝道是从亲情中发源的道德行为,是植根于家庭的基石。
孝道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孝道是家庭的基本纽带。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孝,终身为孝”。
孝顺父母是家庭和睦、亲情和谐的基础。
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形成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其次,孝道是社会道德的重要保障。
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公德。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会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家庭,也关心社会大众的福祉。
他们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谐社会。
最后,孝道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表现。
孝敬父母不仅能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更能培养人的情感和道德素质。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个深思熟虑、辨别是非、知恩图报的人。
然而,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孝道思想逐渐被淡忘。
很多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对父母的忽视逐渐增加。
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更关注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对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往往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这种现象的存在,引发了我们对孝道的反思。
那么,我们如何在今天的社会中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首先,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关爱和孝顺父母。
家长们要时刻与孩子保持沟通,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孝道观念。
其次,学校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道德讲堂——孝文化讲稿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唱得游子纠结而黯然,唱得空巢老人凄婉而喟叹。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与父母唠唠嗑,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
日前有媒体报道,不少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调查,网友们计算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的是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
有网友感叹,“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妈妈相处了25天了,我在外地上班,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一次。
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妈妈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那30年里,我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这个结果真是太残酷了。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在此语境中,游居在外的儿女确实应该常回家看看。
“孝顺”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孝顺是人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指标,孝顺的基础是尊重,起点是抚育之恩和情感关心的回馈,这可以说是一种责任。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
生命授之父母,多年养育之恩,是难以报答的。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孝老爱亲模范的故事,薛凤宝是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职工薛兆云的妹妹,出生后不久因一次高烧不幸患上了“婴儿瘫”。
从那时起,薛兆云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就担负起了照料妹妹的担子,这副亲情的担子一挑就是五十四年,风雨无阻。
“吃喝拉撒完全不能自理,24小时离不开人。
”说到数十年如一日照料妹妹的事,薛兆云一脸平静。
“感谢我的嫂子、妹夫们,也感谢我的妻子,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付出。
”说到全家人对小妹的照料,薛兆云充满了感激。
除了这个残疾的小妹,薛兆云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
他们和薛兆云一样,无怨无悔地付出着,即便是各自成家立业之后,对妹妹的照料也从没间断。
除了日常生活上的精心照料,他们还经常用轮椅推着妹妹出来散散步、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那整洁的衣着、安详的神态,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位已经瘫痪数十年的病人。
道德讲堂之孝道点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
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
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
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
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
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
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
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
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所以在关爱父母的不仅物质上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抚慰。
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我们要学会忠诚,懂得对国家、对人民、对岗位、对朋友、对配偶,包括对自己的忠诚。
对国家、人民不忠诚之人,必然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洪承畴叛明投清,遭老母追打;南宋秦桧里通外国,遭千古骂名;对岗位不忠诚之人,必然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严重者则受刑入狱,甚至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对朋友不忠诚之人,必然孤独一生,终身凄凉;对配偶不忠诚之人,必然家无宁日,甚至妻离子散;对自己不忠诚之人,为名利做违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
忠诚对我们每个人都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立足于职场的一张王牌,它还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一条通向荣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