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 格式:doc
- 大小:498.00 KB
- 文档页数:12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轻质、隔音、保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建筑等领域。
本技术规程旨在对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施工进行详细的规范和说明,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材料准备1. 多孔砖: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分类和验收。
2. 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3. 石灰: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石灰,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4. 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河沙或人工制造砂,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5. 钢筋: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分类和验收。
6.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膨胀剂、防水剂等,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
三、施工流程1. 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清理、找平、压实等处理,确保基础平整牢固。
2. 砌墙:按设计要求进行墙体砌筑,砖缝应均匀,不得出现空鼓、裂缝等缺陷。
墙体高度一般不宜超过3m,超过时应采取分段施工。
3. 砂浆配制:水泥、石灰、砂的配比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配,并在施工前进行试配和验收。
4. 砂浆涂抹:在墙体两侧分别涂抹一层厚度约为10mm的砂浆,并用铁丝网固定,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5. 钢筋绑扎:在墙体内部设置钢筋骨架,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和焊接。
6. 空隙填充:在墙体内部填充膨胀剂或轻质骨料等材料,以减轻墙体重量并提高其保温性能。
7. 防水处理:在外侧墙面上涂刷防水剂,以提高其防潮性能。
8. 后续处理:待砌筑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养护、验收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注意事项1. 施工前应对材料进行验收,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分类和存放。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并及时修整和调整。
3. 砌筑过程中应控制砂浆的含水量,以保证其粘结性能。
4. 钢筋绑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且焊接点应牢固可靠。
5. 墙体高度不宜超过3m,如需超过应采取分段施工并加强支撑。
6. 空隙填充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填充。
建筑工程监理依据标准清单(2020年3月6日止)(1)国家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6)《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9)《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201510)《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1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7)《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18)《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19)《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20)《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2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2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2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2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014;2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26)《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944-201327)《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77-2014 2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3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3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3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3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3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3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3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3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163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6 4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 4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42)《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2014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4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4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4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201947)《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20104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4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50)《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5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5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53)《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 5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5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5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7)《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201958)《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5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0)《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61)《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62)《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63)《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1764)《安全网》GB5725-200965)《头部防护安全帽》GB2811-20196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6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6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6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7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7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1372)《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GB50113-201973)《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20147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7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76)《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7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7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7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168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8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8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8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8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85)《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23525-20098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8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8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 50585-2019(2)行业标准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4)《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8)《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9)《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 T163-20131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11)《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12)《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1413)《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1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1615)《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16)《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17)《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18)《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1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20)《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471-20192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22)《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23)《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2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规程》JGJ/T14-2004;25)《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008;26)《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27)《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28)《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JGJ82-2011;29)《空间网络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30)《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31)《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32)《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33)《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1734)《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35)《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15;36)《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37)《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38)《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39)《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16;40)《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41)《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16;42)《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43)《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44)《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45)《倒置式屋面技术规程》JGJ230-201046)《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47)《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T141-2017;48)《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19;49)《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T480-201950)《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5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2)《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5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5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1998;55)《建筑施工土石方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56)《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5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0)《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 386-201661)《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2013;62)《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标准》JGJ/T195-20186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4)《建筑施工碗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65)《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28-201966)《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67)《建筑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68)《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69)《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JBT11699-201370)《高处作业吊篮用安全锁》JG5034-1993;7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72)《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73)《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JGJ/T187-2019;74)《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75)《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76)《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7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78)《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7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0)《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8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8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83)《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8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8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185-2009;86)《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止安全标准》JGJ429-201887)《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88)《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317-201489)《住宅排气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JGJ/T455-20189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92)《建筑防护栏杆技术标准》JGJ/T470-201993)《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94)《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标准》JGJT112-20199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20199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JGJT454-201997)《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456-201998)《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471-201999)《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JGT565-2018100)《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试验测试与质量检测标准》RFJ04-2009 101)《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JGT546-2019(3)地方标准1)《挤密桩法处理地基技术规程》DBJ61-2-2006;2)《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技术规程》DBJ61-9-2008;3)《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施工设计规程》DBJ61-2-2006;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61/T101-2015;5)《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DBJ61/T102-2015;6)《西安市普通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DBJ61/T85-2014。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考生须知1.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均分为2天,第一天为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
考试时间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
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考生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考试。
第一天为客观题,上、下午各70道题,其中单选题40题,每题分值为1分,多选题30题,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200分;第二天为案例题,上午25道必答题,下午25道必答题(对于有选择作答的25道必答题,如考生在答题卡和试卷上作答超过25道题,按题目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作答的前25道题评分,其他作答题无效),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100分。
2.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均为一天,考试时间为上、下午各4小时。
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考生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考试。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均为主观题,上、下午各40道题,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试卷满分为80分。
3.试卷作答用笔:黑色墨水笔。
考生在试卷上作答时,必须使用试卷作答用笔,不得使用铅笔等非作答用笔,否则视为无效试卷。
填涂答题卡用笔:2B铅笔。
4.考生应考时应携带试卷作答用笔,2B铅笔,三角板,橡皮和无声、无文本编程功能的计算器。
5.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允许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参考书和复习手册。
6.考生须用试卷作答用笔将工作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相应栏目内。
在其它位置书写单位、姓名、考号等信息的作为违纪试卷,不予评分。
7.对于2天的考试,考生都必须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如有改动,请考生务必用橡皮将原选项的填涂痕迹擦净,以免造成电脑读卡时误读。
在答题卡上书写与题意无关的语言,或在答题卡上作标记的,均按违纪试卷处理。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 137 - 2001【16条】● 3.0.2 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的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0.2 采用当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9。
● 3.0.3 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的多孔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0.3 采用。
● 3.0.4 多孔砖砌体的强度设计值按下列规定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γa:1 梁跨度不小于7.2m 时的多层房屋,应按本规范表3.0.2 中的数据,调整系数应取0.9;2 砌体毛截面面积小于0.3m2时,调整系数应为其截面面积值加0.7。
构件截面面积以平方米计;3 使用水泥砂浆砌筑砌体时,对本规范表3.0.2 中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调整系数γ a 应取0.9;对本规范表3.0.3中的数据,调整系数γ a 应取0.80;4 验算施工中房屋的构件时强度调整系数γ a 应取1.10。
● 4.4.1 跨度大于6m 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 的梁,其支承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 4.5.2 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圈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 倍,且不得小于1m;4 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
● 5.1.2 多孔砖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5.1.4 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及层数不应超过表5.1.4 的规定。
医院、学校等横墙较少的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应比表5.1.4 的规定降低3m ,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 5.1.5 多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表5.1.5 的规定:5.2.10 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5.3.1 多孔砖房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符合表5.3.1 的规定。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局部修订)7、《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9、《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11、《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1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1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1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1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2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23、《市政排水灌渠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3-200824、《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25、《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DBJ/T13-134-20112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27、《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T13-56-201128、《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12-200929、《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35-201130、《福建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44-20113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3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18-20073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5、《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3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7、《建筑工程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规程》JGJ/T211-201038、《钢-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0-20103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0、《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59-200441、《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42、《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3-201043、《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JGJ/T196-20094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4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6、《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4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48、《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49、《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5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1、《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52、《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53、《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16-20115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5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5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11-20075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程》JGJ/T10-9558、《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BJ13-42-201259、《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60、《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6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62、《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JGJ/T207-20106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6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4-200865、《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JGJ/T238-201166、《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JG/T333-20116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6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69、《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08-20107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7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7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7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4、《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201175、《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76、《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77、《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78、《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00879、《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J/T13-29-20068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81、《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82、《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GJ/T201-201083、《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84、《后锚固填充墙拉结钢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T13-129-201085、《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86、《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87、《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88、《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249-20118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JGJ82-201190、《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91、《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92、《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93、《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94、《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9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96、《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97、《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98、《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0899、《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T50361-2005100、《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101、《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10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103、《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104、《石材与金属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33-2001105、《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106、《建筑内外墙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13-27-2008 10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08、《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10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110、《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111、《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112、《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113、《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00-2010114、《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JGJ/T53-2011115、《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1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149-20101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1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201212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1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2、《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27-20091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124、《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125、《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126、《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13-82-2006127、《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13-83-200612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12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 130、《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131、《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3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13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34、《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13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13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37、《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28-201013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139、《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140、《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83-2009141、《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14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43、《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14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14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146、《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147、《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14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49、《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150、《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151、《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152、《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J13-81-200615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1. 引言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各类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技术规程,包括其构造要求、质量要求、施工工艺等内容。
2. 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是由水泥、砂、石灰、水等材料经过一定比例配制混合制成的构件。
其特点是密度低、孔隙多、保温性能好、吸音效果好等。
2.1 型号和规格混凝土多孔砖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和划分,常见的型号和规格有:•240×115×(53-90)mm•240×115×(70-90)mm•240×115×(35-70)mm2.2 原材料要求混凝土多孔砖的原材料要求如下:•水泥:按照国家标准GB175和GB1344进行选用。
•砂:应选用细度模数为2.5-3.0的中砂。
•石子:应选用粒径小于5mm的细碎石,不得使用大于15mm的骨料。
•减水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8076的合格产品。
2.3 原材料配比混凝土多孔砖的原材料配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按照下列比例进行配制:•水泥:砂:石子 = 1:2:3•减水剂:水 = 1:53.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施工工艺及技术规程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3.1 设计要求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安全性能要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
•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
•耐震性能要符合地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3.2 施工工艺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混凝土多孔砖及其配套材料。
2.砌筑准备:清理基层,确保其平整、干燥、无灰尘和杂物。
3.砌筑工艺:将混凝土多孔砖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砌筑,注意保证垂直度和水平度。
4.砌缝处理:在砌筑过程中及时处理砌缝,确保砌体的整体性。
5.填充处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砌体中的填充处理。
二次结构知识大全
二次结构的定义:
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砌体、构造柱、过梁、止水反梁、女儿墙、压顶、填充墙、隔墙、后浇带等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部分,称为二次结构。
其中最主要的为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在《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定义为: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常见砌体规范:
规范
1.JGJ/T 201-2010 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
2.GB/T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3.JGJ137-200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4.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6.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7.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8.DBJ/T 61-30-2005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9.DB34/T5023-2015 蒸压加气砼砌块砌体和抹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安徽地方标准)
图集
1.12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2.12SG620 砌体结构设计与构造
3.10SG614-2: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正文部分1 总则1.0.1 为了使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贯彻节能、节地的技术经济政策,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地区,以P型烧结多孔砖和M 型模数烧结多孔砖(以下简称多孔砖)为墙体材料的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在进行多孔砖砌体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时,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烧结多孔砖以粘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小于15%,孔形为圆孔或非圆孔。
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适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简称多孔砖。
目前多孔砖分为P型砖和M型砖。
2.1.2 P型多孔砖外形尺寸为240mm×ll5mm×90mm的砖。
简称P型砖。
2.1.3 M型模数多孔砖外形尺寸为190mm×l90mm×90mm的砖,简称M型砖。
2.1.4配砖砌筑时与主规格砖配合使用的砖,如半砖、七分头、M型砖的系列配砖等。
2.1.5 硬架支模多层砖房现浇圈梁的一种施工做法,其具体操作是:在砌至圈梁底标高的墙上,支模、绑扎圈梁钢筋、铺楼、屋面板(暂时由模板支承楼屋面板荷载),绑扎预制板端伸出的预应力筋、浇灌圈梁混凝土。
3 材料和砌体的计算指标3.0.1 多孔砖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多孔砖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O;2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
注: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多孔砖侧面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3.0.2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的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0.2采用。
当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9。
查阅了《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5.3.4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根φ6的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
又查阅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3.3.3 条2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虽然未规定拉结筋必须在端部设置弯钩,但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一般都画出了180°弯钩。
所以上述的做法,不知是否允许,我一直有疑问。
在工程施工中,我一般会提前在建施图中根据墙垛长度标出拉结筋长度,在墙垛长度大于设计要求的拉结筋长度时,按结构设计说明标出;墙垛长度短于设计要求的拉结筋长度时,标注拉结筋长度略短于墙垛长度。
然后安排施工员或测量员在相应部位的柱或墙侧面用石笔或粉笔标出:L=x(拉结筋长度),2根/D道(240厚墙为2根/道,360厚墙为3根/道),共y道(一般为墙总高/500取整)。
如果下部是窗,上部窗边墙长度减小(小于结构设计说明要求的长度),则在窗下部分的柱、墙侧面标注L=x(结构设计要求的拉结筋长度),2根/D道(240厚墙为2根/道,360厚墙为3根/道),1道。
窗边墙高度的柱、墙侧面标注L=x(略短于墙垛长度)),2根/D道(240厚墙为2根/道,360厚墙为3根/道),3道(或其他数字)。
根据斜砖高度和1米水平线从上往下画出拉结筋所处的位置。
安排拉结筋制作和植筋时,均根据上述标注尺寸实施,墙体砌筑后就不会有拉结筋伸出墙垛外面了。
承重烧结多孔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承重烧结多孔砖砌体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 137-2001)烧结多孔砖分为P型(外型尺寸为240mm×115mm×90mm)和M型(外型尺寸为190mm×190mm×90mm),而目前砖混结构工程多用P型承重烧结多孔砖。
一、一般规定⏹1、烧结多孔砖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倾倒和抛掷。
多孔砖的水平和垂直运输,宜用砖夹装在专门制作的砖笼中。
验收合格的砖,应分类堆放整齐,最大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2、在常温条件下,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以砖每湿透10-15mm为宜)。
⏹3、墙体在建筑标高±0.000以上用烧结多孔砖砌筑,±0.000以下基础部分不宜使用烧结多孔砖,可用实心砖或其它适用于基础的材料砌筑。
⏹4、砌筑时多孔砖应垂直于受压面。
⏹5、竖向灰缝不应出现明缝、瞎缝、假缝。
⏹6、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的厚度和竖向灰缝的宽度宜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 mm。
二、材料要求⏹1、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等级。
⏹2、强度和抗风化性能合格的砖,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孔型及孔洞排列、泛霜、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3、产品出厂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进入工地,应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批以5万块为一批,不足5万按一批计。
三、操作工艺⏹1、烧结多孔砖宜采用“四一”砌砖法砌筑: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一刀头缝灰。
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 ,施工期间的最高气温高于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2、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有通缝。
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
⏹3、砌筑前应试摆,在不够整砖处配以辅助块,不宜使用瓦刀砍劈成找。
结构专业技术问答(六)砌体结构(共14条)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10.1.8条及《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第5.3.1条规定:楼(电)梯间四角,较大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单层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厂房中的围护墙及框架填充墙要不要参照执行,如何掌握?答:《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3.1条对多层砌体构造柱设置的规定与设防烈度及房屋层数有关,《抗震规范》对于6度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的房屋、7度区层数为单层和二层的房屋、8度区单层房屋构造柱的设置不做要求。
单层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厂房中的围护墙、填充墙属非结构构件,构造柱设置应按第13.3.3条第2款(4)执行,施工图审查可不按《强制性条文》进行要求。
2、砌体结构的高宽比,所谓房屋宽度空间如何确定,原先我们以房屋的最小宽度确定,掌握比较方便,后来抗震手册提出了宽度的概念,对砌体结构的高宽比的判定就变得很难,实际上,明知个别砌体结构高宽比很不合理,也难以说服设计院。
答:规范对多层砌体的高宽比限值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时不使房屋产生整体倾覆破坏的条件,《抗震规范》和《抗震手册》对高宽比限值都讲的很清楚,判定没有困难。
用房屋最小宽度来控制,不合理。
3、 GB50003-2001 7.1.5-4规定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钢筋另行计算确定,也就是说圈梁兼作过梁时,圈梁内要另加过梁钢筋,该规定是在未考虑地震情况下制定的,在地震情况下是否同样要另加过梁钢筋,因为现在大部设计院均未另加过梁钢筋,所以问题就复杂化了。
答:《砌体规范》第7.1.5-4条要求: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钢筋应另行计算增配,考虑地震作用时,同样需要按过梁计算增配。
4、砌体结构规范中,组合砖墙砌体房屋如何界定?若仅有一道墙体是构造柱参与工作才能满足,该房屋或该层是否称为组合砖墙砌体房屋?是否每层还是整个房屋均需按8.2.8.4条强条执行?答:组合墙砌体房屋应该是大部分墙体是组合墙砌体房屋,仅有一道墙体是构造柱参与工作,不能算组合墙砌体房屋,不需要按第8.2.8.4条。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正文部分1 总则1、0、1 为了使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得设计与施工贯彻节能、节地得技术经济政策,减轻建筑物得地震破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得地区,以P型烧结多孔砖与M型模数烧结多孔砖(以下简称多孔砖)为墙体材料得砌体结构得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在进行多孔砖砌体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时,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烧结多孔砖以粘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小于15%,孔形为圆孔或非圆孔。
孔得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适用于承重部位得砖,简称多孔砖。
目前多孔砖分为P型砖与M型砖。
2、1、2 P型多孔砖外形尺寸为240mm×ll5mm×90mm得砖。
简称P型砖。
2、1、3 M型模数多孔砖外形尺寸为190mm×l90mm×90mm得砖,简称M型砖。
2、1、4配砖砌筑时与主规格砖配合使用得砖,如半砖、七分头、M型砖得系列配砖等。
2、1、5 硬架支模多层砖房现浇圈梁得一种施工做法,其具体操作就是:在砌至圈梁底标高得墙上,支模、绑扎圈梁钢筋、铺楼、屋面板(暂时由模板支承楼屋面板荷载),绑扎预制板端伸出得预应力筋、浇灌圈梁混凝土。
3 材料与砌体得计算指标3、0、1 多孔砖与砌筑砂浆得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多孔砖得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O;2 砌筑砂浆得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
注: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多孔砖侧面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3、0、2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得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0、2采用。
当砖得孔洞率大于30%时,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9。
验算。
3、0、3 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得多孔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与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0、3采用。
抗剪沿齿缝或阶梯形截面0、17 0、14 0、11 0、08注:在砌体中,当搭接长度与砖得高度比值小于1时,其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 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砖高度比值后采用。
3、0、4 多孔砖砌体得强度设计值按下列规定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γa:1 梁跨度不小于7、2m时得多层房屋,应按本规范表3、0、2中得数据,调整系数应取0、9;2 砌体毛截面面积小于0、3m2时,调整系数应为其截面面积值加0、7。
构件截面面积以平方米计;3 使用水泥砂浆砌筑砌体时,对本规范表3、0、2中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调整系数γa应取0、9;对本规范表3、0、3中得数据,调整系数γa应取0、80;4 验算施工中房屋得构件时,强度调整系数丫。
应取1、10。
3、0、5 多孔砖砌体得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摩擦系数、线膨胀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得规定取值。
3、0、6多孔砖砌体得重力密度应按下式计算:γ=[1-q/2]Xl9(kN/m3) (3、0、6)式中γ——多孔砖得重力密度(kN/m3);q--孔洞率。
孔洞率大于28%时,可取γ=16、4kN/m3。
4 静力设计4 静力设计4、1 基本设计规定4、1、1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得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得可靠度,用分项系数得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4、1、2根据多孔砖砌体建筑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得后果(危及人得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得严重程度,其建筑结构按表4、]、2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破坏后果及建筑类型选用。
表4、1、2 建筑结构得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得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得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得建筑物注:对于特殊得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4、1、3砌体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γoS≤R(fd,ak……) (4、1、3-1)fd=fk/γf (4、1、3-2)fk=fm-1、645σf (4、1、3-3)式中γo——结构重要性系数。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工作寿命为100年以上得结构构件,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工作寿命为50年妁结构构件,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工作寿命为5年及以下得结构构件,应分别取不小于1、1、1、0、0、9;S——内力设计值,分别表示为轴向力设计值N、弯矩设计值M与剪力设计值v等;R(、)——结构构件得承载力设计值函数;fd——砌体得强度设计值;fk——砌体得强度标准值;γf—-砌体结构得材料性能分项系数;yf:1、6;fm-—砌体得强度平均值;σf-—砌体得强度标准差;ak——几何参数标准值。
4、1、4 多孔砖砌体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与房屋考虑空间作用性能静力计算原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得有关规定执行。
4、1、5作用在墙、柱上得竖向荷载,应考虑实际偏心影响。
本层梁端支承压力N1到墙、柱内边得距离,应取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o得0、4倍(图4、1、5)。
由上一楼层施加得荷载Nu,可视为作用于上一楼层得墙、柱截面重心处。
4、1、6带壁柱墙得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f)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 多层房屋,当有门窗洞口时,可取窗间墙宽度,当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缘墙宽度可取壁柱高度得1/3;2 单层房屋,可取壁柱宽加2/3墙高,但不应大于窗间墙宽度与相邻壁柱间得距离;3 计算带壁柱墙体得条形基础时,可取相邻壁柱间得距离。
4、1、7对底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得多层砖房,非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总层数不宜超过8层;2 底层得开敞大房间不宜设在房屋得端部;3 框架—剪力墙部分得纵横两个方向均应沿底层全高设置剪力墙。
横向剪力墙得间距不宜大于房屋宽度得3倍。
剪力墙得数量应满足房屋抗侧力得要求;4 框架—剪力墙结构得剪力墙,可采用厚度不小于240mm得多孔砖砌体,此时砖砌体剪力墙应按照先砌墙后浇柱方法将剪力墙嵌砌于框架之间;5 底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得楼盖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4、1、8底层为砖柱或组合砖柱承重得多层砌体房屋,应在结构单元得多层砌体房屋,端部布置不小于240mm厚得纵横墙体。
横墙长度宜等于房屋宽度,纵墙长度不宜小于一个开间;当房屋纵向较长时,纵横墙得数量还应适当增加。
4、1、9 多孔砖房屋应选取短墙、墙垛等砌体截面较小得与轴向力较大得部位进行受压承载力验算。
4、1、10 有单边挑廊、阳台等悬挑结构得房屋,应考虑其对房屋内力及变形得不利影响;并应满足房屋得抗倾覆稳定要求;同时对挑梁下支承面砌体得局部受压承载力进行验算。
4、1、11 跨度较大得钢筋混凝土楼盖梁得支座伸人砖(带壁柱)柱中较长或当楼盖梁、板伸人墙体全厚并与梁垫(圈梁)整浇时,其内力除按本规范4、1、5条得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宜按刚节点得计算图形补充进行内力分析,并据此复核墙体得承载力。
4、1、12 墙梁与支座反力较大得梁下砌体与承重墙梁得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均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决定对砌体就是否采取加强措施。
4、2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4、2、1受压构件得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N≤φfA (4、2、1)式中 N——轴向力设计值;φ——高厚比"与轴向力偏心距e对受压构件承载力得影响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A得附表A、0、5—1与附表A、0、5-2采用,或按本规范附录A得公式计算;f——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本规范表3、0、2采用;A——砌体得毛截面面积;对带壁柱墙,其翼缘宽度可按本规范4、1、6条得规定采用。
4、2、2对矩形截面构件,当轴向力偏心方向得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向得边长时,除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应对较小边长方向,按轴心受压进行验算。
4、2、3计算影响系数甲或查本规范附录A表格时,应先计算构件高厚比,多孔砖砌体构件高厚比β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对矩形截面β=Ho/h (4、2、3-1)对T形截面β=Ho/h T (4、2、3-2)式中 Ho——受压构件得计算高度(m);h——矩形截面轴向力偏心方向得边长,当轴心受压时,为截面较小边长(m)h T---T形截面得折算厚度(m),可近似按3、5i计算;i---T形截面得回转半径(m)。
4、2、4受压构件得计算高度Ho,应根据房屋类别与构件支承条件等按表4、2、4采用。
2 构件高度H,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有关规定采用;3 独立砖柱,当无柱间支撑时,柱在垂直排架方向得玎。
应按表中取值乘以1、25后采用。
4、2、5 轴向力得偏心距(e)按荷载设计值计算,不宜大于0、4y,且不应大于0、6)/(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得距离)。
4、2、6多孔砖砌体得局部承压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进行,但应把局部受压强度计算面积范围内得孔洞,用砌筑砂浆填实,填实高度不应小于300mm。
4、3 墙、柱得允许高厚比4、3、1 墙柱得高厚比应按下式验算:当墙高H不小于相邻横墙或壁柱间得距离s时,应按计算高度Ho:0、6;验算高厚比;当与墙连接得相邻两横墙间得距离;≤μ1,μ2[β]h时,墙得高厚比可不受本条限制。
β≤μ1,μ2[β] (4、3、1)式中μ1——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得修正系数;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得修正系数;[β]——墙、柱得允许高厚比,应按表4、3、1采用。
2 括号内数值,适用于h=190mm得墙。
4、3、2 厚度不大于240mm得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可按本规范表4、3、1数值乘以下列提高系数小:1) h=240mm μ1=1、2 ; 2) h=190mm μ1=1、3; 3) h=120mm μ1=1、44、3、3对有门窗洞口得墙,允许高厚比应按本规范表4、3、1数值乘以修正系数(μ2),修正系数卢:应按下式计算:μ2=1—0、4(bs/S) (4、3、3)式中 bs——在宽度S范围内得门窗洞口宽度(m);S——相邻窗间墙或壁柱间得距离(m)。
当按公式(4、3、3)算出得修正系数μ2值小于0、7时,应取0、7。
当洞口高度不大于墙体高得1/5时,可取修正系数μ2为1、0。
4、3、4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得带壁柱墙或构造柱间墙,当圈梁宽度6与相邻横墙或相邻壁柱间得距离S之比b/S不小于1/30时,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得不动铰支点。
当条件不允许增加圈梁宽度时,可按等刚度原则(墙体平面外刚度相等)增加圈梁高度。
4、4 一般构造要求4、4、1跨度大于6m得屋架与跨度大于4、8m得梁,其支承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