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_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教案第一章: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室内空气质量、噪声、振动、温湿度等。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室内空气质量测试2.1 教学目标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2.2 教学内容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
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如空气流量计、粒子计数器等。
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如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进行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
布置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室内空气质量测试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噪声测试3.1 教学目标了解噪声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答案思考练习题1、按照测量手段进行分类,测量通常分为哪几种类型?1)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3)组合测量2、按照测量方式进行分类,测量通常分为哪几种类型? 1)偏差式测量2)零位式测量3)微差式测量 3、测量系统由哪几个环节组成?测量系统由被测对象和测量设备组成,测量设备一般由传感器、变换器、显示装置、传输通道组成。
4、当测量次数N→∞时,测量值的数学期望为什么等于被测量的真值? 当测量次数n??时,样本平均值的极限定义为测得值的数学期望。
Ex?limn???1??nn?i?1?xi? ?nnnin??i?xi?A ???i?i?1?xi?1n?nA ???i?i?1n?xi?1i?nA根据随机误差的抵偿特性,n1n当 n??时,??i?0 ,即?xi?nA?A?i?1i?1?xi?1i?Ex所以当测量次数 n??时,样本平均值的极限定义为测得值的数学期望。
5、间接测量的误差分配通常采取什么原则? ①等作用原则,②调整原则。
6、温标的三要素是什么?温度计、固定点和内插方程。
7、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为什么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根据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从 EAB(T,T0)?f(T)?f(T0) 的关系式可以看出,热电偶回路所产生的电势,只有在固定冷端温度T0时,其输出电势才是热端温度T的单值函数。
在热电偶的分度表或分度检定时,冷端温度都保持在0℃;在使用时,往往由于现场条件等原因,冷端温度不能维持在0℃,使热电偶输出的电势值产生误差,因此需要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处理。
8、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温度电阻特性一致吗? 金属导体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正值;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负值,但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呈非线性9、对于露点法,为什么测量干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可以得到被测空气的相对湿度???PlPb?100% Pl―空气在露点温度Pb―空气在干球温度Tl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T 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住宅、商业大楼,还是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建筑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因此,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环境质量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发展迅速。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室内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在过去,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功能,而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等因素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应运而生。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包括对建筑物内部环境各种因素进行测试和评估。
首先,空气质量是建筑环境测试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细颗粒物含量等,可以评估空气的质量是否达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例如,在办公楼中,通过定期测试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系物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
其次,温湿度控制也是建筑环境测试的重要内容。
在居住环境中,温湿度的适宜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室内温湿度参数,并结合人体舒适度标准,评估是否存在温湿度异常现象,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通过测试室内温度和湿度,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空调、加湿器等设备,以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外,光照度测试也是建筑环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适宜的光照度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而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测试室内光照度,可以评估是否需要增加或调整灯具配置,以提供合理的照明环境。
例如,在学校教室中,适宜的光照度可以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而过弱的光线则可能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
此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还可应用于建筑声学环境的评估。
噪音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建筑物周围的噪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复习要点1.测试目的和方法-建筑环境测试的目的是评估和检测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和指标,以保证建筑物安全、舒适和环境友好。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实地测试、实验室测试和数值模拟等。
2.室内环境测试-室内环境测试包括空气质量测试、照明测试、噪音测试和振动测试等。
-空气质量测试主要包括室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的测试。
-照明测试主要包括室内照度、光色、色温、反射率和照明均匀度等指标的测试。
-噪音测试主要包括室内的环境噪声水平和声学隔声性能的测试。
-振动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室内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室外环境测试-室外环境测试主要包括建筑物周围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等方面的测试。
-大气环境测试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指标的测试。
-土壤环境测试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浓度、土壤水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温度等指标的测试。
-水环境测试主要包括水质、水温、水流速和水位等指标的测试。
4.技术工具和设备-建筑环境测试主要依赖于各种仪器和设备,如空气质量测试仪、照度计、噪音测量仪和振动测量仪等。
-这些仪器和设备必须具备高精度、可靠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测试后,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测试结果和评估建议。
-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筛选、数据修正、数据统计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 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包括Excel、SPSS和Matlab等。
6.相关法规和标准-在建筑环境测试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测试和评估。
-国内常用的法规和标准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建筑物能耗标准》等。
7.建筑环境改善与控制-根据测试结果,可以提出建筑环境改善和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改善和控制的措施包括增加通风量、改善照明照度、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等。
总之,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复习要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熟练运用建筑环境测试技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舒适和环境友好的基础。
第一章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1.测量: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这种操作就是测量中的比较过程—将被测参数的量值与作为单位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比出的倍数既为测量结果。
2.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取被测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要多个未知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
3.测试:是测量和实验的全称,有时把较复杂的测量称为测试。
4.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是检验和测量的统称。
5.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1.被测量本身的特性.2.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
3.测量环境。
4.现有测量设备。
6.测量仪表:将被测量转换成可供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器具,包括各类指示仪器、比较仪器、传感器和变送器等。
7.测量仪表的类型:模拟式:将连续变化的被测物理量直接进行连续测量,显示成记录的一起。
数字式:将被测的模拟量首先转换成数字量再对数字量进行测量的仪表。
8.测量仪表的功能:物理量的变换、信号的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9.仪表的性能指标: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
稳定度、输入电阻、灵敏度、线性度、动态特性。
10.计量: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11.单位制:任何测量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现计量单位的量作为标准,这样的量称为计量标准。
12.计量基准:①主基准,②副基准③工作基准。
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1.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量值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特点:必然性和普遍性。
产生原因:测量器具不准确,测量手段不完善,环境影响,测量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疏忽。
2.真值A。
: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称为它的真值,指定值As:由国家设立各种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已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第一章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1.测量: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这种操作就是测量中的比较过程—将被测参数的量值与作为单位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比出的倍数既为测量结果。
2.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取被测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要多个未知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
3.测试:是测量和实验的全称,有时把较复杂的测量称为测试。
4.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是检验和测量的统称。
5.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1.被测量本身的特性.2.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
3.测量环境。
4.现有测量设备。
6.测量仪表:将被测量转换成可供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器具,包括各类指示仪器、比较仪器、传感器和变送器等。
7.测量仪表的类型:模拟式:将连续变化的被测物理量直接进行连续测量,显示成记录的一起。
数字式:将被测的模拟量首先转换成数字量再对数字量进行测量的仪表。
8.测量仪表的功能:物理量的变换、信号的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9.仪表的性能指标: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
稳定度、输入电阻、灵敏度、线性度、动态特性。
10.计量: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11.单位制:任何测量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现计量单位的量作为标准,这样的量称为计量标准。
12.计量基准:①主基准,②副基准③工作基准。
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1.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量值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特点:必然性和普遍性。
产生原因:测量器具不准确,测量手段不完善,环境影响,测量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疏忽。
2.真值A。
: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称为它的真值,指定值As:由国家设立各种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已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湖南文理学院学院教案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系(院、部、中心)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 (系、实验室 )建筑电气教研室授课班级建智 11101-2 班主讲教师曾进辉职称授课老师二○一三年九月教案(首页)课程授课: 26 学时专业基础课学分学时26 实验: 10 学时类别上机:学时教材:基要[1] 方修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第 1版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 2002本参参照教材:教考材资[1] 张子慧热工丈量与自动控制第 1 版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和料社, 1996主[2] 陈刚建筑环境丈量第1版北京: 机械工业第一版社20051.教课目标: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施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在教课过程中综合利用先修课程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叙述建筑环境与设施专业常常碰到的温度、湿度、流速、压力、流量、液位、气体成分、环境噪声、照度、环境中放射性等参量的基本丈量方法,测试仪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系统中的用途。
为学生未来从事设计、安装、运转管理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固的基础。
2.基本要求教掌握建筑环境丈量的基本知识、丈量偏差剖析方法和数据办理的方法。
掌握温度、湿度、流速、压力、流量、液位、气体成分、环境噪声、照度、学目环境中放射性、水的含盐量及含氧量等参量的基本丈量方法,丈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用途。
掌握智能仪表与散布式自动丈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的和际应用。
认识建筑环境丈量仪表的结构及丈量技术的新进展。
基本要求注: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10-解说√议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余□(请打√)教课内容(纲要)丈量的基本知识丈量的基本观点、丈量方法的选择、丈量手段选择、丈量仪表分类、计量的基本观点。
总结本节内容,出思虑题,讲堂议论。
课时 2方法及手段举例解说参照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参照书教课目标、要求(可分娴熟掌握、掌握、理解、熟习、认识等层次):要修业生掌握丈量的基本观点、丈量手段、丈量仪表及丈量方法分类、丈量系统的构成;计量的基本观点。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Measur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课程代码:901120612学时数:32 学分数:2一、教学目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及动态测量基础知识,掌握温度、湿度、压力、物位、流速及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技术,测试仪器和仪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测试与监控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涉及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在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中有共同的“工程语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测量的基本知识(2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测量的含义、方法,测量仪表的分类和功能,计量及计量基准等基本概念。
掌握测量仪表的基本性能指标。
1.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2.测量仪器:测量仪表的类型;测量仪表的功能;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
3.计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单位制;计量基准;量值的传递与跟踪;检定和对比。
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来源和分类。
掌握随机误差的表征及对含有随机误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误差的分析判断和削减,误差合成、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及误差分配问题,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最终结果的获得。
1.测量误差:误差;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来源;误差分类。
2.随机误差分析:测量值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析;有限次测量下测量结果的表达。
3.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特征;系统误差的判断;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消弱系统误差的其它方法。
4.误差的合成: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与分配:随机误差合成;系统误差合成;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间接测量的误差的分配。
5.测量数据的处理:有效数字的处理;等精度测量结果的处理;线性拟合。
1、测量的目的是什么?答:准确及时地收集被测对象状态信息,以便对其过程进展正确的控制。
2、按测量手段分,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答: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按测量方式划分,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答: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和微差式测量法。
4、什么是偏差式测量方法?答: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
5、什么是零位式测量方法?答:又称为零示法或平衡式测量法。
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拟〔因此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比拟测量法〕,用指零仪表〔零示器〕只是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而获得被测量。
6、什么是微差式测量方法?答: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通过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之差〔通常该差值很小〕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7、测量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①被测量本身的特性;②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③测量环境;④现有测量设备等。
8、是否可以认为,只有精细的测量仪器,才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答:不是。
正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的获得,要依据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正确选择、正确操作和测量数据的正确处理。
9、测量仪表有什么作用?答:测量仪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可供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器具。
10、测量仪表有哪些类型?答:模拟式测量仪表,数字式测量仪表。
11、测量仪表有哪些功能?答:①变换功能;②传输功能;③显示功能。
12、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答:①精度;[⑴精细度〔δ〕;⑵正确度〔ε〕;⑶准确度〔τ〕。
]②稳定度;③输入电阻;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13、什么是测量精度?答:精度是指测量仪表的读数或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14、可以表达精度的三个指标是什么?答:⑴精细度〔δ〕;⑵正确度〔ε〕;⑶准确度〔τ〕。
15、精细度说明了仪表的什么特性?反映出哪项误差的影响?答:精细度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展屡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1,测量是以同性质的标准量与被测量的比较,并确定被测量相对标准量的倍数(标准量应该是国际上所公认和性能稳定的)。
2,测量过程额关键在于被测量和标准量的比较。
3,厕量的核心是变换。
4,测量的方法:测量手段不同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
测量发誓不同的测量方法: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微差式测量法。
在线式与离线式测量方法?惠思登电桥测量电阻5,负载效应:电压表内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这种影响通常叫做电压表的负载效应。
?分为狭义和广义6,测量仪表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大类。
7,测量仪表的功能:物理量的变换,信号的传输和测量结果的显示。
8,电流表(动圈式检流机)是模拟式仪表最基本的构成单元。
将流过线圈的电流强度,转化成与之成正比的扭矩而使仪表指针偏转初始位置一个角度,根据角度偏转大小得到被测电流的大小。
9,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1)精度:测量仪表的读数或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相一致的程度。
精度高,误差小;精度低,误差大。
精度不仅用来评价测量仪器的性能,也是评定测量结果最主要最基本的指标。
精度又可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三个指标加以表征。
精密度:说明仪表的指示值的分散性。
反映另外随机误差的影响,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
比如某压力的精密度是0.001MP ,即表示用它对同一压力进行测量时,得到的各次值的分散程度不大于0.001MP 。
正确度:说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正确度反映了系统误差,正确度越高,系统误差越小。
比如某温度表的正确度是0.2℃,则表明用该温度表测量温度时的指示值与真值之差不大于2℃。
准确度: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
准确度高,精密度和正确度也高,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小。
2)稳定度:即稳定误差,指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其他外界条件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仪表示值变化的大小。
例如某数字温度表的稳定度为h T T X m )003.0%008.0(+,其含义是8h 内,测量同一温度,在外界条件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表的指示值可能在X mT T 003.0%008.0+的上下波动,其中m T 为该量度满度值,X T 为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