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一: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里“炼金术”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炼金术”:借用古老西方传承,召唤我们回归自己内在的自性,与奥秘和圣神连结。
三:荣格的原型理论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原型所指的是:在某一集体中世代相传和继承,并且在该集体的每个成员身上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或作用方式,还能够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的表象和象征物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
四:原型的意象男性内在的女性存在(1)阿尼玛不同阶段的形象: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母亲—性爱—爱恋中的神性—创造源泉女性内在的男性存在(2)阿尼姆斯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尔墨斯大力士或运动员—独立自主的形象—教授或牧师指导意义的形象—充满灵感与创造的形象(3)阴影荣格用阴影来描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
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
(4)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我”,我们所表现给别看到的我们自己。
五:情结情结是一种心象与意念的集合,其中具有一个源自原型的核心,并且具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基调。
一旦情结被触发而产生其作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情结总能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感情强度的影响,甚至是“主导性”作用;强烈的爱或恨,快乐或伤心,感激或愤怒等情绪,总是会伴随着情结的触及而发作;而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已经不能在理智地表现本来的自己,而是完全被情结所占据与控制。
六:人格的类型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内倾、外倾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感知、直觉、感觉直觉与感知:接受信息的认知性功能思维与感觉:处理信息的判断性功能直觉功能:接近洞察力,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所面对的情境与事物感知功能:表现为善于捕获细节,接受实在的多种信息思维功能:所反映的是分析与逻辑的判断力感觉功能:表现为设身处地的能力,并具有感性判断的特点感知型人格功能: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思维型人格功能:告诉我们存在的是什么感觉型人格功能:告诉我们存在的价值直觉型人格功能:告诉我们存在事物的变化及多种可能七:自性化过程自性化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
荣格分析心理学荣格分析心理学是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命名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它探索着人类心理的更深层次,并试图揭示意识与无意识的互动关系。
荣格分析心理学基于荣格的核心理论,包括个体心理学、集体无意识、原型、梦境解析等。
本文将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主张人类的心理是由个体意识和个体无意识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个体意识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察觉到的心理过程,包括意识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
而个体无意识则是指那些不受我们自觉控制和察觉的心理过程,它包含了个体心理的深层结构和内在动力。
荣格认为,个体无意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型,这些原型是人类心理普遍共有的普遍图像,代表着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原型在个体心理的发展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我们处理经验和情感的基础,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文化传承。
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独特概念,它指的是人类心理中的共同无意识内容。
与个体无意识相对应,集体无意识是属于整个人类群体的心理系统,它不受个体意识的掌控,但却对个体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了各种共有的原型,这些原型是人类心理中的共同心理图像,如母爱、父权、英雄等。
这些原型在个体行为和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共性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三、原型与梦境解析原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独特的概念,在个体心理和集体无意识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原型可以理解为人类心理中的普遍形象或模式,它们代表着人类经验和情感的共同点。
荣格认为,原型在梦境中经常出现,通过解析梦境可以揭示个体心理和集体无意识中的隐藏信息。
梦境解析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解读梦境中的符号和意象,可以洞察个体心理的隐含动机和欲望,同时也能揭示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和共同心理图像。
梦境解析可以帮助个体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发现潜在的潜意识冲突,从而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是瑞士精神分析师卡尔·荣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灵结构可以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并认为这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最后,集体无意识是指在人类种族面前共同具有的无意识层次。
荣格
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种族遗传记忆和一些潜藏的心理结构形成的结果。
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相似,包含了与人们共享的思想、情感和符号等。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Archetype)是一种无意识的普遍形象,包含着人
类共同的心理经验和潜在的行为模式。
荣格认为个人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自
我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与集体无意识的相互作用通过梦境、幻觉和
幻想等方式表达出来,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探索和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需
求和渴望。
荣格认为,只有通过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人们才能够实现心
灵的整合和个性发展。
总结起来,荣格分析心理学通过分析个人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来解释人类心理的构成和行为的动力机制。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学理论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浅论荣格与分析心理学浅论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既是荣格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他自己的一种创造。
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荣格曾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
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
个人无意识主要是有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二、炼金术思想“炼金术”的思想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从本质的意义上说,荣格对于“炼金术”的理解,尤其是其心理分析意义的发挥,与中国道家内丹思想有着深切的渊源。
荣格把他自己对炼丹术的研究看做是与歌德固有的一种内在联系。
荣格认为,歌德的秘密在于他处于被一种原型性变化过程所支配的状况,而这一过程,千百年来一直在发生这。
他认为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重要工作”或“神圣工作”,是歌德的“主要事业”,歌德整个一生的行动都是在这出戏剧的范围之内进行的。
因此在歌德身上活跃的便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本质,是一种超人的过程,是原型世界的伟大之梦。
荣格认为他自己也落入了同样的梦中。
实际上荣格的炼金术思想经过其自身的转化,体现在他身体力行的生活中。
对于荣格来说,炼金术的研究的意义,是从两种对立物中,促发一种新的调和意象的出现。
三、原型的理论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关系十分密切。
他认为,集体无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
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
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这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格心理学第五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五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卡尔?荣格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早年曾和弗洛依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在他的作品和理论中,常常混合着古代神话和东方的宗教观点。
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人类心灵的层次个体潜意识被特定个体压抑的幼时记忆和冲动,被遗忘的事件等。
其内容叫做情结。
情结是一种具情绪色彩的关连意念的聚集,大部分是个人的,也有部分是来自人类集体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
人类的进化历程原型原型“并非遗传的观念,而是心理显现的本能,是一种形式而非内容”。
每一个人都潜存着无数的原型,且当我们的经验与原始的潜在意象接近时,原型就会被激发,影响个人的生活。
最有名的原型,包括: 人格面具(persona) 阴影(shadow) anima(男性中的阴柔面) animus(女性中的阳刚面) 自性化(self) 智慧老人人格面具(persona) 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人格面具过强,人就会迷失自我,反而会心理不健康。
阴影(shadow) 阴影代表着人心中的被压抑而没有显示出的部分,包括人的动物性。
阴影是不驯服的、危险的、不受一般道德束缚的,它有极强大的力量、激情和创造力。
人在接受他的阴影时,会感到充满力量;当人压抑阴影时,他将缺少活力而且潜伏着危机,因为阴影会以破坏性的形式出现,而且变得凶狠残暴。
在梦中,阴影将会以各种危险可怕的形象出现:怪兽、恶鬼、邪恶的人等等,阴影使你的梦极为恐惧,阴影也会以“危险而神秘的黑衣人”面貌出现。
阴影化出的梦中人几乎永远是穿黑衣服的。
沙盘中的阴影阿尼玛(anima) 荣格认为,所有人心理上是两性的,既有男性的一面,也有女性的一面。
03第三章荣格的分析⼼理学⼈格理论第三章荣格的分析⼼理学⼈格理论(陈67,黄112,郑168)⼀、⼈格结构(⼀)、意识(⼆)、个⼈潜意识(三)、集体潜意识1、⼈格⾯具(或⼈物)(persona)2、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3、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animus)4、阴影(或阴暗⾃我)(shadow)5、⾃⾝(self)⼆、⼈格动⼒(⼀)⼼理能(⼆)、⼼理能的分布和移动(三)⼼理能的运⾏与转换三、⼈格类型(⼼理类型)(⼀)、两种态度(⼆)、四种机能(三)、⼋种⼈格类型四、⼈格发展(⼀)、童年时期(从出⽣到青春期)(⼆)、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三)、中年时期(从35或40岁到退休)(四)、⽼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五、荣格理论评价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精神分析学家和分析⼼理学的创始⼈。
他出⽣于瑞⼠的开斯威尔的⼀个宗教家庭。
宗教信仰是荣格早年⽣活中的⼀个重要的主题。
他于1900年获巴赛尔⼤学医学博⼠学位,接着到苏黎⼠⼤学精神病诊所任职。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书出版后,他开始在实践中运⽤弗洛伊德的观点,并将应⽤效果写成《早发性痴呆⼼理学》(1907)⼀书。
1906年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通讯联系,次年他俩在维也纳⾸次会⾯,倾谈⾜⾜持续了13个⼩时之久,很快成为挚友。
1909年荣格陪同弗洛伊德访问美国克拉克⼤学,在此期间两⼈都发表了演讲。
1911年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全⼒⽀持下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任主席。
但是,荣格对精神分析、潜意识和⼒必多的理解与弗洛伊德是不同的。
在荣格出版了《潜意识⼼理学》(1912)之后,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盾不断加剧。
1914年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并退出该协会,两⼈关系决裂。
此后,荣格不再⽀持精神分析论,转⽽⼤⼒倡导分析⼼理学。
他在去世那年出版的⼀本⾃传《回忆·梦·反思》中的第⼀句话,“我的⼀⽣就是潜意识⾃我实现的故事”(Jung,1961),道出了他的⼼理学特点。
荣格的智慧【摘要】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各民族宗教神话的广泛研究,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提出来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
作为其理论精髓的集体无意识思想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人格层次结构学说、性格的类型、人格探索的方法等人格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及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转移现象和应对策略加以梳理,并浅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荣格、意识与无意识、性格类型、转移——————————————————————————————————-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在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其无意识理论,采纳了精神分析的方法,以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己为轴心,将不同时间、空间、文化、人性等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他特有的思想结构,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
人格的结构和内容一、意识——精神事实对于自我的一种关系。
意识是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
它源于无意识领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从无意识领域和外部世界中汲取内容,当这些内容与自我发生联系时即成为意识。
其本质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
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
意识的功能有两个方面:1.外部功能(即心理活动机能):感觉、思维、情感、直觉感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令人满意直觉: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和去向何方。
2.内部功能:记忆功能、意识功能的主观因素、情绪二、个体无意识(又称下意识)——被压抑或遗忘的个体知觉和经验情结是个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心灵将经验重建为内在客体后的产物。
荣格认为,情结以类似本能的方式运作。
说“类似本能”是因为它们对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会产生立即的、直接的、特指性的反应。
然而与本能不同的是,它们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更大程度上是创伤、家庭互动模式、文化制约等经验的产物,这些经验再综合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原始性要素才产生了情结。
情结对心理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
但是,对于意识自我来讲,那些苦恼的情感经验、精神创伤等个人生活经历又都可以成为加深个人见识,增强自我的适应,使人格更充实的有利条件。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原型要素就是透过情结的经验被体验的。
受地域、民族、经验的不同影响,每个人能够意识到的内容和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个体无意识具有相对性,它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同个人无意识的偶然事件可能易于被召唤到觉醒的意识中来比,组成个体无意识的一切冲动和愿望、模糊的直觉以及无数的其他经验不是被压抑起来,就是被遗忘,这说明个人无意识并不是无意识的很深的层次。
三、集体无意识——个体共同遗传和继承的祖先的无意识心理要素集体无意识被视作精神的最深层次,它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的所有各个世代所累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千百年的积淀。
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对精神的发展起着最大的作用。
荣格把无集体意识中的先天倾向称作原始意象,并认为它们是心理经验的决定因素,促使个体按照他的本组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理论是继弗洛伊德的个性潜意识理论后心理学对理解人类心灵作出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
通过对宗教、艺术、神话等的研究,荣格总结了很多种原型: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自性、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儿童原型、英雄原型、骗子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智者原型、大地原型、母亲原型、巨人原型、自然物原型(如树林、太阳)、人造物原型(如圆圈、武器)等等,并将它们视作彼此分开的人格系统。
每一原型对所有人都具有普遍一致性,宛如磁石一般吸引着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活经验,形成影响个人发展的情结,进而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是现今常被人们提起的四种主要的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它们对人类发展影响最为深刻。
⏹人格面具——隐藏着真我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希望留下良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
人格面具保证了一个人能够拥有某种不属于真实自己的性格,使得他在别人的眼中所表现的是理想化、合理化的自己。
同某种程度上,人格面具维护了人的虚伪和怯懦,是适者生存的社会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需要。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止一个面具以便在不同的场合佩戴。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即男人和女人既表现出男性倾向有表现出女性倾向。
阿尼玛表示男人的女性特征,。
荣格认为阿尼玛能引导男性到其灵魂深处,是男性创造力的源泉。
阿尼玛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夏娃(男性的母亲情结),海伦(性爱的对象),玛利亚(爱恋中的神性),索非亚(男人内在的创造力)。
阿尼姆斯则表示女人的男性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兼具两性倾向,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使得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异性的特征,而这中特征恰好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
⏹阴影——较暗的自我阴影是人格的一种低级、像动物的部分,这是一个人的来自生命较低级形式的种族遗产。
它具有多种道德的、易于动情的、令人生厌的欲望和活动。
阴影迫使我们去干那些我们通常不允许自己去干的事情。
四、自性——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自性化的过程就是人成为独立的不可分的整合的个体,自性化不是自我中心和自发的性欲,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聚世界于己身。
”荣格认为,通过认识理解自己的阴影,沟通自己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接受心灵不同部分,达到整合,人最终得到一种自性化的体验,成为他自己。
自性化是荣格的一个重要的术语,也是心理分析的目标。
智慧老人、男人阿尼玛的最高阶段索非亚等原型意象都具有自性的意义。
自性包含着无意识的各个方面,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内驱力,给人格的整个结构提供了稳定性和统一性。
荣格认为到中年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
小结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人们常用露出水面的海岛形容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露出的水下陆地部分代表着个人的个体无意识;所有海岛的共同基础——海床,则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性格类型学说荣格最为著名的学术成就莫过于他的人格类型学说。
按照里比多的倾向,荣格将人格划分为两类:外倾型与内倾型。
1.内倾型特征:里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自己的人格上,感觉到自身有绝对的价值。
看待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则,喜欢探究和分析他的内心世界,优柔寡断,深思熟虑,孤僻,常有某种提防戒备,不愿抛头露面。
2.外倾型特征:里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外,感觉到身外有绝对的价值。
看待一切事物依据外在的估价,把注意力集中在和他人的相互交往中,总是十分活跃和开朗,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易受情感支配,不拘泥于小事,反应快,比较轻率。
荣格认为纯粹的内倾或外倾的人是没有的。
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这些对立的态度,只不过是某一种比另一种表现得更为显著而已。
大多数人都属于介于内倾和外倾之间的中间类型,往往在某时某地因某种情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态度占优势。
基于人格结构层次理论,结合四种基本心理机能,荣格将人格(性格)划分为八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内倾感觉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和外倾直觉型。
⏹内倾感觉型远离外部客观世界,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中。
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觉得外部世界是平淡寡味、了无生趣的。
在外人看来,他们可能显得沉静、随和、自利,而实际上由于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贫乏,他们往往并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外倾感觉型热衷于积累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经验,头脑清醒,不对事物过分地追根究底。
按生活的本来面貌看待生活,并不赋予生活以自己的思想和预见。
也可以是。
他们的情感一般是浅薄的,敢于享乐、追求刺激。
多为现实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
⏹内倾思维型哲学家或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家属于这种类型。
该类型的人希望理解个人的存在,其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
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幻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随着这种倾向的加强,被压抑的情感功能很可能以变态和狂热的方式对其思维施加影响。
在极端的情形下,甚至可能割断与现实的联系而成为精神病患者。
⏹外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其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
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
为了尽可能多地认识客观世界,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学家。
他们的目标是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创立理论体系,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在外倾思维方向上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
如果这种压抑过分严重,情感就会被迫采取迂回曲折甚至病态反常的方式来影响他的性格,很可能变得固执、自负、迷信,不接受任何批评。
由于缺乏情感,思想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
⏹内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往往沉默寡言、难以捉摸,态度既随和又冷淡,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力图保持隐蔽状态,并且往往有一种忧郁和压抑的神态。
然而,她们也往往能够给人一种内心和谐、恬淡宁静、怡然自足的印象,往往在别人看来显得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属于那种所谓"水静则深"的人。
其感情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
⏹外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往往情感外露,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依恋于他人(而这种依恋又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又偏向于情感功能。
其情感符合于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却易于随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往往显得反复无常。
外界的任何一点极轻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情绪的变化,外倾情感型的人的思维过程,通常是原始的、不发达的。
⏹外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力图从外界中发现各种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
这种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
异想天开、喜怒无常。
他们有许许多多的兴趣爱好,但很快就会厌倦并放弃这些爱好,通常很难固定地从事某一种工作。
⏹内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力图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在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可能性。
他们往往视自己为不被理解的天才,往往被他们的朋友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人。
他们努力却从来也没有超出过他们的直觉范围而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他们的兴趣不能始终停留在一个意象上,因此就不能像内倾思维者那样,对心理过程的理解作出深刻的贡献。
但他们却拥有可供别人思考、整理并加以发展的绚丽多彩的直觉。
典型的代表是艺术家,梦想家、无知、充满各种幻觉的古怪的人。
探索人格所采用的方法荣格认为,要想接近并了解人的无意识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词语联想法(方法描述)准备一份写有100个单词的表,告诉被试在听到和理解了刺激单词后尽可能快地对进入心中的第一个单词做出反应。
确定被试理解测试方法后,开始测试。
实验者用秒表几下每次反应所用时间,结束后,再将100个刺激单词重复念一遍,让被试重复他先抢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