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马(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1
《天马》课堂练习一、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凌.空(léng líng)瞬.间(shùn sùn)廉.洁(lián jiān)颇.多(wǎn pō)协.作(xué xié)二、组词。
据()局()雕()塑()轰()剧()居()凋()望()哄()型()雀()廉()燕yān()载zǎi()形()鹊()兼()燕yàn()载zài()三、找近义词。
惊叹----- 凌空----- 驰名----- 保持----- 轻盈-----四、词语巧搭配。
()的中国()的天马()的文物()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的构思()的体态()的艺术品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它是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阅读轻松答。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凌(líng)瞬(shùn)廉(lián)颇.( pō)协.作(xié)二、拮据剧场局部居住雕琢凋谢塑造希望轰炸哄骗发型形状麻雀喜鹊廉洁兼备燕山燕子三年五载载重三、惊奇腾空闻名坚持轻快四、伟大漂亮宝贵别样光辉独特轻盈价值连城五、1它是结晶,是杰作。
《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以“马”喻“人”,抒发人生感慨的。
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语句,进行阅读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逆境中仍然坚定不移积极进取的精神。
1、把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以“马”喻“人”,抒发人生感慨的。
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语句,进行阅读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几幅骏马图,用尽可能贴切的词语去描绘图片中的马。
2、展示与马有关的诗词,联系以前学过的与马有关的文章《项羽刘邦论英雄》和诗《白马篇》、《天马》,加深对马的理解。
3、引出《马说》,介绍作者及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感受文意。
3、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行圈点,做在书上。
4、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互相补充订正。
5、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6、学生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说出来。
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7、学生自由朗读后归纳本文的内容要点。
①本文通篇设喻说明“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②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③揭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④痛惜、愤慨于千里马的终身遭屈辱,因而发出深沉的感慨。
三、探究与发现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千里马应该有什么样的本领?请联系实际予以说明。
学生可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
但要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如何?你是怎么理解的?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子之间的联系为下文的阐述作铺垫。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优秀6篇)《鸟的天堂》课堂实录篇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认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3,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
潮退外露,潮涨水淹。
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
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
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老师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时,都会被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师:你怎样理解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初一语文课堂实录马的世界导读:师提问:1、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2、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
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男女主持上台)女主持:下面我宣布竞赛规则:竞赛分男女两组,竞赛分六大环节: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与马有关的故事和历史人物、唱歌比赛。
比赛中,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出错由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回答的学生不重复。
具体分值在比赛中具体公布。
现在,我宣布竞赛开始。
先进入第一回合:汉语汉字中的马(学生鼓掌)男主持:先请听第一题:在1分钟内看谁说出带“马”字偏旁的汉字最多,每个一分,男生先说,其他同学可补充。
男:骁、驽、骘、骒、骑、骐、骄、骗、验、骂、妈、驴男(补充):驴、驱、驰、驾驶、骋、驹、骠、驳,骓、骊、骝、骆、驭、驮女主持:时间到,你们一共说出了27个,给男同学加27分。
下面请女同学开始说。
女:骀、骎、骛、骤、骇、驯、驸、驿、驲、骈、驷、骟、骣、骖、骏、骥、骜、驵、骅、骝、骕骦、骙、驺(同学在旁提示) 男主持:时间到,你们一共说出了24个,给女同学加24分。
(鼓掌)女主持:下面请听第二题: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带马的成语多,采用接力赛的形式,女生先说一个,男生说一个,每个一分。
女:一马当先男:马到成功女:马不停蹄男:马马虎虎女:人仰马翻男:马革裹尸女:马路消息男:马失前蹄女:马首是瞻男:老马识途女:汗马功劳男:天马行空女:一马平川男:脱缰之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女:人高马大男:白驹过隙女:心猿意马男:快马加鞭女:走马观花男:肥马轻裘女:香车宝马男:驷马高车女:驽马十驾男:龙马精神女:万马奔腾男:风墙阵马女:马放南山男:单枪匹马女:秣马厉兵男:兵强马壮女:金戈铁马男:鞍马劳顿女:招兵买马男:鞍前马后男主持:哎呀,真是一气呵成,难分胜负呀!女主持:精彩!(鼓掌)男主持:男女同学各说出了17个,各加17分。
《田忌赛马》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都喜欢玩,但老师又担心你们不会玩,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玩扑克牌。
师板书:数学活动课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生:扑克牌。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比扑克牌点数大小的游戏,现在又6张扑克牌,老师让你们先选牌,然后我们一对一的“PK”,咱们三局两胜制,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开始选牌生:选 10、7、4师:选 9、5、3选牌结束开始比赛:师:现在我们分好了“红方”和“黑方”,你们有信心赢我吗?生:有!师:一定能赢我吗?生:一定!(不一定!)师:那好,我们就先来比一局,谁愿意代表“红方”和老师比第一局?生:上台比赛师:你是孩子,老师让你先出牌。
师用3对10;9对7;5对4(生败)师:谁还愿意来和老师比一比?生:败。
【每次都是由学生先出牌,玩过几局,有一局部学生已经发现其中的道理】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刚玩过的扑克牌游戏中,其实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
而这个科学道理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用上了,那个有名的故事就是“田忌赛马”。
师板书:田忌赛马师:谁能简单的说一说“田忌赛马“的故事呢?生:讲述故事。
师:出示课件(略)师:那么谁能从这个“略”字,知道这六匹马的速度排名呢?生:汇报。
师:出示“田忌赛马”时,第一次比赛的布阵图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齐王:上中下田忌:上中下师:当时田忌以0:3输给了齐王,心情非常不好,也很不服气,这是,田忌的好朋友“孙膑”跑了过来和他悄悄说:“能否改变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田忌恍然大悟,心中立即想起了对付齐王的对策,于是要求和齐王再实行一场比赛,齐王非常快乐的答应了,而且他的出马顺序依然是“上、中、下”。
请同学们想一想,田忌会想出几种应对齐王的出马策略呢?生:利用手中的卡片操作(摆出各种比赛对阵图)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摆出对阵图师生总结对策的结果(如上),并强调“最正确策略”。
《田忌赛马》教学实录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根据课题推想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关键所在。
教学意图:通过学习,培养自主发问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课时)一、导课1、师: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你们也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读史使人明志。
”生齐读。
)这句话是说多读一些史书,了解一些历史小故事,可以使我们从中明白很多道理。
受到启发。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故事,这个故事呀就发生在我们齐鲁大地上,这就是—田忌赛马。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1)师: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遇到文章当中的生字新词,要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2)(课件出示)正音:田忌孙膑疑惑讥讽轻蔑顺序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几匹马重点指导:“膑、忌、几匹马”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你们再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这些字音。
2、(1)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两个人一起把每次赛马的情况在老师给你们发的卡片上画一画,说一说。
(2)生两人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用连线、箭头画出每场比赛的对阵双方,把结果写在旁边。
(3)集体交流:谁愿意上来说一说赛马的经过,其他同学可要仔细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生1:进行两场比赛的过程叙述。
师引导评价:他说的对不对?对。
师评:看来,他了解了两次赛马的经过。
不对:谁有不同的看法?再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2:再次进行两场比赛的过程叙述。
师总评:看来,同学们是真的了解了课文内容。
3、师质疑:你们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疑问?生1:为什么两次比赛同样的马,结果却不同?生2:为什么孙膑会胸有成竹?生3:为什么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的过程中心慌了?目瞪口呆了?4、师梳理小结:同学们,你们读书的确动了脑筋,老师相信大家通过读书肯定能解决这些疑问。
三、深入品读1、师引导: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不一样,我请大家再来读读书,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教学实录: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去领略那里神奇而壮观的迷人景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生1:我了解各个生词的意思。
生2:明白了各个段落的段意。
生3:我知道榕树所在的位置。
师:在哪呢?生3:新会县天马村。
师:知道了它的位置,那有机会我们就可以到实地考察一番。
还有什么收获?生4:学到了许多词语和句子。
师:对于你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是吗?非常棒!你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象过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一遍,这对今天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第二次预习当中大家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郑老师把它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1、有对字词提出问题的;2、也有对句子提出问题的;3、还有就表达方法提出问题的。
)师:我想先问一下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生:我发现课题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可是在第九自然段却加了引号。
师:你读书非常仔细。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大部分同学举手)非常好,认真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
有个问题我觉得挺奇怪,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生:因为文中的这里阳光照在水上、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光明了,我觉得光明磊落很少用来形象亮餍。
师:你觉得这里光明的用法有些特别是吗?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怪不得他的文章写的这么好,大家应多向他学习,认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在预习提纲中有的同学提出要仔细观察榕树,观察了吗?生:我觉得鸟的天堂这棵榕树有很多的特点,你看这棵树非常的大,是鸟栖息的最好的地方。
因为福州被称为榕城肯定也是以榕树的特点出名,我想看一下福州的榕树与鸟的天堂的榕树有什么区别。
师:榕城之人应该对榕树有更多的了解,那么你观察之后了解了吗?还有谁也观察了榕树呢?(生纷纷出示图片福州的榕树形态各异,人们把它称作慈祥的老者。
)生:我补充,福州的榕树有着长长的胡须,粗粗的干,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
[天马阅读及答案]天马的考试阅读答案【教育教学方案】篇一:天马的阅读答案天马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这个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25——220)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
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 tgzglfgp 2014-11-25天马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这个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25——220)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
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
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
“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
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
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
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娶飞兼并铜马”的记载。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娶的就是这件艺术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龙雀是风神,飞行急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真是匹天马了。
小学语文小作文专项练习课堂实录开展有趣的写作主题与活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开展了一堂有趣的小作文专项练习课。
通过丰富的主题和活动,我们激发了同学们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首先,我们进行了写人的主题训练。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短文,并请同学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对这篇短文的感受和理解。
随后,我给同学们发放了小册子,每个小册子上都写着一个人物的名字。
同学们根据小册子上的人物,自由发挥想象力,写下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描写。
为了增加趣味性,同学们可以选择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可以创造一个虚构的人物。
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接着,我们进行了写景的主题训练。
在课堂上,我带领同学们观赏了一些精美的风景图片。
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张图片,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描述这个风景所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词语,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随后,我们进行了写动物的主题训练。
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动物的短视频,并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动物,写下对这个动物的描写和感受。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动物的形象,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们进行了写童话的主题训练。
我为同学们讲解了童话的特点和结构,并向他们播放了几个经典的童话故事。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题材,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童话世界。
通过这堂有趣的小作文专项练习课,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同学们在交流和表达中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每一位同学的作品都独具特色,创意丰富。
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思维的碰撞。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这次小作文专项练习课是非常成功的。
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教案八年级上第一节课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别忘了,这也是语文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
学会语文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础。
一、如何学好语文?老师的建议:课内六要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课外四多: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③多看有益的影视节目④多上网搜集资料信息二|语文课堂学习的具体要求:1预习按照预习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
并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粗略图)2听课(1、结合预习情况,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
在思维导图粗略图绘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绘制思维导图精细图。
(2、整理思路,在处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凝练图。
3复习(1、完善思维导图绘制。
(2、按时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质量。
(3、复习本课字词,准备下一节课听写。
三、其它事项1课前演讲写好稿子在方格稿纸上,可提前一天给老师看,内容可关于语文的各方面。
时间3-5分钟。
其他同学点评(20分)。
2诗路花雨(1)每周至少写随笔或日记两篇内容自定,形式不限,每篇至少300字。
(20分)(2)每周完成一篇摘抄或读后感。
(10分)3积累:每周背两首古诗每天练习一篇钢笔字(10分)作业:预习案课前自主完成,平时抽查,一个单元学完后交一次(10分)。
受力分析由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由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平衡力非平衡力平衡状态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平衡力非平衡力非平衡状态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宋伟明教学目标:1.链接文本,帮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及特点。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思维,熟练运用联想和想象。
(注意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富有新意。
)3.展开联想和想象,放飞学生思想,发现生活、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把握联想和想象的注意事项: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富有新意。
教学难点:能灵活自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实践,感受生活、自然之美。
教法学法:采用欣赏图片、做数字游戏、习作展示、教师下水文示范、习作修改、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写作能力有限,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较弱,运用联想和想象时难免不熟练,我设计了以下流程:———《发挥联想和想象》课堂实录及反思编辑/王一鸣E-mail:51213148@入,提问“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什么”“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什么”……最后以“知识线”为落脚点,让学生分析A、C 两个选项中提到的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每一个条件,分析B、D 两个选项中提到的两个力是否满足相互作用力的每一个条件。
结果是准确率很低,或者好不容易做对这一道题,换做另一道又会弄错,中等程度的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很糊涂。
寻找“方法线”———生:结合题干中的情境,先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师:大家可以根据受力示意图很容易地分析出木块受到的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生:如何分析哪一对力是相互作用力,哪一对力不是相互作用力?寻找“方法线”与“知识线”———师:大家分析木块所受的每一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生: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也是桌面,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木块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与其性质相同的相互作用力,刚才大家分析的木块受到的支持力、重力、摩擦力、拉力的施力物体就是这几个力对应的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
语文教学流程设计对于主题班会的展开,教师都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为了语文的活动教学,语文老师需要做出活动教学策划。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语文教学流程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文教学流程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视察生活,就会发觉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惜大自然。
2.连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色彩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二、新授:(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失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1)乡下是什么地方?(2)为何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3)什么叫不引人注视?(4)我的新发觉是什么?(5)草地的色彩是做梦变化的?(6)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7)蒲公英为何成了我们最爱好的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色彩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视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爱好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查。
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量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
连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
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说明。
侧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清晨、中午、傍晚的风景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现他们的图画,并说明。
天马教学目标1.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3.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教具准备:课件、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
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出示“骏马奔腾图”。
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板书:天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
②不理解的地方画出“问题泡泡”。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①纠正读音。
②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③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5.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推荐一本书》习作指导课堂实录近年来,小说《推荐一本书》在中国的读者中广受欢迎。
这本小说以其生动的叙述方式和独特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记录一堂习作指导课的实际情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上课铃响起后,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入了教室。
课堂上,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的主题是《推荐一本书》,你们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纷纷积极举手回答,场面热烈而有序。
第一个发言的是小明,他推荐了《活着》这本书。
小明说,《活着》是余华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平凡农民的一生,展示了人性的本善和本恶。
小明认为这本书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读起来很容易引起共鸣。
接着,小红推荐了《围城》这本书。
她说,《围城》以幽默的笔调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伪善和庸俗,不仅给人以笑声,还给人以思考。
小红认为这本书不仅能让人忍俊不禁,还能让人明白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
还有其他学生也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
有人推荐了《红楼梦》,认为它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社会关系,让人一读再读;有人推荐了《三体》,夸赞了刘慈欣独特的科幻想象力和复杂的故事情节;还有人推荐了《鬼吹灯》,称赞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紧张的情节。
经过一番推荐和讨论,彭老师总结道:“从大家推荐的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对于一本书有不同的感受。
这表明了每个人的欣赏能力和品味是不同的。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和思想碰撞。
不同的书籍给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这时,小明抬起手来:“老师,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主题呢?”彭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因为读书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而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推荐好书,才能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们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开拓自己的视野。
”习作指导课接近尾声时,学生们纷纷表示对本堂课很有收获。
他们表示,通过这次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到更多优秀书籍的存在,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天马》教案课题天马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能力目标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教学难点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要点如何解决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要充分利用教学和教学挂图的作用,出示天马的有关图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后,依据马的各部分的形态指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并结合课文进行合理的联想,从而体现天马的奇特艺术性。
让学生充分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要解决教学的难点必须讲述有关的物理知识,为了能让学生详细掌握其科学原理,让学生利用一些物体试着放置,看看怎么才能放稳,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需要识记和特别注意的问题识记描写天马外形的词语和语句,了解天马为什么成为旅游标志的原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天马构思奇妙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飞燕安然无恙平衡教学活动预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课时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三、小结四、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出示生字词:三、学习课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
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1.《天马》课堂实录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是在特定时间由师生双方在特定场合进行的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流能力为宗旨的交际活动。
本课的教学正是遵循了交际语境的原则,从六个方面,分两课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巧妙的设计,充分体现交际语境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天马》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艺术珍品,赞扬了西汉时期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学情分析:《新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阅读板块提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天马》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也足以可见说明文对高段孩子的重要性。
天马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学生对于像天马这样的文物见识得不多,在造型、艺术价值、现实意义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上肯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资料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
2.继续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练句。
认字5个,写字11个。
3.理解“标志、震惊、造型、悠久、轻盈、神形兼备、健美、昂首、自由奔放、凌空、神奇”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周密。
4.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5.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1.继续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练句。
认字5个,写字11个。
2.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周密,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学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天马名称、冶炼铸造技术等方面的资料;教师进一步搜集有关马的艺术品(绘画、摄影、邮票、雕塑、音乐等),为后面的“初显身手”做好准备。
教学流程:一、依据课题,语境猜度师:同学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天马》,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天马是一匹什么马?难道真的是天上的马吗?生2:我想知道天马是什么样的?生3:我也想知道天马有什么特征?师: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一副图片吧!【从课题入手,通过读课题展开联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篇说明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二、背景辅助,语境嵌入(出示天马的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天马。
(学生一片哗然,几秒钟有小手举了起来)生1:老师,天马是一件物品啊?我还以为……(孩子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生2:老师,我昨天晚上去查了“天马”相关的资料,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天马在很多古代书籍中都有所记载,张衡的《东京赋》“铜雀蟠蜒,天马半汉”;还有《汉书》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
天马的历史很悠久了。
生3:老师,我也做了收集了天马的冶炼铸造技术呢,等学课文时,再为大家介绍吧!师:查找资料,了解背景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大的帮助,我们也应该向刚才的两位同学那样多去查找有用的资料。
【收集查找并筛选相关的背景资料是小学语文高段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
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天马的认识。
】三、初读感知,语境假设(一)快速浏览全文,捕捉主要信息师:同学们,欣赏了天马的图片,你想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述天马的呢?请翻开书第1页,快速浏览全文,想想:从文章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自学1分钟)生1:我读到了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
生2:我读到了这件工艺品的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昂首扬尾,四蹄腾空。
作者将图片上的天马的形象表达出来了。
生3:我还看到了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生4:我接着补充生3的信息,正因为它踏在了一只龙雀背上,所以以前这件工艺品叫着“马踏飞燕”。
生5:我来补充生4,查找的资料上说,天马的名称,长期以来有多种说法:青铜奔马、马踏龙雀、飞燕骝、天驷等。
师:你们真会读书,捕捉到文中那么多重要信息。
我们一起再读读题目。
(二)抓住体裁,猜测内容师:再读题目时,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师:非常好,我们在以前也学习过一些说明文,如《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肤》、《太阳》等。
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说明文呢。
师: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师:《沙漠之舟》一文,作者为大家介绍了骆驼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太阳》也抓住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请同学们猜一猜:《天马》这篇文章,作者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珍贵文物呢?生1:我猜作者会抓住天马的外形特点来写。
生2:我觉得作者会抓住天马是怎样铸造的这方面来写。
……师:孩子们真有想法,敢于大胆猜测。
老师觉得如果让你们来写,也一定会把天马这件工艺品描绘得栩栩如生的。
(三)又读课文,语境梳理师: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呢?(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中心发言人:各位同学,我们组经过讨论,文章的脉络汇报如下。
(实物投影仪显示该组的讨论成果)第1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出土。
第3自然段写“天马”的体态。
第4自然段写天马“高超”的设计构思。
第5自然段写天马细微的艺术处理。
第6自然段介绍了“天马”的名称。
第7自然段,照应开头,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现实意义。
师:同学们,马上看一下课文后面的金钥匙,“先想想各部分写的是什么,写出来,然后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就像第一小组汇报的成果这样,这就是写提纲,因为读第一句话。
生齐读:阅读时写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体思路。
师:学习了这个金钥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阅读其他文章时,也列列提纲。
四、自读自悟,语境质疑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回到文中,再读读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学生自学,对文章内容质疑)生1: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呢?生2: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用“天马”来命名呢?生3:“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老师将问题梳理在旁边,此时,下课铃声响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请大家试着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吧!【此环节主要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过程。
从整体感知内容、文章体裁、结构脉络、质疑等方面围绕语境进行教学。
】五、语境探究,研读感受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马》。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留下了几个问题?(生交流)(一)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请看大屏幕上的学习要求: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并用笔进行相应的勾画和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小组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因为天马历史悠久,所以可以成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小组2:我们组抓住了第三自然段中的“神型兼备”这个词带动全段的理解,感受到了天马优美的形态,所以也能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师抓住时机追问:“神形兼备”是什么意思?从哪里感受到天马的神形兼备?(全班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争先恐后来回答)生1:神形兼备的意思是用语言、书法、绘画来描述、表现东西的时候,样子很像真的,神情、姿态等等都很像真实的。
生2:我从”轻盈”联想到天马在天空飞翔的样子,轻飘飘的,很优雅;生3:我也抓住了“健美”、“昂首”这两个词,看出天马很健壮、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形态非常优美。
生4:我还从“自由奔放”感受到了天马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的自由。
小组3:我们小组还认为“这个飞行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同学们看看插图,图中的天马仿佛在天空腾飞一般,这种“凌空”状态的平衡多么神奇啊!生2:我再来补充一点,第5自然段开头提到的“细微的艺术处理”也为天马成为图形标志投上了一票。
师:刚才二、三小组从3—5自然段中,抓住了一些关键的词语来为我们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剖析,3—5自然段讲述了天马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天马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所以成为了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小组4:我们组还有补充。
我们是从最后一自然段中天马的“象征意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可以看出,凌空的天马代表的是腾飞的中国,现实意义很强,所以这个图形标志非“天马”莫属。
(二)师: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成了“天马”?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6自然段。
生1:我找到了这句话“龙雀是风神,飞行急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真是匹天马了。
”生2:哦,天马踏的是“飞廉”,而不是“飞燕”啊,原来是这个原因啊!我想,用“马踏飞燕”这个名字肯定就不恰当了。
师:是啊,是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出示投影:1.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2.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就是非常珍贵的。
师: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认为第一个句子好,因为多加了一个“不敢肯定”、“在当时”等词语。
皇帝迎娶的工艺品,一定是很珍贵的,而这件事发生在汉朝,“在当时”强调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应经有了“飞廉并铜马”这样珍贵的工艺品。
师:说的很好,“龙雀”的说法,与古书所载“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相合,更说明这件工艺品的珍贵。
但因为史料不充分,所以课文注明“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
”师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
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语言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师:同学们,通读全文,找找还有哪些句子表达也很严密呢?请勾划出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