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结构主义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591.50 KB
- 文档页数:50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分为以下几种:
1.结构主义学派:该学派强调对意识的分析,主要关注意识的结构和
组成,认为心理活动是由更基本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组成的。
2.行为主义学派:该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行为,主张使用实验方
法来研究行为和行为的规律。
强调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刺激和反应来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针对具体行为的训练和塑造,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习惯。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探讨认知系
统如何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推理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4.人本主义学派:该学派关注个体的内在体验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强
调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是通过满足基本需要和发展个人潜力而实现的。
推
崇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和关注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发展。
5.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探索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的起源和发展,
借鉴进化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结合研究新的领域。
它提出人类行为和心理特
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们最早的祖先,并深入探讨了人类心理的进化历程。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学派。
这一学派是在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公认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有四个支派:(1)以特鲁别茨柯依、雅谷布森为代表的捷克布拉格学派;(2)以布隆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丹麦哥本哈根学派;(3)以弗斯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学派;(4)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描写语言学派。
无论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还是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它们都接受索绪尔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对语言学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声音、文字等实体,而是内在结构,研究语言是研究其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正如象棋中重要的不是棋子的材料,而是棋子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基本原则是:语言中的每一个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巾的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在语言系统的框架结构中关系统驭成分,因此,可以采用形式分析和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
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评论等其他学科研究。
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结构主义第一部分理论概述一、理论简介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不过,“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被清楚界定的“流派”,虽然通常大家会将索绪尔的作品当作一个起点。
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
就如同任何一种文化运动一样,结构主义的影响与发展是很复杂的。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 of 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
一个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会大到如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来找出一个文化中意义是如何被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结构。
比如说,人类学与民族志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这位早期著名的结构主义实践者,就分析了包括神话学、宗族以及食物准备这些文化现象。
二、概观对于一般人而言,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
在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
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列维-斯特劳斯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都体现为普遍法则的作用,而此种普遍法则是可以控制思维活动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一、介绍及述评二十世纪上半期西方语言学界经历了一场狂飙突进的革新运动,并迅速波及到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
传统的观念因此被打破,人们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相关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并向各自的“绝对真理”迈进了一步。
而这一切,都要从1916年由学生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说起。
索绪尔这本书的主人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l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日内瓦的一位颇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之子,精通法语、德语、英语、梵语、拉丁语、希腊语、哥特语、立陶宛语、古高地德语等等语言。
他活着时是一位著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后期又转入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从1907年到1911年,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的课程,但讲授尚未完成,就于1913年在病魔的折磨下撒手人寰。
他忠实的学生,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霭(Albert Sechehaye)收集整理了学生们所记下的课堂笔记,于1916年用法语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成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巴利虽然人类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对语言问题的思考,然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才宣告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最终建立。
从18世纪末一直绵延到20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大约风行了一个多世纪。
而在此之前的语言学附属于比较语文学(comparative philology),后者专门研究古代文献。
就广义而言,语文学包括文学和文化研究;就狭义而言,语文学包括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能表现人类思想和思维的本质,所以把语言和思维联系在一起,采取哲学的、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
历史比较语言学继承了狭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主张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研究世界上众多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以探明不同语言的发展历史和在始源上的关系,并试图从中构拟出共同的始源语。
心理学视角认知学派介绍一、结构主义认知学派包括很多流派,其中一个流派的代表人,德国科学家威廉冯特(同时也是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人)与其学生爱德华布拉德福德铁钦纳,主张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比如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也可被用来研究心理与身体,并将意识是由多个元素组成,即结构主义将意识划分为多个基本元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情绪、思维、学习和语言。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结构主义,因为该流派的目标是揭示出最基本的“结构”或组成部分。
所以冯特又被称为“结构主义之父”。
结构主义第一个提出了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心理学现象的流派。
它的特点如下:1、主要研究对象是意识,并认为意识是由多个基本元素组成,这也是它被称为结构主义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主要研究方法是内省法,虽然基于内生发的心理学很容易被批评为不是真正的科学,因为内省法更多是主观而非客观。
3、第一个提出了用客观测量的实验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4、系统性定义和研究了意识的基本元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情绪、思维、学习和语言。
二、机能主义对冯特批评最激烈的人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他认为结构主义心理学的方法太狭隘,并且无趣,并认为心理学应该包含意识的功能,而非结构。
詹姆斯觉得达尔文的观点也可以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并对情绪、情绪与身体、行为的关系特别感兴趣,他尤其喜欢达尔文已在强调的“生物体会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
机能主义者后来成为了最早的应用心理学家,研究如何运用心理学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在习得性“习惯”、情绪、宗教心理学和教育的发展方面,詹姆斯著述颇丰。
詹姆斯的一位追随者约翰杜威发起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从“做”中学,而不是通过听课和死记硬背。
三、现代认知主义现代认知主义强调认知或心理活动,比如知觉、解释、期望、信念和记忆。
强调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其独特认知模式的结果。
现代认知主义采用了比前辈们更客观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