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社会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总15卷 第1期兰州商学院学报V o l115 N o11 1999年2月Journal of L anzhou Comm ercial Co llege Feb11999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社会学● 张 翼【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列维—斯特劳斯社会学理论沿革的梳理,认为其社会学理论除受了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外,还对法国传统社会学理论、交换理论、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综合。
虽然其结构主义的内核——“深层结构”与杜尔克姆的集体意识有着某种无法证伪的相似性,但他注重社会关系之结构的研究方法,确乎是对存在主义的一种革命。
【关键词】 结构 结构主义 社会学中图法分类号 C91—06一把语言学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用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并使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法国伟大学者是列维—斯特劳斯。
他1908年出生于比利时,1927—1932年就读于巴黎大学。
在此期间,他仔细研读了社会学大师圣西门、孔德、马克思、弗洛伊德、杜尔克姆和莫斯的著作,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
1934—1937年,他在巴西圣保罗大学任社会学教授,1938—1939年,在巴西中部作田野研究和实地考察。
1945年,他在雅可布森创办的《言词:纽约语言学集团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结构分析》,开始将结构语言学研究方法引入人类学领域。
1949年,他出版了《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1955年,在《美国民俗学杂志》上发表了《神话的结构研究》,出版了《苦闷的热带》。
1958年,出版了《结构人类学》。
1959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学术院社会人类学研究室主任。
1962年,出版了《今日的图腾主义》和《野性的思维》,前者是向功能主义的告别,后者是向存在主义的挑战。
1964年、1967年、1968年分别发表了《神话学》第一卷《生食和熟食》、第二卷《从密到灰》、第三卷《吃饭规矩的起源》,并在该年获得“法国最高科学荣誉奖”。
①通过对如上所述的那些著述和文章名目的考察,人们完全可以把列维—斯特劳斯划入人类学家之列。
社会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想及其特点分析社会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试图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因此其理论和方法是多样的。
其中,结构主义思想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强调社会现象是由结构支撑和制约的,而这些结构包括了社会规律、文化符号和语言等。
1、结构主义思想的起源和背景结构主义思想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是以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皮埃尔·布迪厄、米歇尔·福柯等学者为代表的学派所倡导的。
当时,西方社会科学正处于以功能主义为主的时期,试图通过强调静态稳定的社会结构来解释社会现象。
而结构主义学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忽略了社会现象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他们反而从语言和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试图揭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系统之结。
2、结构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什么是结构主义思想呢?总体来说,它主张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是在社会结构的制约下进行的,结构是人们行为和思维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和条件,它不仅具有符号性,而且是一种制约和支撑力量。
这个观点源于瑞士学者费迪南德·德·索西尔的学说,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而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符号体系的制约下进行的。
其次,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一种与结构相关的事物,而结构又是社会现象的根源和基础。
这种观点主要是由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提出的。
他的理论是:“文本和人类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是由许多结构组成的。
”再次,结构主义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具有普遍性的,它们超越了个体的差异和文化的特异性。
这个观点也源自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的理论。
他强调,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文化符号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这就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结构。
最后,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和多个因素构成的。
这种观点体现了结构主义的综合性和多领域性,而且具有理论上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社会学理论解析与实例分析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规律。
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并为我们提供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框架。
本文将解析几种常见的社会学理论,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的应用。
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最早且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重要性,认为每个社会结构和功能都对整个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例分析:社会的教育系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功能主义的例子。
这个系统的功能是为了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
教育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如学校、老师、学生和课程,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来实现这个功能。
例如,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老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来发展自己的潜力。
整个教育系统为社会提供了新一代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公民,进而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2.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强调人们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来构建社会现实。
它认为人们根据对事物的解释和评估来行动,而这些解释和评估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中得出的。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和社会交互的过程,并强调人的意识和行为是通过社会互动中的符号交流而形成的。
实例分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婚姻。
婚姻是一种社会交往,通过人们之间的符号和交流来建立和维持。
婚姻的意义和符号因不同的文化、社会和个人而不同,但是人们根据这些符号和意义来行动和对待婚姻。
在婚姻中,夫妻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并通过这种关系和角色来解释和评估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3. 革命理论革命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解释了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的本质。
它认为社会冲突是社会变革的动力,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五讲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社会学第一节何谓结构和结构主义一、何谓结构●结构:在直接感受到的经验之下潜藏的各种社会安排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模式。
●结构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或者不同过程之间稳定的关系网络。
●只要各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就会产生有规则、有秩序地构成的结构。
●多种结构(structures)所构成的整体,就是系统(system)。
●一个结构借助关系(relation)来确定,一个系统则借助有关部分之间的沟通(communication)活动来界定。
●结构分析研究系统内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功能(function)分析则研究系统内不同部分之间的沟通活动。
●结构在哪儿?➢无意识的心智之中——弗洛伊德➢物质关系之中——马克思➢神话或者语言的符号关系之中——列维-斯特劳斯,索绪尔。
二、社会结构●可以把被观察的现象当做一个指定类型,如角色、阶级、价值担当、社会性别、社会等,的一系列组成单位来分析;●这些单位之间彼此存在相当明确的关系;●单位间的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使被观察现象具有一种独特的模式,需要把这个模式理解为一个总体;●这样一个关系模式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结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形式主义●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悖论性结合●去主体中心四、结构观念进入社会学理论思考的路径●建构主义:结构是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是人的行动的突生性后果;●方法论意义上的,即观察的范畴:社会结构不一定是实体的,亦不一定是建构主义的,是呈现在社会学家脑海中的一个概念,涵括所有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面相,同时排除了不可预测的关系面相。
柏拉图的ideal,拉德克列夫-布朗的方法,Simmel,G.的形式社会学。
●实在论或本质主义:欧陆传统。
结构是隐藏于外在表象下的决定性因素,支撑它的是日常社会经验与信念等假象,实在隐藏在假象和意识之下,社会学家应该还原这个本质的决定性的力量。
第二节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矛盾论二、涂尔干的结构主义●社会分工背后的结构主义:功能的相互依赖关系●原始分类的结构主义:知识的结构三、弗洛伊德的强制性思维●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弗赖堡(现捷克,原在奥匈帝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在维也纳学医。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
它的理论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德里达的结构主义思想,它强调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和文化的现象是由结构因素决定的。
因此,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揭示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结构主义认为社会和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现象都是它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必须从整体出发,要注重整体的组成和结构,以揭示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2.强调结构的重要性:结构主义认为社会和文化的现象是由结构因素决定的,因此结构的研究就成为了它的核心。
结构主义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究这种关系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运用符号学方法:结构主义认为符号是研究结构的重要方法。
它强调无意识层面的符号对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认为符号和意义构成了结构的基础。
4.关注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结构主义重视文化差异和多样性,认为不同文化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意义,需要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的结构和符号来揭示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和人文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了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本质。
同时,结构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忽略了个体的作用和自主性,过度强调了结构的决定性。
因此,研究者需要在应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时,保持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以避免过度概括和误解。
名词解释结构主义
嘿,你知道啥是结构主义不?结构主义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拼图!每一块拼图都是一个元素,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比如说,咱看一部电影,里面的人物、情节、场景,这些不就是一块
块拼图嘛,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彩
的故事呀!(就像漫威电影宇宙,那么多超级英雄和他们的故事线,
组合起来多有意思!)
再打个比方,音乐也是这样啊!音符就是那些小拼图,不同的音符
排列组合,就有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像周杰伦的歌,那些独特的
旋律不就是各种音符巧妙组合的结果嘛!)
结构主义强调的就是这种整体的结构,而不是单独的元素。
它关注
的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就好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
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但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想想那些厉害的体育团队,不都是靠着队员之间默契的配合嘛!)在很多领域,结构主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呢!在文学里,它能帮助
我们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意义;在社会学里,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现象背后的结构。
你说结构主义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理解
世界的新大门!总之,结构主义可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在我
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力量!。
结构主义的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的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的理论,它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结构以及它的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如政治、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等,是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这些要素是通过其给定的结构来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结构来理解社会的变化和运作。
结构-行为(Structure-behavior):
结构-行为,也称为结构-动作,是结构主义理论下的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两个组件:给定的社会结构以及行为的结果。
结构-行为的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体行为的性质和范围。
系统结构(System structure):
系统结构是指一种系统或模式的组织结构,它定义了系统内部机制的运作方式。
系统结构的观点认为,系统的行为可以由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来解释。
这些组件,如元素,机制,过程,规则,策略等,影响着系统的行为。
变量(Variables):
变量是指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通常是用来研究一组事物或活动之间的关系。
变量可以是可测量的,如数量和百分比,也可以是不可测量的,如社会地位或政治观点。
变量可以用来衡量社会
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不同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大学生生活中的结构主义解读在当今社会,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不仅深刻影响了人文学科、社会学、文学批评等领域,也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显著影响。
结构主义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结构,而非单一事物的孤立存在。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合周遭的信息和经验,对自我认知与群体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
结构主义是一种注重研究事物内部关系及其生成背景的方法论。
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结构主义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受到整体结构的影响。
这种观点促使人们关注事物背后的规则、模式和框架。
例如,在语言学中,费迪南德·德·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构成的系统,其意义来自于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一原理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社会行为、经济现象以及个人身份等方面。
在大学生生活中,克服孤立思维,以结构化的视角看待问题,将会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复杂的社会与文化现象。
大学生生活多元结构当我们观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时,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由多种社会、文化与个人经验所组成。
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播与获取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与自我探索的平台。
通过参加各类课程、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大学生们在多样性中寻找自我定位,这正体现了结构主义思想中的“整体性”。
在这种多元化生活中,学生不仅要面对课程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志愿服务、文艺演出、运动比赛等。
这些活动既是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也是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活动可以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特定的身份认同。
例如,一个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的学生,可能逐渐将“社团成员”的身份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而这种认同不仅帮助其增强自信心,还提高了其社交能力。
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动态变化、多重身份交织的复杂结构。
1、社会学:是一种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的科学.2、社会学理论:默顿: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家精神活动的产品,是从社会研究中得出的一般性原理,是一个总体概念,并不特指某一流派的理论观念.乔治瑞泽尔:社会学理论是一组互相关联的观念,能够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够解释社会世界,并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
4、社会学的理论视角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默顿;社会冲突论:科赛、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行为主义,布劳—-结构主义,爱莫森;符号互动论:米德-—心灵、自我、社会,布鲁默—--定性研究,戈夫曼---戏剧理论。
1、功能主义或者结构功能主义孔德、史宾赛、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帕森斯、莫顿正功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潜功能:未曾预料到得客观后果.功能主义的相关特点:第一、社会每一要素都会对社会发展期作用,因此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即'"存在的及是合理的“。
第二、关注系统稳定,协调及最大有效性条件。
第三、社会系统基本上处于动态均衡中。
第四、社会变迁是以渐进、适应的方式进行,而不需要贸然的革命方式进行。
第五、强调价值共识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作用。
孔德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指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秩序,从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共存的秩序与原则。
特征:社会的协调、和谐、秩序是主题。
构成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有不同的功能。
研究对象有明显的共识性。
社会动力学:从社会纵向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特征:人类社会的变迁就是人类社会秩序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是人类智力或人性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获得的知识与秩序的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阶段。
观点:认为人类智力发展有三个阶段,认为智力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流派,它们在文学、艺术、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结构主义者以语言学为模式,试图发展“语法”即作品诸要素的系统排列及其被拼合的可能性,以此说明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意义。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原始社群中的社会结构、神话等文化人类学领域。
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创立。
德里达对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发起挑战,特别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提出了批评。
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没有固定的意义,而是通过读者的解读而产生意义的。
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上本质之间差异的方法。
与结构主义不同,解构主义流派反对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结构没有中心,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差别在变化,结构也跟随着变化,所以结构是不稳定和开放的。
因此,解构主义又被称为后结构主义。
总的来说,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对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文化和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的理论,它旨在揭示社会结构如何影响社会行为。
它认为社会行为是由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约束所导致的,而不是由个人决定。
结构主义理论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如何影响社会行为,而不关注个人行为本身。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受两种结构的约束的: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
社会系统是指社会中所有成员的互动活动,它们形成一种可以被分析的模式。
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系统中的角色和关系,它们定义了人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交流。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构成了一种“社会秩序”,即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它们控制着社会的发展。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约束所导致的。
结构主义理论也探讨了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它认为,社会结构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甚至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当某一群体的地位越高,他们在社会中的权力就越大,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社会行为。
结构主义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信息。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结构如何影响社会行为,从而改变社会结构,为社会发展和改善提供建议。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区别【提要】: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20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浪潮的冲击。
在西方人文学界,则相继出现三股强大理论变革潮流,它们分别是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后结构主义。
有趣的是,这些思潮都萌发于世纪初,蔓延扩散,至今不衰。
【关键词】: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结构运用社会学1、结构主义的概念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他是法国只是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
结构主义者认为,所有社会中,因人们的信仰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相冲突而导致的矛盾,只有通过发明神话才能得以解决。
设计不像那些短暂的媒介宣传,设计能够使神话变为恒久的、坚实的、可触的形式,因此设计可以使神话看来如同现实本身。
结构主义坚持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
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首要原则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要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是研究一个整体的诸要素。
2、解构主义的概念解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一切研究领域里方法论问题的全面探讨。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而解构方法也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
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解构的概念针对的是理论上的专制,意味着一种对某种结构进行解构以使其骨架显现出来的方式。
解构看重的是差异和重复,而不是对立和矛盾3、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在服装上的应用结构主义服装风格,也可被称为建筑主义或构成主义服装风格,它以人的肢体造型为基础,强调服装造型的立体感、扩张感、比例感与层次感,并具有极强的秩序感,充分反映了西方传统服装的审美理念。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二元论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二元论是指法国社会学家克劳德·列维斯
特劳斯在其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提出的一种分析思想方法。
该方法将人
类文化分为二元结构,认为所有文化现象都是由对立的二元对组成的。
例如,生与死、男与女、上与下、内与外等。
这些二元对不仅仅是一
种概念上的二分法,更是一种社会结构的体现。
二元结构是人类文化
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这种二元结构进行
理解和解释。
文化是一种语言系统,也就是说它是由符号和符号系统
组成的。
这些符号通常呈现出二元对的形式,例如热与冷、黑与白等等。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了解这些符号及其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
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和所固有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论对于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强调了文化结构的重要性,说明了文化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结构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
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各种文化之间
的相互理解。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探索,该方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
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实用的工具。
关于结构人类学的读书笔记
2012级社会学杨小宁19世纪中叶诞生于西方的文化人类学,在“二战”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危机。
第三世界国家的纷纷独立,使得西方人类学家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调查受到阻隔。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学的研究转向了理论分析,从而出现了举世瞩目的结构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列维一施特劳斯。
他的结构人类学着重于文化心灵的求索,意在说明人的先天性思维法则是如何作用于社会行为的表达。
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旨趣起源于他的神话研究。
他认为对人类学这门关于人的科学而言,每一个神话都表达了人类从自然到文化的过渡,这种过渡曾是以天堂和尘世之间的联络彻底决裂为代价的。
神话提供了一面放大镜,它映射了人类最初与动物相分离的艰辛历程。
而神话正是围绕人类在这一漫长时期所产生的问题而展开的。
因此,作为人类从自然向文化过渡的变体,神话无疑是人类学的主题。
通过研究神话,人类对自身、自身历史发展与演变的艰辛历程,能够形成更为清晰、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结构语言学所一贯追求的包括万事万物的普遍主义。
由于深受语言学的影响,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就像语言是一种内在的体系,一种自在的结构一样,神话传说也隐藏着深层的结构。
结构人类学就是要以神话为研究对象,力图挖掘一种隐藏的秩序、一种通过其作用可以分析这种表面差别,一
言以蔽之,可以战胜这种无条理性的深层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一再主张的所谓“心智的深层结构”,事实上借用了弗洛伊德再三强调的“无意识”概念。
他认为,各式各样的表层文化现象皆是人类心灵结构的产物,是心灵的无意识的、逻辑的结构之产物。
所谓“心智的深层结构”是深层结构中的规则总体;结构是隐藏着的逻辑关系。
因此我们说,规则性结构、关系性结构正是列维—斯特劳斯为读者所形塑的结构。
事实上,他对神话的考证、确定某一神话的原始真实版本和内容没有兴趣,他所进行的工作是想从神话研究中找到对所有人类心灵普遍有效的逻辑或思维原则,用他的话说,就是全人类的心灵都具有的原始逻辑或“野性思维”。
从现代社会的文化中是难以找到这种普遍的野性思维的原则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普遍的教育驯化,使现代人的心灵充满了各种特殊的逻辑或思维方式,那种原始的逻辑或野性思维已被掩盖或被埋起来了。
神话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冷”社会的文化,从中将能寻求普遍的原始逻辑或野性思维。
在研究方法上,结构人类学是注重整体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
结构主义认为,
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
索绪尔认为,“语言既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能是因为有其他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
”因此,对语言学的研究就应当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观点出发,而不应当离开特定的符号系统去研究孤立的词。
列维·斯特劳斯也认为,社会生活是由经济、技术、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各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复杂整体,其中某一方面除非与其它联系起来考虑,否则便不能得到理解。
所以,结构主义坚持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
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首要原则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要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是研究一个整体的诸要素。
结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共时‘现象’和历时‘现象’毫无共同之处:一个是同时要素间的关系,一个是一个要素在时间上代替另一个要素,是一种事件。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历史无非是结构在时间中的变化。
结构与时间无关。
一切现实的,具有多样性的历史事件,都是不变的社会关系的结构的表现。
历史的发展,只是社会结构的转换,是社会结构的连续,是社会深层结构的外在现象的机械排列。
列维—斯特劳斯把事物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强调容易被人忽视的整体性研究。
从个体到个体,从要素到要素,以相互关联的双方关系为重,着力考察“关系”的重要性,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在方法论上,列维—斯特劳斯对理智功能、对人的心灵的强调,都说明他的“结构”概念是离不开认识者的,似乎带有纯主观或个人的色彩,具有较明显的方法论
个人主义倾向。
但当他着重强调,在具体事物、具体个人之外、之上或背后有一支配性的规则总体的时候,他又表现出极端的反主体倾向。
结果,结构好像是决定和束缚个体行为的更基本的存在,虽然它不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
从这一方面说,他的结构概念又归属于结构(或社会)决定论一方。
就列维—斯特劳斯而言,他拒斥的事物,乃是从经验的角度形构一个社会结构。
这难免使结构观无法摆脱下述三种倾向:(1)结构的唯心主义。
这充分表现在他的结构分析思路中:社会结构不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而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构化潜能对外界混沌的一种“整理”和“安排”,因此,社会才出现了“秩序”和意义。
(2)结构的还原主义。
在结构有了表层与深层之分后,列维—斯特劳斯借取美国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强调了从表层向深层结构还原的具体机制。
他一再告诫我们,应该从一切研究对象中先找出表面的(可观察的)结构(如各种社会关系、神话等),再去探寻诸不同的表面结构所共同依附的、具有支配性的深层结构。
(3)结构的非理性主义。
他将“无意识”引进结构分析领域,并认为深层结构的始源存于“无意识”之中(李幼蒸, 1993:263)。
这里,无意识不被说成是具体的、属于个人心理的东西,而是一切个人共同受其支配的神秘的实体,是一个产生或支配其他结构的源泉。
当然,列维—斯特劳斯强调透过经验现象表面的杂乱无章去发现其中起制约作用的整体深层结构,这为结构
分析提供了新的认识方式:应该超越那种早先比较粗糙的直觉性观察,而对观察对象作层次分析和关系系统的分析。
体会:
列维—斯特劳斯在科学上的一般贡献,那就是他的结构方法。
这种方法被他应用于发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使他能够把社会结构看作一个不依赖于历史学家主观意见的客体,使人文科学的专家们有可能通过公理化和形式化的方法建立某种模型。
这种模型使他们不仅能由部分建立起整体,而且能够根据个别部分预见这一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主义推动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苑国华,《神话与哲学之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述评》,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0年第1期(总第114期)。
[2]周怡,《社会结构:由“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3期。
[3]张翼,《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社会学》,兰州商学院学报,总15卷第1期,1999年2月。
[4]王伟涛,《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研究理路探析》,世界民族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