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18 KB
- 文档页数:1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相关图文资料——概括提取知识——归纳区域特征——因地制宜生活、生产,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
3、结合时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与人地协调观念。
过程与技能:1、在世界地图上指认中东的位置,在中东的地形图上,指认并说出中东周围的大洋、大洲以及水域,并能够概括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出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3、结合石油外运航线图,说出每条航线经过的地区,认识中东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活动材料和练习,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同时运用启发引导式,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课件等突破重难点。
2、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中东地区战争频繁发生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中东战争视频,引起同学们关注,教师引入战争不断的中东。
一、三洲五海两洋一湾之地1、学生活动:读图认识位置与范围。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指出: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指出联系的三大洲、沟通的两大洋2、学生活动:读图认识五海。
强调:五海中,哪一个不同于其他四个?突出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并把两大洋与中东联系起来。
请同学到黑板上填写板图,通过填图记忆,让学生动手动脑是本节课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有效识记方式。
在“大显身手”环节,设计快速抢答,这种比赛活动,符合思维活跃,争强好胜的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根据屏幕上的箭头指示,完成下面表格。
海土耳其海峡海苏伊士运河海洋海洋中东处于联系亚欧非三洲的位置,一些国家位于大洲的交界处,成“大家来找茬”页活动。
完井的原则与方式选择0a主要内容完井方式的原1完井方式2顾回2a完井的原则完井的原则?、对完井的要1)最大限度保护储集层,防止对储层伤害1()减小油气流入井筒内的流动阻力(2)有效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各层间干扰(3)克服井塌或出砂,保障长期稳产,延长寿命4()可以实施注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5)工艺简单、成本低(63a完井的原则、完井设计的内容:2、根据储集层的特点,提出井底结构的类型(1)、提出完井段的井眼尺寸,如井径、打开储集层(2)的长度、口袋的长度等;、完井管柱的设计,有油层套管的直径、下入深(3)度、水泥浆的返高;油层套管的射孔的参数;筛管和衬管的有关尺寸等;、完井液的设计,提出完井液的类型、参数、使(4)用及调整方法等。
4a完井的原则完井井底结构?根据储层条件,完井的井底结构可分为四类:钻开后下油套或尾管固井,射孔;1)封闭式井底—钻开后产层裸露,或下筛管不固井;)敞开式井底—2产层下部裸露,上部套管固井射孔;3)混合式井底—砾石充填,筛管。
)防砂完井4——5a完井的原则6a完井方式射孔完井、割缝衬管完井、裸眼完井、砾石充填完井等。
?、射孔完井1钻穿生产层,下套管至油气层底部后固井,射孔完井。
分两种方式:套管射孔和尾管射孔。
工艺步骤: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下油层套管至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射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的通道。
7a完井方式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射孔(1)完井是钻穿油层直到设计井深,然后下油层套管至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的通道。
如图。
8a完井方式尾管射孔完井:在钻头钻至(2)油层顶界后,下技术套管注水泥固井,然后用小一级的钻头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用钻具将尾管送下并悬挂在技术套管上,尾管和技术套管的重合段。
再对尾管注50m一般不小于水泥固井,然后射孔。
如图。
9a完井方式单管和多管射孔完井法?一口井内下一根油单管:管,一次开采一层或性能和压力相近的多层油气层。
中东1. 教学目标1、理解“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从而认识到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本区的主要国家。
2、知道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3、运用地图支出中东石油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
4、掌握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
5、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学会用探究的方式学习。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中东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丰富的石油资源3. 教学用具课件4.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1带枪的美女图片(了解本区局势的动荡)2挖石油的笑话(了解本区丰富的石油3中东的火车(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入今天的学习。
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合作交流,讲授新课(板书)一、三洲五海之地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和达到的目标。
生:(学生自由读)师:出示战火连绵的图片过渡到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师:展示中东在世界的位置生:学生根据图形初步描述中东的世界的位置师:给出及时性评价师;提问有知道中东名字的来历的吗?设疑激发求知的兴趣如果不会教师及时展示答案探究活动一师;提问我们以前学过西亚中东和西亚相等吗?师:展示图片生:在导学案上图形的一边写出答案(小组合作探究)师:巡回指导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师:(强调)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探究活动二学生根据幻灯片自己总结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观察地图总结知识的能力)师:提示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路位置生:看图写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可以小组讨论)过渡:师:了解了中东的地理位置我们一起来看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生:“三洲五海之地”师:提问那三洲那五海?生:回答三洲五海的内容,师:大家在课本25页的地图上找出三洲五海具体的位置。
(明确重要的地理事物的位置)生:看课本找到要求的内容。
师:同学们拿出导学案把你找到的三洲五海标注到图上相应的位置。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一、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三洲五海之地,石油的分布及输出航线难点:结合石油外运航线图,说出每条航线经过的主要海域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东西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是学习的基础。
在前边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东南亚等地区与国家,对学习区域有了一定的方法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是在地图的运用、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方面还存在不足。
对于本节的学习做如下预测:(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指出中东的范围和地理位置:90%能掌握2、认识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分布:80%学生能够掌握3、中东石油运输路线:70%学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学生对中东石油运输路线经过的海洋、海峡和运河有遗漏或逆行情况,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与指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主要产油国,指出石油输出航线及经过的海域。
方法与过程:3.通过对中东地区相关地图、图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探究中东成为世界热点话题的原因,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学生关心世界时政、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的习惯;对本区“石油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设计过程:【构建动场】共同关注:时政要闻: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晚宣布,美国已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14日凌晨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听到空中传来巨大爆炸声。
战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七年未熄战火的叙利亚,天堂变成了废墟...一个10岁的孩子是这样说:希望你们,在道路上植树种花,而不是用硝烟废墟来填补。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文化差异、对资源的争夺等多种因素交织的地区。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中东地区的复杂性可能使得学生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存在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
2.难点: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中东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中东》。
2.课件:中东地区的地图、图片、事件案例等。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中东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等民族的生活场景,提问:“中东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民族?”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巩固(10分钟)总结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
人教版地理七下8.1《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下8.1《中东》一课,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东地区的历史、宗教、民族等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掌握中东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中东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东问题,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实际情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中东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视频资料法:播放相关中东问题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中东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基本知识,为学生理解中东问题奠定基础。
3.操练(20分钟)分析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年级七年级备课人课题第一节中东单元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说出中东濒临的大海、大洋、海峡及运河,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数据,说明中东石油的地位、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包括航线、输入国),分析中东石油对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节的学习,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教材分析重点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中东石油资源的基本情况(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等)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约2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情景导入:播放中东战争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中东是个战争、冲突不断的地区。
问: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师: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热点地区的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习问题整理成自探提示:自探提示:探究主题一:中东的地理位置1、读P45图8.3及P44文字,中东在哪里?包括哪些主要国家?2、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分别指哪三洲?哪五海?3、在图8.3中找出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它们分别沟通了哪些海洋?探究主题二:中东的石油资源1、阅读46页文字和图8.4,中东的石油资源丰富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主要的产油国有哪些?2、中东石油主要主要输入哪些地区?3、石油资源枯竭后,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学生独立思考以上自探问题,然后针对自探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合探。
学生交流自探所得。
教师点拨或精讲。
1、中东的位置和范围提示:结合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中东地形图分析(1)位置: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2)范围:中东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拥有东西方交通枢纽——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三洲五海之地”指中东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沟通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红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一课,主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中东地区的特点,理解中东问题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如将中东问题简单理解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2.理解中东问题的关键,认识到解决中东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3.中东地区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4.理解中东问题的关键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中东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中东地区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思维导图第一节中东✧课标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学设计✧课标分解✧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学重点: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教学难点:①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②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板书设计: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热中自然资源丰富的石油资源(波斯湾及沿岸)石油的输出(路线、目的地)点东匮乏的水资源热带沙漠气候地多元的文化:区✧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要通过问题设计、自主读图、小组交流讨论、学案导引、设计模拟情境等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教学比较满意之处:1.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运用学案导学,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2. 结合时事学习,体现地理学习的价值。
播放有关中东的视频,引出中东,通过时事走入地理,体现地理学习的重要价值,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地理对我们终身有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问题设计合理,促进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问题设计重点突出,比如在中东水资源匮乏这一问题的学习上我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利用景观图片推测自然特征然后利用地图分析气候类型及特点从而得出水资源少的结论。
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假如你是中东某国首脑,今后的经济出路在哪里?”“你认为当中东发生矛盾冲突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最为明智?”等问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
4.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合理。
多媒体将教学思路及教学资源顺利地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相关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中东地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2.难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的特点。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中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中东地区相关图片、视频、地图等课件。
3.资料:收集关于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主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中东地区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东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对一些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和理解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形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然后,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数据等形式,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