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的资料共72页
- 格式:ppt
- 大小:9.73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与公式4. 动能与功-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 功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功与能量的转化5. 万有引力- 引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开普勒三定律- 行星运动的规律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定义与计量单位- 热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与传递方式2. 热能与热传导- 热能转化与能量守恒- 热传导的方式与热传导率的影响因素3. 热膨胀与热力学定律-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特性-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4.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摩尔定律- 德尔塔热力学定律5. 热力学循环- 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 热泵与制冷循环三、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与折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与镜面反射- 光的折射定律与透射现象2. 光的干涉与衍射- 干涉的条件与光程差- 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 衍射的现象与衍射光栅3. 光的色散与光的光谱- 光的色散现象与原因- 白光的分光与光谱的特点4.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薄透镜的成像原理与公式- 光学仪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显微镜、望远镜、光谱仪的原理与应用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的概念、性质与电场强度- 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规律2.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电势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电阻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欧姆定律与功率定律4. 电路与电源-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 电源的种类与特点- 电路中的电功率与能量转化5.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安培环路定理与电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感应电动势以上是高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1.1 力的定义1.2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1.3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 牛顿运动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2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 物体运动的描述3.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关系3.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3.3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4. 物体的力学性质4.1 质量、重量与密度的定义 4.2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4.3 物体的惯性与质量的关系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2 斜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3 平抛和斜抛运动的应用第二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1.1 温度的定义与测量1.2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1.3 物质的热平衡与热容量2. 理想气体定律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与应用2.2 理想气体温度与压力的关系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3. 热传递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2 热传导的导热定律与应用3.3 热功定理与功率的计算4. 相变与焓变化4.1 相变的概念与分类4.2 相变热的计算4.3 焓变化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5. 热力学循环5.1 热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5.2 卡诺循环的特点与效率5.3 热力学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1.1 电荷的性质与电量守恒定律1.2 电场的概念与性质1.3 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表示2. 电势与电势能2.1 电势的定义与计算2.2 电势能的概念与计算2.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电容与电容器3.1 电容的定义与计算3.2 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3.3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4. 电流与电阻4.1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4.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4.3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影响因素5. 磁场与电磁感应5.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5.2 安培定律与磁场强度的计算 5.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应用第四章: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1.1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与速度 1.2 光的反射定律与镜面成像 1.3 镜子的种类和应用2. 光的折射与透镜2.1 光的折射定律与介质的折射率 2.2 透镜的种类与成像规律2.3 光的色散与光谱的产生3. 光的衍射与干涉3.1 光的衍射现象与衍射角的计算 3.2 光的干涉现象与干涉条纹的解释 3.3 杨氏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4.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4.1 光的偏振现象与偏振角的计算 4.2 德布罗意波与电子的波粒性4.3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波粒对应5. 光学仪器与光的应用5.1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构造与原理5.2 光的衍射与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5.3 激光与光导纤维的应用结语:以上便是高三物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复习题纲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F 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时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或M正力矩=M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涉及到丰富而复杂的知识体系。
高三物理学习是为了全面总结和巩固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并为高考做准备。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I. 力学1. 运动学a.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b.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c.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d. 相对运动和相对速度2.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静止、匀速直线运动b.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弹力、摩擦力和重力3. 动能和势能a. 动能定理和功b.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c. 机械能守恒定律4. 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a. 引力的特点和性质b.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和应用c. 行星运动和卫星运动II. 热学1. 温度和热量a. 温度的测量和体温计b. 热平衡和热传递c. 热量和内能的关系2. 物质的热性质a. 热容和比热容b. 相变和相变潜热c. 热膨胀和热收缩d. 热传导和热辐射3. 热力学第一定律a. 内能的改变和功的做功b. 等容过程、等压过程和等温过程c. 等体过程和绝热过程4. 热力学第二定律a. 热效率和热力学温标b. 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c. 卡诺循环和热机效率III. 光学1.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a. 光的速度和光程b. 光的多次反射和折射c. 光的色散和全反射2. 光的衍射和干涉a. 衍射现象和衍射公式b. 干涉现象和干涉公式c. 条纹的形成和干涉仪器3. 光的波动性和光电效应a.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波长b. 光电效应和光电二极管c. 波粒对偶和光的能量量子4. 光的偏振和光的旋光a. 光的振动方向和偏振光b. 光的旋光现象和旋光仪器c. 偏振光的应用和克尔法IV. 电学1. 电荷和电场a. 电荷的性质和电场的概念b.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性质c. 静电场中的电势能和电势差2. 电流和电阻a.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测量b. 电阻的定义和电阻的判断c.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3. 电路和安负定律a.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b. 安负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c.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4. 磁场和电磁感应a. 磁力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b.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交流电和电磁感应的应用以上就是高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整理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整理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g=9.8m/s?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vt?=2gs竖直上抛运动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上升到点时间t=v0/g,上升到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高度:s=v0?/2g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v0?=2as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掌握重要知识点,巩固与提升学习效果,是高三物理复习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一)惯性1. 概念: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理解要点(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开。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
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即惯性越大。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问题2、惯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问题: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B. 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 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 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答案:C变式4、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场混在一起,另外谷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湖北农村的农民常用一种叫风谷的农具即扬场机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A. 小石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力最小,飞的最远B. 空气阻力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C. 瘪谷物和草屑质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反向加速度最大,飞的最远D. 空气阻力使它们的速度变化不同答案:D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二)熔化、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相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物理知识点一、电场基本规律2、库仑定律(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三种带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元电荷: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1.6×10-19C——密立根测得e的值。
物理知识点二、电场能的性质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
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
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物理知识点3、电势能Ep(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一、力的分类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
二、重力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又可以叫做重量。
实际上重力G 只是万有引力F 的一个分力。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由于f比G 小得多(f 与G 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挤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的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对于圆球形物体,所受的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
(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A 端所受绳的拉力F 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的弹力F 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此题可以看出:直杆两端所受的弹力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与绳有区别)。
从平衡的角度看,此杆受到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而重力G 和支持力F 2在竖直方向,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f 作用。
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目录高三一轮复习资料1物体的平衡高三一轮复习资料2直线运动高三一轮复习资料3 牛顿运动定律高三一轮复习资料4A曲线运动A高三一轮复习资料4B曲线运动高三一轮复习资料5A机械能高三一轮复习资料5B机械能高三一轮复习资料6动量高三一轮复习资料7电场高三一轮复习资料8磁场高三一轮复习资料9电磁感应G AGfBGCFFGfD专题1:力和物体的平衡考点1:力的认识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基本性质:①物质性②力的相互性③力的矢量性④力的独立性注意:矢量相等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同3.力的分类:①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含有: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
②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思考:①如何辨别某力是效果命名还是性质命名呢?②根据效果命名时,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吗?试举例说明?③同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吗?试举例说明?注意:在受力分析是均是按性质去分析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卵击石”鸡蛋破裂,而石头无损的事实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D.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E.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F.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G.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H.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了一个下滑力作用J.放在水中的木块浮于水面,是因为受浮力作用K.如果作用力变化则反作用力也将变化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如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为空气阻力):3.07海南卷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4.一根绳子受150N的拉力时就会被拉断,若两人沿相反方向用大小相同的力拉绳,要把绳子拉断,每人用的力至少为A.75N B.300N C.150N D.小于150N 考点2:重力1.重力的产生:2.重力的大小:(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m/s2。
拾躲市安息阳光实验学校2008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大全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
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力的仪器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弹簧秤:(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构造如图。
(2)保养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
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
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
3、力的图示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
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的比g(N/kg)0.10.20.3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始终是9.8N/kg。
6、悬挂法测重心实验仪器:三角板、悬线、不规则形状薄板(人字形梯子、绳子)教师操作:在A点用线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在B点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两次重锤线的交点即是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