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鹊桥仙》导学案和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94.83 KB
- 文档页数:3
龙门中学《龙门教研》稿件(注:这是本人本学期一三五高效课堂示范课的导学案)《鹊桥仙》导学案龙门中学许银芳【教材分析】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学习目标】1>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3、学会从意境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朗读,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预习学案】I、作者秦观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 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2、写作背景简介: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
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3、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4、文本基本解读《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⑷ 注释:《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屮属金。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宋词》。
教学内容为《鹊桥仙》,通过分析词的背景、词牌、作者、意象、情感等方面,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鹊桥仙》的词牌、作者、背景,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鹊桥仙》的意象、情感。
难点:理解词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鹊桥仙》,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词牌、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背景。
3.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的节奏、韵律。
4. 逐句解析:分析词中的生僻字词、意象,理解词的内涵。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词作,并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内容:词牌:鹊桥仙作者:秦观背景知识:牛郎织女传说意象:银河、鹊桥、牵牛、织女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词作。
(2)分析词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3)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略。
(2)意象如银河、鹊桥等,寓意着牛郎织女的相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作者通过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逐句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鹊桥仙》的内容。
《鹊桥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
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自主学习】一、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二、整体感知根据注释,疏通全词,明确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答:【合作探究】探究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明确:探究二:“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明确:探究三:“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顾”一词好在哪里?明确:探究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课堂小结】作者借这首词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鹊桥仙》这一古诗文。
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之手,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鹊桥仙》词作品,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2. 掌握《鹊桥仙》的词牌格律,了解其文学特点。
3. 领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鹊桥仙》的全文。
3. 诗词解析:a. 解析词牌:介绍《鹊桥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b. 解析词意:详细讲解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如“银汉”、“鹊桥”等。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的一句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鹊桥仙》中的其他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故事。
b. 请分析《鹊桥仙》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a. 《鹊桥仙》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b. 《鹊桥仙》中的意象如“银汉”、“鹊桥”等,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艰辛,又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爱情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
b. 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秦观《鹊桥仙》教案第一篇:秦观《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秦观简介: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基本解读: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
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20 ~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语文专业班级授课教师XXX学院教务处制教案编写说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
(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
(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课程概要:(课程教案首页)《鹊桥仙》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秦观的有关文学常识。
鹊桥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我们要深入理解《鹊桥仙》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内涵,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以及词人秦观对于爱情与离别的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和分析《鹊桥仙》的意象、修辞和表现手法,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
我们要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感悟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同时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鹊桥仙》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著名词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_______”。
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三句渲染了七夕的_______氛围,为牛郎织女相会构筑背景。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词揭示了爱情的_______真谛,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鹊桥仙》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纤云弄巧”描绘了云彩的轻盈柔美,为词作增添了浪漫气息。
B. “飞星传恨”通过流星传递牛郎织女的恨意,体现了他们的相思之苦。
C. “银汉迢迢暗度”暗示了牛郎织女跨越银河相会的艰辛与不易。
D.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形容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柔情蜜意和美好时光。
2. 下列关于《鹊桥仙》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七夕节日习俗的赞美。
B. 词中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真挚而持久的爱情。
C. 词作情感低沉,主要反映了牛郎织女分离的悲伤。
D. 该词主要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欢乐场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鹊桥仙》中词人如何运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情感。
2.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词被广为传颂,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三、全诗译文《鹊桥仙》全诗译文如下: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流星传递着恨意,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两岸悄然渡过。
《鹊桥仙(纤云弄巧)》导学及答案《鹊桥仙(纤云弄巧)》导学及答案《鹊桥仙》导学案{思考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分析总结}“飞星传恨”意为那些闪亮的星星正在飞驰长空,仿佛在传递着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
《古诗十九首》有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近在咫尺,能相视,却不能相守,用一个“恨”字,突出了相思之苦。
{思考二}“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分析总结}“金风”是指秋风,因为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是指白露,“金风玉露”就是指秋风白露。
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相聚的宝贵难得。
同时,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思考三}“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顾”一词好在哪里?{分析总结}这句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和怅惘。
我们通常说踏上什么归路,这里不说“忍踏”而说“忍顾”,语意更加委婉,“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因为相逢太短暂,意犹未尽,不舍分离。
可以说,一个“忍”字,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之泪。
{思考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对此,你有何看法?{分析总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人觉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诚然,两情相悦,又能朝夕厮守,自然很好。
因为我们的人生本来就很短暂,在短暂的生命中,谁都渴望与相爱的人朝夕相处,长久的分别对谁来说都是绵长的思念和痛苦的考验。
我并非不相信爱情可以跨越时空,只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几乎连自己都不能把握,又怎么能去保证他人呢?但是,仅以花前月下朝夕厮守来衡量爱情的真挈与否,这未免显得俗气了。
真正的爱情绝不会因两人的分别而损伤毫厘。
【教学目标】1、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经,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
衬托了人物:衬托了织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
“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衬托了情感:“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银汉迢迢暗度”: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衬相思之苦,相见之难“金风玉露”:即秋风生起,白露为霜时节,以“金”、“玉”相饰赋寒凉季节以吉祥的喜庆(举例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吉庆,祥和)写出了情感的珍贵真挚纯洁“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缱绻美好“忍顾鹊桥归路”:这真像柳永雨铃霖中“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结语:鹊桥上的相逢,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浪漫,流光溢彩,相爱的人情深意长,景美,人美、情美,成就着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唯美,难怪秦观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
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
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
《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之事。
《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
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
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
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
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高一语文学案《虞美人》《鹊桥仙》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诵读词作,分析意象,把握作品内涵。
2.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体会李煜作为亡国被囚之君的悲愁。
3.赏析《鹊桥仙》的手法,理解秦观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一、分析《虞美人》的意象和语言,作者为何而愁?又是如何写愁的?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1.比喻:将无形的愁思比为有形的流水,表现愁思之绵长无尽、渐生渐长、日夜无休。
2.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
前六句含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3.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
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4.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二、你从《鹊桥仙》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这首词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结句议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便是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历久弥深。
三、《鹊桥仙》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1.利用神话传说表现主题此词借写牛郎、织女这个人所共知的传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爱情观,构思极为巧妙,表达极为自然。
字面上,处处写天,句句写牛郎织女,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间,写人间的真情,于传统题材中翻出新意,情感积极,格调爽朗,而又深感余味不尽,颇受启迪。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①拟人。
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
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③比喻。
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鹊桥仙陆游阅读参考答案鹊桥仙陆游阅读参考答案「篇一」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3.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
(6分)(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勾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鹊桥仙陆游阅读参考答案「篇二」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8.上阕表达的重心是“月夜常啼杜宇”,请说说是怎样突出表现它的。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下阕写出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是怎样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的?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参考答案:8. ①写人静灯昏、风雨连江的环境,烘托凄凉气氛,为杜鹃出场做铺垫;(3分)②对比(以静衬动),用林莺巢燕无声来反衬杜鹃的啼鸣,更突出了叫声的悲凉。
鹊桥仙导学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导学案设计年级:八年级主备课人:日期:科目:语文题目:《鹊桥仙》【课前预习】一、关于秦观及写作背景: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2 词牌名:三、理解词的内容及鉴赏:四、这首《鹊桥仙》给我们的启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A、秦观的生平即对其作品的了解。
B、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B、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鉴赏秦观词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学习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合作交流与成果展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令多少男女如痴如梦,如醉如狂。
古今中外传颂着有关爱情的美丽诗篇更是比比皆是,如数家珍。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忆有关爱情的佳句:各小组展示(课下学生搜集的)。
除了诗歌之外,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呢。
比如,《牛郎织女》,但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秦观这首《鹊桥仙》中,他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秦观这首流传千古的爱情名篇——《鹊桥仙》!(一)作者及背景介绍秦观(1049—1100) 词人。
字,又字太虚,号,高邮(今属江苏)人。
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
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之一(其余三学士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词属,多写男女情爱。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鹊桥仙》学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鹊桥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秦观《鹊桥仙》是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单元中的一首言情词,它依托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创作。
七夕节,又名“女儿节”“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婚恋观、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沉迷爱情荒废学业,而有的则谈爱色变。
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科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具体要求。
群文阅读是新课标下对原有单篇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倪文锦教授认为:“群文阅读,就是通过阅读具有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并进行整合、拓展与比较,从而读懂一类文本。
”依托学科核心素养和群文阅读理念,笔者从七夕文化入手,引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再通过群文阅读对比三首七夕爱情诗,以期培养学生理性的爱情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修养。
【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了解七夕节习俗和相关传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鉴赏三首七夕诗在情感、内容、手法、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培养学生健康的爱情观。
【群文议题】感七夕文化味,悟牛女鹊桥情【群文篇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朱淑真《鹊桥仙》(巧云妆晚)范成大《鹊桥仙》(双星良夜)【教学准备】1. 小组合作,结合参考资料,总结七夕节风俗习惯和相关典故,准备课堂小组分享。
2. 自学三首《鹊桥仙》,参考课下注释和《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解析,理解词意,尽量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旧课导入,小组分享《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就是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晚上乞巧。
请学生们分享小组合作整理的有关七夕风俗、传说的成果。
明确:流传最广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和这个传说有关。
另外,七夕节有两大风俗:第一是乞巧,妇女们聚在一起穿新衣、拜牛郎织女星、对月彩线穿针和用蜘蛛占巧(蜘蛛结网越密越得巧)。
《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鹊桥仙》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四篇诗歌,《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
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
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体味的东西。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秦观的有关文学常识。
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重难点】1.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学生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课前让学生感知诗歌,并背诵。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
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示范诵读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鹊桥仙》导学案一、作家作品: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
”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二、诗作简析:(1)谋篇立意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2)层次结构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三、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这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暗含着怎样的心情?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倦梳头”?答:2. “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包含了哪些深刻的内涵?答:3.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答: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答: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鹊桥仙》详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内容以及情感的能力;2、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3、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1、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比较秦观与其他诗人的“爱情观”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品味《鹊桥仙》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字音。
鹊.( )桥纤.( )云迢.( )迢朝.( )暮2.结合注解简单理解词的内容。
3.查找资料,熟悉牛郎织女的故事。
4.搜集古诗词中的爱情名句。
5.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3分钟)(师)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来歌咏爱情。
我们以前就学过一首乐府诗《迢迢牵牛星》,请大家一起来吟诵一遍。
(师)同学们,这里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下怎样的织女?(学生自由回答)(师)通过这个因相思而痛苦、流泪的织女,我们看到了作者寄予其中的深深的同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词人秦观,再次重温一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二、预习检测:(8分钟)1、检测字音(师)首先,我们来齐读一下整首词,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2、检测词义理解(师)简单评价朗读情况。
我们课前也安排同学们根据课下注解,简单理解词义。
同学们看注解的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疑问?明确:(要求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飞星传恨.:离愁别恨金风玉露....一相逢: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高二语文《鹊桥仙》导学案
姓名:
【学习要求】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整理并掌握本词的写作特点,深入体味其哲理之美。
3.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
1.通读诗歌正音,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借助诗词赏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圈划、标注。
【诗歌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文化积淀】
1.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归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后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相近。
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2.词句注释
⑴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
⑵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⑶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⑷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⑸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⑹忍顾:怎忍回头看。
⑺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拓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
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课内巩固】
1.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句如何理解?
3.这首词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拓展练习】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理解性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
”
(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
”
(3)《鹊桥仙》中“,,。
”直接点题,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
(4)《鹊桥仙》中“”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5)《鹊桥仙》中“”写出了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