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二)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一. 教学内容及要素1.数的认识和应用–数的名字–数的大小比较–奇偶性–数的加减法2.代数的认识和应用–变量的引入–代数式的加减法–变量代数式的值的求解3.相关概念–相等关系–数量的增减与多少二.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利用数轴、左右比较法、折线图等形象化的工具,识别和辨别数的大小。
2.了解数字的奇偶性,能识别整数的奇偶性。
3.掌握小于100以内各加数的运算方法。
4.能建立简单的代数式,进行加减运算,并能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值5.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代数式求解。
6.能理解“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概念。
三. 教学重点难点1.数字的大小比较、奇偶性的理解和辨别方法。
2.代数式的基本建立、代数式加减的方法和未知量的求解。
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代数式求解。
四. 教学方法和过程1.设计环节: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复习加减法,引出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的加减法规则,再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代数式中未知数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示文中的关键点,便于学生有全面的理解。
2.演示环节:老师通过板书和PPT建立代数式模型,让学生理解每个代数符号的含义。
举例讲解代数式中未知量的求解方法,解决学生对未知量的认识问题。
3.练习环节:教师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基本加减法规则和未知量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发现未知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做针对性的辅导。
4.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兴趣。
五. 教学关联1.数学基础的打牢:加减法和进位算法的掌握2.综合运用:从已知量求解未知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应用3.拓展知识:数的大小比较和应用的扩展,数的运算规律,多项式式的应用,方程的认识和应用。
六. 教学评价1.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和方法进行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二) 数的运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的运算,具体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些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的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计算器、纸张和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来引入数的运算。
2. 例题讲解: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运算,以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运算方法时,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运算的步骤和方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5个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答案:3+2=5, 4+1=5, 2+3=5, 1+4=5, 5+0=52. 请列出5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答案:72=5, 73=4, 61=5, 83=5, 50=53. 请列出5个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答案:2×2=4, 3×3=9, 4×1=4, 5×2=10, 6×1=64. 请列出5个除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答案:8÷2=4, 12÷3=4, 6÷2=3, 9÷3=3, 10÷2=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数的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数与代数(二)一、选择题1.457÷15=30……7,所以4570÷150=()。
A.30......7B.300......7C.30......70D.300 (70)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大是()。
A.四位数B.五位数C.六位数D.七位数3.计算9□7×13,下面得数正确的是()。
A.13961B.12571C.12572D.12477 4.已知B×C=350,如果B乘2,C除以5,则积是()。
A.3500B.140C.875D.355.5□6÷55的商是两位数,□里有几()种填法。
A.3B.4C.5D.66.A÷B=12……5,则10A÷10B的余数是()。
A.5B.50C.100D.500二、填空题7.根据A×B=160填空。
A×2B=( )3A×B=( )A×(B÷____)=80(A÷4)×B=( )2A×3B=( )(A÷4)×(B×4)=( )(A÷4)×(B÷2)=( )8.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00÷35=(700○□)÷(35÷5)600÷20=(600÷4)÷(20○□)140÷35=(140○□)÷(35×6)550÷25=(550×8)÷(25○□)9.被除数乘4,除数除以2,商要( )。
10.算式127÷25=5……2,所以12700÷2500=5……( )。
11.要使□25÷52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12.□÷28=7……△,△最大是( ),这时□=( )。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一)整数的认识1大数的读写概念与定义: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如十万、百万、千万、亿等。
例如,数字“123456789”读作“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
性质:掌握大数的读写规则,理解数位顺序和分级读写的原则。
特点:大数的读写在日常生活和科学计算中经常用到,如人口统计、经济数据分析等。
例子: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98765432和100000000。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位顺序,发现98765432小于100000000。
2数的整除概念与定义:复习并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性质:进一步探索数的整除性质,如质数的唯一分解等。
特点:整除性质是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等打下基础。
例子:找出18的所有因数,学生可以发现1、2、3、6、9和18都是18的因数。
(二)小数的认识与运算1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概念与定义:学习小数的基本意义,如0.1表示十分之一,0.01表示百分之一等。
性质: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如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特点:小数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表达方式,如商品价格、身高测量等。
例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0.3和0.25。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0.3大于0.25。
2小数的运算方法: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掌握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特点:小数运算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计算折扣后的价格、计算平均成绩等。
例子:计算两个小数的加法:0.6 + 0.45 = 1.05。
学生需要注意小数点后的数字相加,并正确处理进位。
二、图形与几何(一)线与角1线的认识概念与定义:复习直线的性质,如直线是无限延长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
性质:了解直线的基本性质,如直线的平行、垂直等。
特点:线的认识是几何学习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复杂图形打下基础。
例子:在一张纸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它们就是平行的。
2角的认识概念与定义:学习角的定义,如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形成的图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2课时数与代数(2)1.填空我能行。
(1)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2)82的128倍是(),263与75相乘,积是()。
(3)600×5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5600÷70的商是()位数,商的末尾有()个0。
(4)计算563÷39时,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
(5)1280÷40=32,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8,商是()。
(6) □28÷52,要使商是一位数,那么方框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那么方框里最小填()。
(7)已知A×B=360,如果A扩大5倍,那么积();如果B缩小3倍,那么积()。
已知M÷N =50,如果M扩大5倍,那么商();如果N扩大5倍,那么商( );如果M、N同时扩大5倍,那么商()。
(8) □÷35=28……□,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9)已知□÷☆=△,△×☆+□=150,则□=()。
(10)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5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可写作()。
2.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 )(2)两个不为0的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几个0。
( )(3)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4)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6,用“五入”法试商,商往往偏小。
( )(5)两数相除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商是32。
( )(6)600÷90=60÷9=6……6。
( )(7)A÷16的商一定比A÷24的商大。
(A是一个非零的自然数)。
( )3.选择我最棒。
(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B.扩大10倍C.扩大5倍D.扩大100倍(2)嘉禾小区有25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 )户人家。
2019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2课时数与代数(2)1.填空我能行。
(1)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2)82的128倍是(),263与75相乘,积是()。
(3)600×5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5600÷70的商是()位数,商的末尾有()个0。
(4)计算563÷39时,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
(5)1280÷40=32,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8,商是()。
(6) □28÷52,要使商是一位数,那么方框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那么方框里最小填()。
(7)已知A×B=360,如果A扩大5倍,那么积();如果B缩小3倍,那么积()。
已知M÷N =50,如果M扩大5倍,那么商();如果N扩大5倍,那么商( );如果M、N同时扩大5倍,那么商()。
(8) □÷35=28……□,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9)已知□÷☆=△,△×☆+□=150,则□=()。
(10)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5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可写作()。
2.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 )(2)两个不为0的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几个0。
( )(3)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4)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6,用“五入”法试商,商往往偏小。
( )(5)两数相除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商是32。
( )(6)600÷90=60÷9=6……6。
( )(7)A÷16的商一定比A÷24的商大。
(A是一个非零的自然数)。
( )3.选择我最棒。
(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B.扩大10倍C.扩大5倍D.扩大100倍(2)嘉禾小区有25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 )户人家。
第2课时数与代数(2)1.竖式计算,带 的要验算。
280×25=692×52=205÷26=45人2.实验小学四年级共有348名学生乘坐大巴去某地旅游,至少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车?每辆车的租金是860元,共需要多少元租金?3.计算:623÷89×(406-168)25×107×42800÷[8×(19-14)]80-(1500÷50÷10)4.王老师带了1000元钱买了15个篮球,你知道每个篮球多少元吗?名称跳绳篮球单价10元/根元/个数量43根15个5.小红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了30个毛笔字,小白比小红多写12个,小丽写的是小红和小白所写总数的3倍,小丽写了多少个字?6.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8小时相遇。
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7.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嘉年华”水果超市运来柚子75千克,运来的是柚子的14倍还多20千克。
第2课时数与代数(2)1.70002 8 0× 2 51 4 05 67 0 0 0359846 9 2× 5 21 3 8 43 4 6 03 5 9 8 47 (23)2.348÷45=7(辆)……33(人)7+1=8(辆)860×8=6880(元)答:至少需要8辆这样的车,共需要6880元租金。
3.623÷89×(406-168)=7×238=166625×107×4=2675×4=107002800÷[8×(19-14)]=2800÷(8×5)=2800÷40=7080-(1500÷50÷10)=80-(30÷10)=80-3=774.(1000-43×10)÷15=38(元)答:每个篮球38元。
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二)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一、单选题1.(·蓬江月考)23.008的计数单位是()。
A.0.1B.0.01C.0.001D.12.(·兴义月考)一个数先扩大到它的100倍,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结果是20.96,这个数原来是()。
A.2096B.209.6C.2.096D.0.20963.(·兴义月考)按照体重从小到大给他们排序正确的是()。
①38.5kg ②43.6kg ③35.8kg ④43.9kg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④①②4.(·祁东期中)800□200000≈80.0亿(用四舍五入法),□里能填的数字是()。
A.0~5B.0~4C.0~95.(播州期末)小米用计算器计算25.19+5.85时,错误地输入了25.91+5.85,要改正这个错误需要再输入()A.-0.88B.+0.88C.-0.72D.-0.86.(·播州期末)下列各数中,与10最接近的是()A.9.8B.10.102C.9.98D.9.9987.(·沭阳期中)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句。
①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两位数,商11余9。
②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0,那么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③某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小华是该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8厘米。
A.1B.2C.38.(·南郑期末)在献爱心捐助活动中,笑笑和淘气平均每人捐助了49元,奇思捐了55元。
他们三人平均每人捐助了()元。
A.49B.51C.55二、填空题9.(·兴义月考)看图写数这个数写作,它的计数单位是。
10.(·兴义月考)用1千克的小麦可以磨0.85千克的面粉,用1吨这样的小麦可以磨千克的面粉。
11.(·兴义月考)0.584里面有个千分之一;2.8里面有个0.1;5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12.(·微山期末)甲数是32.78,比乙数少1.8,乙数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
2. 运算法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4. 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 教学难点: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应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与代数(2)。
2. 讲授新课(25分钟)- 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
- 教师讲解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等。
- 教师讲解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
- 教师讲解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3. 演示与练习(20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应用。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与代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1数与代数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课时目标导航多位数的认识。
(教材第109~110页)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2.会正确地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难点:数位上有0的数的读、写。
一、回顾整理【回顾1】多位数的认识。
提问:本学期中,我们对多位数有哪些认识呢?让学生翻阅第1单元教材,回顾多位数的认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进行整理。
(教师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进行归纳整理)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回顾2】多位数的读法。
提问:你们在读数时有什么好方法呢?回答:①先进行分级,从右边开始每四位一级;然后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先从高级读起,读亿级的数时末尾加“亿”字,读万级的数时末尾加“万”字。
②读数的时候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余数位的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回顾3】多位数的写法。
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多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回答:①写数的时候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再对着数位写数,不容易出错。
②可以分级写数,从高级写起;注意每四位一级,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补足。
【回顾4】改写和求近似数。
讨论:说一说大数是怎样改写的,要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
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提问: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回答:为了书写方便,免得那么多0写错了。
提问:你还记得如何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吗?回答: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要看下一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连接。
【回顾5】比较大数的大小。
提问: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回答: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继续比较最高位的下一位……二、知识应用1.想一想,试着读出下面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