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人人平等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0
人人平等学习目标: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3.激情投入、认真倾听。
自主学习:1.我国法律规定“人人平等”平等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它受法律保护。
作为学生,我们也同样享有。
2.法律只保护我们的权益,当我们超过了的界限,就可能,受到法律的3.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有4.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拿起5. 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我国公民在是平等的。
6.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尊重不同民族的7.只有尊重对方,才能,才能小组合作:阅读P77思想驿站,回答想一想?2、阅读P77正文第一段,回答什么是平等?阅读P77正文第二段,回答:行驶平等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例举社会上的不平等的事例。
法律规定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有哪些?阅读P78正文,回答:平等有什么重要意义?平等待人的要求和作用是什么?阅读P78“知识链接”和“社会观察”说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不平等待人有何危害吗?6、通过P80活动平台中的游戏,你能明白什么道理?知识小结:课堂检测:1、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A 、地位上的平等B、财富上的平等C、权势上的平等 D、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2、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平等待人要求尊重他人的()⑴、人格⑵、习惯⑶、爱好⑷所有的一切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D、⑴⑶⑷3、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A、欣赏他人B、鼓励他人C、学习他人D、尊重他人4、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这是一种()A、权利上的平等B、金钱上的平等C、地位上的平等D、财富上的平等5、在学习和生活中,学校老师、同学应该怎样对待不同的同学?6、甲对乙朴素的穿着表现出轻蔑的神态,在言语上对乙造成了伤害。
后来,甲在一次考试中失利,遭到丙的冷言冷语,心情变得十分抑郁。
(1)、甲和乙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关键字】政治《人人平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2、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对“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的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方法。
3、了解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教材分析】平等待人是一项基本美德。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宽大和尊重。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平等待人、宽大待人的。
我们在埋怨、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够尊重、平等、宽大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
尊人者,人尊之;敬人者,人敬之。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宽大是一项基本美德。
宽大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大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能使人跃上新的台阶。
培养学生以宽大的态度,平等待人是本课的核心目标。
【重点难点】“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常能够听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却并不十分理解平等的真正含义。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重要。
另外,在学生中间学习成绩好坏、家长社会地位的高低、贫富、性别、相貌美丑等差别始终存在,学生缺乏“平等意识”,经常存在歧视他人的现象。
因此,让学生“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事例导入教材57页上的故事:八路军改称谓。
提问:刘伯承为什么要改革机关人员的称谓?这一改变的意义是什么?从八路军改称谓的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校里不同岗位的成员?我们在平时对待他人的问题上用的是什么态度?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其他事例,如:肖伯纳的故事。
肖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
2.2.1 人人平等●知识点归纳1.平等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也才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社会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平等的含义: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即,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3.平等的意义:(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现。
(3)人类追求平等的理想和努力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平等观念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4)我国的社会制度保障着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
4.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平等的内涵和意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种种先天的和后天的差别。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必然的,但有差异并不能成为不平等的理由,每个人与生俱有的人格是平等的,即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平等的基本内涵。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在道德与法律上同所有其他人同等的地位。
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
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对方平等的人格,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应有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
歧视是狭隘的、丑陋的,是与现代文明观念格格不入的。
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平等意识、平等态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平等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准则。
19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其《论平等》一书的一开头就写道:“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
”如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女性在接受教育、就业、社会地位等方面不能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等,历史上的不平等制度体现了社会的落后和愚昧,给人类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人人平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人人平等》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贫富,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平等的含义,认识到平等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但他们对平等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平等的含义,培养他们的平等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等的含义,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等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等的含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等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制作课件,包括案例呈现、讨论问题等。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案例:两个人在同一公司工作,工作内容相同,但工资待遇不同。
让学生思考:这种情况公平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类似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案例中,为什么有些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种现象是否存在现实生活中?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实现公平对待?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平等原则?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5.拓展(10分钟)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平等与不平等环境中的感受。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平等待人第一站人人平等【教学目标】1、知道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理解并掌握人人平等的意义3、理解平等的前提是法律许可的范围,努力做到平等待人【教学重点】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学难点】能够做到平等待人【教学模式】导——学——讲——练一、自学释疑,初步感知1、如何认识平等?2、如何正确行使平等权利?3、平等的重要性是什么?4、青少年享有的平等权利有哪些?当青少年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5、___________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受到法律的保护。
6、每个人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是平等的。
7、平等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二、活动探究,提升能力活动一、欣赏图片、感悟生活活动二、法律大讲堂1、阅读课本78页知识链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出示成克杰、陈希同等违法被依法制裁。
思考:他们违法后被依法制裁,说明了什么?活动三、欣赏视频、思考问题学生回忆《晏子使楚》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活动四、畅所欲言:今后我们怎样做到平等待人?(提示:可从学校、家庭、生活、社会等多角度思考)三、试一试,我能行!(一)、选择题(4×10=40分,1、2题为单选,3、4题为多选。
)1、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
这是因为()A、只要这样做,就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B、人与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C、每个人在经济和生活条件上是相同的D、大家在一起的唯一目的是把学习搞好2、对人格平等理解不正确的是()A.尊重他人自尊心 B.不践踏他人的人身权利C.尊重他人的感情。
D.以忽冷忽热的态度对待他人。
3、北京大学医学部规定,肝功能异常,体能超标以及低于1.60米的男生和低于1.50米的女生,将受到“不录”或“慎录”的限制。
对于这一规定,你的看法是()A.这是一种明显的身份歧视,是一种社会歧视。
B.以身高,体重的标准来选举人才,只会扼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