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人人平等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0
人人平等学习目标: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3.激情投入、认真倾听。
自主学习:1.我国法律规定“人人平等”平等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它受法律保护。
作为学生,我们也同样享有。
2.法律只保护我们的权益,当我们超过了的界限,就可能,受到法律的3.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有4.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拿起5. 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我国公民在是平等的。
6.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尊重不同民族的7.只有尊重对方,才能,才能小组合作:阅读P77思想驿站,回答想一想?2、阅读P77正文第一段,回答什么是平等?阅读P77正文第二段,回答:行驶平等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例举社会上的不平等的事例。
法律规定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有哪些?阅读P78正文,回答:平等有什么重要意义?平等待人的要求和作用是什么?阅读P78“知识链接”和“社会观察”说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不平等待人有何危害吗?6、通过P80活动平台中的游戏,你能明白什么道理?知识小结:课堂检测:1、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A 、地位上的平等B、财富上的平等C、权势上的平等 D、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2、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平等待人要求尊重他人的()⑴、人格⑵、习惯⑶、爱好⑷所有的一切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D、⑴⑶⑷3、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A、欣赏他人B、鼓励他人C、学习他人D、尊重他人4、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这是一种()A、权利上的平等B、金钱上的平等C、地位上的平等D、财富上的平等5、在学习和生活中,学校老师、同学应该怎样对待不同的同学?6、甲对乙朴素的穿着表现出轻蔑的神态,在言语上对乙造成了伤害。
后来,甲在一次考试中失利,遭到丙的冷言冷语,心情变得十分抑郁。
(1)、甲和乙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关键字】政治《人人平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2、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对“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的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方法。
3、了解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教材分析】平等待人是一项基本美德。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宽大和尊重。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平等待人、宽大待人的。
我们在埋怨、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够尊重、平等、宽大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
尊人者,人尊之;敬人者,人敬之。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宽大是一项基本美德。
宽大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大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能使人跃上新的台阶。
培养学生以宽大的态度,平等待人是本课的核心目标。
【重点难点】“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常能够听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却并不十分理解平等的真正含义。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重要。
另外,在学生中间学习成绩好坏、家长社会地位的高低、贫富、性别、相貌美丑等差别始终存在,学生缺乏“平等意识”,经常存在歧视他人的现象。
因此,让学生“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事例导入教材57页上的故事:八路军改称谓。
提问:刘伯承为什么要改革机关人员的称谓?这一改变的意义是什么?从八路军改称谓的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校里不同岗位的成员?我们在平时对待他人的问题上用的是什么态度?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其他事例,如:肖伯纳的故事。
肖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