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42.1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

略论钟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摘要:在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之初,钟泰以本土的话语方式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系

统的梳理。该书运用史传的体例,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对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流派做

了详实的介绍,客观地还原了中国哲学史上诸多人物的哲学思想。他追溯中国哲学思想的

源头,概括性地对上古哲学思想特点进行了总结。钟泰“以中释中”的研究方式对中国哲

学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当今诠释中国哲学的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具有启发

意义。

关键词:钟泰;中国哲学史;以中释中

钟泰1888―1979,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字斋,号钟山,别号待庵。江苏南京人。

师从太谷学派中期宗师黄葆年,曾攻读于江南格致书院,继而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

大学。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日文译教。辛亥革命曾入皖督柏文蔚幕。尔后历任安徽高等

学堂教师,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改法政大学日文教席,并开老庄讲座,又任《共和杂志》

社社长。1924年转任杭州之江大学国学系教授、系主任。1939年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

院教授。1943年任贵阳大夏大学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4年入蜀,与熊十力并任书

院主讲兼协纂。1948年任光华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入华东师范大学。后转入上海文史馆。1962年应长春东北文史研究所礼聘讲学。1966年返回上海文史馆。1979年病逝于家。

钟泰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著有《中国哲学史》、《荀

注订补》、《国学概论》、《庄子发微》、《春秋正言断词三传参》、《顾诗笺校订》、《管子侈靡篇》等。其中,192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是钟泰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哲学这门学科创立之时,该书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不同于胡适、冯友兰等“以西释中”的研究模式,钟泰采用了中国化的哲学研究方法。钟泰在书中完全运用中国本土的话语方式,在传统的领域内对哲学进行梳理,较为系统地

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钟泰并不是简单重复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而是具有了明

显的方法论意识。

钟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四编,分别为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

学史、近世哲学史,共分为上下两卷,八十二章,单列人物117位。上古哲学史由周代至

先秦,中古哲学史涵括汉唐时期,近古哲学史包含宋明哲学,近世哲学史则涵盖了清代哲学。钟泰以客观的笔触,尽可能真实地介绍各家思想,以庞大完整的体系奠定了“以中释中”的中国哲学史诠释框架。

纵观钟泰的《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叙述了上古哲学思想的渊源

在第一编上古哲学史中,钟泰提出了他对中国哲学总体特征的认识。中国哲学的特点

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巩固、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哲学史。在第一章中,钟泰将中国的

哲学思想追溯至周代,认为中国哲学“至周代始有统系可言。”[1]4他从上古思想中提炼出“本天”、“尽人”、“首孝”、“用中”、“上民”、“大天下”六个方面,认为人

应以天为万物之本,“人者托体于天,则当以天为父”[1]4,同时充分发挥人的本性,进

行能动地创造,“尽人之性,则可以参天地而育万物”[1]4,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么,尽人之性的具体行为是什么呢?钟泰随即提出了“首孝”,强调孝的重要性。自上

古时代孝道思想就产生和流传下来,扩充为五伦关系所应遵守的标准。“用中”即是以中

道的方式处世,而后重视民意,以保民、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统一的政治

理想。这些方面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第二章“王官六艺之学”,钟泰认为“周公集前王之大

成”[1]9,著述了以礼乐文化为中心,六艺之学为内容的典章。百家诸子之学皆源于六艺,而六艺之学则始于周公。因此钟泰指出,“中国哲学,必当断自周公为始。”[1]4钟泰运用富于中国特色的语言归纳出中国哲学的特点,追溯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本源。

2.采用史传体例书写哲学史

钟泰在《凡例》中就明确指出他是以史传的体裁书写的中国哲学史,以客观的视角叙

述各家基本思想。钟泰秉承古文经学派的解释学方式,抱着“述而不作”、“我注六经”

的学术态度著述,他所整理的中国哲学史内容翔实,语言古朴,态度诚恳。值得一提的是,钟泰在梳理哲学史时坚持了“上下则详其源流,彼是亦辨其同异”的原则,对不同时期的

人物、流派、思想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人物、流派、思想等进行对比,研究他们的源流和

发展,探讨他们的异同之处。对于不同时期,钟泰通过介绍主要人物以归纳其核心思想及

其学派的特点。例如在介绍孔子时,通过“仁”、“忠恕”、“孝弟”、“五伦”、“成

己成物”、“富教”、“小康大同”、“知命之学”等方面来讲解,介绍墨子以“兼爱”、“非攻”、“节用”、“天志”、“墨经”为特点来概括,介绍朱子从“理气”、“天命

之性气质之性”、“居敬穷理”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对于同一时期,钟泰则以事件为焦点

进行论述,如“两汉儒学之盛”、“魏晋谈玄之风”、“宋儒之道学”、“元明诸儒之继起”、“清儒之标榜汉学”,对某一时期的特点进行集中的阐释和总结。“史家之例,或

以事为题,或以人为目。此书述一家之言,则著其人;总一代之变,则标其事。”[1]1钟

泰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当时及后世研究某一学派人物

及某一时期的哲学特点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史传体例还表现在,书中还常有

“老子附管子附《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解”、“惠施公孙龙附尹文子附名家不出

于别墨论”等章节的内容。“史家纪传,有合有分。或以附从,或以连及。此书亦兼四体。”[1]1这些正体现了钟泰的这一写作原则。

3.以同情理解的态度介绍各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