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闻阅读》专题复习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961.51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新闻阅读教学设计高考新闻阅读教学设计是一项旨在提高高中学生新闻阅读能力和解读新闻的能力的教学方案。
在高考中,新闻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题型,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新闻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主旨和观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备考和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在进行高考新闻阅读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兴趣和技巧,提高他们对新闻的理解和解读能力;2.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常用词汇和关键信息获取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培养其撰写新闻报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针对高考新闻阅读题型,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基本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新闻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知识,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2.新闻写作技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范例,学习如何撰写新闻报道,包括标题的撰写、信息的组织和选取等;3.新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4.新闻分析与解读: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新闻文章的观点、立场和隐含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高考新闻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新闻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和解读能力;3.小组讨论法: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和解读给定的新闻文章,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提高阅读水平;4.模拟演练法:教师可以根据高考题型,设计一些模拟题目,让学生进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步骤在进行高考新闻阅读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一则新闻头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新闻阅读的思考;2.讲解:教师讲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例如新闻标题的特点、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3.练习: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新闻文章,让他们进行阅读和理解,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4.讨论与解读: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阅读体会和观点,教师可以参与引导和指导;5.总结与巩固: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的新闻阅读知识和技巧,并给出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九中学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新闻阅读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方人们通过、信箱、电子通讯工具等传播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某那么具有新颖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察,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2.新闻的根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五要素(时间是是、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化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外表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颖、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心理上的接近。
具有接近性的新闻事实,受众才会关心。
3.阅读要求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①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者者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有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②根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
③要素:消息的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课时规范练(三十一)新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备受关注的2016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
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10月3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2012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
做研究并不容易。
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
人只能活一次。
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取材于2016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2016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4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
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和Science三种最重要的期刊)。
他批评过度追逐CNS的评估体系,认为CNS也有不少文章是错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
”今年7月,大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
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
高考语文“新闻阅读”复习教案(附练习及答案)高考语文“新闻阅读”复习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依照高考语文考试讲明,将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的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索文本反映的人一辈子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刻,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别断向镇区刮来。
虽然天已漆黑,然而大海上滔天的白浪还是清楚可辨。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额头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惊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颤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足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怎么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依照采访通过突出真实性;二是依照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依照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办法小结】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考虑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考虑3、从叙述人称挑选的角度考虑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考虑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考虑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彻底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明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别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不。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很贴切。
专题17 新闻阅读课标全国卷尚未考过新闻类阅读。
各地模拟题的题目形式与传记阅读相同。
命题侧重于考查新闻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一、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
2.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那么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3.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阅读步骤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步骤: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讯的表达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表达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步骤三: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步骤四: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可以从表达、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