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阅读与思考(材料分析题)”汇总(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2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材中,第一单元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探索真理的概念和内涵,并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研究,引导学生明确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更具有多元性和启发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掌握真理的概念和内涵。
2.通过对柏拉图的思想研究,明确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世界的认识和理解2.真理的概念和内涵3.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学生讨论3.个案分析4.开放式问题解决四、教学流程1. 思维导图展示1.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世界、真理与柏拉图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和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真理的关系。
2. 世界的认识和理解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和真假的辨别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讨论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3. 真理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真理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真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真理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不应该以偏概全,而是应该到更广阔的视角和角度来看待事物。
2.结合柏拉图的思想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真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4. 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柏拉图的思想和哲学理念,重点是他的观点在哲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阶段提升(一)(一)学考达标练1.2019年4月15日,法国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峻。
面对人类古老文明遭遇如此破坏,人们不行避开地思索:如何正确处理人与历史的关系?人们能否提前发出精确的预警,把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①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索②对自然灾难的相识和思索,是哲学思想的根源③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须要④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和追问,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哲学产生于实践的须要,③错误。
故选D。
2.“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景物”属于物质,“感情”属于意识,题干中的两种分歧实质上是在争辩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故选C;B、D属于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分歧;A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3.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实践性B.敏捷性C.革命性D.科学性【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题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
故选C。
4.科学家发觉,在面对危急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
“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逼,也不会产生胆怯的情感。
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确定的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答案】B【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由人脑确定的,A错误;是否能够产生胆怯的情感取决于“杏仁核”是否功能正常,这表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符合题意;C 阐释的是意识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阐释的是意识的起源,不符合题意。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阅读与思考(材料分析题)”汇总(附分析答案)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一)哲学的起源
阅读与思考1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已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问题:
1.概括上述对哲学理解的共同点,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理解。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
】
2.哲学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说法?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其他的说法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等。
】
阅读与思考2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
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
◆亚里士多德说:“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
”
问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分享一下: 你曾经因为好奇提出过哪些问题?你为什么会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 【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
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变得智慧,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
2.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有了好奇心,哲学才能产生。
但哲学的产生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有关
系,光有好奇心是不行的。
】
◆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不是。
】
◆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人们创立哲学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用哲学来指导自己和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阅读与思考3
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未必接受过系统的世界观教育,却都有自已对世界的看法。
这些源于世世代代经验的看法是自发的、零散的、非理论性的。
◆在中外神话中,人类一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想象世界的形成和万物的由来。
◆科学关注人与世界的具体关系及其活动方式,是对世界的特定方面、特定层次的具体把握。
问题:与上述把握世界的方式相比,哲学是如何把握世界的?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4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问题:
1.上述做事做人的不同体现了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
【体现了以下思想观念:“命由天定”、“人定胜天”、“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以自我为中心”。
】
2.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体现着其思想观念。
】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阅读与思考5
◆《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